气温的变化教案1

合集下载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教案:气温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能够描述气温的周期变化和地理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气温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讲、讨论、实验等形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直观感受气温变化的过程和规律;(3)通过讨论和实验观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气温的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 气温的周期变化和地理分布规律;4. 气温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感受气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2)教师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对气温的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产生疑惑呢?”2.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气温测量方法的理解和经验。

3. 气温的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0分钟)(1)教师讲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和地球的特性等。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探讨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洋和陆地等。

4. 气温的周期变化和地理分布规律(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气温的周期变化和地理分布规律。

(2)学生在小组中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和总结气温的周期变化和地理分布规律。

5. 气温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0分钟)(1)教师讲解气温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冰川融化等。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温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气温的变化原因、周期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气温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气温以及气温的重要性;2. 理解气温会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3. 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记录和比较气温的变化;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世界地图和气象图;3. 温度计;4. 气象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使用世界地图和气象图,向学生介绍不同地理位置和季节下的气温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可能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影响。

2. 分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和气象记录表。

-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点,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记录温度,并将数据填入气象记录表。

-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观察和分析数据。

3. 小组呈现(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数据,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 整理数据,让学生一起比较不同地点、季节和时间的气温变化。

4. 教师解释(10分钟):-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师对气温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气候变化。

- 强调气温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例子。

5. 活动延伸(10分钟):-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气温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影响,例如穿衣、户外活动等。

- 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如何适应不同的气温变化。

6. 总结(5分钟):- 简要回顾课堂内容,并强调气温变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气温的变化。

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气温的变化,并在气象记录表上记录数据。

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所观察到的气温变化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课后作业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气温的理解,并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气温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

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4. 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2. 难点:气温分布图的解读,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的特点。

3.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分布图、气象数据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2. 气温的记录与资料整理七、气温日变化与季节变化1. 气温日变化规律2. 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八、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4. 洋流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九、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十、气候变化与气温关系1. 气候变化的原因2. 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十一、生活中的气温现象1. 城市热岛效应2. 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3.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十二、气温与人类活动1. 气温对农业的影响2. 气温对健康的影响3. 气温对交通的影响十三、气温变化的应对措施1. 节能减排2. 适应气候变化3. 保护生态环境十四、拓展与实践1. 收集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分析其分布特点。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的实际情况。

十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学生对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3. 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气温现象的能力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学会正确记录和整理气温数据。

气温的变化教案初中

气温的变化教案初中

气温的变化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2. 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 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4. 能够运用气温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和单位;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 气温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气温变化的原因;2. 运用气温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材;2. 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和数据;3. 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用来测量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气温。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出示相关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变化。

2. 教师讲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气温的变化,如早晨、中午、晚上气温的变化。

3. 教师讲解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出示相关数据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年中气温的高低变化。

4.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温变化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5. 教师总结气温变化的原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人类活动等。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请你们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冬季寒冷时要穿暖和的衣服,夏季炎热时要穿轻薄的衣服等。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知道气温的概念和单位了吗?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是什么?气温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温是描述空气温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摄氏度。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早晨低、中午高、晚上低,年变化规律是夏季高、冬季低。

气温变化的原因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人类活动等。

五、作业(课后)1. 请你们观察家里或学校周围的气温变化,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

内容包括:气温的定义,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气温随季节、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2.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能记录气温变化。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气温随季节、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气温的概念及其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季节变化的图片、时间变化的图片、地点变化的图片。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到户外感受不同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的气温。

(2)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为什么不同时间的气温会有所不同?2. 例题讲解(1)讲解气温的定义,让幼儿知道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2)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使用温度计测量户外气温,并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观察季节、时间和地点变化对气温的影响,记录气温变化。

4. 讲解气温变化规律,引导幼儿理解和运用。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气温的定义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气温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自己所在地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记录下来。

(2)结合季节变化,观察并记录气温变化。

2. 答案:(1)早晨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傍晚气温逐渐降低。

(2)春季气温逐渐回暖,夏季气温较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冬季气温较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幼儿对气温的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气温变化规律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人员如何测量气温。

(2)让幼儿收集关于气温变化的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集体备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集体备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一章:气温的定义与测量1.1 学习目标:了解气温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习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

1.2 教学内容: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温度,通常用来表示空气的热度。

气温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气温的单位:摄氏度(°C)和华氏度(°F)是常用的气温单位,其中摄氏度是最常用的单位。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对气温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定义和重要性。

演示实验: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测量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温的单位和转换方法,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第二章:气温的分布规律2.1 学习目标:了解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点。

2.2 教学内容:气温的空间分布:气温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匀,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时间分布:气温在不同季节和不间段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让学生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并分享各自的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气温的变化原因3.1 学习目标: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公转、火山爆发和自然气候变化等,对气温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为因素: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变化也有显著影响。

3.3 教学活动:视频播放: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温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间段的气温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气温的变化原因。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教案名称:气温的变化教案目标:1. 了解气温的基本概念和变化原因;2. 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3. 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原因。

教学环节二:概念和测量方法(10分钟)1. 介绍气温的定义:指大气中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平均大小。

2. 介绍气温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说明气温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教学环节三:日变化规律(15分钟)1. 图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曲线图,解释曲线的起伏。

2. 让学生理解太阳的角度和照射强度对气温的影响。

3. 分析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季节变化规律(15分钟)1. 图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曲线图,解释曲线的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和倾斜度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3. 分析不同季节气温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环节五:总结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气温的变化规律,总结一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为生活和农业生产做出调整。

教学环节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其他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实验中的表现;2. 评估学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评分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观察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气温的影响;2. 带领学生制作气温变化图表,分析并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规律;3.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站参观和气象仪器使用体验活动。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3.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气温变化的能力。

4.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气温,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教学难点:观察、记录和分析气温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气温记录表、季节图片、天气卡片。

2.学具:每人一个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气温的了解。

(二)基本环节1.认识气温(1)讲解气温的概念:气温是表示空气温度的一种量,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介绍气温与季节、天气的关系:气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天气温高,冬天气温低;晴天气温高,阴天气温低。

2.学会使用温度计(1)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作用: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它由玻璃管、液体(红色或蓝色)和刻度组成。

(2)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将温度计放置在阳光下或阴凉处,观察液柱的变化,读取温度值。

(3)幼儿分组实践:每人一个温度计,测量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气温,记录在气温记录表上。

3.观察气温变化(1)引导幼儿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在气温记录表上。

(2)组织幼儿讨论:气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气温变化与季节、天气有什么关系?4.分析气温变化(1)引导幼儿根据气温记录表,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应对气温变化?如何保持身体健康?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测量气温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提醒幼儿关注气温变化,学会适应气温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五、课后延伸1.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测量气温,记录在气温记录表上,与家人分享气温变化。

2.环保教育:引导幼儿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对吗?幼儿:是的,有时候很热,有时候很冷。

中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一、引言气温是指地球大气中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也是人们常用来描述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了解气温的变化对于认识世界的规律和发展科学思维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中班科学教案的角度出发,探讨气温的变化,帮助幼儿能够初步认识气温的概念,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以及观察和记录气温的方法。

二、认识气温(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气温的概念。

2. 通过简单的实际观察,让幼儿感受气温的变化。

3. 通过讨论和提问,激发幼儿对气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气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温的变化。

2. 气温的变化:通过实物展示和实地观察,让幼儿感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过程。

3. 观察和记录气温: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等简单工具观察和记录气温。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例如:“你们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天气比昨天热/冷了?”2. 实践教学:让幼儿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气温的过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幼儿在小组中互相探讨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气温变化的原因(一)昼夜气温变化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会吸收这些能量,使得地球变热。

然后,地球又向外发出热量,使得温度降低。

因为太阳只能照亮一半的地球,所以只照射到太阳一侧的地方较暖,另一侧较冷。

这就是为什么有昼夜温差的原因。

(二)季节气温变化季节气温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关。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公转一周约365天,自转一周约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轨道和公转轨道的角度不同,地球不同位置相对太阳的距离和受到的太阳光照射强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四、感受气温的变化(一)温度的感知在幼儿感受温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感知气温的变化:1. 触摸感知:幼儿可以通过用手触碰物体表面来感受温度的高低。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气温的变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气温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能观察和记录气温的变化。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温的测量和记录。

重点:气温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气温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演示板、气温变化图表。

学具:每人一个温度计、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引导幼儿关注气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气温的含义。

(2)教师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幼儿如何正确测量气温。

(3)幼儿分组进行气温测量实践,记录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变化。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演示板展示气温变化图表,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气温变化。

4.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在记录表上绘制气温变化图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气温的变化》2. 板书内容:(1)气温的概念(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气温变化的观察与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本周天气的气温变化。

2. 答案:见附件《气温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2)开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减少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3)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者如何测量和记录气温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气温变化的观察与记录。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气温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气温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气温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天气的变化”,第三节“气温的变化”。

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变化,让幼儿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并学会通过气温变化来了解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与天气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分析气温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温的测量方法,以及通过气温变化来预测天气。

重点:气温的概念,观察、记录、分析气温变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温计、记录表、画笔、黑板、卡片等。

学具:幼儿用气温计、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感受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气温计,激发幼儿对气温变化的兴趣。

2. 讲解气温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向幼儿讲解气温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气温与天气的关系。

3. 学习气温的测量方法(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气温计,并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测量气温。

4. 观察记录气温变化(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让幼儿在不同时间段测量气温,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记录的气温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让幼儿了解气温变化规律。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根据气温变化来预测天气,检验幼儿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气温的变化2. 板书内容:(1)气温的概念(2)气温与天气的关系(3)气温的测量方法(4)气温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并预测天气。

2. 答案:(1)记录表格(2)根据气温变化规律,预测天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气温变化,让幼儿了解了气温的概念,掌握了气温的测量方法,并能够通过气温变化来预测天气。

气温的变化教案范文

气温的变化教案范文

气温的变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预防气象灾害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2.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温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近期气温变化的视频,引入气温的变化话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自己对气温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Step 2 探究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包括:季节变化、日照、地理位置、海洋影响等。

Step 3 学习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教师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例如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为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Step 4 分组讨论气温变化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总结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季节变化、日夜变化、纬度变化等。

Step 5 小组报告和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互动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

Step 6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温变化案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气温变化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的气温变化原因和规律。

案例可以涉及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份的气温变化。

Step 7 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整理成知识框架。

Step 8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气温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事物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气温变化对生活和农业产生的影响。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掌握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基本规律;(3)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温数据,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2)利用地图和图表,观察世界气温分布;(3)探讨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具体计算;(2)世界气温分布图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气温变化数据表格;(2)世界气温分布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白板;(3)彩笔、直尺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气温?我们如何衡量气温?(2)引导学生回顾气温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1)分组讨论:同学们观察过气温的变化吗?有什么发现?(2)汇报讨论成果:气温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3)教师讲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3. 观察世界气温分布:(1)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提问:世界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3)教师讲解: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 实践与应用:(1)小组活动:根据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2)课堂讨论: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气温数据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世界气温分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续):6. 教学内容:(1)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数据,了解其变化规律;(2)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了解气候带的划分及其与气温分布的关系。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计量单位;2. 掌握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1.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的的理解;2.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2. 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3. 气温数据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温度。

3. 教师总结:是的,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我们通常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气温就是指大气的温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概念。

3. 教师讲解气温的计量单位,摄氏度(℃)是国际上常用的气温计量单位。

三、气温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3. 教师讲解气温的年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四、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如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城市热岛效应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气温的概念、计量单位、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下节课分享。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温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气温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气温的概念,认识气温的变化,学会观察和记录气温。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的变化特点。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观察和记录气温。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重点:气温的概念、变化特点及观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天气预报图、气温变化图表。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气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气温的变化。

2. 讲解气温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天气预报图,向幼儿介绍气温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

3. 学习气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5分钟)教师展示温度计,讲解其使用方法,并指导幼儿如何观察和记录气温。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气温变化图表,讲解如何通过图表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气温观察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气温变化图表,标注观察到的气温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气温的概念及单位2. 气温变化图表3. 观察和记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绘制气温变化图表。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简单的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气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掌握情况。

拓展:组织幼儿进行气温预测活动,提高幼儿对气温变化的关注度。

2. 反思:幼儿对气温变化特点的理解程度。

拓展:开展气温变化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幼儿对气温变化的认识。

3. 反思:课堂组织形式,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
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绘制气温曲线图,解释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教授法,问答法,展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气温数据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
测量工具:
2.气象站
3.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气温曲线图
1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h,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教学教案(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说出气温的概念及气温的测定方法,能根据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并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能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让学生学会感知自然的变化,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2)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中午人很多,傍晚就没人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用音乐、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气温的变化
(1)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提出问题:什么是气温?
(3)简要介绍温度计
(4)给出一组温度计
(5)气温曲线图: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气温曲线图,并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
(7)读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课堂结束
(1)给出两道习题
(2)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并强调重点内容
(3)布置作业
(1)做习题
(2)在老师引导下,回顾所学知识
通过做练习和回顾知识,能分析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作业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工具。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心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气温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数据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温度计、温度计读数表格、气象图表、实物或图片等。

2. 材料准备:相关的气温变化资料、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呈现气温变化的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了解气温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气温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观察气温变化并记录数据(20分钟)安排学生自行观察气温的变化,并使用温度计记录数据。

老师可以设定一段时间,比如每天的早晨、中午和傍晚,要求学生测量并记录气温。

学生可以使用提前准备的温度计读数表格进行记录。

4. 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制作气温变化图表,并与同学一起讨论图表中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气温变化的兴趣。

5. 学习气象预报(15分钟)向学生介绍气象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并准备一些实际的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读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信息。

6. 小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数据,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2. 可以邀请一位气象工作者或气象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工作和气象预报的更多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当地气温的变化,并与预报进行对比,验证预报的准确性。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气温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

3.初步了解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难点: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师生活动1.日变化教师:观察教材第73页图4.8气温日变化,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计算气温日较差。

学生:读图,讨论,计算。

最高气温约31°C,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约24°C,出现在4时左右。

气温日较差=31°C-24°C=7°C。

教师讲解: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也就是午后2时左右。

该图表示的是夏季气温,最低气温应该在日出前后,故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左右。

教师拓展:观察下列两幅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差异。

A图中的曲线弯曲程度大,气温日较差大;B图中的曲线弯曲程度小,气温日较差小。

2.年变化教师:观察教材第73页图4.9气温年变化,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计算气温年较差。

学生:读图,讨论,计算。

最高气温约24°C,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约-4°C,出现在1月,年较差为24-(-4)=28°C。

教师讲解:海陆性质不同,因此气温变化不同。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气温,通常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学生算出(1)日较差13℃ (2)日较差23℃
师:鼓励学生,同学们还记得本节课一开始老师提出的问题吗?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温差较大,形容新疆一天之内气候变化快,哪怕是瓜果成熟的季节,也有需要火炉的时候。
师:此处加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老师昨天给在东北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得知老家的气温为-23℃~-9℃,所以老师最后的一句话是希望父母多穿点,那同学们当温差大的时候,或者气温较低的时候是否会记得提醒父母多添衣裳呢。
生:学生站起回答出,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温度,再叫另一名同学说出,最高温31℃,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最低温24℃,出现在凌晨4点左右。
师:鼓励学生并引导告诉学生,一天中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叫日较差。另外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最低温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日出前后。
活动:黑板上给出两组气温让学生算日较差,例如(1) 17℃~30℃ (2) -5℃~18℃
学生自己完成学案 (三、动手练一练)
(四)气温与我们
师:说明气温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学生小组讨论气温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教师通过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剩下时间学生填写学案的相关内容。


学生完成学案全部内容,并独立完成P53活动1的绘制气温年变化图。
既然一天当中的气温是发生变化的,那么一年之内气温有没有变化呢?比如?引发学生说出夏天热冬天冷。通过冬夏的差异说出气温年变化的特点。
(2)气温年变化
师:比对气温日变化,根据PPT所示的问题,来讨论下气温年变化规律吧。分小组讨论,得出PPT所示问题,再根据日较差引出气温年较差。
生:学生找到图3.12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月份及温度,最大差值为28-(-5)=33℃
练一练:根据两幅气温年变化图区分南北半球,学生发现当7月的气温达到最高时,表示的是北半球,当7月气温达到最低时,表示的是南半球。一般图形为北凸南凹。
过渡:那么关于气温年变化图曾经有一年中考就出了如何绘制气温年变化图,接下来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弄明白如何绘制气温年变化图。
(三)绘制气温年变化图
师:根据PPT上的内容总结 一横、二纵、三描点、四连线。巡视班级指点画的不够好的同学,鼓励学生。刚才班级里的同学完成的非常好,那么有几道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攻克下来。




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一、气温的观测
日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大陆:最高7月,最低1月
2、气温的年变化
海洋:最高8月,最低2月
三、绘制曲线




*******
教学题目
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2.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
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
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通过气温的冷暖
生:学会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过渡:我们刚学习完日均温,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是怎么计算的吗?选取四个不同时刻,有四个不同的温度,所有一天当中的温度是会变化的,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中午的时候比较热,早晚的时候比较冷。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图3.11思考几个问题,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点?一天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点?
生:读出PPT所示气温,并思考说出日平均气温计算的方法。学生总结,用所测温度相加再除以测量次数。
师:叫单个学生练习下,给出4个温度,例如8℃、12℃、26℃、14℃
生:(8+12+26+14)/4=15℃(鼓励学生)
师:了解一个地区的气温情况不仅会用到日平均气温还需要用到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老师来告诉大家月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PPT展示。
懂得体贴父母。与感受温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
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天气不错,挺好的,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口中说的天气好指的是什么?
生:晴朗、无雨、风和日丽、暖和等。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形容天气好,不光指天气晴朗,无风无雨,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温度适宜,暖和。展示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图片,并提出为什么新疆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气温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P53与54页阅读材料,自主完成学案内容{(一)气温与生活 }
(一)气温的观测
师:提问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什么是气温,以及气温的单位及观测方法。用P54的百叶箱和温度计,简单的讲解一下。
师: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关心一个地区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学们还记得气象站需要观察几次温度吗,那观察这四次温度究竟有什么用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本节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看 PPT学习日平均气温,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日平均气温的算法。
师:总结北半球陆地最低温出现在一月,最高温出现在七月,但海洋上与陆地不同,陆地上的砂石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水吸热慢放热也慢,当7月的时候陆地达到最高温时,海洋继续吸热所以才在8月达到最高温。
总结:大陆和海洋的最低温和最高温出现的月份,我们北半球放暑假的时候南半球正在放寒假,在讲季节的变化的时候讲过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并说明南半球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也恰好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