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 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 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 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 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 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 方公里,即7500万亩。
3、城市土地闲置与撂荒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一些地方出 现了城市土地闲置,甚至撂荒。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统计,全国共清查出非 农建设闲置土地600平方公里,为1994年全国各项建设用地总量的27.3%, 其中耕地270平方公里,占45%。另外,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统计,目前 我国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累计约为133300平方公里。其中70% 左右为耕地;全国因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废弃的土地及 农村坑塘、建筑取土等零星废弃土地约为100000平方公里,这之中耕地也 占到50-70%。
解析:这里出现了替换性执行的问题,这些地方政府表面上是执行的国家 政策支持的用于农业的土地承包,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承包而是将耕地私自 转让给了企业家,并且这些土地的最终用途也并非像地方政府所说的那样 用来农业生产,而是成了工厂、住房。这种替换性的执行实际上是对农民 的欺骗,也是对耕地的毁灭打击。
四、wk.baidu.com决方案
解析:这里就出现了象征性执行的问题,由于农业在GDP中的贡献小,所 以地方政府在执行时表面上很拥护,实际上依然将耕地用于一些工业化的 建设,使得农村耕地日益减少。
3、一些地方政府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以承包的名义将大量的农村耕地转 让给一些工厂主或房地产商,用于非农业的建设,并且在给予农民失地补 贴时从中克扣中饱私囊。
1、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进一步完 善政策的可行性,尽可能的给人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使农民自觉的保护好 耕地利用好耕地。完善政策规划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像美欧等先进的农业 现代化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为农民配备了比较完善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这就使他们真正的提高自己的生产积极性,毕竟农民才是三农问题的主题, 政府要想实现公共政策决断的科学化合理化,在考虑保护耕地的同时,要 坚持全面的原则,看到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注意到它连锁性的影响,只有 这样耕地才可能会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爱戴和珍惜。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 政策的有力实施。
当前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 的问题分析
以强占农村耕地为例
一、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大致分类
1、替换性执行: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 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 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
2、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 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 不执行。
3、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往往采取一些 土政策,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 现政策失真。
4、象征性执行: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 5、敷衍性执行: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
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 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 6、矛盾性执行:一项公共政策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两样结 果,使政策对象难以适从,不知听从那一个部门的执行意见或决定。
三、公共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即耕地保护困难的原 因分析
1、尽管国家这几年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2002年开始取消了农 业税,并对种地农民经行了粮食补贴,但是细细算来每亩地各种补贴加在 一起也就几十百把块钱,平均摊到一斤粮食里只有几分钱。不少农民反应 村里会克扣部分的粮食补助用于修路建厂等公共项目,实际到手补助明显 少于国家规定,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把耕地荒废而不去种田。
解析:此处就出现了附加性执行的问题,从粮食补贴中克扣部分资金用于 村集体项目的建设,这在原本的政策中是不存在的,村里选择有利于自己 的政策附加在原政策中,使得原政策不再利民,反而使得原本很好的政策 执行不下去。
2、地方政府对政策执行的效果与要求的严重脱节,很多地方领导人口头 高喊“重视”农业,要花大力气保护耕地,但是都从内心深处把农业作为 拖累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包袱。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消灭农业与农村的 原因就在于农业对GDP的贡献已微不足道。发展速度上不去,衡量干部政 绩的主要指标达不到,地方领导人很难受。更主要的是: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业领域给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基本没有了,反成了地方财政支出的重大 包袱。这里就出现了不同价值选择的矛盾,是顾全大局以人民的长远利益 为重还是自己以的政治前途为纲。对于大部分地方政府来说,显然,什么 国家安全,什么粮食问题,政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2、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
10个省,1992-1994年共清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2万宗,违法用地面积 达500平方公里,浙、粤、桂3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达753300公顷。晋、辽、 浙、津、鄂、闽等省,清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41627宗,违法用地面积 7687公顷。在土地资源短缺的江苏省,1993-1994年便查出违法用地8010 宗,违法用地面积达3445公顷。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占用土地和违法滥用土 地,不仅远远超出了经济建设的正常需求和实际可能的开发能力,而且是 外延发展、粗放经营、以牺牲大量土地资源为代价的。
2、提高农产品价格,通过农产品提价,特别是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来让农 民获得基本收入,形成农业繁荣与农民富裕的良性循环,才是解决农村耕 地流失的一个长远办法。所以在政策认定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的提出要 加大对农业的倾斜,要让各方认识到加大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价 值认识的共识。通过这样的政治互动,就能促进各方对政策的理解,从而 实现政策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