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态度 讲课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态度的结构

迈尔斯(1993年)指出,态度的机构涉及三个维度:情感、行为意向和 认知。即态度的ABC机构。 认知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 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 情感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蔑视,同情— —冷漠,喜欢——厌恶等。 意向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 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映。
让健康人更健康

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观点
对于态度的定义最早是斯宾塞和贝因(1862年)提出,认为



态度是一种先有主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 有观念和倾向,即心理准备。 奥尔波特(1935年)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 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 境的反应。他的定义强调经验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克瑞奇(Krech 1948)则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 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 他的定义强调当下的主观经验,把人当成会思考并主动将事 物加以建构的个体,反映了认知派的理论主张。 美国心理学家巴克(1984年)认为态度是对任何人、观念或 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强调态度是一种观念、意见等主观的 东西。 迈尔斯(1993年)对于态度的定义较为完善,认为态度是对 某物或者某人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他在人 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中表现出来。
3.自我防御功能
态度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加对挫折的忍耐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这种观 念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原则。
4.价值表现功能
态度还有助于人们表达自我概念中的核心价值,比如一个人青年人对志愿者的工作持有积极的态度,那是因 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他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他自我概念的核心,表达这种态度能 使他获得内在的满足。
一.态度的含义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 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 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 性。
大多情况态度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中,但也有例外。
(爱吃巧克力的女士) 态度一旦形成,通常难以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态度是社会思维形成的重要的和最初的基石 态度矛盾:通常指我们对同一客体同时持有的正面和负面的评 价,这样,我们对该客体的态度就是矛盾的。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各项态度之间的一 致。如果态度中有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如果失调认知 的成分多于协调认知的成分,则会引起更大的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 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此时,个体就会产生清除失调、 缓解紧张的动机,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 状态;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 突、观念的矛盾以及新旧经验相悖。
认知理论



海德的态度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为,在人们 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即如果出现不平衡, 则向平衡转化。海德指出,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 能少地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奥斯古德的一致性理论,认为一致性原则支配人们的思维。人们总是通过改变态度来达到 一致性,一旦产生不一致,马上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在增加一致性的方向上改变对 一个人的评价,然后再影响另一个人态度。例如: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史密斯和卡兹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人们选择的是负荷特殊心理需要的态度,把态度和个 体内在需要联系起来。人的态度是为心理功能服务的,人如何选择态度依赖于个体的利害 关系。
第四章 态度
评价现实世界
让健康人更健康
主要概要
一 .关于态度的定义。
二. 态度的结构是什么?
三. 态度的功能又是什么?
四.态度具有几方面的 特性?
五. 影响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六. 与态度相关的理论。
让健康人更健康
三毛语录

1.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 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 在生活和文字里。 ——《送你一匹马》 2.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写给荷西的情话) 3.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 流浪。 4.金钱它可以很有用,可是它也很没用,你看它买不到的东西有多少?它买不到快乐,时 间,健康,生,死,经验,这是人间最重要的,它统统买不到。 ----《流星雨》 5.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 承诺。不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 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这样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哭,我爱笑的时候笑,我不求深 刻,只求简单。
是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
五.影响态度的因素
人际关系

正在社会生活中,同伴对与个体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遵循同伴的观点、 意见、态度。父母,教师和成人的影响在儿童时期较为明显。正如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 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会变成他自己,是以他人作为参照系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后果。因此, 态度和人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四.态度的特性
社会性
态度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后积累经验形成,因而
具有社会性,受到社会环境和关系的影响
具体性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所
谓特定是指具体的态度对象,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件事,或 某一观念而言。
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意向成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 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2.认知功能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 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六.与态度相关的理论
强化理论

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莱在1953年提出,强调联想、强化和模仿在态度 转变中的作用。观点有两个:1、态度就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态 度的改变就像改变行为一样,会有强化因素的参与。2、当个体面对的 强化物要求的态度和本人态度不同时,会产生心里矛盾,会按照自己的 态度或者是强化物的态度作出反应。当诱因足够强大时,会产生态度改 变
六.与态度相关的理论
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能像获得事实、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习惯一样去获得态度。 情绪和事实结合会引起态度的改变与发展。心理学家斯台茨和伯恩 克劳雷认为:1、环境 刺激会引起情绪反应 2、奖励,赞赏和社会承认所促进心理倾向会持续下去,对个体态度 产生积极影响。3、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模仿他人的行为,态度也是如此。4、一种态度的 发展可能会受到到其他态度的影响
个体的心理特征

社会所给予的奖励或者惩罚对人们态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的智力和个性 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态度形成就容易些,反之就比较困难。例如智力水平高的人,在面 对社会情境时,就很容易建立自己的态度,反之,就会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无所 谓自己态度的形成。
个人经验

一个人的经验往往与其态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实践证明,很多态度是 由于经验的积累与分化而慢慢形成的。例如,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山东人喜欢吃 大葱的习惯,就是由于长期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态度。当然有时也会出现 只经过一次戏剧性的经验就构成了某种态度。例如,在某一次逗狗的游戏中被狗 咬伤,很可能从此就不喜欢狗,甚至害怕狗,即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