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公开课)教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课件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
•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
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 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 会、登临意”相呼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 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 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 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 的追慕,折射出即年光如流;风雨,指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 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 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用典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尽西风,季鹰归未?
•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 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 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 “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教学课件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辛弃疾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英雄之路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山东 沦陷区,饱受金人的兵事之苦。1162 年前后,辛弃疾起义兵两千,投奔农 民义军领袖耿京;而后勇捉汉奸张国 安为耿报仇,向南归附朝廷。
辛弃疾《水龙吟》 完整版PPT课件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 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
建
康
赏
辛心
弃 疾
亭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 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 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 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高远望 雄浑阔大
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 怨壮志难酬
苍凉悲壮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报国无路 遍,无人会,登临意。 壮志难酬
孤独愤懑
总结上阕
上片从江天一色的广阔秋景起笔,为渲染愁 思展开一幅大背景。接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先写远景:遥望远山,“玉簪螺髻”般美丽的山, 却“献愁供恨”,使无生命的山峦有了人的情感, 点明了“愁”与“恨”。再写近景:在落日、楼 头、断鸿等一片凄凉的景色里,引出了江南游子, 点明了山河沦陷之恨与远寓江南的乡思之愁。最 后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为了实现收复失地、重 返故乡的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然 而却“无人会,登临意”。整个上片融写景与抒 情于一体,融家愁与国恨于一体,这就提高了愁 绪的思想境界。
辛弃疾词两首PPT讲课课件
3.写法领悟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2)善用对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抒发对南宋统治者 的不满情绪。以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上的经 验教训。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今日的“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 感慨。
3.解释词义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断鸿:_失__群__的_孤__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顾:_向__北__回_头__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_怎__能__忍_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_草__率__马_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10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当为了消愁解闷而 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涌上心头的却是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 词。
1.精读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几个典故?各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 操,与曹刘成鼎足之势的英雄,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 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北魏拓跋焘的典故,用意是劝诫统治者要快速收复失地,以 免人民安心他人的统治;廉颇的典故,用来说明他虽年岁已高但依然不忘为国效力,自己也像 廉颇一样渴望为国出力。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诗词课件PPT(26页)
作品赏析
ZUOPINSHANGXI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词人是不是真想归隐山林?
词人是不是真想归隐山林?
卸帆沙岸,斜阳系缆,好一派悠游自在的景色! 然而,词人岂是真想归隐山林?放职东南,报国无门, 这番话中包含了多少的感慨与无奈啊!
试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分析
1.通篇暗喻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 鱼龙惨”所用典故与意图:
这几句运用了《晋书·温峤传》中的典故。在这里,风雷、鱼龙, 都是比喻朝中奸邪小人。惨,狠毒的意思。“风雷怒,鱼龙惨”一句表 明,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而不能重见天光,不能发挥其杀敌报国 的应有作用。辛弃疾用此典故,还有壮志未酬的意思,因为当年温峤在 燃犀下照不久之后就死了,年方42。
“人言此地,夜深常见,斗牛光焰”, 用了什么典故?意图是什么?
“人言此地,夜深常见,斗牛光焰”所用典故与意图:
化用了《晋书·张华传》及《拾遗记》中的典故。词人在此,以 “斗牛光焰”来代指那些在江南意图收复失土的英雄义士们,把他们 比作被深埋地下的宝剑。虽然他们在野不在朝或者在朝不得势,其收 复失土的呼声不能被朝廷所采纳,但是他们却代表了大多数爱国人士 的意愿,因此他们的思想和呼声犹如深埋地下的宝剑,即使重压深埋 之下其光焰也会直指斗牛。
词人“举头西北浮云”,为什么会喊出 “倚天万里须长剑”?
“西北浮云”,点染出当时中原沦陷,战云密布的时代特征。 “倚天万里须长剑”,词身在高楼,背倚长空,想到国家正处于遭 受敌人宰割的危急存亡之秋,他多么需要有一把能扫清万里阴云的 长剑啊!这句话表达了意欲消灭人侵之敌的豪情壮志。
作品赏析
ZUOPINSHANGXI
作品赏析
ZUOPINSHANGXI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背景
所见:落日余晖。 江南 所闻:孤雁哀鸣。 游子(词人)
落日:本自然景物,用“落日”二字,比喻南
凄
宋国势衰颓,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
清
和孤寂的心境。
和
游子:指万种愁苦自己,飘无定所的词人。
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 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 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 一下有关用典的知识。
用典的分类
⑴.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 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 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⑵.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 又黜,罢而又用。他不 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 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他 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 国理想,67岁志未遂而 死。
辛弃疾与苏轼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 但不同的是: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 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 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 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 的平静,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 迈。
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
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 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 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 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 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写作背景
用 “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
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 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课件PPT
楼失上群的的孤栏雁。杆都唐拍李贺遍《南了园》,:也“男没儿何有不人带吴领钩,会收我取关现山五十 在登楼的心意。 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
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 栏 杆 拍 遍
全文大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 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
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
回乡。风后吹来的遍文人了将思,念不家乡知称为张莼鲈季之鹰思。已季鹰经:张回翰来,字了季鹰没。? 季鹰像归只未为?自求己田购问置舍田地,房怕产应的羞许见汜,,刘应郎怕 才气惭 流。愧水可去一惜见般典 ( 而许出 s流才过ì汜《)年见三气 去,面国去,双志时拜·,访忧全 我魏谈陈书的 真愁的登·陈却。刘 担风登都陈传备 心是雨登》“胸。 着,,求怀东田可 风豪树汉问气末惜雨犹舍,年”喜时飘如,(欢有光荡买交个地结如中人买英叫房雄许子,汜) 此!的 么 来倩大为国请流(托了我家逝。q!擦,的 床 告 你 要 求的ì田应琐 上 诉 是时n叫掉真问该屑 , 了 碰g光)出树语邪此舍忧小 叫 刘 上谁 英像。事许备我:国·自犹时,言何去 雄桓。汜。,置忧北如种人语风苏教几陈睡刘我地民人请 失温周此柳何》雨轼是许登在备将买,诗,,以:那 意所唤,《醉,看下听睡房以人人皆堪“不床了在。天比满,忧些 的说取庾何已!桓起。后百下刘喻庭三愁(以十’女披 眼树公他许说尺大郎,飘芳万风堪围攀y,汜:高事子:北ǔ摇六雨》红 泪也红!,枝)晚很“楼为刘装征的千,:”慨执上不当上己备信着 !已饰经巾国场一“又然条睡满今,任。《,金势。半百绿经翠觉 , 天 叫,才典曰,枯代城。思相年时 后 下 你而气出:泫的长树指,袖化量妨里, 来 大 睡你:‘然《赋女见歌得用,”,自 他 乱 在却胸,木流世》子前宋能。浑己 把 的 地求怀犹泪说女这:。为睡 这 时 下田、如。新”琅在 件 候 。问气,”大 事 , ”舍魄。。 揾(wèn)英雄此击泪处敌以人!“、擦树收拭”复。代失“地木,”虚,度时抒光发的自感己慨不。能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恢复中原,一雪国耻 突袭金营,生擒叛徒 建言献策,政绩显著,不得重用 别号稼轩,致力创作 参与北伐,壮志难酬
词中之龙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 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心、担忧,全 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1.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 词西人晋借张张翰翰来,自字比季,鹰不过,却在是洛反阳用
其做意官。,既见表明秋自风己起很,难想忘怀到时故事乡、的弃味官 还美乡的;鲈还鱼写了,有于家是难弃归官的乡回思乡,。并抒发 了对金人、南—宋—朝《廷晋的书激愤·,张确翰实传收》到
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XXX,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 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 惧。明确: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慢慢衰老,可是祖国仍处 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在此处为何落泪? 辛弃疾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 平生以英雄 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 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 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 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词。
辛弃疾《水龙吟》精美教学课件
教学阐释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谢谢!
内容+手法+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屠洪刚 - 精忠报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课堂教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 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 要让四方 来贺
分层作业 1、必做:背诵本词。 2、选做:课外阅读辛弃疾的诗词, 利用课前三分钟向全班分享。
辛弃疾《水龙吟》公开课
求田问舍( shè)
揾英雄泪(wèn)
无人会, 登临意。
“意”即词 人的思想情感。 词人登上建 康赏心亭后,具 体有一些什么情 感让他觉得无人 领会?
无人会, 登临意。 上 阕
年华虚度的苦闷 漂泊无依的乡愁 国势危殆的担忧 报国无门的悲愤
寓 情 于 景
下 阕
对归隐避世的不屑 对谋取私利的不齿 壮志难酬的无奈 缺少知音的孤独
水 龙 登 吟 建
康 赏 心 亭
辛 弃 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 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 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 味,总是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 ,椒桂捣残堪吐。
《永遇乐》节选
辛弃疾
字音
遥岑( cén ) 螺髻( 玉簪( zān ) 鲈鱼( lú )
jì )
堪脍( kuài )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生经历:
抗战爱国的英雄,一生失意的英雄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时期(1140-1162)南渡前沦陷和起义期 第二时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时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期 第四时期(1203—1207)晚年再起
创作情况:
辛弃疾诗词较多,现存词600多首。他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也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导和旗帜。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 最为突出。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 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 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 文钞存》。
辛派词人:
辛弃疾的词纵横谨严,以豪放悲壮为主,形成 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这种风格对同时期的文 人也有所影响,于是就产生了“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 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 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 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大方激昂,以抗敌爱国 、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 、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
3、爱情词
辛弃疾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也是别有境域 。 他的爱情词是其婉约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虽不多,但却也柔情万种。
如:《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水龙吟》公开课课件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愿弃官归隐, 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 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刘郎”就是刘备, 在这里也泛指指有雄才大略的人,表达了词人 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 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 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 知己。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 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 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1)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 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 ——《晋书· 张翰传》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 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 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 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 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 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 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 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 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 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 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 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3篇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水龙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篇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写作背景: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
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二、补充注释:1.岑:小山。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
3.“看了”:看够。
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
5.季鹰:张翰的字。
三、赏析词文: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3.移情入景的手法。
“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
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水龙吟》公开课精品课件教案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准备教学所需的课件、图片、音频、视频 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 趣味性。
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水龙 吟》的背景和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为课堂 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水龙吟》的学 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用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突出重点内容,便于 学生快速获取信息。
02 色彩搭配
选择舒适的颜色搭配,避免视觉疲劳,提高课件 的件的动态效果, 提高趣味性。
课件素材收集
图片素材
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 片,用于制作幻灯片和插 图。
音频素材
收集合适的音乐和配音, 用于渲染氛围和旁白配音 。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 识
课程内容
《水龙吟》的创作背景和
01 艺术特色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情感
03
《水龙吟》的文学价值和
02 影响
相关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
04 析
课程安排
01
02
03
04
课程时长:45分钟
教学方法:PPT演示、讲解、 互动讨论
教学资源:PPT课件、相关文 献、图片等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撰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教具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 应的教具和教学资源 ,如课件、实验器材 等。
教案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
案例式教学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实
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互动式教学
水龙吟上课课件
2、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 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上》)
辛词的艺术成就
1、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里白,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 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水
登龙
建吟
康
赏
辛
心
弃 疾
亭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山东
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
格以 为豪主放,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传世
之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多抒
发 强烈的爱,国倾热诉情
创作
辛弃疾的词,有 今人邓广铭编注的 《稼轩词编年笺 注》,共收现存的 辛词六百二十余首。 这些词中最令人受 到感染的是抒写爱 国情怀、描写田园 风光这两方面的词。
1、抒写爱国情怀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 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铁板铜琶,形容豪迈激越的文词风格 。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 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 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 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渺 壮阔 气势 雄浑 苍茫
断鸿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悲凉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思考 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
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 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 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 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sì—谋取私利 下片:
反面
刘备—雄才大略 正面
桓温—叹时光流逝
用典
为国 为民
真可谓: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 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任职后力主抗 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mò。
•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 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 雪耻、收复失地。因此, 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 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 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此取揾,。英红倩雄巾何 泪翠人 ?袖唤,忧这那揩愁样穿拭,老红英光大着雄阴了绿留虚。的下度请温的,什情眼连么女泪树人子?木唤,都得来
思考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
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
心境?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 浑,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 景,满怀愁恨。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
4、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 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 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 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思考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 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 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1、自由朗读课文 。 2、听读课文。
楚天千里清秋,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 水随天去秋无 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
际。遥岑远目,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
献愁供恨,玉 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 簪螺髻。落日 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 楼头,断鸿声 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 里,江南游子。限的愁苦和怨恨。在落日斜 把吴钩看了, 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
——李贺 《南园》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 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 想到家乡莼 (chún) 菜羹和鲈鱼
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 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购买田地和房舍。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 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 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 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 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 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 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 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
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 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
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 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 京)。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 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官),多有利国 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 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 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 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 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 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 徒然虚度光阴的感慨。
张翰 —念鱼归隐 个人短志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 刘备 —雄才大略 控诉当朝 桓温 —时光流逝 哀叹虚掷年华
登水Leabharlann 建龙康吟辛 弃赏 心
疾亭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 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 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 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 词风以豪放为主;作品有《稼轩 长短句》。
景色: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报国无门 的忧愤
思考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 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 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 些“登临意”?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 后也泛指利剑。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栏杆拍遍,无 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
人会,登临意。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
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
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休说鲈鱼堪脍,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
尽西风,季鹰 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 归未?求田问 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 舍,怕应羞见,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 刘郎才气。可 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的 惜流年,忧愁 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 风雨,树犹如 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 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 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 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 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抒情词。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