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哎呀,听起来好像有点沉重对吧?不过,别着急,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轻松点,咱不跟那些难懂的法律条文较劲,咱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捋一捋。
这可不仅仅是那些书本上的“死板”规定,这其实跟咱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想啊,咱吃饭的水、呼吸的空气,甚至脚下的土地,哪个不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所以说,这些法律条款,可是跟我们每个小小公民的大大生活密切相关呢!首先说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那可是有几个“硬核”的词要提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一个。
这话听着像是老生常谈,但其实呢,这就是告诉我们,不是今天你把资源用光了,明天就不管了。
得,咱把人类的未来和今天的资源放在同一个秤砣上称一称,看看咱是不是能做到“先人后己”。
就拿咱今天生活的这些资源来说,石油、矿产、水源,都是有限的。
能不能想一想,不是把所有的资源都“吃掉”了才打算换别的东西?反正现在的资源是有限的,能用就用,能省就省,能再生就再生。
其实说白了,就是“不能再拿钱砸自己的饭碗”,咋说呢?资源多用一会儿,后代的生活就多添些麻烦,这可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然后说说“预防为主”。
嗯,别急,这又是个专业的法律术语。
咱通俗点说,这就是让大家从源头上就开始考虑,防止环境出问题。
就像你去做饭之前,厨房清洁不清洁,锅里有没有老油渍,原材料好不好,先做个小检查。
环境保护也是一样,咱不能等到大气污染严重了才喊着要治理,不能等到水污染严重了才急着开会商量办法。
啥意思呢?“防患于未然”,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点难度了。
不过,大家想想,要是真的等问题严重了,后果可不敢想。
“污染者自负责任”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怎么说呢?这也挺容易理解。
谁污染,谁负责。
是不是就像你家门口脏了,你不去打扫,别人就得替你擦?当然不!环境污染,责任一定要落到真正的“肇事者”身上。
大家看看,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不考虑环境后果,排放污水、废气,结果让老百姓背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89年实施,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该法的基本原则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确保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一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首先从源头上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通过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已经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为进行治理,减轻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影响。
二、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二是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这一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综合考虑不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和影响,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与统一、同时,也要分析和评估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针对不同问题采取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三、责任明确,压力传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三是责任明确,压力传导。
这一原则要求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责任倒查、压力传导的工作机制,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
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形成多方参与的环境保护合力。
四、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四是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这一原则要求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监督工作,建立公众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增加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话语权和监督权。
第6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6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法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该法规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优先。
这表明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应当放在首位。
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
这一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
这意味着资源的利用必须以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基础,避免浪费和过度开采。
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公众参与。
环境与资源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众应当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和机会。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事务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
法律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础和保障,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体现了法治的原则,维护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公平和秩序。
第五个基本原则是责任追究和执法监督。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履行其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同时,执法机关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行为的监督和执法,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和实效性。
第六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决策和措施应当基于科学的依据,充分吸收和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
科技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的支持和科学的决策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水平。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02
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 模式,实现废物的减量 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
理。
03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提 高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
和管理能力。
05 责任原则
明确环境法律责任主体与责任内容
责任主体
明确环境法律的责任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和公民个人,并针对不同主体设定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内容
针对不同的环境法律责任主体,详细规定其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如企业应遵守环保法规、 采取环保措施,政府应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公民个人应遵守环保规定、参与环保活动等。
提供救济途径
为受到环境违法行为侵害的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救济途径,如申诉、诉讼等,保障其合法权益。
THANKS
03
严格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
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特殊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01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 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公众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需要鼓 励公众参与环境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加强环保宣 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等。
信息公开与透明
政府需要公开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的 知情权和参与权。例如,公开环境监 测数据、环保政策等。
02
损害预防与风险预防原则
损害预防原则
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利 用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矿产 资源、土地资源等。保护自然资源是 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1.概念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中规定或者体现的,对环 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适用于环境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 导方针或者基本准则.
2021/4/9
2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2021/4/9
9
第三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贯彻 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 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3) 增强环境风险的防范意识 4) 积极治理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021/4/9
10
美国伊势尔公司诉联邦环保局行政命令不当案
[案情] 因汽油中的添加剂铅是具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 害风险”的物质,于是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发布了一个限制 在汽油中添加铅的命令。但伊势尔公司认为铅被吸人人体引 起人体中毒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由于人是暴露在从各种各 样的污染源所排放出来的铅中,如土地、海洋、动物、植物 甚至人体内都含有铅,铅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元素,所以,很 难就此确认,由于汽油添加剂中的铅排人大气后,使大气 中 的铅总量增加,增加的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故向哥 伦比亚巡回法院提起诉讼
2021/4/9
5
画水4.10事件东阳日报报道
本报讯(记者单昌瑜)昨日(2005年4月10日),市清理非法搭建统一行动指挥部组 织工作人员对画水镇竹溪工业功能区路口非法搭建的竹棚进行清理时,个别别有用心 的人煽动数千群众进行围堵。工作人员遭石块、棍棒、砍刀等袭击,有30多名人员受 伤并到医院接受治疗,其中5人伤势较重,但没有生命危险,没有人员死亡。数十辆车 辆被砸毁,经济损失巨大。对于竹溪工业功能区的环保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认真落实环保事故性排放赔偿,积极着手建立不明原因农作物受损补偿机制。但是 ,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群众对环保的良好愿望,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于3月24 日到竹溪工业功能区路口搭棚设置路障,采取拦路搜身等形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 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并危及群众生命安全。问题发生后,市、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 重视,先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市里成立了由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工作组,抽调得力人员迅速进驻开展工作。市委、市政 府研究出台了东政发(2005)26、27号《关于对竹溪工业功能区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竹溪工业功能区工作的十条意见》,要求功能区内的所 有企业从4月2日起停产整治,对功能区周边的环保问题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十 条政策措施;制订下发了《竹溪工业功能区补偿方案》……考虑到冷空气降临,气温 变化大,年老体弱的妇女身体健康将受到威胁,加上近几天又有大暴雨,怕有伤亡, 市里决定组织人员清理非法搭建。昨日凌晨5时,在市清理非法搭建统一行动指挥部的 统一指挥下,由建设、城管、国土资源、交通、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清理。为了 保证安全,由司法干警、部分民兵维护秩序。工作人员进场后,说服劝离在场群众, 拆除了竹棚和障碍物,清理了现场,行动进展平稳顺利。但在撤离的时候,个别别有 用心的人煽动群众坐在地上阻挡工作人员车辆通行,工作人员受到了当地数千名群众 的围观和围攻。指挥部为保护干部和群众的安全,采取从中间向两边排开的方式疏散 群众,引导车辆和人员缓缓前行。但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扔石块砸汽车、砸工作人 2021员极/4/9,大石的如克雨制下态。度为,了导避致免部事分态人扩员大受,伤保……证群众安全,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保6 持了
2013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后简答题
2013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后简答题第一章导论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什么异同?P49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在性质上属于自然存在的、不以人类一直为转移而存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统一体。
当人类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围绕人类存在的全部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环境的概念。
当人类以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
当人类从生物的存在条件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环境与资资源保护立法定义“环境”的方式有哪些?P471、采用概括的方法在立上对环境的内涵进行描述。
2、采用列举的方法。
3、采用概括加列举式的方法。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成因有哪些?P50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问题的成因:1、市场失灵。
表现为: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产权界定不清2、政策失误3、科学不确定性4、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特征?P54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2、生活环境与自然保护立法并重时期(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60年代)3、整合型环境与资源被保护立法的全方位展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特征?P571、新中国成立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新中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时期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它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征?P6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认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社会性(主要特征)2、政策性3、科学性4、综合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P671、基础的直接目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的区别主要表现(1)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准则,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法,统帅环境保护法飞各项制度及规范;具体原则是某个或某些环境保护法制的一般准则,适用于特定的范围。
(2)基本原则体现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价值和基本原理,是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守法及研究环境保护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直接反映的是特定的价值,仅仅是特定领域好环节的指导思想。
(3)基本原则是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最集中体现,反映的是国家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总体要求;具体原则所体现和反映的是国家在某一具体领域的环境政策。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须由法律所确认或体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反映环境法的特点。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原则。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2)预防为主原则(3)合理开发利用原则(4)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又叫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欲望,而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2)人们的消费标准好生活水平必须限制在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不应危害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
(4)人口增长会给自然资源增加压力,因此,应保持人口的稳定。
(5)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干扰不应当威胁生命支持系统。
(6)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地分配有限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应考虑将自然资源耗竭减少至最小限度,其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较少地妨碍未来世代的选择权好机会。
(7)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
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环境基本法的内容,我国《环境资源基本法》的体系应包括:1、立法宗旨: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环境与资源法的保护范围。
包括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生态要素、地区要素中的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自然和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护;3、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奖励综合利用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4、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经济刺激制度。
5、自然资源开发者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环境污染者治理污染的义务;6、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体制。
包括中央和地方环境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环境资源管理的权限划分及监督,环境资源管理机构的权责。
7、环境资源主体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8、涉外环境资源保护的特别规定。
包括参加国际环境资源保护的公约、条约和协定、与国际上环境资源保护国家和组织的合作,组织和参与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活动和交流;9、违反环境资源法的法律责任。
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有一个特殊的又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首先,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其规范性是通过一些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来表示行为规则的界限,来调整人们的行为。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约束力,并要授权经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一)环境标准是制定国家环境计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
国家在制定环境计划和规划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环境目标和一系列环境指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这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该原则要求保护、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第二,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
资源是人类活动和生产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该原则要求保护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污染防治原则。
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该原则要求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管控,预防和减少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的污染,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法律保护原则。
法律保护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础和核心要义。
该原则要求通过立法、法律体系的完善来保障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尊重环境、遵守法律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五,政府主导原则。
政府具有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导责任和权力,是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中坚力量。
该原则要求政府加强组织和领导,制定和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加大投入和力度,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六,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
该原则要求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倡导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透明与民主。
第七,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治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
该原则要求强化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综合管理和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与配合,形成统筹规划、协同作战的格局,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效能。
第八,法治保障原则。
法治保障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保障性要素。
该原则要求加强法律、法规的编制和推广,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加大对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形成有效的法治保障机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一章导论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含义:答: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因素的各种物质、现象和过程及在人类历史中的社会、经济成分。
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的三个方面含义:答:(1)环境的范畴被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
(2)这种自然因素既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因其自然的本质属性而属于环境的范畴。
3.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答:(1)联合国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过产生经济价值,提供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我国《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资源的概括性解释: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成为自然资源,具体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以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4.简述生态系统的含义及与环境概念的区别: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产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与环境概念的区别:生态系统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力为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与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5.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及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一般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1)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
(2)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这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第二章 环境法基本原则
(二)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新《环境保护法》第14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 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三)采取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环境政策 政策和措施
新《环境保护法》第13条第2款: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 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
3、在预防与治理的关系上,二者是相结合的关系 。
对于尚未发生的环境损害——防 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损害——治
(二)该原则被确立的原因?
1、环境问题特点的要求 2、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使然 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环境问题的特点
整体性
成因多样 不可逆转
治理的 高成本
潜伏性
二、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
预防为主原则从国外环境法中“损害预防原则”(the preventive principle)衍生发展而来
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 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贯彻实施
(一)决策层面:建立完善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新《环境保护法》第13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 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 环境保护规划……” 第14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 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 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谨慎第一,科学次之”(caution first, science second)
3、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科学不确定性 阈值的确定(适用风险预防的临界线) 利益衡量(成本效益分析) 预防措施 适时变更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重点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明确了预防和治理的关系,确定了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途径和方式。它要求: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3、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权属制度;自然资源规划制度;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自然资源许可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4、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5、环境标准体系:由五类三级组成: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三级:国家级、地方级(省级)、国家环保总局?。?
第二章: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一)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二)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受自然因素制约的思想社会关系;(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三、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是:?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态优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在任何活动中都要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表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工作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为核心目标。
2. 依法治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要求依法治理,即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依法管理环境和资源的利用。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行使权力,依法承担责任。
3. 综合协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综合协调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预防为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倡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事先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预防,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5. 依靠科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依靠科学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要依据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进行决策和实施措施。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以科学为指导,注重科学论证和技术支撑。
总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依法治理、综合协调、预防为主和依靠科学。
这些原则的落实是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1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0-12-08 16:40:06 阅读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总论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室内环境和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4)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理环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环境”在范围上有哪些异同?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看。
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
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4、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揭示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人类-环境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再从相互关系上加以研究。
2)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作为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概括: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b、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以社会利 益为本位的法
• 环境问题的产生无一不与私人利益的盲目 追逐和市场机制调节失灵直接相关。在社 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面前,人们终于认 识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非完全一致。 • 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时,就必须从 社会利益出发,对不利于社会利益的行为 加以限制。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 内容
(一)环境与资源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 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 承担的义务的总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是指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律赋予主体某种权能、利益和自由,表 现为法律对主体可以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可以要求 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义务,是指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规定主体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法律 对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的 约束。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有关环境资源 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污染防治法、资源 (能源)法、自然保护法、土地法、国土 法、区域发展法或城乡规划建设法等。
• (一)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 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 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关系和秩序。
四、环境公平 1.内涵:环境公平,是指环境权利公平、环境机会 公平、环境非配公平和环境人道主义公平。 2.环境公平不同于传统公平理念之处:扩大了公平 的范围 ★ 区际公平 ★ 代内公平 ★ 代际公平 ★ 种际公平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合理利用。
这些原则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保护优先保护优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首要原则。
在任何开发和利用活动中,都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这意味着在任何决策中,都应当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只有当环境保护得到合理保障时,其他开发和利用活动才能得以进行。
二、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原则。
它的目标是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环境和资源的损害。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通过科学评估和技术手段,提前预测和识别潜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后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三、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了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以实现资源的协调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益。
综合治理要求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要求政府在环境和资源决策过程中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到决策中,发挥其监督和参与作用,同时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环境和资源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五、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
这就要求在资源利用中,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资源的长期供应。
综上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合理利用。
这些原则的贯彻执行,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共同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问题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特征 2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 义
一、“原则”的语义分析
“原则”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在汉语中其基 本含义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 “原”,乃“源”古字,有根本、推求、察究 、原来、起初之意 。“则”为规则之意
(2)基本原则体现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价值和基 本原理,是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守法及研究 环境保护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虽然也 体现根本价值,但直接反映的是特定的价值, 仅仅是特定领域和环节的指导思想。
(3)基本原则是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最集 中体现,反映的是国家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总体 要求;具体原则所体现和反映的是国家在某一 具体领域的环境政策
协调发展原则又叫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 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项原则在我国环境立法 中以直接规定的方式得以确认。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4条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协调发展原则的理论基础。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由挪威 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并作专题报告《我们共 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更 加深化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首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须由法律 所确认或体现
其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反映 环境法的特点
再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 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具有普遍 意义的指导性原则
第二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
则
一、现行环境立法所确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基本原则
在这次大会上,产业革命以来那种“高生产、 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及“先污染 、后治理”的道路受到否定,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得到普遍的接受
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具体包 括哪些内容,各种著作和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 ,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符合当代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发展趋势的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环境立法所确认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有 五个,即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合理 开发利用原则,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一)协调发展原则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主 编 曹明德 副主编 张志辽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一、“原则”的语义分析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第二节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一、现行环境立法所确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二、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在法律英语中,原则(Principle)具有如下含 义:
(1)法律的诸多规则或学说的根本的真理或学说,是法律的 其他规则或学说的基础或来源;
(2)确定的行为规则、程序或法律判决、明晰的原理或前提 ,除非有更明晰的前提,不能对之证明或反驳,它们构成一 个整体或整体的构成部分的实质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被定义 为“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欲望,而又不危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是“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 需要,应当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二是“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满足眼 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2
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 3
不应危害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 4
应保持人口的稳定。 5
应当威胁生命支持系统
6 源,特别是对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应考虑 将自然资源耗竭减少至最小限度,其耗竭的速 率应尽可能较少地妨碍未来世代的选择权和机 会。
7
从对布伦特兰关于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分析中可 以得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经济 的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公平和人 民广泛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其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合理需求得到 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和自然资源,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 展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 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 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Rio)召开的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这一划时代飞跃的标 志
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等重要文 件。
《21世纪议程》是在全球、和 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提出了保护和合 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指导原则。《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一份具有法律约 束力的文件,其核心是控制全球人为原因引起 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该公约已于1994年3月21 日正式开始生效
拉丁文中,现代汉语中“原则”一词的对应词 是Principium,有“开始,起源、原则、原理 、要素”等意义
在普通英语中,原则(Principle)主要有下列 含义:
(1)被接受或公开声称的活动或行为准则; (2)根本的、原初的或一般的真理,为其他真理所凭借; (3)根本的教义或信条、特别的统治性意见; (4)行为的正确准则; (5)正确行为的要求和义务的指导感; (6)行为方式采用的固定规则 。
在法的构成要素中,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根本 地位。法律原则即是其他规则的来源和依据, 同时也是直接的行为规则
对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而言,其与具体原 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准则,贯穿于 整个环境保护法,统帅环境保护法的各项制度及规 范;具体原则是某个或某些环境保护法制的一般准 则,适用于特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