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陈德敏,男,重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 

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陈德敏

(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摘 要:科学规划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制约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与作用的认识、学校战略规划的能力、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等方面。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前瞻求实,着眼全局,突出特点与重点;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必须与日常工作融合。同时,制定规划应深入分析背景,调动全校参与,形成共识。

关键词:高校战略规划;战略需要;理论分析;基本问题中图分类号:G 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7)10-0023-03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21世纪现代大学新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我国高校急需总结改革经验,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前进路径。本文结合高校研究和制定战略规划的实际,谈谈对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科学规划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适应社会,包容变化。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图景框架,其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十分注重自身特色,力图保持优势,站在前沿,引领社会。

进入21世纪,全球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教育从人的谋生技能的培养,向人的谋生技能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各国公众的共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跨阶段的新变化。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浪潮中,大学正在从社会与经济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社

会和人民群众对高校需求旺、要求高,社会评价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一流”为目标取向,加强学科建设,在竞争中提升学术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与行动。

———大学生缴费上学,进校后自我塑造,自主性增强。

———大学教育内容、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等不断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办学模式与培养人才渠道多样化,民办高校崛起,二级独立学院的模式等开始运行。

———办学经费的投入筹集来源变化,在资金仍然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急需进一步探索运用市场机制。

———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更加显著。

———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包括师资选择和用人

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正在进一步深化。

前瞻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因此,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高等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关于“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

32・

扎实定规划“的部署是十分正确的,亦充分显示了制定战略规划是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面对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超前”事业、成果“滞后”的行业领域,没有前瞻研究和可行战略规划,将是寸步难行的。必须通过战略规划来整理思路,“抬头看路”,“登高望远”,“取乎其上”,“未雨绸缪”。

二、高校战略规划的理论分析

广义而言,规划是某工作领域中一定时段内发展诸因素的综合谋划与部署。规划是系统工程,由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四要素构成。规划是总体设计,包括规模数量、水平质量、条件支撑、投入来源、制度保障的分项设计与综合等。

规划的基本功能是定方位、绘蓝图、指路径。

规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与背景、战略目标与定位、战略发展阶段与重点、战略举措与保障等方面。规划的实质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决定高校在21世纪发展环境中如何办学,打造何种品牌。规划的目的是理清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与时俱进。

回顾国际国内知名跨国企业制定规划的指导、牵引、规范作用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规划:

一是基于管理学的理解:规划是战略管理———发展取向;规划是目标管理———坐标设定;规划是过程管理———保障实施的综合反映。

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规划不是前瞻认识的终结,而是思路,是理性的起步;规划是自身的大事,别人无法替代,照搬不来;规划是动态调整,是相对均衡;规划总是不完善的,既指导年度计划,但又要靠年度计划来调整和落实。

三是从功能作用来看:规划是先进理论、国家政策与单位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规划是实践的总结,给实践以指导,依赖于实践来修正、丰富和实现;规划具有指导工作、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高校战略规划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

分析高校规划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制约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开展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认识问题

战略规划的实质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对战略规划的重视和关心直接关系到战略规划制定的成败。回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到洪堡大学、莫斯科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关键时刻办学思路的创新决定着这些学校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学校上下,特别是校领导一定要深刻认识战略规划的丰富内涵,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战略规划的作用,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谋”字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很好地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2.战略规划能力问题

高校战略规划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力:

(1)机制保障能力。战略规划的制定涉及到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和学校发展的微观层面,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过去,战略规划一般临时由校办、高教所和学科办等机构牵头制定,任务性明确,而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进入新世纪,许多高校把制定战略规划作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这项工作,如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等,从机制上保障战略规划的制定,这是十分正确的。

(2)协同能力。高校战略规划的组织与制定者不能孤立地进行学术性的战略规划研究,必须促使全校的协同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就是要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和参与意识,形成校内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全局观念,给予学校各级行政领导人员、教师、职工、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的参与机会,激励全校上下产生对校内革新、创造精神与改变现状的责任感,增强全校上下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3)技术能力。战略规划过程是一个研究与决策的过程,不仅要求战略规划的组织与制定者具有战略规划方法方面的知识、数据储存和分析设备,掌握规划资料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建立以事实为根据的决策、评估程序和校内传递战略规划信息的平台和机制。

(4)决策能力。研究表明,一个战略规划要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必须依靠学校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的共识与持之以恒的行动。其中,校长的责任尤为关键。可以说,校长的责任感和校级党政班子及校长的决策能力是一切战略规划活动的基础。

3.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的问题

在制定学校战略规划时,不仅要从时代特征、国家意志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且要认真摸清学校的家底,分析学校自身的特点,找出优势和劣势,明

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