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作者简介:陈德敏,男,重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 

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陈德敏

(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摘 要:科学规划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制约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与作用的认识、学校战略规划的能力、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等方面。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前瞻求实,着眼全局,突出特点与重点;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必须与日常工作融合。同时,制定规划应深入分析背景,调动全校参与,形成共识。

关键词:高校战略规划;战略需要;理论分析;基本问题中图分类号:G 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7)10-0023-03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21世纪现代大学新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我国高校急需总结改革经验,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前进路径。本文结合高校研究和制定战略规划的实际,谈谈对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科学规划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适应社会,包容变化。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图景框架,其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十分注重自身特色,力图保持优势,站在前沿,引领社会。

进入21世纪,全球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教育从人的谋生技能的培养,向人的谋生技能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各国公众的共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跨阶段的新变化。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浪潮中,大学正在从社会与经济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社

会和人民群众对高校需求旺、要求高,社会评价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一流”为目标取向,加强学科建设,在竞争中提升学术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与行动。

———大学生缴费上学,进校后自我塑造,自主性增强。

———大学教育内容、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等不断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办学模式与培养人才渠道多样化,民办高校崛起,二级独立学院的模式等开始运行。

———办学经费的投入筹集来源变化,在资金仍然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急需进一步探索运用市场机制。

———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更加显著。

———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包括师资选择和用人

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正在进一步深化。

前瞻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因此,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高等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关于“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

?

32?

扎实定规划“的部署是十分正确的,亦充分显示了制定战略规划是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面对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超前”事业、成果“滞后”的行业领域,没有前瞻研究和可行战略规划,将是寸步难行的。必须通过战略规划来整理思路,“抬头看路”,“登高望远”,“取乎其上”,“未雨绸缪”。

二、高校战略规划的理论分析

广义而言,规划是某工作领域中一定时段内发展诸因素的综合谋划与部署。规划是系统工程,由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四要素构成。规划是总体设计,包括规模数量、水平质量、条件支撑、投入来源、制度保障的分项设计与综合等。

规划的基本功能是定方位、绘蓝图、指路径。

规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与背景、战略目标与定位、战略发展阶段与重点、战略举措与保障等方面。规划的实质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决定高校在21世纪发展环境中如何办学,打造何种品牌。规划的目的是理清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与时俱进。

回顾国际国内知名跨国企业制定规划的指导、牵引、规范作用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规划:

一是基于管理学的理解:规划是战略管理———发展取向;规划是目标管理———坐标设定;规划是过程管理———保障实施的综合反映。

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规划不是前瞻认识的终结,而是思路,是理性的起步;规划是自身的大事,别人无法替代,照搬不来;规划是动态调整,是相对均衡;规划总是不完善的,既指导年度计划,但又要靠年度计划来调整和落实。

三是从功能作用来看:规划是先进理论、国家政策与单位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规划是实践的总结,给实践以指导,依赖于实践来修正、丰富和实现;规划具有指导工作、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高校战略规划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

分析高校规划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制约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开展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认识问题

战略规划的实质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对战略规划的重视和关心直接关系到战略规划制定的成败。回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到洪堡大学、莫斯科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关键时刻办学思路的创新决定着这些学校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学校上下,特别是校领导一定要深刻认识战略规划的丰富内涵,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战略规划的作用,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谋”字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很好地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2.战略规划能力问题

高校战略规划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力:

(1)机制保障能力。战略规划的制定涉及到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和学校发展的微观层面,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过去,战略规划一般临时由校办、高教所和学科办等机构牵头制定,任务性明确,而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进入新世纪,许多高校把制定战略规划作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这项工作,如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等,从机制上保障战略规划的制定,这是十分正确的。

(2)协同能力。高校战略规划的组织与制定者不能孤立地进行学术性的战略规划研究,必须促使全校的协同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就是要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和参与意识,形成校内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全局观念,给予学校各级行政领导人员、教师、职工、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的参与机会,激励全校上下产生对校内革新、创造精神与改变现状的责任感,增强全校上下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3)技术能力。战略规划过程是一个研究与决策的过程,不仅要求战略规划的组织与制定者具有战略规划方法方面的知识、数据储存和分析设备,掌握规划资料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建立以事实为根据的决策、评估程序和校内传递战略规划信息的平台和机制。

(4)决策能力。研究表明,一个战略规划要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必须依靠学校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的共识与持之以恒的行动。其中,校长的责任尤为关键。可以说,校长的责任感和校级党政班子及校长的决策能力是一切战略规划活动的基础。

3.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的问题

在制定学校战略规划时,不仅要从时代特征、国家意志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且要认真摸清学校的家底,分析学校自身的特点,找出优势和劣势,明

?

4

2

?

确定位和目标,确立发展的战略思想,寻求战略规划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连接点,其核心是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对此,重庆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战略规划与实际工作的更好结合,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和一个五年振兴行动计划。为使规划落实到实处,提出了九大工作措施,并力求各分项指标与年度工作安排相结合,以便贯彻实施和评估检查。

四、对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几点认识

1.战略规划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大学的发展不仅是大学的问题,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充分体现服务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服从于国家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不能仅仅着眼于学校自身的完善,为规划而规划。

重庆大学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年轻的重庆直辖市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和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高等学校之一、重庆市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肩负着为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大责任,应该成为西部及重庆市人才培养与社会能力增强的动力源的背景。为此,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走中央与地方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使学校的战略规划尽量与重庆市的发展规划相呼应,与重庆市的中心工作相衔接。如对以汽车、摩托车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库区可持续发展移民等全面开展研究,在主动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2.制定战略规划应深入分析背景,调动全校参与,形成共识

制定战略规划不仅要把握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要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正确看待长处和短处,尤其是潜在优势;把握经济科技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在具体制定战略规划时,要提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总框架与时间表,同时提出主要指标和尽可能的量化指标以及深化改革的措施,并从下到上充分听取意见,让校内各方关注和参与规划制定的全过程。通过参与规划,把全校师生员工引导到关心、投身学校的建设与振兴上来。同时,战略规划要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意承前启后,兼顾左右,合理布局,划分层次,拟定策略,力求实现规划创新,推进管理创新。

3.战略规划必须前瞻求实,着眼全局,突出特色与重点

高校战略规划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部署,是学校成长的永恒主题,是头与身手的关系。战略规划除了要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进行实事求是的校情分析,将“把握趋势”与“校情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没有与学校历史现实工作的结合,就只能是空规划。要把虚事做实,就要立足分析校情,突出特色和重点。分析校情就是要在一定的比较范围内分析学校的优势与劣势、特色和重点。因为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个性与特色,都有其发展的重点,都会以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取胜。可见,战略规划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特色、发展特色、强化特色;而分析校情无疑是确定学校发展特色和选择发展重点的关键。

4.战略规划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不断完善

高校战略规划既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亦是一个基层教学机构的工作指南。它不只是规划的制定,还包括战略规划管理、实施与评价等。一个完整的发展战略规划应该把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管理、战略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战略规划真正具有实践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对大学发展有具体而长远的指导作用。一般而言,战略规划既提出明确目标,又立足于思路和框架,不宜过细。战略规划总是不完善的,需随学校发展,动态调整,不断完善。

5.与日常工作融合,推进规划工作经常化

战略规划的基本目的是能够实施和指导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因此,必须把规划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部署。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高校战略规划与日常工作脱节的普遍性问题,发挥规划工作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年度计划与重点专项工作来调整、完善和丰富战略规划。年度计划、重点专项计划和战略规划共同构成学校规划工作的内容与范畴。要完善规划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对规划执行进行跟踪分析,对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实时研究,提出决策建议,并把规划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杨 玉)

?

5

2

?

国外高校战略规划的研究及借鉴

2004年11月总第14期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主办 编者按 2005年是学校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我处正着手进行编制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前期工作。为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我处对国内外着名大学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以伦敦经济学院2003-2008年发展规划、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展规划方案为重点,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 伦敦经济学院是世界名校,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是美国着名“ TOP TEN ”大学之一, 二校切实而严谨的发展规划是其走向成功并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期《规划论坛》通过简要介绍伦敦经济学院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剖析其规划的主要特点,归纳经验,以期对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有所裨益。 —目录一 国外高校战略规划的研究及借鉴 以伦敦经济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展规划为例 、问题的提出 、伦敦经济学院和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展规划介绍 3' 三、国外大学战略发展规划的特点四、国外大学战略发展规划对我国高 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启示

国外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及借鉴 以伦敦经济学院和宾州州立大学发展规划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个充满着变革与希望的世纪,面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周边环境, 怎样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各个高等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 题。而针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制定一份既立足国情校情、又紧跟世界发展趋势的 战略规划,对于立志创建一流的高等院校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制定高校 发展战略方面,国外有关院校有着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国内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 借鉴意义。 伦敦经济学院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是社会科学、政治科学和经济科学领 域的世界级科研中心与教学中心。世纪之初,伦敦经济学院为迎接新的机遇与挑 战,制定了2003-2008年的五年发展规划。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下简称宾州州 立大学)是美国着名的“ TOP TEN大学之一,实行持续的年度战略发展计划已 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两所学校的发展历史、所处的内外 部环境以及竞争优势各不相同,但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方面具有共同的特 点 。 二、伦敦经济学院和宾州州立大学发展规划介绍 一)伦敦经济学院五年发展规划简介 伦敦经济学院2003-2008年发展规划,旨在继续发扬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 将学院建成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国际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 该五年发展规划涵盖了学院建设的各个方面,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学术发展 与科研、教学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会、支持优势和行政管理。在各部分中,规划首先设定了该部分的战略重点,展望了五年后的预期成果,并设定了相应目标;随后对学院的发展现状和1998--2002 年间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分析总结; 最后就影响该方面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从而形成 一份完整、系统的规划文件。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 采购项目编号: 单一来源采购文件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科益工程 共同编制 二〇一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第二章供应商协商议价须知 .............................. 第三章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 ............ .. ............... 第四章供应商资格证明材料 ......... ....................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 求 .......... ....... ................................... 第六章采购项目实质性要求............................... 第七章协商容、协商过程中可能实质性变动的容... . .... 第八章响应文件格式................ ..................... 第九章评审办法................ .. . 第十章政府采购合同................ ..................... 第十一章保证金退还申请表(参考格式). ....................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科益工程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委托,经网上公示和市财政局计划备案同意确定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现就“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组织单一来源采购,确定成交供应商。兹邀请拟定供应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应商地址:市高新区府城大道号栋层;就本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进行协商、议价。

海西大福州闽侯南通新城规划介绍

南通新城-大福州崛起的商贸物流新中心 随着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掀起了新一轮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热潮,闽台经济交相辉映,良性互动,同步向前推进,福州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海西经济区发展的背景下,福州市政府提出将南通片区建设成福建省最大商贸物流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打造新的增长亮点。 “一心、两带、三片区”完善规划构建新南通 作为福州“东扩南进”的重要区域,与福州城区一水之隔的闽侯南通,规划建设全省最大商贸物流城。南通将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的布局结构。“一心”指以中央公园为核心,结合规划的文体医疗卫生等设施形成的区级公建中心;“两廊”指以大樟溪支流、文山河和陈厝河为基础形成的滨水绿化带;“三片区”指以规划河道为界,分为东部商务办公片区、西部商贸物流片区和南部产业综合片区。?南通片区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并且规划建设建材物流商贸园(福州南方建材将迁至南通)、海西世界名品折扣城(奥特莱斯)、永辉物流总部等项目、海峡农博城等。 完善南通新城交通打开福州南大门 未来南通新城将形成“四横五纵”的主干网络,“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南港大道、南井大道、民通路和双新路,“五纵”由西向东依次为通樟路、通洲路、南通大道、通贸路和五虎山大道。另外,南通将利用大樟溪、通洲河、文山河等水系及外围山体等自然条件,形成“一核、三带、多轴”的开放型绿地景观框架。对于南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铁路、公路等将构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区南侧将预留京台高速铁路南线方案(也可能成为城际客运专线)线位。此外,远景京台高速公路紧挨规划区南侧,与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设互通立交。省道203线南移至屿通大道,自西向东穿越镇区南侧,屿通大道西跨大樟溪与两园一号路对接,东经铁路站场通往青口。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3 Ξ 张尚武 王雅娟 提要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众多小城镇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何在新经济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的自我超越已经成为共同的难题。笔者借鉴国外新城发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大城市地区培育大城市地区中等规模新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城市地区 新城 上海市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0)06-0039-04 中国分类号 T U984 文献标识码 A 大城市的功能和空间发展需要与周围的区域发展结合,这一点虽然早已被人们认识到,但具体的空间关系和职能关系却一直处于探索和争论中。包括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西方战后新城建设,卫星城建设以及对新城的最新阐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探索。 1 大城市地区空间形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111城乡整体建设的理想 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空前迅速地发展,城市的环境和效率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城乡整体建设思想把城乡作为对等和平衡的力量,使之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平等的分工和协调,充分发挥城乡双方的优势。这一思想试图把城市中的工业疏散出去,并围绕这些疏散的工厂建设新的城镇,具有城市所能提供的设施服务和职业机遇条件。在兼有两者之利的同时,避免两者的不利。霍华德把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称为“社会城市”(s ocial city)。并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思考,提出的是从区域角度对整个城市的结构性改造,以形成环境舒适、社会经济运行良好的城乡空间结构。 这是针对早期工业化城市的拥挤和混乱,出于对随之逝去的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秩序的留恋而提出工业城市建设的理想。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浪潮中,这一思想一直是一种理想。 112大城市地区新城建设的实践 大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人们开始把城市的交通系统组织、社会环境改善和区域性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斯科特和斯坦普(L1Scott&L1D1S tam p)提出一种新的规划体制,包括市郊在内,为土地划分不同的等级,把保护农业用地作为首要职责①。开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行为。 西方战后最有影响的艾伯克隆比(Abercrombie,1944)的大伦敦规划即是这一思想的贯彻和发展,明确了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发展新居住地,即新城的思想。在规划绿带以外形成新的居住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在战后的大规模建设中,新城成为解决郊区蔓延(suburb sprawl)的有效引导手段。 新城诞生在英国和美国,进而在整个欧洲和世界范围都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巴黎的新城与大城市有更多的联系,是作为中心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城市成为多中心组合的整体;英国的新城更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在日本又有所不同,尽管从空间形态上呈现多中心的新城形式,但在功能上仍然是单一中心的,即新城多是作为居住的地方,就业并未相应分散,这在日本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 我国在北京、上海两市也曾进行过卫星城建设的实践。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在1990年代以前,卫星城的建设未取得明显效果,与主城难以建立紧密的关系,因而也带来对卫星城建设的怀疑。 113新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新城模式 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满足居住需求和有足够的环境意识成为规划目标的焦点。人们对生活空间数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对空间和环境的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sustainable urban form)的探讨。 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欧文等人(S1OwensΠD1 BanisterΠM1Breheny)建议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应该以发展小居住地为主,如霍华德所提出的2~3万人口的规模,具有步行的尺度。但其中有一些大的居民点能够达到20万人口以上,形成霍华德所提出的社会城市②。认为这是从能源有效利用的角度是理想的形态,能够满足具有足够的多种城市活动的门槛,但不是高度聚集和高密度。 而P1霍尔(P1Hall)在分析伦敦的实际情况中,提出了建设持续发展的“社会城市”的概念(sustainable s ocial city,or sustainable city region)③,认为新居住地的建设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市改造;二是建设新城。但传统城市改造形式和新城建设形式都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从城市改造的角度,由于城市建成区用地有限,大规模改造是不现实的;从新城建设的角度,传统新城或田园城市是“在乡村建设城镇”,达到人口居住和就业从城市中疏解的目的,但这一目的在任何地方都从未真正实现过。作为最早的新城之一的S tevenage是自我平衡程度最高的一个,大约有 Ξ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专题成果(项目批准号OOB JL030) 44  城市规划汇刊2000[6]

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作者简介:陈德敏,男,重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  高校战略规划的内涵要求与实施分析 陈德敏 (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摘 要:科学规划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制约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与作用的认识、学校战略规划的能力、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等方面。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前瞻求实,着眼全局,突出特点与重点;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必须与日常工作融合。同时,制定规划应深入分析背景,调动全校参与,形成共识。 关键词:高校战略规划;战略需要;理论分析;基本问题中图分类号:G 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7)10-0023-03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21世纪现代大学新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我国高校急需总结改革经验,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前进路径。本文结合高校研究和制定战略规划的实际,谈谈对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科学规划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适应社会,包容变化。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图景框架,其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十分注重自身特色,力图保持优势,站在前沿,引领社会。 进入21世纪,全球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教育从人的谋生技能的培养,向人的谋生技能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各国公众的共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跨阶段的新变化。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浪潮中,大学正在从社会与经济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社 会和人民群众对高校需求旺、要求高,社会评价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一流”为目标取向,加强学科建设,在竞争中提升学术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与行动。 ———大学生缴费上学,进校后自我塑造,自主性增强。 ———大学教育内容、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等不断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办学模式与培养人才渠道多样化,民办高校崛起,二级独立学院的模式等开始运行。 ———办学经费的投入筹集来源变化,在资金仍然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急需进一步探索运用市场机制。 ———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更加显著。 ———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包括师资选择和用人 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正在进一步深化。 前瞻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因此,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高等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关于“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 ? 32?

战略规划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战略规划: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三个重大变革: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空前的高投入和重点扶持;高校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数百所高校的调整合并;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扩招所带来的高速发展与改革选择。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潮流,推动我国高校以跨越式姿态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新阶段。面对21世纪现代大学新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我国高校急需总结经验,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前进路径。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前瞻面对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抓机遇、创优势、出特色,高校战略规划的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 周济部长反复强调指出:“办学思想、宏观战略、从来都是决定性的,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要以超常规的谋划赢得超常规的发展”,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制定“三个规划”。为此,各高校都在着手制定战略规划或修订已有的规划。 本文结合高校研究和制定战略规划的实际,谈谈对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初步认识。 一、战略规划是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富有哲理的古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兵无常势”;“取乎其上,仅得其中;取乎其中,仅得其下”。90年代中,美国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适应社会,包容变化。日本则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建立智慧型社会。美国哈佛大学等著

名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远景框架,并一以贯之;其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十分注重自身特色,力图保持优势,站在前沿,引领社会。 进入21世纪,全球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教育从人的谋生技能的培养,向人的谋生技能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各国公众的共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跨阶段性的新变化: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大学正在从社会与经济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 ——高等教育在总体规模上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校需求旺,要求高,社会评价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一流”为目标取向,加强学科建设,在竞争中提升学术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与行动。 ——由于形势与任务的变化,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包括师资选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正在进一步深化。 ——大学生缴费上学,进校后自我塑造,自主性增强;推动大学教育内容、专业要求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等不断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办学模式与培养渠道多样化;民办高校崛起,二级独立学院的模式等开始试行。 ——办学经费的投入筹集来源变化,在资金仍然紧张短缺的情况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之后,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曰益被党和政府所重视。近几年高等学校扩招计划的实施,使高等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但是由于忽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管理,不少高校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缺乏战略观念、竞争意识、市场导向等先进理念。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深入和WTO 的加入,要求高等学校的管理者们尽快树立起市场意识、顾客导向,把学校当作“企业”来运营,变管理为经营和服务,重视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管理,以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稳定协调地发展。本文试图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就高等学校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其他不同层次的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高等学校发展战略及其管理 (一)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1、战略的内涵 战略,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军事与外交术语。它通常是指在军事或政治对抗条件下,克敌制胜的谋略、智慧和艺术。战术是正确地做事情的方法,战略是做正确的事情的谋划。在管理学领域,战略则具有五种涵义:(1) 战略是一种统一、综合和相互连接的计划(Plan),目的是保证企业或组织的基本目标的实现;(2) 战略是一种针对具体竞争对手的策略或手法(Ploy);(3) 战略是一种行动的方式或模式(Pattern);(4)战略是一种定位 (Position);(5) 战略是一种期望或看法。 2、高校发展战略的定义 对于经营与发展战略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综合各种观点,借鉴企业战略的含义,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给出以下描述:为了形成和维持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与发展,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对学校的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精编版】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精编版】 宁波市象山县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方案

第一章 象山基本情况 一、 地理区位 二、 历史沿革 (一)行政历史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象山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隶属宁波市,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2001年,在全省率先设立街道,撤销丹城镇,组成中心城区,辖丹东、丹西和爵溪三个街道。现有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32万,城市化水平44%。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二)文化历史 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美誉,它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 海洋文化:塑造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是推动象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基因”。他包含着五彩纷呈的渔文化、大气磅礴的海塘文化、令人感叹的海防军事文化和辉煌灿烂的海商文化。 养生文化:象山的“不老文化”将成为象山发展特色海洋休闲旅游、高端养生度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蓬莱仙岛的传说、炼丹术及其文化,是中国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不老岛”的文化支撑,也是象山在下一步发展海洋休闲、海洋养生的重要历史文化传承。 三、 自然条件 据2003年象山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38521.30 km 2 ;其中,陆域101120.55 km 2 (73%),海岛域18007.77 km 2 (13%),海涂水域19392.9 km 2 (14%),海岸线长800公里,大小岛礁608个。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四、 资源条件 (一)生态资源 象山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美誉。象山山多地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57.5%,城市绿化率22%,是浙江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象山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级,人居环境良好,城市宜居程度高。蓝天碧海、青山绿水、特质泥沙、优质空气等生态资源,为“不老岛”象山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势条件。 象山海涂泥沙中含氨基酸、钙、镁、钠等元素,并含有一定量的氡,海泥存在保健康疗的经济性开发条件。除此之外,不少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康体健身的温泉浴场。 (二)旅游资源 象山县地处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东临大目洋(属东海);南濒猫头洋的三门湾,与三门县、临海市相接;西北与奉化、鄞州区隔象山港相望;西与宁海县相邻。 象山在全国区位分析

沣东新城战略与规划

沣东新城战略与规划 来源:沣东新城门户网 2012-01-06 17:11 战略与规划 Strategy and Planning 以放眼全球的视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国际化现代新城。 Having the whole world in view, planning from a high starting point, constructing with high standard and forg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modern city. 战略定位 Strategic Orientations 沣东新城是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构想框架下规划建设的首个城市新区,这注定了它起步就与国际化大都市同步,出发就引领西安国际大都市发展步伐! 以深化落实《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的定位为目标,将沣东新城定位为: 面向全国,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打造西部能源中心和体育会展中心! 立足陕西,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引领区,树立现代田园城市新标杆! 引领西咸,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统筹发展新典范! As the first urban area to be constructed under the conceived framework of Xi’an being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Fengdong New Town is bound to start in synchron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set the development pace of making Xi’an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t the very start. Aiming at the orientation of “major functional new district and ecological garden city of Xi’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defined during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战略规划全过程(DOC 184页)

战略规划 ? ★战略管理概述:战略理论发展概述、战略及其体系、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技术、一般战略环境分析、产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战略环境评价技术。 ★内部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资源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内部战略环境评价。

★公司战略:公司愿景和目标、产业范围组合、产业发展方向组合、产业时间组合。 ★业务单元战略:业务单元整体战略、业务单元基本竞争战略、不同产业阶段的竞争战略、不同地位的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营造。 ★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概述、企业文化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物流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成本战略。 ★战略投资项目:战略投资项目的概念和发展周期、战略投资机会研究、战略投资项目建议书、战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战略投资项目决策。 ★战略实施方案: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战略导向管理整合、战略导向人力资源整合、战略导向投资项目、战略预算。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 第三章战略管理概述 (7) 第一节战略理论发展概述?7 一、结构学派?8 二、能力学派................................................................................................................. 9 11 三、资源学派? 12 第二节战略的概念与体系? 一、战略 (12) 二、战略体系............................................................................................................... 14 第三节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17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18)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18) 三、战略管理的原则................................................................................................... 19 21 四、战略管理基本程序? 第四章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24 24 第一节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技术? 一、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 (24)

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公共管理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为了抓住四川大学跨越式发展和公共管理学科兴起的历史机遇,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公共管理学院在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专家教授深入学习谢和平校长的讲话精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有关材料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四川大学《关于各学院组织教职工进行学院、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大讨论,制定“三个规划”的通知》,通过问卷、研讨会等形式,围绕我院的学科现状、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学院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情况,认清了学院的现有实力,找出了自身的优势以及与同类学院的差距,对学院进行了科学定位,并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 一、目前国内同类学院的基本情况及我院目前的定位 学校确定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我院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也必须要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的目标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同类学院的基本情况,弄清楚我院目前在国内的地位。 1、目前国内一流的同类学院的基本情况 “国内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只能在比较研究中才能产生。根据博士点设置、研究基地设置、科研情况、师资情况、在国内的影响力以及是否第一批通过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科点评审,可以看出国内一流的学院的基本情况。对这些学院的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我院的准确定位。国内一流学院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1)学院拥有一批国内公认的高水平学科;(2)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且在国内上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学术大师;(3)科研成果卓着,学术声誉很高;(4)教学经费充足,办学条件一流;(5)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 2、我院的基本情况 为适应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发挥相关学科优势互补的特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01年6月成立。川大的公共管理学院在国内同类学院中,是特色非常鲜明的一个。从全校文科学院的情况看,我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等大体居于中等水平。我院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又有明显的弱点和不

2020年(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前言 第壹部分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第二部分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规划 第四部分支撑服务体系

前言 三门,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东濒三门湾,南接临海,西枕天台,北邻宁海。大陆海岸线长167km,海域约481.7平方km。全县总面积为1510平方km,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三门是连接宁波、温州的大陆桥,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宁波机场、黄岩机场、北仑港、海门港距县城均于100km之内;甬台温、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健跳港为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为省定台轮停泊点,健跳港区是台州港六大港区之壹。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人民凭着永不屈服、敢闯敢拼的精神,于资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走出了壹条具有三门特色的工业兴县的道路。2003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000余家,其中国有和500万元之上工业企业为68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之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已经形成了橡胶、机电、化工、工艺品等四大支柱行业。1978年~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 万元。 当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正面

临众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滨海新城建设,是三门于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三港三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滨海新城,是三门于新形势下贯彻中央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崛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先进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安排、实现台州区域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滨海新城建设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主要提出关于区块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本规划范围为三门滨海新城,主要由东部珠游溪北侧用地、晏站涂围垦工程及花鼓漫岛构成,规划总用地3057.5万㎡。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根据开发时序,近期为2005~2010年,中期为2011~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规划以近中期为主。 第壹部分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 壹、规划依据 1、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 2、台州市生产力布局规划(送审稿) 3、《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 4、台州市五大主导行业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 (壹)确立滨海新城的发展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03年——2020年 南京师范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战略指导思想 学校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南京师范大学肇始于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称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4年在两江初级师范学堂旧址上创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在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部分学科的基础上成立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与河海工科大学等八所专科以上公立学校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江苏大学。同年又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办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国立南京大学改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另一源头为创办于1888年的汇文书院。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私立金陵大学与创办于1913年的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14年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系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建立南京师范学院,院址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84年1月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庆祝了自己的百年华诞。校区分布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园面积近3100亩,分布在三个校区(随园校区、紫金校区、仙林校区)和一个办学点(后宰门办学点)。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上的随园校区(396亩),坐落在清凉山下,有 着“东方最美丽的高等学府”的美誉,集古典园林之精华,积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坐落在紫金山下的紫金校区(204亩),旁临玄武湖,朴实厚重,正发展成为学校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地处南京东郊的仙林校区(2500亩),作为国家“211工程”标志性建设成果,已成为江苏省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示范性窗口。 师资队伍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地方院校中首批具有整体教授审定权的两所高校之一,现有1300多名专任教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18人,硕士生导师450人,高职教师762人。 学生规模目前在校本、专科生21900余名,在校研究生3200余名,在读成人教育学生15000余名,留学生来自122个国家或地区。 办学条件我校现有教室376个,座位数34194个,面积78179平方米,生均教室面积3.62平方米。学生宿舍192649平方米,折合标准床位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市象山县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方案

第一章象山基本情况 一、地理区位 象山县地处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 122°17’30”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东临大目 洋(属东海);南濒猫头洋的三门湾,与三门县、临海市相接;西北与奉化、鄞州 区隔象山港相望;西与县相邻。 象山在全国区位分析 二、历史沿革 (一)行政历史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象山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隶属市,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2001年,在全省率先设立街道,撤销丹城镇,组成中心城区,辖、丹西和爵溪三个街道。现有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32万,城市化水平44%。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二)文化历史 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不老岛”之美誉,它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 海洋文化:塑造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是推动象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基因”。他包含着五彩纷呈的渔文化、大气磅礴的海塘文化、令人感叹的海防军事文化和辉煌灿烂的海商文化。 养生文化:象山的“不老文化”将成为象山发展特色海洋休闲旅游、高端养生度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蓬莱仙岛的传说、炼丹术及其文化,是中国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不老岛”的文化支撑,也是象山在下一步发展海洋休闲、海洋养生的重要历史文化传承。 三、自然条件 据2003年象山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38521.30 km2;其中,陆域101120.55 km2(73%),海岛域18007.77 km2(13%),海涂水域19392.9 km2(14%),海岸线长800公里,大小岛礁608个。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四、资源条件 (一)生态资源 象山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山仙子国、不老岛”之美誉。象山山多地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57.5%,城市绿化率22%,是省生态示区建设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七批生态示区建设试点。 象山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级,人居环境良好,城市宜居程度高。碧海、青山绿水、特质泥沙、优质空气等生态资源,为“不老岛” 象山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势条件。 象山海涂泥沙中含氨基酸、钙、镁、钠等元素,并含有一定量的氡,海泥存在保健康疗的经济性开发条件。除此之外,不少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康体健身的温泉浴场。 (二)旅游资源 象山集海洋景观、海水运动、养生康疗、休闲度假、美食娱乐、运动体验于一体,在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发展大潮中将逐渐显山露水,迅速成长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海洋魅力休闲城市。 象山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海洋特色,正在成为和海洋旅游和休闲旅游的“皇冠”。整个,北部基本以工业、港口物流为主导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不足,只有南部的象山、奉化和存在着大量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休闲旅游资源。而三者之中,又以象山有漫

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完整版

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公共管理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为了抓住四川大学跨越式发展和公共管理学科兴起的历史机遇,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公共管理学院在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专家教授深入学习谢和平校长的讲话精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有关材料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四川大学《关于各学院组织教职工进行学院、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大讨论,制定“三个规划”的通知》,通过问卷、研讨会等形式,围绕我院的学科现状、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学院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情况,认清了学院的现有实力,找出了自身的优势以及与同类学院的差距,对学院进行了科学定位,并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 一、目前国内同类学院的基本情况及我院目前的定位 学校确定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我院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也必须要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的目标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同类学院的基本情况,弄清楚我院目前在国内的地位。 1、目前国内一流的同类学院的基本情况 “国内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只能在比较研究中才能产生。根据博士点设置、研究基地设置、科研情况、师资情况、在国内的影响力以及是否第一批通过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科点评审,可以看出国内一流的学院的基本情况。对这些学院的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我院的准确定位。国内一流学院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1)学院拥有一批国内公认的高水平学科;(2)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且在国内上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学术大师;(3)科研成果卓着,学术声誉很高;(4)教学经费充足,办学条件一流;(5)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 2、我院的基本情况 为适应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发挥相关学科优势互补的特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01年6月成立。川大的公共管理学院在国内同类学院中,是特色非常鲜明的一个。从全校文科学院的情况看,我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等大体居于中等水平。我院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又有明显的弱点和不足。目前学院的基本情况如下: (1)学科及专业方面的情况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宁波市象山县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方案

第一章 象山基本情况 一、 地理区位 二、 历史沿革 (一)行政历史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象山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隶属宁波市,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2001年,在全省率先设立街道,撤销丹城镇,组成中心城区,辖丹东、丹西和爵溪三个街道。现有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32万,城市化水平44%。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二)文化历史 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美誉,它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 海洋文化:塑造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是推动象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基因”。他包含着五彩纷呈的渔文化、大气磅礴的海塘文化、令人感叹的海防军事文化和辉煌灿烂的海商文化。 养生文化:象山的“不老文化”将成为象山发展特色海洋休闲旅游、高端养生度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蓬莱仙岛的传说、炼丹术及其文化,是中国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不老岛”的文化支撑,也是象山在下一步发展海洋休闲、海洋养生的重要历史文化传承。 三、 自然条件 据2003年象山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38521.30 km 2 ;其中,陆域101120.55 km 2 (73%),海岛域18007.77 km 2 (13%),海涂水域19392.9 km 2 (14%),海岸线长800公里,大小岛礁608个。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四、 资源条件 (一)生态资源 象山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美誉。象山山多地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57.5%,城市绿化率22%,是浙江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象山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级,人居环境良好,城市宜居程度高。蓝天碧海、青山绿水、特质泥沙、优质空气等生态资源,为“不老岛”象山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势条件。 象山海涂泥沙中含氨基酸、钙、镁、钠等元素,并含有一定量的氡,海泥存在保健康疗的经济性开发条件。除此之外,不少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康体健身的温泉浴场。 (二)旅游资源 象山县地处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东临大目洋(属东海);南濒猫头洋的三门湾,与三门县、临海市相接;西北与奉化、鄞州区隔象山港相望;西与宁海县相邻。 象山在全国区位分析

XX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目录 1.0 导论 (1) 2.0 发展背景 (5) 3.0 发展机遇与挑战 (18) 4.0 现实问题 (24) 5.0 战略定位 (31) 6.0 空间发展战略 (43) 7.0 主题空间策略 (56) 8.0 旗舰工程和都市营销 (69)

1.0导论 1.1 规划背景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一场革命性的转型 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技术发展如骏 马奔腾,思想文化之活跃另人瞩目。城市化进 入加速发展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城建设 活动正在中国发生;由于城市变迁的速度加快, 无文化、无历史、无环境的“速生城市”随处 可见,城市资源迅速消耗,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涉及对资本、企业、人才、旅游者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城市就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和识别性,从而超越其他竞争对手,更大程度的满足资本投资的要求、企业经营的要求、人才居住的要求和旅游者观光的要求。 目前XXX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正面临重大选择的机会。XXX 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重新审视、挖掘自身潜力、更全面的整合资源、因应市场变化,从而使XXX在变动的区域经济发展之中脱颖而出。 人们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问题:是什么给城市带来价值?是什么使居民、旅游者和投资者感到满意?如何发挥城市的潜能并使之活跃化和协调化?如何创造有特色和有吸引力的城市? 好的城市环境本身并不能给城市带来价值,而只有居民、旅游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价值才会产生。

1.2 规划方法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向市场经济转换。全球化 和中国重返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 程。市场经济下,行政手段已无法决定人口,产 业的空间流动。传统的生产力布局理论为基础的 城市区域规划方法已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 传统的城市形体规划注重物质层面,是一种 “供给导向”(Supply-Oriented)的规划方式, 是一种“产品分送”的体系(product delivery system)。其注意力集中在解决现有环境中的各种功能性问题。,这种蓝图式的规划往往忽略市场的动态性和不可控制性。 本研究运用“需求导向”(Demand-Oriented)的规划方式,即在物质规划之前先依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城市的竞争性战略位置即城市价值观。围绕城市的价值观,拟定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空间战略和规划政策。面向市场和战略目标的城市空间规划是前瞻的,但必须现实的。现实性来源于对城市发展趋势的认识。城市规划无法逆转城市发展的趋势,但通过空间载体策略可以促进和调整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价值观是基于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公众利益而确定。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胜出,为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必须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