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 牧 诗 三 首
了解诗人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进士。一生仕途 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 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杜牧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 川”。
和李商隐齐名,后人并称“小李杜”。杜 牧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并 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咏史诗成就 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 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2: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 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 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 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 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赏析探究 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 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咏史诗鉴赏步骤:
•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ຫໍສະໝຸດ Baidu
• D、写作技巧?
过华清宫绝句
(咏史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骊山秀丽的景色 山顶千门次第开。宫门依次打开
依次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驿使骑马奔驰而来,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 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 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大丈夫当应能屈能伸,方能有所作为,方能出人头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仲尼厄而作《春秋》
历代诗人对项羽的死评论不一,请结合王安石的《乌江 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谈谈你的看法
比较:《过华清宫》《题乌江亭》 都是咏史诗。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不同。
1、立意上,《过华清宫》批判意向明显。 《题乌江亭》在为项羽的覆灭惋惜的同 时,提出有别于传统说法的见解。 2、在表现方法上,《过华清宫》运用描 写、记述,不发议论、不抒情。把思想 倾向蕴涵于冷静客观的描写记述中, 《题乌江亭》则通过议论表现作者的见 解。
宫内妃子嫣然一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揭示谜底:专门为妃子从南 方运来荔枝
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 这首诗含蓄而精深,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 杨贵妃恃宠而骄,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 子笑”作对比,含意深远。“一骑红尘”隐含 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 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 一已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 这不由人不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 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发 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 一骑“知,”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 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 • • • ——李清照对西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的 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以王者的不屈, 桀骜的霸气,真可谓是人中之豪杰,鬼中 之英雄! ——王安石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 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 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 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借写早雁,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表达自己对 明写早雁“飞途孤鸣”,实写边民“失群孤苦” 边地人民流 离失所的关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切,暗含了 明写早雁“明春难返”,实写边民”战续难回” 对统治者的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不满.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帝会昌二年(842)八 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 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 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 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此时南 飞的大雁为“早雁”,诗人目送征雁, 触景感怀。
早雁
喻指饱受战乱的边地人民
•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 为什么会千古流传?
——借古抒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 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 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此诗从大处着笔,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 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 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 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写法鉴赏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 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明确:屈原开创了以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征自我高 尚情操的先河,以后很多咏物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以物自喻,表达诗人心志。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 中”。以傲霜独立、至死不堕的菊花,象征坚守大 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明代于谦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 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 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鸽子、橄榄枝之于和平,松菊之于高洁,杨柳之于离别
杜牧的诗歌
1)咏史绝句 针对晚唐政治现实的黑暗腐朽,杜牧常用诗 歌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过华清宫三绝句》、《赤壁》、 《泊秦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纪行咏物、写景抒怀之作 利用七绝这样短小的体制,创造鲜明生动的 意象,寄寓悠远真挚的情思。 《清明》、《山行》
明写早雁”告雁忍别“,实写边民”痛苦不堪”
明写早雁“惊飞四散”,实写边民“流离失所”
写法鉴赏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 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明确: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却句句写 时事,句句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民写 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写 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 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 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不是英雄所为。 “包羞忍耻是男儿”
• 3、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 知”。

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 一人选。他平生只失败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失败 却败得异常彻底,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 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 邦携天下之众围攻,而自己却四面楚歌。项羽率28 骑垓下突围后,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 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 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 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 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
• 写作技巧?
• 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语含讽刺。 • 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 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 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1、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 地方知道的? ——项羽乌江自刎。 题目,江东子弟。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明确3: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⑵ 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 处处都有。
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 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请说出理由。
明确4: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 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 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 想到它们的无家可归。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
一格。
诵读吟咏
早 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赏析探究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 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 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 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 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 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请说出理由。
赏析探究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 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论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