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谱解析.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ndem系统,即串联的质谱系统(MS/MS);
1955年 1960 ’s 60’s-70’s 70’s-80’s 1974年后 1979年 1982年 1984年 1988年
Wiley & Mclarens 飞行时间质谱仪; 开发GC/MS; 大气压电离源被发现,但未被广泛应用; 开始 广泛研究LC/MS;
1.4 我国有机质谱概况与进展
50年代,同位素分析;
有机质谱70年代零星开展;
年代,有机质谱快速发展成立质谱学会; 四个专业组:同位素质谱、无机质谱、有机质谱、质谱 仪器;
有机质谱主要在结构分析、气相离子化学、色质联用技 术等方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有机质谱也跨入生物质 谱的范畴。
1.5 质谱的特点
B.灵敏度(sensitivity):出峰强度与所用样品量之
间的关系;或对选定的样品在一定分辨率下产生一定信噪 比的分子离子峰所需的样品量。
图1-2 Thomson 质谱仪示意图
A.气体入口; B. 阳极;C. 放电管;D. 去抽空泵;E. 阴极;F.磁屏蔽 G.冷却水套;H.绝缘体;I. 电场引线;J.照相感光检测器
• 2、1919年,F.W. Aston制成第一台速度聚焦磁质谱 仪。获1922年诺贝尔奖。
图1-3 Aston 质谱仪
1.3 质谱的沿革与发展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诺贝尔奖回顾:
• 1、阳极射线管和Thomson实验
+
-
图1-1 阳极射线管
本世纪初,英国学 者J. J. Thomson(获1906诺 贝尔物理奖)利用 低压放电离子源所 产生的具有高速度 的正电荷离子束, 通过一组电场和磁 场,不同质荷比的 正电荷离子按不同 质量而发生半径不 同的抛物线轨道偏 转,依次达到检测 器,在感光板上被 记录下来。
1、特征性强
保留值不能作为鉴定标准。
2、灵敏度高
10-15 ~10-16 g , 所有谱中灵敏度最高的。
3、唯一能直接获得分子量及分子式的谱学方法
1.6 质谱仪器的主要指标
A. 质量范围:仪器所检测的质荷比范围。对单电荷离子即
为离子的质量范围;对多电荷离子,所检测的离子质量则扩 展到离子电荷数相应的倍数。
质量范围(Mass Range)
质谱仪所能检测的最小到最大的质量范围。
不同仪器: 四极杆 1~600Da,1~4000Da, 磁质谱:1~10000Da 飞行时间质谱:无上限 离子阱质谱:1~2000Da,1~4000Da
不同要求:气体分析, 1~300Da 气相色谱质谱, 1~600Da,800Da 有机质谱, 1~2000Da 生物分子, 1~10000Da或更大
计并制成了一台小型的双聚焦质谱仪;
• 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
• 1953年,由鲍尔(Paul)和斯坦威德尔(Steinwedel)提出四极 滤质器 ;
• 1953年,由威雷(Wiley)和麦克劳伦斯(Mclarens)设计出飞行 时间质谱仪原型 ;
1954年
英格拉姆(Inghram)和海登(Hayden)报道的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1917年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940年获 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7 年到1987年间任该大学教授, 1987年起被聘为该大学名誉教 授,自1994年起任弗吉尼亚联 邦大学教授。他因为“发明了
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
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
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 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1/4的奖 金。
回旋共振质谱仪; 传送带式LC/MS接口成为商业产品; 离子束LC/MS接口出现; 第一台电喷雾质谱仪宣告诞生; 电喷雾质谱仪首次应用于蛋白质分析……
• 3、1989年,Hens G. Dohmelt和 W. Paul,因离子阱 (Ion trap)的应用获诺贝尔物理奖。
• 4、2002年,J. B. Penn 和田中耕一因电喷雾电离 (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ESI)质谱和基质辅助 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质谱获诺贝尔化学奖。
有机质谱解析
第一节 序言
• 1.什么是质谱法?
• 样品分子在高真空环境受到高速电子流或强电场作 用,失去外层电子后发生化学键断裂生成各种碎片 离子,然后在磁场中得到分离后加以收集和记录, 从所得到的质谱图推断结构的方法。
1.2 质谱仪的功能
A.使样品变成分子离子; B.通过电场使离子加速; C.按质荷比分离离子; D.将离子流变成电信号,收集记录。
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1938年生于瑞士阿尔贝格, 1964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无 机化学博士学位,从1980年 起担任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 理工学校的分子生物物理学 教授,还任美国加利福尼亚 州拉霍亚市斯克里普斯研究 所客座教授。他因“发明了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 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 法”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 学奖一半的奖金。
美国科学家约翰• 芬恩,获2002年 诺贝尔化学奖
对成团的生物大 分子施加强电场
日本科学家田中 耕一,获2002年 诺贝尔化学奖
用软激光轰击成 团的生物大分子
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
芬恩的电喷雾质谱技术(ESI) 原理图
田中耕一的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 原理图
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 “是谁”的问题
• 1917年,电喷雾物理现象被发现(并非为了质谱); • 1918年,Dempster 180°磁扇面方向聚焦质谱仪; • 1935年,马陶赫(Marttauch)和赫佐格(R. Herzog)根据他们
的双聚焦理论,研制出双聚焦质谱仪 ; • 1940年,尼尔(Nier)设计出单聚焦磁质谱仪,又于1960年设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 县首府富山市,1983年获日本 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 京都市岛津制作所,为该公司 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 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 研究所主任。他对化学的贡献 类似于约翰·芬恩,因此也得到 了1/4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