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导学案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两章》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翻译全文,记忆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并逐层论证的方法。

3.能理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懂得人和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课前反馈】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亲戚.()畔.()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录音泛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方式。学法指导: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语句的停顿、语气和重音。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新知探究

一.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重点字词

1. 天时

.. 3. 人和

.... 2. 地利

4. 三里之城.

5. 七里之郭.

6.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7. 环.而攻之

8.夫.

9. 城.非不高也

10. 池.非不深也 11. 兵革

..

.. 12. 米粟

13. 委.而去.之 14故.曰 15. 域.民

16. 固.国 17. 威.天下 18.得道者

...

19.寡助

.. 2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1.以.天下之所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综合提升】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二.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从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思考)

三.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当堂检测】

翻译重点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施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课后精练】

1.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战例一…攻方失利‟论证了分论点一:

第三层:战例二…守方失例‟论证了分论点二:

第四层: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得出结论:

2.本文论述了“”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