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组合变形
合集下载
第10章-组合变形
W a T T T Wp 2W FN A
应力状态-单向+纯剪切 强度条件(塑性材料)
2 r3 M N 4 T [ ] 2 2 r4 M N 3 T [ ] 2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5
例 题
例10-3 图示钢质传动轴,Fy = 3.64 kN, Fz= 10 kN, F’z =1.82 kN, F’y = 5 kN, D1 = 0.2 m, D2 = 0.4 m, [] = 100 MPa, 轴径 d=52 mm,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③ 将所得结果叠加,即得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5
§2 弯拉(压)组合 §3 偏心压缩
弯拉(压)组合 例题
偏心压缩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6
弯拉(压)组合
产生弯曲与轴向拉压的组合变形的情况:
杆上除作用有横向力外,同时还作用有轴向力; 外力作用线虽然平行于杆轴,但不通过截面形心。
max
8.66 103 N 8.27 103 N m 111.5MPa [ ] 3 2 5 3 1.8110 m 7.75 10 m
9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例10-2 图中所示结构,承受载荷F=12kN作用。横梁AC用 No14工字钢制成,许用应力[σ]=160MPa,试校核其强度。
2 2 M T r3 [ ] W
2 2 r4 M 3 T [ ]
2 2 M 0 . 75 T r4 [ ] W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4
弯拉(压)扭组合强度计算
弯拉扭组合 危险截面-截面A 危 险 点- a
a M N M
应力状态-单向+纯剪切 强度条件(塑性材料)
2 r3 M N 4 T [ ] 2 2 r4 M N 3 T [ ] 2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5
例 题
例10-3 图示钢质传动轴,Fy = 3.64 kN, Fz= 10 kN, F’z =1.82 kN, F’y = 5 kN, D1 = 0.2 m, D2 = 0.4 m, [] = 100 MPa, 轴径 d=52 mm,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③ 将所得结果叠加,即得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应力。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5
§2 弯拉(压)组合 §3 偏心压缩
弯拉(压)组合 例题
偏心压缩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6
弯拉(压)组合
产生弯曲与轴向拉压的组合变形的情况:
杆上除作用有横向力外,同时还作用有轴向力; 外力作用线虽然平行于杆轴,但不通过截面形心。
max
8.66 103 N 8.27 103 N m 111.5MPa [ ] 3 2 5 3 1.8110 m 7.75 10 m
9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例10-2 图中所示结构,承受载荷F=12kN作用。横梁AC用 No14工字钢制成,许用应力[σ]=160MPa,试校核其强度。
2 2 M T r3 [ ] W
2 2 r4 M 3 T [ ]
2 2 M 0 . 75 T r4 [ ] W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4
弯拉(压)扭组合强度计算
弯拉扭组合 危险截面-截面A 危 险 点- a
a M N M
第10章 组合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工程中大多数的杆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形。
在小变形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即当杆件 承受复杂荷载作用而同时产生几种变形时,只要将荷载进行适当地分解,使 杆在各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基本变形,再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所引起的应力, 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就可得到总的应力。实践证明:在线弹性、小变形的 情况下,用叠加原理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当符合的。
第10章 组合变形
【本章教学要点】 知识模块 组合变形的概念 叠加原理 掌握程度 掌握 掌握 掌握 理解 斜弯曲构件 重点掌握 偏心受压(受拉)构 件 截面核心的概念 理解 重点掌握 了解 知识要点 基本变形、组合变形 适用条件:小变形、线弹性 叠加法求解组合变形的步骤 斜弯曲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偏心受压(受拉)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截面核心
【本章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
掌握程度
应用方向
斜弯曲构件计算
偏心受压(受拉)构件 计算 截面核心
掌握
掌握 了解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截面核心的确定
【导入案例】 工程结构的变形:单一或多样?
例10-5 试求图10.16所示偏心受拉杆的最大正应力。
7.5 I I 50
K z y I-I 截面 (b) 图 10.16
P 2kN
20
10 40 15 (a)
10.4 截面核心 10.4.1 截面核心的概念 人为地将偏心压力的作用点限制在截面形心周围的一个区域,则杆件整 个横截面上就只产生压应力而不出现拉应力,这个荷载作用的区域就称 为截面核心。 10.4.2 截面核心的确定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章组合变形
17
弯压组合
可见,危险截面为C截面 其轴力和弯矩分别为
FNC 3 kN M c M max 4 2 8kN m
A
FAy
10kN m a x
g g f
C m
FBy
B
危险点 截面C上的最低点f 和最高点g
FN M c s A W
f
18
弯压组合
A I
4
10kN
解 首先计算折杆的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可得 FAx A
FAx 0, FAy 5kN, FBy 5kN
FAy
m
10kN
C 1.2m B 1.6m FBy
a x 1.6m
m
由于折杆左右对称,所以只需分析一半即可。 折杆AC部分任一截面上的内力
FN FAy sin 3 kN FS FAy cos 4 kN M xFAy cos
杆件变形分析步骤 首先, 在杆件原始尺寸上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 轴向力引起变形、应力 然后, 利用叠加原理,合成在横向力和轴向力 共同作用下杆件变形、应变和应力等物理量 若杆件抗弯刚度EI较大,轴力引起杆件的弯曲 变形较小,可以忽略
10
弯拉组合
细长杆件强度问题, 受力如图,抗弯刚度 EI,截面抗弯模量W , 横截面面积A。
n
e n
P
z b h y
30
偏心拉伸(压缩)
解: 1. 力系简化 力P对竖直杆作用等效于作 用在杆轴线上一对轴力P和 一对作用在竖直平面内力 偶mz=Pe
FN P 2000 N, M z mz Pe 120 N m
mz P
n
e n
P
mz P
可见,竖直杆发生弯拉组合变形
弯压组合
可见,危险截面为C截面 其轴力和弯矩分别为
FNC 3 kN M c M max 4 2 8kN m
A
FAy
10kN m a x
g g f
C m
FBy
B
危险点 截面C上的最低点f 和最高点g
FN M c s A W
f
18
弯压组合
A I
4
10kN
解 首先计算折杆的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可得 FAx A
FAx 0, FAy 5kN, FBy 5kN
FAy
m
10kN
C 1.2m B 1.6m FBy
a x 1.6m
m
由于折杆左右对称,所以只需分析一半即可。 折杆AC部分任一截面上的内力
FN FAy sin 3 kN FS FAy cos 4 kN M xFAy cos
杆件变形分析步骤 首先, 在杆件原始尺寸上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 轴向力引起变形、应力 然后, 利用叠加原理,合成在横向力和轴向力 共同作用下杆件变形、应变和应力等物理量 若杆件抗弯刚度EI较大,轴力引起杆件的弯曲 变形较小,可以忽略
10
弯拉组合
细长杆件强度问题, 受力如图,抗弯刚度 EI,截面抗弯模量W , 横截面面积A。
n
e n
P
z b h y
30
偏心拉伸(压缩)
解: 1. 力系简化 力P对竖直杆作用等效于作 用在杆轴线上一对轴力P和 一对作用在竖直平面内力 偶mz=Pe
FN P 2000 N, M z mz Pe 120 N m
mz P
n
e n
P
mz P
可见,竖直杆发生弯拉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如,如图10.1(b)所示的传动轴,在将齿轮啮合力向轴心简化后发现齿轮
轴将同时产生扭转与斜弯曲变形。将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所组 成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10.1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0.2 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如图10.2(a)所示的具有双对称截面的悬臂梁为例,横向外力F1和F2分 别作用在梁的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此时,梁在F1和F2作用下分别 在水平对称面(xz平面)和铅垂对称面(xy平面)内发生对称弯曲,距离自 由端为x的横截面m—m上,由F1和F2引起的弯矩依次为 (a) 因此,横截面m—m上任意点C(y,z)处由弯矩My和Mz引起的正应力分别为 (b) 于是,利用叠加原理,在F1和F2分别同时作用下,横截面m—m上C点处的正 应力为 (10.1)
可得中性轴方程为 (10.2)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见图10.2(c)),其与y轴的
夹角θ 为 (10.3)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式中φ ——横截面上合成弯矩M=M2y+M2z矢量与y轴间的夹角。图10.2
图10.2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截面,惯性矩Iy=Iz,所以有φ =θ 。此时,正应力 也可用合成弯矩M= 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梁各横截面上的
(1)如材料为钢材,许用应力[σ ]=160 MPa,试选择AC杆的工字钢型号。
(2)如材料为铸铁,许用拉应力[σ t]=30 MPa,许用压应力[σ c]=160 MPa,且AC杆截面形式和尺寸如图10.6(e)所示,A=15×10-3 m2,z0=75mm
上篇 工程力学部分 第10章 组合变形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第二节
斜 弯 曲
外力F的作用线只通过横截面的形心而不 与截面的对称轴重合,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 位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这类弯曲称为斜弯 斜弯 曲。斜弯曲是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下面将讨 论斜弯曲时的正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一、正应力计算
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但因剪应 力值很小,一般不予考虑。 斜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的思路可以归纳为“先分后合”,具体 计算过程如下: 1.外力的分解:由图10-3(a)可知:Fy=Fcosφ,Fz=Fsinφ 2.内力的计算 距右端为l1的横截面上由Fy、Fz引起的弯矩分别是: Mz=Fya=Facosφ My=Fza=Fasinφ 3.正应力的计算 由Mz和My在该截面引起K点正应力分别为σ’=±Mzy/Iz , σ’’=±Myz/Iy Mz和My共同作用下K点的正应力为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二、双向偏心压缩(拉伸)时的 双向偏心压缩(拉伸) 正应力计算
图10-7(a)所示的偏心受拉杆,平行于轴线的拉力 的作用点不在截面的任何一个对称轴上,与z轴、y轴 的距离分别为ey和ez,此变形称为双向偏心拉伸 双向偏心拉伸,当F 双向偏心拉伸 为压力时,称为双向偏心压缩 双向偏心压缩。 双向偏心压缩 双向偏心压缩(拉伸)实际上是轴向压缩(拉伸) 与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任一点的正应力由三部 分组成,计算这类杆件任一点正应力的方法,与单向 偏心压缩(拉伸)类似。 三者共同作用下,横截面上ABCD上任意点K的总 正应力为以上三部分叠加,即 F Mz y M yz / // /// (10-6) σ = σ +σ +σ = ± ± A Iz Iy
Mz FN (b) _ h (a) +
返回
下一页
第二节
斜 弯 曲
外力F的作用线只通过横截面的形心而不 与截面的对称轴重合,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 位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这类弯曲称为斜弯 斜弯 曲。斜弯曲是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下面将讨 论斜弯曲时的正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一、正应力计算
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但因剪应 力值很小,一般不予考虑。 斜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的思路可以归纳为“先分后合”,具体 计算过程如下: 1.外力的分解:由图10-3(a)可知:Fy=Fcosφ,Fz=Fsinφ 2.内力的计算 距右端为l1的横截面上由Fy、Fz引起的弯矩分别是: Mz=Fya=Facosφ My=Fza=Fasinφ 3.正应力的计算 由Mz和My在该截面引起K点正应力分别为σ’=±Mzy/Iz , σ’’=±Myz/Iy Mz和My共同作用下K点的正应力为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二、双向偏心压缩(拉伸)时的 双向偏心压缩(拉伸) 正应力计算
图10-7(a)所示的偏心受拉杆,平行于轴线的拉力 的作用点不在截面的任何一个对称轴上,与z轴、y轴 的距离分别为ey和ez,此变形称为双向偏心拉伸 双向偏心拉伸,当F 双向偏心拉伸 为压力时,称为双向偏心压缩 双向偏心压缩。 双向偏心压缩 双向偏心压缩(拉伸)实际上是轴向压缩(拉伸) 与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任一点的正应力由三部 分组成,计算这类杆件任一点正应力的方法,与单向 偏心压缩(拉伸)类似。 三者共同作用下,横截面上ABCD上任意点K的总 正应力为以上三部分叠加,即 F Mz y M yz / // /// (10-6) σ = σ +σ +σ = ± ± A Iz Iy
Mz FN (b) _ h (a) +
材料力学 第十章 组合变形(4,5,6)
[例10-7]:偏心拉伸杆,弹 性模量为E,尺寸、受力如图 所示。求: (1)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 应力的位置和数值; (2)AB长度的改变量。 分析:这是偏心拉伸问题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AB线 上各点,最大压应力发 生在CD线上各点。
CL11TU24
解:(1)应力分析
Ph Pb N P, M y , M z 2 2 t N M y Mz c A Wy Wz
3.算例 [例10-4]求高h,宽b的矩形截面的截面核。 b (1)作中性轴Ⅰ,z , a y a 解:
(2)求载荷点① , 2 iy b2 2 b zF ② az 2 6 b 3 z iz ③ yF 0 ① ay ④ (3)作中性轴Ⅱ , h a z , a y 2 b y b (4)求载荷点② , 2 2 2 Ⅰ 2 2 iy iz h h h z F 0, yF ay 6 2 3 az
(1)过截面周边上的一点作切线,以此作为第一 根中性轴; (2)据第一根中性轴的截距求第一个载荷点坐标; (3)过截面周边上相邻的另一点作切线,以此作 为第二根中性轴; (4)按(2)求于第二个中性轴对应的第二个载荷 点坐标; (5)按以上步骤求于切于周边的各特征中性轴对应 的若干个载荷点,依次连接成封闭曲线即截面核心。
中性轴把横截面分为受拉区和受压区,两个 区范围的大小受载荷作用点坐标的控制。 定义:使横截面仅受一种性质的力时载荷作用 的最大范围成为截面核心。
二.截面核心的求法 1.截距与载荷坐标的关系
z F , az ; zF , az
2.作截面核心的方法
zF 0, az ; zF , az 0
解:(1)简化外力:
第十章 组合变形
w
wy
14
三、结论 1、“σ ”代数叠加,“τ ”和变形矢量叠加。 2、对有棱角的截面,棱角处有最大的正应力
M z max M y max max Wz Wy
15
例 :矩形截面木檩条如图,跨长L=3.3m,受集度为 q=800N/m 的均布力作用, []=12MPa,许可挠度为:L/200 ,E=9GPa, q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和刚度。
(3)叠加: k k
Mz
k
My
M z yk M y z k Iz Iy
12
y b
y b
y
a
a
x
x
z
d
c
z
d
c
My
z
F
3、强度计算 危险截面——固定端
M z max Fyl ,
M y max Fz l
危险点——“b”点为最大拉应力点,“d”点为最大压应力点。
M z max ymax M y max zmax M z max M y max max max Iz Iy Wz Wy
24
M z max FN max Wz A
c
例 :槽型截面梁 AB如图, []=140MPa。 试选择槽型截面梁的型号。 解:1、外力分解 3m A
0
1m
B 300 C Z Fy 300 FNCD C F=40kN
25
M
A
0 8 F 3
0
4 F 3FNCD sin 30 FNCD
第四强度理论 r 4 2 3 2
M 2 z max 0.75T 2 max WZ
29
例:图示结构,q=2 kN/m2,[]=60 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确 定空心柱的厚度 t (外径D=60 mm)。 x 解:1、外力的简化 q B 1 3 2 F qA 2 10 500 392 ( N ) 500 4 800
工程力学组合受力与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FN A
M W
3103
d 2
8 103
d 3
81.1
MPa
81.9
4
32
位置?
例题:图示钢板受集中力P=128KN作用,当板在
一侧切去深4cm的缺口时,求缺口截面的最大正应 力?若在板两侧各切去深4cm的缺口时,缺口截面 的最大正应力为多少?(不考虑应力集中) 10
P
360
求: 1.链环直段部分横截面上 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2. 中性轴与截面形心之间 的距离。
解:根据平衡,截面上将
作用有内力分量FNx 和Mz
Fx 0 M C 0
得到 FNx=800 N
Mz= 12 N·m
x FNx
FNx A
4FNx πd 2
π
4 800 122 106
简支梁在中点受力的情
形下,最大弯矩
Mmax=FPl / 4。得到两个 平面弯曲情形下的最大
d
弯矩:
c
M max
FPz
FPx l FPsin l
4
4
M max
(FPy )
FPy l 4
FP
cos l 4
在Mmax(FPy)作用的截面上,截面上边缘的角点 a、b 承受最大压应力;下边缘的角点c、d 承受最 大拉应力。
Pz P cos
以y为中性轴弯曲 M y Pz (l x)
P cos(l x) M cos
M z Py (l x)
P sin(l x) M sin
M z y M y sin M y z M z cos
第十章 组合变形
解: (2)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危险截面:固定端面 轴力: FN F1 6kN 弯矩: M max F2l 2kN 2m 4kN.m
max
FN A
M max Wz
FN bh
6F2l bh2
6 103 0.12 0.15
6 4103 0.12 0.152
解: (1)分析梁的变形:
F1
BC段:在F2 作用下只在水平 对称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AB 段:在F2、F1 作用下发生斜弯曲 组合变形。
(2)危险截面是固端截面 M zmax F1l1 2 103 1N.m=2kN.m
Mymax F2l2 1103 2N.m=2kN.m
20
Wz
FN bh
F2a
1 6
bh2
6103 0.12 0.15
6 2.4103 0.12 0.152
5MPa
同理:B 点的正应力
B
FN A
M Wz
FN bh
6M bh2
5.7MPa
26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例10 – 3] 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所示,F1 的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F2 作用在杆的 对称平面内。已知F1 = 6 kN,F2 = 2 kN,a = 1 .2 m,l = 2 m,b= 120 mm, h = 150 mm。 试求:(1)n - n 截面上A 点和B 点的正应力;(2)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中性轴仍与加载(合成载荷)轴垂直,但挠度曲线不再为加载面内的平面曲线。
12
第二节 斜弯曲
一、正应力计算 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是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 切应力忽略不计! [例题] 计算矩形截面悬臂梁K点的正应力。
max
FN A
M max Wz
FN bh
6F2l bh2
6 103 0.12 0.15
6 4103 0.12 0.152
解: (1)分析梁的变形:
F1
BC段:在F2 作用下只在水平 对称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AB 段:在F2、F1 作用下发生斜弯曲 组合变形。
(2)危险截面是固端截面 M zmax F1l1 2 103 1N.m=2kN.m
Mymax F2l2 1103 2N.m=2kN.m
20
Wz
FN bh
F2a
1 6
bh2
6103 0.12 0.15
6 2.4103 0.12 0.152
5MPa
同理:B 点的正应力
B
FN A
M Wz
FN bh
6M bh2
5.7MPa
26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例10 – 3] 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所示,F1 的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F2 作用在杆的 对称平面内。已知F1 = 6 kN,F2 = 2 kN,a = 1 .2 m,l = 2 m,b= 120 mm, h = 150 mm。 试求:(1)n - n 截面上A 点和B 点的正应力;(2)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中性轴仍与加载(合成载荷)轴垂直,但挠度曲线不再为加载面内的平面曲线。
12
第二节 斜弯曲
一、正应力计算 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是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 切应力忽略不计! [例题] 计算矩形截面悬臂梁K点的正应力。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C 10kN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第十五讲: 第十章组合变形-强度理论
50 150
FN F M F 350 75103
425F 103 N.m
50 150
A 15000 2 mm z0 75mm z1 125mm
(2)立柱横截面的内力 FN F M 425103 F N.m
t . max
Mz 0 FN Iy A
一、
斜 弯 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
t ,max M y max M z max c ,max Wy Wz
D1点: t ,max [ t ] D2点: c,max [ c ]
强度条件:
挠度:
f f y2 f z2
fz
fz Iz tan tan fy Iy
2
3
2
3
结论: 代表单元体任意斜 截面上应力的点, 必定在三个应力圆 圆周上或圆内。
五、 广义胡克定律
1. 基本变形时的胡克定律
1)轴向拉压胡克定律
y x
x E x
横向变形
x
y x
2)纯剪切胡克定律
x
E
G
广义胡克定律
2、三向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叠加法
* z
(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max
max [ ] 满足 max [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max
强度理论的概念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FN F M F 350 75103
425F 103 N.m
50 150
A 15000 2 mm z0 75mm z1 125mm
(2)立柱横截面的内力 FN F M 425103 F N.m
t . max
Mz 0 FN Iy A
一、
斜 弯 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
t ,max M y max M z max c ,max Wy Wz
D1点: t ,max [ t ] D2点: c,max [ c ]
强度条件:
挠度:
f f y2 f z2
fz
fz Iz tan tan fy Iy
2
3
2
3
结论: 代表单元体任意斜 截面上应力的点, 必定在三个应力圆 圆周上或圆内。
五、 广义胡克定律
1. 基本变形时的胡克定律
1)轴向拉压胡克定律
y x
x E x
横向变形
x
y x
2)纯剪切胡克定律
x
E
G
广义胡克定律
2、三向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叠加法
* z
(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max
max [ ] 满足 max [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max
强度理论的概念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5
第二节 斜弯曲 在第6章讨论过平面弯曲,例如,如图10.2(a) 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1,F2作用于同一纵向 平面内,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弯心,且与形心主惯性 轴之一平行,梁弯曲后,梁的挠曲线位于外力所在 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内,这类弯曲为平面弯曲。如图 10.2(b)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的作用线虽然通 过截面的弯心,但它与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斜交, 此时,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 向平面内,这类弯曲则称为斜弯曲(oblique bendin g)。
13
图10.4
图10.5
14
在梁的斜弯曲问题中,一般不考虑切应力的影 响,直接对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进行正应力强度计 算,其强度条件为
对于矩形、工字形及槽形截面梁,则可写成
15
五、斜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梁在斜弯曲情况下的变形,仍可根据叠加原理 求解。如图10.3所示悬臂梁在自由端的挠度就等于 力F的分量Fy,Fz在各自弯曲平面内的挠度的矢量 和。因为
第10章
第一节 概述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前面有关章节分别讨论了杆件在各基本变形情 况下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在实际工程中,许多 常用杆件往往并不处于单一的基本变形,而可能同 时存在着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变形所对应 的应力或变形属同一量级,在杆件设计计算时都必 须考虑。
1
图10.1
2
二、组合变形的求解方法 在小变形、线弹性材料的前提下,杆件同时存 在的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基本变形都是彼 此独立的,即在组合变形中的任一种基本变形都不 会改变另外一种基本变形相应的应力和变形。这样, 对于组合变形问题就能够用叠加原理来进行计算。
3
具体的方法及步骤是: ①荷载标准化。找出构成组合变形的所有基本 变形,将荷载化简为只引起这些基本变形的相当力 系。 ②基本变形计算。按构件原始形状和尺寸,计 算每一组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FPx l FP sin l M max ( FPy ) M max FPz 4 4 3. 计算两个平面弯曲情形下的最大正应力
FPy l 4
FP cos l 4
在Mmax(FPy)作用的截面上,截面上边缘的角点a、b 承受最 大压应力;下边缘的角点c、d 承受最大拉应力。
在Mmax(FPz)作用的截面上,截面上角点b、d 承受最大压 应力;角点a、c 承受最大拉应力。
b max M
max M
c
两个平面弯曲叠加的结果是:角点c承受最大拉应力;角 点b承受最大压应力。因此b、c两点都是危险点。这两点的最 大正应力数值相等,即 FP sin l FP cos l M max FPz M max FPy max b , c = Wy Wz 4W y 4Wz
(Combined Deformation)
=
+
=
+
+
(Combined Deformation)
§8-2 平面弯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斜弯曲(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Me
纵 向 对称面
P
q
B A
x
z
RA
RB
(Combined Deformation)
一、斜弯曲概念:
双对称截面梁在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同时 承受横向外力时,杆件产生弯曲变形,但弯曲后,挠 曲线与合成弯矩不共面。 二、斜弯曲的研究方法 : 1、分解:将外载沿横截面的两个形心主轴分解,于 是得到两个正交的平面弯曲。 2、叠加:对两个平面弯曲进行研究;然后将计算结 果叠加。
c max [ c ]
例题 2
钻床立柱为空心铸铁管,管的外 径为D=140 mm,内、外径之比d/D = 0.75 。 铸 铁 的 拉 伸 许 用 应 力 为 35 MPa,压缩许用压应力为90 Mpa。钻 孔时钻头和工作台面的受力如图所示 ,其中FP=15 kN,力FP作用线与立柱 轴线之间的距离(偏心距)e=400 mm。 试校核:立柱的强度是否安全?
FN图
所以跨中截面是杆的危险截面
F1l/4
x
M图
(Combined Deformation) 4、计算危险点的应力 F1 F2 l/2 拉伸正应力 l/2
t
F2
FN A
b
M max W
F2 t A
M max F1l 最大弯曲正应力 b W 4W
杆危险截面 下边缘各点
c max cmax cmax
t ,m ax M y m ax M z m ax c,m ax Wy Wz
z D1点: t ,max [ t ] D2点: c ,max [ c ]
y
固定端
强度条件:
对于圆截面,上述计算公式是不适用的。这是因为,两 个对称面内的弯矩所引起的最大拉应力不发生在同一点, 最大压应力也不发生在同一点。
M
max=
y
M = W
2 M y M z2
My
Mz
W
z
2 M y M z2 M max=- =- W W
斜弯曲情形下横截面上的中性轴 还可以证明,在斜弯曲情形下,横截面依然存 在中性轴,而且中性轴一定通过横截面的形心,但 不垂直于加载方向,这是斜弯曲与平面弯曲的重要 区别之一。
解:1.确定立柱横 截面上的内力分量 用假想截面m-m将立 柱截开,以截开的上半部 分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 件得到截面上的轴力和弯 矩分别为 FN=FP=15 kN Mz=FP×e=6 kN.m 2.确定危险截面并计算最大应力 M z FN FP e FP max= + = 3 4 W A π D 1 π D2 d 2 32 4 M z FN FP e FP max= + = 3 4 πD 1 π D2 d 2 W A 32 4
解:1. 首先,将斜弯 曲分解为两个平面弯曲 的叠加 将FP 分解为z和y方向 的两个分力FPz 和FPy ,将 斜弯曲分解为两个平面弯 曲,
FPz FPsin ,
d
FPy FP cos
c
2. 求两个平面弯曲情形下的最 大弯矩 根据前几节的例题所得 到的结果,简支梁在中点受 力的情形下,最大弯矩 Mmax=FPl / 4。将其中的FP 分别替换为FPz和FPy ,便得 到两个平面弯曲情形下的最 大弯矩:
F
x
0
M
C
0
得到
FNx=800 N,Mz= 800×15×10-3 N· m=12 N· m 轴力FNx引起的正应力在截面上均匀分布,其值为
FNx 4 FNx 4 800 6 x FNx Pa 7.07 10 Pa 7.07MPa A πd 2 π 12 2 10 6
拉伸(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分解为轴向拉伸(压
缩)和平面弯曲(因剪力较小通常忽略不计)。
2、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可归纳为两类:
1)危险点为单向应力状态:斜弯曲、拉(压)弯变形的强度计算 时只需求出危险点的最大正应力并与材料的许用正应力比较即 可; 2)危险点为复杂应力状态: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时,危险点 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必须考虑强度理论。 考点 概念题: 1)组合变形杆件危险截面与危险点的判定,画危险点的应力状 态; 2)写出组合变形杆件危险点的强度条件表达式; 3)弯扭组合变形圆轴,危险点相当应力的不同表达式及其应用 条件。 计算题: 1)拉(压)弯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2)弯扭组合变形圆轴的强度计算(强度校核、设计截面及求许 可载荷)
这一数值远远小于斜弯曲时的最大正应力。可见,载荷偏离对称轴 (y)一很小的角度,最大正应力就会有很大的增加(本例题中增加了88.4%) ,这对于梁的强度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实际工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这种现 象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吊车起吊重物时只能在吊车大梁垂直下方起吊 ,而不允许在大梁的侧面斜方向起吊的原因。
叠加原理的成立要求:内力,应力,应变,变形等与外力之 间成线性关系。 构件在小变形和服从胡克定理的条件下,力的独立性原理 是成立的。即所有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应变等是各单独 载荷作用下的值的叠加,且与各单独受力的加载次序无关。
(Combined Deformation)
三、处理组合变形的步骤
1、外力分析
(Combined Deformation)
说明 1、对于正方形、正多边形截面梁,当外力
作用在包括横截面上任一形心轴在内的纵向 平面内时,都只会发生平面弯曲而不会发生 双向弯曲
2、对于圆形等截面梁,不管外力作用在哪个 方向,只发生平面弯曲。
例 题 1
一般生产车间所用的吊车大梁,两端由钢轨支撑,可以简 化为简支梁。图中l=4 m。大梁由32a热轧普通工字钢制成, 许用应力=160MPa 。起吊的重物的重量FP=80kN,并且 作用在梁的中点,作用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5。 试校核: 吊车大梁的强度是否安全?
(Combined Deformation)
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到过截面形心的集中力F作用
分解
Fy F cos FZ F sin
y
分别使梁产生 xoy 平面内的平面弯曲和 xoz 的平面弯曲.
y
y
y
y
(Combined Deformation)
最大正应力
D1、D2都是危险点
t max tmax tmax
(Combined Deformation)
第10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10-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10-2 斜弯曲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0-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重点:
斜弯曲、弯扭、拉(压)弯等组合变形形式的应力 和强度计算。
难点: 1、解决组合变形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将组合变形分解 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 斜弯曲——分解为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分解为平面弯曲和扭转;
4 692.2cm 10 217.8MPa 160MPa
3 2
80kN 103 cos5 4m
3
因此,梁在斜弯曲情形下的强度是不安全的。 4. 讨论 如果令上述计算中的 =0,也就是载荷FP 沿着y轴方向, 这时产生平面弯曲,上述结果中的第一项变为0。于是梁内的 最大正应力为115.6MPa。
其中l=4 m,FP=80 kN, =5。另外从型钢表中可查到32a热 轧普通工字钢的Wz=70.758cm3, Wy=692.2cm3 。将这些数据代 入上式得到.
max b , c
80kN 103 sin5 4m 4 70.758cm 10
3 2 3
(Combined Deformation)
§10-3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拉(压)弯组合变形:当梁受到横向力和轴向力 共同作用时,或外力的作用线不通过轴线时,杆件 将产生拉伸与(或压缩)弯曲的组合变形。 一、受力特点 二、变形特点
(Combined Deformation) 示例1 F1 产生弯曲变形 F2 产生拉伸变形 示例2 Fy 产生弯曲变形 Fx 产生拉伸变形 Fy F
y
max M z
max M y
My Mz
max M y
x
z
max M z
对于圆截面,因为过形心的任意轴均为截面的对称轴, 所以当横截面上同时作用有两个弯矩时,可以将弯矩用矢量 表示,然后求二者的矢量和,这一合矢量仍然沿着横截面的 对称轴方向,合弯矩的作用面仍然与对称面一致,所以平面 弯曲的公式依然适用。 于是,圆截面上的最大拉应 力和最大压应力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