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民教育家有谁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世人多集中于推崇他在大学教育方面的功绩,忽略了他在强调学术研究的同时,认为大学应采取“极端的平民主义”,并关心和致力于促进平民教育。他与陶行知、晏阳初并称三大平民教育家。

1918年,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开办了校役夜班,即工人夜校,旨在为学校工友补习文化,讲解时事,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1919年3月北大又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其目的就是要“增进平民知识,唤起民众之自觉心”。平民教育演讲团在此后发生的五四运动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1920年1月北大进一步开办了平民夜校。蔡元培在平民夜校开学日演说词中说道:“‘平民’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是平等的’。从前只有大学生可接受大学教育,旁人都不能够,这便算不得平等。现在大学生分其权利,开办这个平民夜校,于是平民也能到大学去受教育了。”这反映了他崇高的平民教育理想和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

陶行知(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他留美归国后,于1919年发起并参加新教育共进社,又在南京首创暑期平民夜校。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被聘为总干事,蔡元培为董事之一,这是陶行知与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的会合。此后,陶行知致力平民教育运动,在多处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及平民学校。

晏阳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他早年同样留学美国,1920年回国后向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建议推行平民教育。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陶行知被推为董事会执行书记兼安徽省董事,晏阳初担任总干事兼四川省董事。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们编印的《平民千字课》,使用的人多达五十万,陶行知将所得的一万元版税,全部捐给平民教育事业。据晏阳初粗略估计,至1927年9月,全国平民教育毕业生至少在三百万人以上。

此后,蔡、陶、晏三人各在不同的岗位上,同为推广平民教育和促进教育事业而努力。1927年南京郊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诞生,是陶行知实现其生活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的实体。蔡元培以大学院院长身份到校参观,并对办学理念极表赞成。后来该校正式命名为晓庄学校,蔡元培任董事长。自此二人时有往还,在教育事务上合作。陶行知于1936年夏天到过香港,逗留约三十五天,发表多篇文章,编成《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一书。1938年8月底第二次到港,把所撰写的《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英文版寄给印度民族领袖甘地,其后在印度发表。甘地加按语指出“这篇文章对我们印度一定是很有用的”。

晏阳初则将目光投向农村。他选定河北定县霍城村作为第一个试验区,以文艺教育使平民能适用传达知识的工具,以生计教育训练各种生产合作的能力,以卫生教育普及有关知识和训练卫生习惯,以公民教育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四大教育的基础是文字教育,而重心则在公民教育。他又提出通过三大教育方式,即以学校、社会、家庭实行改进国民生活的教育运动。1950年晏阳初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并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他的乡村教育理念。他曾在菲律宾、印度、泰国、加纳、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国推行乡村改造运动。九十三岁后,晏阳初曾两度回国访问,分享他平民教育的经验,促进了中国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蔡元培是平民教育的倡导者,带领着一个时代前进。他与陶行知、晏阳初曾经走在一起,致力于教育救国和改善民生。他们所绘制的教育蓝图内容虽不尽一致,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