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精品教案 14.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教案4篇
掩耳盗铃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掩耳盗铃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掩耳盗铃教案4篇幼儿园成语故事掩耳盗铃的教案,供大家阅读。
湘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寓言二则自相矛盾》PPT课件 (1)
2019/5/21
4
解题——自相矛盾
• 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端装有枪头。
•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 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一个人夸耀自己卖的矛与盾时,前后 话语矛盾而被人笑的故事,说明言行应前后一致,不能互相 抵触,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反而不得于把事做好。
2019/5/21
5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yuē):“吾盾之坚,物莫能陷(xiàn )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fú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 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019/5/21
3
关于《韩非子》
• 《韩非子》:由韩非子所著,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 篇,书中记载着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教学法生动的 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和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 到良好的效果。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 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2019/5/21
8
其人弗(fú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这个人被问得无话可说了。所以说,不能被刺 破的盾和没有刺不破盾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2019/5/21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课题: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1
课题质疑
• 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 们在说些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 寓言二则-湘教版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或图片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
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
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
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 了……
韩非子,战国后期 韩国人,是荀子的学生,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 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14 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二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自 相矛盾”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二则寓言。
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圈 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 子。 4.熟练地朗读课文。
思考题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受? 2.《自相矛盾》中的人可笑吗?可 笑在什么地方?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称 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得很, 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接着又称 赞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锐利得很, 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人问他: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个人哑口无言,不知怎样回答。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自 画 相 蛇 矛 添 盾
揠苗助长
足
理解字词
遮蔽, 遮盖
耳朵。
偷
掩耳盗铃的原因:
1.钟大不可负
2.恐人闻而夺己也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了坏事 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 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 了自己。“掩耳盗铃”这个成 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编课件:14寓言二则(共44张PPT)
“恐”担心; “遽”急忙。
句意:他唯恐别人听 到声音,把钟夺走,就急 忙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14 寓言二则
这句话是那位偷钟人愚蠢做法的具体体现, 钟发出声音,害怕别人听见——捂上自己的耳朵以 为别人听不见。正是本则寓言所体现的耐人寻味 又不乏幽默的寓意所在。
14 寓言二则
思考
你从《掩耳次铃》这则故事中体会到 了什么?
14 寓言二则
思考 这两则寓言描写人物有什么特点?
对话描写是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之一,指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对话的描写。对话描写,可以 揭示对话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等,使读者闻其声如 见其人。
14 寓言二则
我的感悟
学完《寓言二则》,你有什么感悟呢?
《掩耳盗铃》《自相矛盾》这两则寓言故 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故事告诉我们:做事 一定要认真,如果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把它 解决了,决不做自欺欺人的人。做事不能自相 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头脑清醒,方 向正确,步代坚定向前进!
14 寓言二则
课堂点拨
掩耳盗铃
14 寓言二则
思考 《掩耳盗铃》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经历
了哪几个阶段?
14 寓言二则
句子品析
有得钟者,欲负 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句意:有个人想 偷走一口大钟,可是 钟很大,背不动。
“欲”想要; “负”背着; “则”但是。
交代了得钟者 掩耳盗铃的原因。
14 寓言二则
句子品析
14 寓言二则
《韩非子》 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
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 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 “势” 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难 势》《问田》《定法》《五蠢》等篇。有清代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陈奇 猷《韩非子集释》等注解本。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7篇)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4、演一演这则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一、自读课文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
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二、进一步理解课文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
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四、明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湘教版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湘教版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湘教版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自相矛盾我的矛我的盾锐利坚固什么盾什么矛戳得穿戳不穿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寓言二则》课件
课件PPT
写法点拨
对话描写是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之一,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对话 的描写。对话描写,可以揭示对话人物的性格、心态等,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寓言除了运用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外,还经常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特点。 如本文相互矛盾的对话描写虽然简练,但一语道破寓意,可谓一针见血。
课件PPT
课件PPT
资料宝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3] 战国末年著名 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 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 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 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拓展提升
1.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读一读。 2.读一些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并理解它的意思。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囫囵吞枣
画饼充饥
课件PPT
心灵感悟
这两则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含义深刻。故事启示我们:说话做事不要一 厢情愿,不要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则,否则就是自欺欺人,自己为难自己,其后果 将成为人们的笑柄。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在生活、学习 中,处处存在矛盾,我们要做一个睿智的提问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准矛 盾并解决矛盾!
课文详解
掩耳盗铃
楚人有 鬻盾与矛 者, 誉 之曰:“吾 盾 之坚,物 莫能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 陷也。”又 誉其 矛曰:“吾 矛之利, 于物 无不 陷也”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主要是写这个楚国人如何来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生动地 故事,也正是他吹嘘过头的具体表现。“盾”是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而“矛” 则是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这也是寓言所要体现的“矛盾”之处,为下文不能自 圆其说作好了铺垫。
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1教案 湘教版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意。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看来,同学们有关寓言方面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
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二、揭示方法,指导自学1.谁知道什么是矛?盾呢?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
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
(手势),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字音咬得很准,谁还想读?不错。
古时候呀,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
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古人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呀,往往会摇头晃脑,沉浸在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再试着读读,注意读出韵味来。
请同学再读。
3.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结合注释(2)反复朗读(3)联系上下文(强调自读自悟,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再去寻找帮助)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综合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1.我们来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生先读再释义)噢,我明白了,这个人在夸他的盾。
重点解释“者”那现在就请你来做一回卖盾的,夸一夸自己的盾吧!读第一句,师评价,这么夸,你买吗?(再读)一起夸?夸得好。
2.那楚国人又是如何夸他的矛的呢?请看第二句话,谁读懂了?(生读,释义)谁再来夸?夸得真不错。
来,咱们再来给楚国人壮壮声势,请男生夸盾,请女生来夸矛,看谁吹牛吹得好!师读前面部分。
掩耳盗铃教案_2
掩耳盗铃教案掩耳盗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法]演示法讲述法[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1)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
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指导朗读。
(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14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
思 考
《掩耳盗铃》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经历 了哪几个阶段?
句子品析
有得钟者,欲负 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欲”想要; “负”背着; “则”但是。
交代了得钟者 掩耳盗铃的原因。
句意:有个人想 偷走一口大钟,可是 钟很大,背不动。
句子品析
“以”用; “椎”敲打东西的器具; “毁”损坏; “铿然”形容声音洪亮。 句意:于是,他便准备 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地搬 回家去。他举起铁锤,猛力 一砸,钟发出很大的声音。
给您的修车费,2元。” “咦,这孩子,谁说要你的钱?” “可…… ”我脸红了。 “孩子,伯伯修车不收钱的,快骑上走吧。” “谢谢伯伯!”我满怀感激地骑上车,一股 敬意油然而生。
我的感悟
耳盗铃》《自相矛盾》这两则寓言故 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故事告诉我们:做事 一定要认真,如果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把它 解决了,决不做自欺欺人的人。做事不能自相 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头脑清醒,方 向正确,步代坚定向前进!
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
这句话 是偷钟人面 对搬不走的 钟而想出来 的办法,承 上启下。
句子品析
“恐”担心; “遽”急忙。 句意:他唯恐别人听 到声音,把钟夺走,就急 忙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恐人闻之而夺 己也,遽掩其耳。
这句话是那位偷钟人愚蠢做法的具体体现, 钟发出声音,害怕别人听见——捂上自己的耳朵以 为别人听不见。正是本则寓言所体现的耐人寻味 又不乏幽默的寓意所在。
思 考 你从《掩耳次铃》这则故事中体会到 了什么?
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 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做了坏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自相矛盾
思 考
《自相矛盾》中到底是矛厉害还是盾厉害呢?
掩耳盗铃教案
掩耳盗铃教案掩耳盗铃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略)二、揭示课题、解题1、听故事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这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读题。
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
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字典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同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
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
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掩耳盗铃湘教版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掩耳盗铃》的动画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中,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3.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设计情境对话,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结合故事情节,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运用。
4.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自欺欺人的危害”、“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等。
2.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品质。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钟,比 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偏要 想法子掩盖。
寓意:
讽刺了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 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f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
指钟
掩耳盗铃
指钟发出 的声音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 (chuí)毁之,钟铿(kēnɡ)然有音。恐人闻之 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
.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chuí)毁之,钟铿(kēnɡ)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
一个得到钟的人,想要把钟背走,但是 钟太大,背不动。 于是,他便准备把钟砸 破,再 一块块地背回去,他举起铁锤,猛 地一砸,钟发出很大的声音。他担心别人 听到声音,把钟夺走,就急忙用双手捂住 自己的耳朵。
楚国有个既卖茅又卖盾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夸 自己的茅说:“我的茅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 穿。”有人说:“用你的茅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这个卖东西的人无话可说。所以说,不能被刺穿的盾 和能刺穿所有东西的茅,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14 寓言二则
.
掩耳盗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掩:遮住, 捂住
盗:偷
.
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 亦称《吕
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
合门客共同编写,杂家代表
著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
湘教版语文六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
1、出示成语:画蛇添足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寓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自相矛盾。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1、学生读寓言。
2、学生讲寓言故事。
通过寓言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
,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课文,讲一讲故事大意.
2、指导理解难句: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学生讲故事。
2、学生搬注释。
3、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学生通过讲故事,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品味出寓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明确寓意
1、指导学生弄清楚此人自相矛盾在何处?为什么会自相矛盾?
2、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1、小组讨论:此人自相矛盾在何处?为什么会自相矛盾?
2、总结让学生说。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同桌互说: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课文《自相矛盾》简短易懂,对于这样的课文如何教学?我的想法是:成语故事只不过是个引子,目的是通过该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引导学生走进浩瀚的成语故事世界之中,了解祖国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对成语故事进行了复习,并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接着出示《自相矛盾》的原文,让学生对照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课文。接着,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品味出寓意。最后通过适当拓展,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寓意的感悟。
《掩耳盗铃》教案
《掩耳盗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掌握其寓意。
2.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及其寓意。
2.成语故事的复述和讨论。
三、教学难点1.成语寓意的理解。
2.学生对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成语故事课件。
2.成语卡片。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成语“掩耳盗铃”,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意思。
(二)成语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学生听故事,注意理解故事内容。
(三)成语寓意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的寓意。
(四)成语故事复述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复述成语故事。
2.每组代表复述完毕,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成语运用1.教师出示几个成语运用场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2.学生填写答案,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抄写成语“掩耳盗铃”及其意思。
2.用“掩耳盗铃”造一个句子,并解释句中成语的意思。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和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在复述成语故事和运用成语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一)导入1.教师出示成语“掩耳盗铃”,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意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请大家猜猜看,“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呢?生1:我觉得“掩耳盗铃”可能是形容一个人自己欺骗自己。
生2:我觉得“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做了坏事还想掩盖。
师:很好,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实际上,“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二)成语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寓言二则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会写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言的教育意义
3、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释题质疑,激发兴趣
二、反复诵读,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铃、椎、铿
3、师范读,学生聆听,,学生轻声跟读,并在课文中画上节奏线.
5、学生自由练读,反复读,直至诵读通畅.
6、指名读,师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读-评-读”环节中,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边默读课文边对照注释,然后说说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句子还没有读懂?
(1)“掩耳盗铃”中“铃”在这里指钟.
(2)“欲负而走”中“负”是背着的意思.
(3)“以椎毁之”中“椎”是指敲打东西的器具.
(4)“钟铿然有音”中“铿然”是形容钟的声音很响亮.
3、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楚人的言行说明了什么?
5、帮楚人总结一下教训.
6、你看到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五、咀嚼本文,表情朗读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语气.
2、表演自相矛盾.
个人随笔
板
书
设
计
自相矛盾
矛——自相矛盾——盾
(无不陷) (莫能陷)
教
学
反
思
3、反复品读,领悟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也就是自欺欺人.
4、小结学法.
思考: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个人随笔
板
书
设
计
掩耳盗铃
铿然——掩其耳——自欺欺人
教
学
反
思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课 题
14、寓言二则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 学 目 标
2、了解矛与盾
矛: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兵器,长柄尖刀.
盾:盾牌,古代兵器,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3、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自学生字.
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语音语调,使学生逐步掌握每一句容话的读法.
3、画出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三、精读课文,自悟文意
1、默读课文,解决疑难.
(5)“遽掩其耳”中“遽”是急忙的意思.
4、小组合作学习:借用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说全文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四、品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朗文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人最后的结果会怎样?他这样做可笑不可笑?可笑在哪里?
2、讨论交流,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认识、会写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言的教育意义
3、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来个填成语比赛,出示:自( )( )(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成语:自相矛盾
2、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读读议议,理解文意.
(2)生串讲句意,师相机指导.
(3)自由诵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拓展思维
1、品读课文,概述寓言故事内容.
《自相矛盾》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夸自己的矛无坚不摧,自己的盾无锐不挡,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样?那人哑口无言.
2、文中的楚人说了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学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