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一章分散体系和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 > Br- > NO3- > I-

子 半
+
+
+
+
+

Li+ < Na+ < K+ < Rb+ < Cs+



H

wk.baidu.com
+O


H H
H
+
O
Li+
Rb+
交换能力:Cs+ > Rb+ > K+ > Na+ > Li+
离子交换吸附是一个可逆过程。离子在交换 剂上交换的吸附量,还与进行交换的离子浓 度有关。 应用:土壤保肥,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分离 提纯物质、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净化水等。
优选第一章分散体系和溶液
主要内容
溶液和胶体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滴定分析法和酸碱滴定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参考书目:
①《无机化学》(生物类),孙淑声、赵钰 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 ②《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彭崇慧、冯 建章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2版 ③《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倪静安 尚少明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溶液)
> 100 nm 粗分散系(悬浊液、乳状液)
1.2 胶体溶液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 分散质为固相 (1~100nm) 分散剂为液相
憎液溶胶:如金溶胶、氢氧化铁溶胶 亲液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单相体系)
(无相界面)
1.4.5 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动画)
凸透镜 光源
1.4.2 表面能 液体或固体表面粒子比内部粒子能量高,
多出的这部分能量称为体系的表面能。
1g水滴分散成直径2nm的小水滴,总 面积为原来的625万倍,增加的能量可将这 1g水的温度升高50℃。同一体系,其分散 度越大,其表面能越大。胶体是一种高度 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因 此表面能很大。能量越高,体系越不稳定, 胶体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1.1 分散系 1.2 胶体溶液 1.3 溶液 1.4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分散系
基本概念
1.相——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 质的均匀部分。以分子和离子状态分散
2.相的特点 (1)任何部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 (2)一个相并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如食盐溶液 (NaCl和H2O)。
(3)单相体系 如饱和食盐水、糖水等。 特点 溶质与溶剂已成一体,组分间没有界面
2H+ + 2OH- = H2O
各种不同的离子其交换吸附能力是不同的:
当 c 一定时,离子在交换剂上的交换吸附程度 与离子的价数和它的水合离子半径有关。
一般来说,离子价数越高,交换能力越强; 同价离子中,水合离子半径越小,离子交换能 力越强。
交换能力: Al3+ > Ca2+ > Cs+ > Rb+ > K+ > Na+ > Li+
学时分布
章节
名称
课时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
3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6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10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和酸碱滴定
12
第六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8
总复习
1
总计
40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 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的很多, 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列夫● 托尔斯泰
第一章 分散系和溶液
同种电荷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离子交换吸附。 能进行离子交换的物质为离子交换剂。如; NaR(磺化媒),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2NaR + Ca2+ 2R-SO3H+Ca2+ 2R-N(CH3 )3OH+SO42-
2Na+ + CaR2 (R-SO3)2+2H+
[R-N(CH3 )3]2 SO4+2OH-
Fe(OH)3胶体
光锥 丁达尔效应示意图
光学原理:强光照到分散质粒子上,若粒子直 径大于入射光 波长,则发 生反射或折射。若粒子 直径与入 射光波长相比拟,则发生散射。 散射光 称为乳光。
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 1 ~ 100 nm
可见光波长:
400 ~ 700 nm
B、离子吸附: 固体吸附剂对强电解质溶液的吸附主要是
离子吸附。 ①离子选择性吸附
制备As2S3溶胶:
2H3AsO3 + 3H2S
As2S3 + 6H2O
H2S发生电离:
H2S
H+ + HS-
As2S3 选择吸附HS- 而带负电荷。
②、离子交换吸附:当固体从溶液中吸附某种
离子后,同时它本身又向溶液排放出等电量的
比表面: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用符号S。
表示。
S(总表面积)
S。= ——————— V (总体积)
【例】: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粒子。S = 6 (平方厘米)
S。= 6/1 = 6厘米-1
平均分为1000个小立方体后 S = 0.1×0.1×6×1000
= 60(平方厘米) S。= 60/1 = 60厘米-1
[吸附质]+[吸附剂] [吸附质·吸附剂]+吸附热
A、分子吸附:是指固体吸附剂对溶液中的非 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分子的吸附。
这类吸附与溶质、溶剂及固体吸附剂三者的 性质都有关。遵循的原则是所谓的“相似相 吸原理”。即极性的吸附剂容易吸附极性的 溶质或溶剂;非极性的吸附剂容易吸附非极 性的溶质或溶剂。
红墨水+活性炭 品红的苯溶液 + 活性炭
1.4.3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物质分子自动聚集到界面的过程,称为吸附。 被吸附的粒子由于自身的热运动,有些可能 脱离固体表面重新回到周围的介质中去,此 过程叫做解吸。 被固体表面所吸住的分子或离子称为吸附质, 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剂的 比表面积越大,则吸附作用越显著。
吸附和解吸的关系: 动态平衡
(4)多相体系 如不溶于水的盐溶液;水与油 组成的体系及 憎液溶胶等。 特点 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并 具有明显的界面。
(5)分散相(分散质) (6)分散剂(分散介质)连续相 (7)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1.4.1 分散度与比表面 分散度:即物质的分散程度,分散质粒子
越小,分散程度越大。
(HA表示酸性物质)
1.4.4 分散系的分类: 1、按聚集状态分 气-气(空气) 气-液(汽水)
气-固(浮石) 液-气(云、雾) 液-液(牛奶)
液-固(肉冻) 固-气(烟、尘) 固-液(溶液)
固-固(合金)
2、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 1 nm
真溶液 (1nm = 10-9 m)
1-100 nm 胶体分散系(溶胶、高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