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土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各种植物,还有各种动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了解和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土壤微生物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等。
因此,对于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本文以细菌的分离为例。
细菌的分离是通过培养细菌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的。
主要步骤如下:1. 取样:选择要研究的土壤样品,取样时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原样。
2. 稀释:将土壤与生理盐水混合,并进行稀释。
主要目的是使细菌分子变得比较稀薄,容易单独分离。
3. 接种:将稀释后的土壤与营养物混合,并加入培养皿中。
通过搅拌和均匀分布,将细菌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上。
4. 培养:将含有细菌样品的培养皿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会控制培养温度、氧气含量、肥料浓度和pH值等因素。
5. 鉴定: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细菌形态和生长特征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
二、土壤微生物的群体特性检验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生态环境。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土壤微生物群体特性的检验方法。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检测:通过检测土壤中DNA序列的变异来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光合作用检测: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重要功能,通过检测土壤中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功能。
3. 周期性生长检测:周期性生长是指微生物在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后,其群体大小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通过检测这种变化,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群体特性。
4. 植物-微生物情况检测:土壤中的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通过检测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的理解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
生物《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
某些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治植物病害 。
植物病害的传播
某些放线菌能够传播植物病害,如疫病、枯萎病等。
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01
02Leabharlann 0304土壤采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适宜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分离培养基
制备适宜的培养基,添加必要 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
首先,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微生物 造成过度伤害。同时,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 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
01
03
最后,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土
壤微生物群落的工作。
04
其次,加强土壤管理,如深耕细作、合理灌溉等,可 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 长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重要性
分解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物残 体和排泄物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 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微生物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维生素 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转化养分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能将一些无机物转化为植物可 吸收的养分,如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能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土壤生 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产生多种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 虫害。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一些土 壤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和水体;另一 些土壤微生物则可以转化有毒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收支平衡、土壤保护和植物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格局、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其中,细菌和真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两大类。
细菌包括光合细菌、厌氧细菌、好氧细菌、产气菌等,真菌则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框架菌、双孢菌等。
除此之外,微生物群落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成员,如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中有机质、水分、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水分越充足、温度适宜,则土壤微生物数量越多。
据研究,森林土壤中菌类数量可达每克土壤数百万个,而细菌数量可能超过十亿个。
三、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性质、水文地理条件、森林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不同土层和不同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差异较大。
例如,林下草丛和林缘部位土壤微生物数量更多,而林内土壤中微生物数目较低。
此外,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还与土壤酸碱度、盐分、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分解枯叶、木材和其他有机物,产生有机酸和氨等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它们还可以合成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植酸酶、生物制剂等,用于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参与土壤形态构成和维护,促进土壤结构稳定和疏松,破坏有害细菌及真菌的生长,从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活性都会产生影响。
如气候变化会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代谢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酸雨、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与土壤中的其他生物体相比,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参与土壤生产力、养分循环、有机物分解、土壤结构构建以及调控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的数量和品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根据其遗传特征和形态特征,土壤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生存方式和代谢模式等差异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三类。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体,其大小很小,约为0.5~5μm。
它们的特征在于无明显的细胞器官,但其表面具有独特的细胞壁和可能存在的纤毛、鞭毛、荚膜等器结构。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也具有非常多样的代谢方式和生存策略,主要分为光合细菌、化学合成者、异养细菌、厌氧菌、益生菌、致病菌等几类。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体,分成极丰富的菌门、属、种等不同的分类。
一般而言,土壤中的真菌主要分为接合菌门(包括原生菌、示核菌等)和子囊菌门(包括担子菌、伞菌等)。
真菌体租有非常细微的菌丝,其菌落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营养竞争力。
同时,真菌还能够在土壤中通过菌丝的特殊构造与其他微生物形成一定的联合生态系统。
(三)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群体,主要分为原生动物门和隐眼虫门两大类。
其体形较小,多为单细胞或从属于低等多细胞的微生物。
其生活方式一般而言主要分化为摄食者与厌氧发酵者等两类。
在土壤微生物中,原生动物多选择以真菌或细菌为食进行摄食,可有效地协同维持土壤生态,并对提升土壤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土壤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作用机制(一)氮循环机制土壤中的氮循环机制是由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的,主要包括氮固定、氨化、硝化和脱氮四个不同的阶段性过程。
细菌和蓝藻类的光合细菌对花生、青豆等均有氮的固定作用;而硝化作用是由多种细菌和放线菌共同完成的过程,其中的硝氧化酶等酶类的表达和活性直接关系到硝化作用的效率和速度。
土壤微生物的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组员:巩鹏鹏、高艳双、顾斐、曹凌雪、白相林、杨金玉实验时间:2006年12月11号——2007年1月15号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分离鉴定,生理生化,实验摘要: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营养元素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
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 cm~30 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数减少。
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为几百万个/克土至几亿个/克土,有各种生理类群,营养类型多属异养型,鉴别染色多为革兰氏阳性。
放线菌含量为几万个/克土至几百万个/克土,但其生物量不比细菌低,因为菌丝体积较大。
土壤中真菌含量为几千个/克土至几十万个/克土,而其生物量常比细菌的大。
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
藻类在土壤中的含量不及微生物总数的1%,生长在潮湿土壤的表层。
原生动物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较多。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及划线纯化,涂布分离长出的单菌落,须经划线纯化,再转斜面培养后保藏备用。
涂布分离细菌的平板,温箱培养2d~3d后,于室温下放置3d或2d,使菌落性状表现较充分,然后挑取各单菌落的部分培养物,在预先制备好的平板上划线纯化。
达到分离纯化认识土壤中微生物的目的,并掌握各种相关实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一) 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成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简易的细胞挑取法和平板分离法。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314003 姓名陈莹指导教师徐军韩炎摘要:本实验是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选择性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即活菌计数)、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制片染色技术等。
[1]本文记录了对采自校园附近农田的土样中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和纯化等试验操作方法和结果。
所采每克土样中几种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含量分别为:细菌/个、放线菌/个、霉菌/个、自生固氮菌/个,说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繁多和数量的庞大。
培养基的种类和组分的不同可用于分离或富集不同的微生物。
关键词:分离纯化平板菌落计数微生物的形态1.前言:(1)、微生物在自然界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简况;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陆地、水体、空气、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外表面和内部的某些器官,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包含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类群。
其中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 %—90 %,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
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微生物的分布也不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不同层次中的水分、养料、.通气、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微生物的特性不同。
表面土的微生物数量少,因为这里缺水,受紫外线照射微生物易死亡;在5~ 20cm 土壤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若是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数量更多。
自20cm 以下,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至lm 深处减少约20 倍,至2m 深处,因缺乏营养和氧气每克土中仅有几个。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是温度、水分、有机残体综合影响的表现。
一般,冬季气温低,有些地区土壤几个月呈冰冻状态,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土壤生物
纤维分解细菌
嫌气纤维分解细菌
生态习性:纤维分解细菌适宜中性至微碱性环境,在酸性土壤中
纤维素分解菌活性明显减弱;纤维分解细菌的活动也受到分解物料C/N 的影响。
自生固氮细菌是指独自生活时能将分子态氮还原成 氨,并营养自给的细菌类群。
主要有好气性、嫌气性和兼性三种。
共生固氮细菌是指两种生物相互依存生活在一起 时,由固氮微生物进行固氮的作用。
二、原生动物
* 数量有68000多种。一般在每平米15厘米深的土壤 里有10-100亿个(1-10万个/克土)原生动物,它们的活 重在耕层达150-200磅/每英亩。
* 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级的。
* 典型种类有∶
变形虫 纤毛虫 鞭毛虫 孢子虫
土壤中以鞭毛虫数量最多。
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一)原核微生物
1、古细菌
古细菌包括甲烷产生菌、极端嗜酸热菌和极端嗜盐菌
现已探明生物适应特殊环境因子的遗传基因 普遍存 在于质粒上。因此,有可能把这类生活在极端环境的古细 菌作为特殊基因库,用以构建有益的新种。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线虫 变形虫、纤毛虫 植物根、根毛、
褐藻、二元体
酵母、霉菌、蘑菇 链霉菌等
好气细菌、厌气细菌 蓝细菌
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二 、土壤生物类型的多样性
土壤生物有: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霉菌)和藻类
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如病毒)
第三章 土壤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
另外,土壤表层或耕作层中及根附近微生物数量也较多。
土壤中的渐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而且种类多,它们多数是异养菌,少数是自养菌。
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多存在于偏碱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属、诺卡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
放线菌虽然数量比细菌少,但由于其菌丝体的体积比单个细菌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于细菌。
土壤中的真菌各种类型都有,但以半知菌类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中。
土壤中的藻类数量远远少于上述各类,主要有绿藻、硅藻等。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异养型的,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
上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
以上对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知识点的,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了此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
初中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堂练习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进行统计。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按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4.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hellip 初中化学;()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8.学校中午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一类食品果腹,你为了同学们能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作广泛的调查。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3、无菌生理盐水。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 上剩物烧掉?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谢谢观看
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2、涂布法进行分离 3、培养 4、菌落计数 5、划线分离
五、实验报告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 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制备土壤稀释液2涂布法进行分离3培养4菌落计数5划线分离五实验报告五实验报告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
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实验材料
土壤中四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1. 培养基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1g、蛋白胨 2g,NaCl1g、琼脂 4g、H2O 200ml 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4g、K2HPO4 0.1g、NaCl 0.1g、MgSO4.7H2O 0.1g、 KNO3 0.2g、FeSO4 0,002g、琼脂 4g,H2O 200ml YPD 培养基:蛋白胨 10g、酵母浸出液 10g、葡萄糖(蔗糖)20g、琼脂 4g、 H2O 200ml
霉菌 1 日
霉菌 2 日
霉菌 3 日
霉菌 4 日
霉菌观察 结果
培养第一天,整个培养皿出现了大量 的白色膨松的气生菌丝,甚至胀到皿 盖上面了,但菌落没有任何气味 第二天,气生菌丝有所减少,应该是 发生菌丝自溶 后两天,所出现的差异都是气生菌丝 的慢慢减少,其他特征没有变化 从显微镜观察所得,霉菌的菌体比较 大和长,呈节状,但比较难看清是否 有细胞核在里面,菌体周围分布着手 大小不一,数量繁多的气生菌丝、营 养菌丝、繁殖菌丝。
酵母菌 1 日
酵母菌 2 日
酵母菌 3 日
酵母菌 4 日
酵母菌观察 结果
第一天,出现了由大量的表面光滑湿 润、边缘分明清晰、呈圆形的白色不 透明的小点菌落聚合而成的大菌落, 周围还散有很多单个菌落的。而且散 发出一阵浓郁的酒气味。 培养第二天,菌落形态与气味都没有 明显的变化,与第一天的相似 第三天和第四天的菌落形态差不多, 但气味没前两天的浓,菌落表面也显 得没有前两天的湿润。 所观察到的酵母菌都是呈独立状的, 一个个彼此分散的个体,呈椭圆形, 中间有个很大的阴影
灭菌 20min。
细菌
3.仪器灭菌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用报纸包扎好的培养皿、用橡胶塞封好的盛有 9mL 的试 管、枪头和装有 45mL 蒸馏水与玻璃珠的三角锥瓶,玻璃珠放到高压灭菌锅进行 高温蒸汽灭菌。
四年级神奇的微生物土壤知识点
四年级神奇的微生物土壤知识点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一般有土样采集、增殖培养、培养分离、筛选最后进行纯种分离、毒性试验等。
1、采样:一般在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多,中性偏碱的土壤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酸性红土壤及森林土壤中霉菌较多,果园、菜园和野果生长区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
选择一定的土壤环境采集土样,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清洁的聚乙烯袋、牛皮袋或玻璃瓶中。
2、增殖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
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
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
3、培养分离: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
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
在这一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4、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
关于菌种的识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每一类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各具有某些相对的特征,利用观察这些特征,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及初步识别、鉴定微生物。
土壌一般取土壤表层5-10cm处土壤,如果土壤有翻动,应更深一点,避免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1、我们一般都用那种封口袋(塑料的),纸袋不容易保持水分。
2、当天采当天快递回来,不用加冰袋。
3、快递一般三天就到,对微生物菌群影响不大。
4、在冰柜中4度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尽量随采随做。
菌株分离(sepe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的微生物的过程。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2.稀释: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原样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0.2ml
0.2ml
0.2ml
3.取样
10-4
10-5
10-6
4.倒平板:倒入融化后冷却至45℃的培养基15~25ml, 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平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
么?
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
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用倾注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何不
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
倾注法
涂布法
倒平板
a 皿加法
b手持法
细 菌Leabharlann 霉菌放线菌实验内容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全组完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涂布10-3、10-4、10-5三个剃度,每个剃度两 块平板 高氏Ⅰ号培养基:涂布10-2、10-3、10-4三个剃度,每个剃度两块平板 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涂布10-2、10-3、10-4三个剃度,每个剃度 两块平板
器材
分离源:自采集土壤样品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Ⅰ号 培养基、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 溶液或试剂 盛4.5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
仪器或其他用具 振荡器,无菌培养皿,无菌 吸管,接种环,电磁炉,培养箱,吸耳球等。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全组完成)
1、编号:取无菌平皿18个。另取无菌水4支,依次 标明10-2、10-3、10-4、10-5。
0.5ml
各4.5ml 无菌水
土壤微生物计数法
土壤微生物计数法土壤是最复杂、最丰富的微生物基因库,所含微生物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各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类,是土壤最活跃的成分。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根据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来计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统称为培养计数法,主要有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计数法;二类是将土壤微生物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称为直接镜检法,包括涂片法、琼脂薄片法和膜过滤法等;三类是直接将微生物从土壤中分离和提取出来后再进行测定,主要有离心分离法。
1.1培养计数法1.1.1概要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一旦供给可利用的碳源(如培养基),一些微生物将快速生长繁殖。
因此,根据在培养基上所生长的微生物数量,可以估算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称为培养计数法,主要包括稀释平板计数法(简称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计数法。
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土壤微生物经分散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在特殊的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一个菌落,根据形成的菌落数来计算微生物的数量。
最大或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假设被测定的微生物在稀释液中均匀分布,并在试管或平板上全部存活,随着稀释倍数的加大,稀释液中微生物的数量将越来越少,直到将某一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后,没有或很少出现微生物菌落。
根据没有出现菌落的最低稀释度和出现菌落的最高稀释度,再用最大或然计数法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1.1.2稀释平板法一、试剂配制常用的培养基各类很多(见附录一),可根据需要测定的微生物种类选择培养基。
按配方配制培养基后,先在121℃下灭菌15min,冷却至45~50℃使用。
凝固后的培养基可加热溶解后使用。
二、仪器设备广口瓶或三角瓶及配套的橡皮塞,移液管(1ml、10ml,吸口用棉花塞住后用牛皮纸包好灭菌)培养皿(9㎝,用牛皮纸包好后灭菌)和显微镜等。
(1)土壤系列稀释液制备取新鲜土壤(<2㎜)10.00g,放入经灭菌的装有70ml水的广口瓶中,塞上经灭菌的橡皮塞,在振荡机上振荡10min,此为10-1土壤稀释液。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土壤中聚居着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粘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一般而言,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较少,但若以生物量计算,则以真菌最多。
土壤微生物的特点:1.数量巨大,每克土壤有数亿个;2.个体小,表面积与体积比大、代谢强度大;3.世代周期短,繁殖迅速:细菌的裂殖、真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变异较快;4.活动常常受到土壤中可利用有机物质的限制;5.空间分布: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多集中分布于根际和土壤表层。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1、分解有机质,释放营养元素;分解残留土壤中的农药和有机废弃物,净化环境,加速土壤元素循环。
2、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合成及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
3、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含量;在C、N、P、S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中起主导作用。
4、影响植物生长与病虫害防治。
根据其对营养和能量的要求分为:代谢途径碳源能量来源主要微生物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细菌、几乎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化能自养型二氧化碳无机化合物硝化细菌、硫氧化细菌光能异养型有机物光能深红红螺菌光能自养型二氧化碳光能藻类和光合细菌1、土壤细菌: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功能多样的类群,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 ~90% ,生物量可超过全部土壤微生物总量的1/4。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二等分裂繁殖是细菌最主要、最普遍的繁殖方式。
由于它们个体小、繁殖快、代谢强,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大,因而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细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适应底物变化的能力强,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营养元素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2、土壤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丝状菌。
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它们高度集中在有机质周围,以紧密的带有孢子的菌丝占优势,但菌丝体比真菌细小,对土壤酸度较敏感。
放线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之一。
土壤生物类型和特点
移动性小的土壤养分吸收效率取决于根系对 土体的搜索能力
But 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
All roots are equal ?
phosphatase production (left) and proton excretion (right) of wheat root
代谢途径 化能异养型* 化能自养型* 光能异养型 光能自养型 碳源 有机 物 CO2 有机 物 CO2 能量来源 氧化有机 化合物 氧化无机 化合物 光能 光能 主要微生物 绝大多数细菌、几乎 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少数细菌 深红红螺菌 藻类和光合细菌
化能异养微生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可进一步划分为: • 腐生 (Saprotrophic) 微生物 • 寄生 (Parasitic) 微生物 • 兼性寄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即寄生又能营腐生生活)
支持植物和稳定土壤
photos courtesy of Dr. Thierry Fourcaud
根系局限于土壤表层
Thierry Fourcaud
根系形态对环境的适应性
Proliferation of root system of pea plant (Pisum arvense). Fertilizer containing P and K being placed 5 cm to the left of the seed and 7.5 c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Cooke, 1954)
高等植物的根
• 异养生物:从地上部获取营养物质
• 适应黑暗和潮湿环境条件;需要好气、疏松 的土壤条件
• 通过根际分泌物将大量有机物质运往地下, 是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重要来 源。
实验十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三)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
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统计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一般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50-200个菌落的稀释度计算每毫升的含菌量较为合适)。
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平板上形成的每个菌落不一定是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成,有的可能来自两个或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记数的结果往往比样品中实际细胞数低,这就是现在使用菌落形成单位取代以前用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活菌含量的原因。
实验十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及纯化 (设计性实验)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三大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一、目的要求
二、基本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存的大本营,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人们可与从中分离、纯化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等综合考虑。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产酸产气情况、染色情况、营养要求、氧气需求、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鉴定方能得到。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微生物.
深层土壤:有机物含量少、缺氧影响,微生物随着 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
深度(cm) 3~8
20~25 35~40 65~75 135~145
细菌 9 750 000 2 179 000 570 000 110 000
1 400
放线菌 2 080 000 245 000
49 000 5000
---
真菌 119 000 50 000 14 000 6 000 3 000
土
参与碳素循环:纤维素分解菌
壤 微
放线菌
外来菌中的致病菌随人畜粪便、动物尸体及 医院废弃物进入土壤并生存一定时间。
生 物 真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35~70天 1个月
霍乱弧菌
8~16天
其他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病毒
12
三、土壤微生物的分布
土壤表面:日照和干燥因素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
地表5~30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最多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的来源 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9
一、土壤微生物的来源
土 “土著”微生物
壤
• 天然栖居
微
• 对物质的分解、代谢、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生
• 化学元素参与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的重要推动者
物 外来微生物
• 随雨水、动植物残体、堆肥或受污染水体进入土壤 • 几乎不参与土壤生态学上重要的物质转化作用 • 有些很快从土壤消失,有些短暂存留,有些短期生长
10
二、土壤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 :数量最多,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70-90%
土 壤
放线菌
微生物种类
每克土壤中的数量
微
细菌
108~109 cfu
生 物 真菌
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
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土壤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着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土壤固结等过程。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包括微生物群落组成、生态学功能和应用价值等方面。
一、微生物群落组成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十分丰富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
其中,细菌是土壤中最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类别,约占全部微生物的90%左右。
其次是真菌和原生动物,分别占土壤微生物的5%和1%左右。
灵长类动物较为少见,不过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某些土壤中,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蚯蚓、甲壳动物和五足类动物等。
细菌是土壤中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其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根据形态和结构,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放线菌等四类。
其中,放线菌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细菌,它们具有分枝的菌丝结构,可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生物体,参与着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过程。
真菌是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类别。
在土壤环境中,真菌会通过孢子繁殖和根际共生等方式进行增殖。
与细菌不同的是,真菌的体内含有真核细胞,具有更加复杂的生命周期和代谢方式。
真菌可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等三类,它们在土壤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不仅参与有机质的分解,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免疫调节。
原生动物是另一类在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
由于其体型较小,一般只有数百微米,因此也被称为微型动物。
原生动物主要以摄食细菌和真菌为主,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易被吸收的形式,促进土壤养分的流通和植物的吸收。
与细菌和真菌不同的是,原生动物需要较为宽敞的空间和繁殖环境,因此在高度耕作的土壤中数量较少。
灵长类动物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土壤生物,主要包括蚯蚓、甲壳动物和五足类动物等。
它们在土壤中的角色更多与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有关,可以通过挖掘和弥合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土壤养分的流通和植物的吸收。
二、生态学功能微生物群落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生态功能。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流(fluxs)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库(pool)和流的一个巨大的原动力。土壤酶测定一般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 不能作为土壤物流的原位评价。库和流的计算对土壤微生物学家来说很重要,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 量),是较好的微生物群落总代谢活性指标。
N、NO3输入引起土壤酸化,甚至引起地下水的N污染。氮的分配(N2O、NO等)对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有 极大影响,生物固氮对缓解矛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减少人类饥饿。从1970年以来,共生和 非共生固氮研究很热烈。土壤微生物学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工程菌方面研究,大大提高 了生物固氮效果。许多传统方法,如N矿化测定,硝化潜力或用于反硝化测定的乙炔抑制方法仍然广泛使用。应用 15N放射性标记方法可详细地了解土壤中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N分配和去向。
过程
过程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物质转化的动力: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腐殖质的分解和合成,土壤 酶与微生物细胞一起推动物质转化。
全球变暖、森林锐减、土壤退化都与微生物有关。
研究进程
研究进程
1676年,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个体。 1897年,毕希纳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花酶”对葡萄糖进行乙醇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 研究的新时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关于DNA双螺旋模型,整个生命科学领域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是微生物 学发展史上成熟到来的标志。
研究方法进展
研究方法进展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 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 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314003 姓名陈莹指导教师徐军韩炎摘要:本实验是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选择性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即活菌计数)、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制片染色技术等。
[1]本文记录了对采自校园附近农田的土样中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和纯化等试验操作方法和结果。
所采每克土样中几种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含量分别为:细菌/个、放线菌/个、霉菌/个、自生固氮菌/个,说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繁多和数量的庞大。
培养基的种类和组分的不同可用于分离或富集不同的微生物。
关键词:分离纯化平板菌落计数微生物的形态1.前言:(1)、微生物在自然界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简况;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陆地、水体、空气、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外表面和内部的某些器官,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包含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类群。
其中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 %—90 %,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
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微生物的分布也不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不同层次中的水分、养料、.通气、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微生物的特性不同。
表面土的微生物数量少,因为这里缺水,受紫外线照射微生物易死亡;在5~ 20cm 土壤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若是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数量更多。
自20cm 以下,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至lm 深处减少约20 倍,至2m 深处,因缺乏营养和氧气每克土中仅有几个。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是温度、水分、有机残体综合影响的表现。
一般,冬季气温低,有些地区土壤几个月呈冰冻状态,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当春季到来,气温回升,随着植物的生长,根系分泌物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迅速上升。
有的地区,夏季炎热干旱,微生物数量也随之下降,至秋天雨水来临,加上秋收后大量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微生物数量又急剧上升。
这样,在一年里土壤中会出现两个微生物数量高峰。
(2)、土壤中各种类群的微生物的含量的大致情况;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5大类群。
是土壤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细菌,每克表层土壤中约含细菌几百万至几千万个,是土壤菌类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放线菌,每克表层土壤约含放线菌几十万至几千万个,是数量上仅次于细菌的一个类群;真菌,每克表层土壤只含真菌几千至几十万个,是土壤菌类中数量最少的一个类群,但其生物量〔指每平方米面积中菌体的重量(克)〕高于细菌和放线菌;藻类,直径3~50微米,喜湿,多栖居于土壤表面或表土层中,数量较菌类少。
土壤中常见的有绿藻、蓝藻和硅藻。
蓝藻中有的种类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3)、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①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及其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关系。
同时,土壤作为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也影响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消长和活性。
②参与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过程;同时通过同化作用合成多糖类和其他复杂有机物质,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耕性。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还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
微生物参与土壤中各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对营养元素的有效化也有一定作用。
③参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包括碳素循环、氮素循环和矿物元素循环,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④某些微生物有固氮作用,可借助其体内的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分子转化为固定态氮化物。
⑤与植物根部营养关系密切。
植物根际微生物以及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各种有机营养,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刺激素等。
⑥能为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事业提供有效菌种,培育高效菌系,如已在农业上应用的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和抗生菌剂等。
⑦某些抗生性微生物能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危害。
⑧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降低残毒为害。
⑨某些微生物可用于沼气发酵,提供生物能源、发酵液和残渣有机肥料。
(4)、本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的简单说明和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等。
本实验通过采样、选择性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即活菌计数)、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并通过革兰氏染色等实验观察方法对微生物个体形态等进行培养与观察,以及制片染色技术等。
结果发现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极为丰富,含有霉菌,细菌,放线菌菌种。
通过比较对微生物形态等有所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土样:以无菌方式采于学校内小园林,置于无菌容器中,待检2.1.2培养基2.1.2.1营养琼脂(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I5g/L琼脂15-20g/L水500mlpH 7.0-7.2121℃灭菌20min2.1.2.2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1[1]:可溶性淀粉20g/L硝酸钾1g/L氯化钠0.5g/L磷酸氢二钾0.5g/L硫酸镁0.5g/L硫酸亚铁0.01g/L琼脂20g/L水500mlpH 7.2-7.4 配置时,先用少量冷水,把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500ml ,121℃灭菌20min,灭菌后,在100ml 培养基中加入10%酚溶液5滴(作为抑制剂,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制备平板备用。
2.1.2.3查氏固体培养基[1]:硝酸钠2g/L磷酸氢二钾1g/L硫酸镁(MgSO4·7H2O)0.5g氯化钾0.5g/L硫酸亚铁0.01g/L蔗糖30g/L琼脂15-20g/L水500mLpH自然分装后121℃灭菌20min2.1.2.4马丁氏培养基:[1]:KH2PO4 1g/LMgSO4·7H2O 0.5g/L蛋白胨 5g/L葡萄糖 10g/L琼脂 15—20g/L蒸馏水 500mlpH 自然1/3000孟加拉红水溶液33mg/L121℃灭菌30min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ug 2.1.2.5无菌水:装有90ml蒸馏水和数拾粒玻璃珠的250ml锥形瓶一只,装有9ml蒸馏水的18×180mm 试管数支;121.3℃,20分钟灭菌,备用2.1.3染色液2.1.3.1革兰氏染色液[1]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2.1.3.2 0.1%美蓝[1]用于放线菌菌丝形态观察2.1.3.3乳酸石炭酸棉蓝液[1] A液: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 0.3g95%酒精 10mlB液:石炭酸 5.0g蒸馏水 95ml将碱性复红在研钵中研磨后,逐渐加入95%酒精,继续研磨使其溶解,配成A液。
将石炭酸溶解于水中,配成B液。
混合A液及B液即成。
通常可将此混合液稀释5—10倍使用,稀释液易变质失效,一次不宜多配。
用于霉菌形态观察2.2方法2.2.1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细胞分散。
静置,成为土壤悬液(10-1)。
用1mL的无菌吸头从中吸取1mL 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振荡混匀(10-2)。
然后再用同一支1mL吸头,从此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10-3),依此类推制成10-4,10-5,10-6,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2.2.2制备及涂布平板用一支1mlL无菌吸管分别从稀释度10-7、10-6和10-5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2.1.2.1平板,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涂布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可转动皿底一定角度,继续涂布,直至均匀。
每个浓度做1个平板。
用一支1mlL无菌吸管分别从稀释度10-6、10-5和10-4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2.1.2.2平板,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涂布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可转动皿底一定角度,继续涂布,直至均匀。
每个浓度做1个平板。
用一支1mlL无菌吸管分别从稀释度10-5、10-4和10-3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2.1.2.3平板,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涂布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可转动皿底一定角度,继续涂布,直至均匀。
每个浓度做1个平板。
用一支1mlL无菌吸管分别从稀释度10-5、10-4和10-3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2.1.2.1平板,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涂布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可转动皿底一定角度,继续涂布,直至均匀。
每个浓度做1个平板。
2.2.3培养培养基2.1.2.1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2~3天;培养基2.1.2.2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5~7天;培养基2.1.2.3和培养基2.1.2.4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3~5天;2.2.4菌落计数培养结束后,根据不同类群的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分别在不同的培养基平板上统计相关类群的微生物菌落,即培养基2.1.2.1统计细菌的菌落;培养基2.1.2.2统计放线菌的菌落;培养基2.1.2.3和培养基2.1.2.4统计霉菌的菌落。
由下式计算每克土壤中相关微生物的菌落形成单位(cfu):个/克=同一稀释度三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52.2.5挑单菌落从不同的培养基平板上,选取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各三个菌落分别转接到营养琼脂、高氏一号、查氏培养基斜面中,每个菌落接两支斜面试管,编号标记,分别置培养箱培养,备用2.2.6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对从2.2.5中选出的细菌分别做革兰氏染色,观察记录三株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和个体形态2.2.7放线菌的插片培养和形态观察对从2.2.5中选出的放线菌分别做平板划线、插片培养,培养后观察记录三种放线菌的菌丝形态。
每个平板中,以约45°角将1-2片无菌盖玻片斜插入平板上第一次划线的部位。
2.2.8霉菌的点植培养和形态观察对从2.2.5中选出的霉菌分别做点植培养,每个平板上点植接种三个点,培养后制片,观察、记录三种霉菌的菌丝和产无性孢子的子实体的形态3.结果3.1土壤样品中细菌、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见表1、表2、表3:表1细菌稀释度10-510-610-7各重复的菌落数1 8 2 32 16 12 13 21 39 31cfu/克 4.22*106 2.93*107 1.62*108平均(cfu/克) 6.52*107表2表33.1.1细菌是,形成的菌落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 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