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论
1、 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教学论? 答:高等师范教育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堂。与培养目标发生最能体现高师教育特色的、对师范生来说是最有学习价值的课程。
2、 地理教学论的发展:(1)地理
教授法阶段(2)地理教学法(3)地理教材教学阶段(4)地理教学法阶段(5)三足 鼎立阶段。 3、地理教学系统的要素(八要素说):学生——核心要素、根本要素;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地理课程——最实质性的要素;地理教师——主导要素;地理教学方法——较活跃的要素;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要素;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重要但易被忽视的要素。
4、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门类(隶属
于教育科学)
5、 地理教学论的定义:是一门研
究地理教学系统,提示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6、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理论
与应用并重)
7、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教育
学、心理学、地理学)哲学基础,系统科学基础。
8、 怎样学习地理教学论?答:
(1)广泛涉猎地理专业知识;(2)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3)积极进行教学实践;(4)经常开展教学反思和总结。
第一章 国内外
地理教育的发展
1、 国外地理教育的发展。答:(1)
古代地理教育;(2)近代地理教育;(3)现代地理教育; 2、 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 答:(1)古代的地理教育。国古代没有专门进行地理教育的课程,地理知识多分散在经、史、子
、集等书籍中。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大多有“地理志”的篇章。这一阶段,地理处于初始阶段,课程内容多为百科全书式成古典地方志式的知识记集。地理教学法也主要采用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注入式教育方法。
(2)旧中国的地理教育
(一)满清政府时期(1840-1911)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1
第一阶段(1912-1922)2、第二阶段(1922-1927)
(三)国民政府时期 (3)新中国的地理教育
<1>过渡阶段(1949-1952)a 、删除一些明显的错误观点,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劳动观点教育。 b 、(1953-1957)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
<2>停滞破坏阶段
a 、1958-1966是教育改革阶段。
b 、1966-1976是文革时期,教育处于停滞、破坏状态。
<3>恢复、振兴阶段(1977-1992) <4>反思、改革阶段(1993年以来)我国地理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第二课 地理课程改革
1、课程: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
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知识、经验、活动)
2、课程的理论流派(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3、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外围课程)
4、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5、地理课程标准:由政府部门制定,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学科统一要求的指令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课程的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同时对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6、课程标准的特点
课程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标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课标要求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学的执行者;
课标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求。 7、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
招标->成立课标研制组->子课题研究—>征求意见稿—>正式修订版(实验版)
8、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前言):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材编写建议
初中课标得到审议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突出重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伦理观等。课程标准设计有重大突破,提升了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从总体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11、课标存在的问题
(1)课程评价问题 (2)“活动建议”实施的问题 (3)课程资源开发问题 (4)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5)其他问题(与其他课程的协调难度) 12 、地理教材:广义: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地理教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包括地理教科学、地理册、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地理教具、音像教材等)
狭义:中学作为教学基本资源和工具的地理教科书。
15、地理教材的双层系统 (1)表层系统
a.课文系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教学指导语、辅助教材的文字表述组成的。
b.图像系统
c.作业系统。我国的地理教材以四大类型为主:填空与选择;读图和绘图、问答题和思考题、活动。 (2)课层系统
含有地理智能培养和思想教育意义的地理知识系统,是由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地理理论等构成的,包含地理知识系统、地理智能系统和地理思想教育系统。 16、地理课程改革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开始于2001年,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17、怎样进行地理课程改革
答:改革课程理论、改革课程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评价、改革课程制度。
18、课程理念
1、初中地理课程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高中地理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19、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目标属于学科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20、课程结构 21、课程制度
答: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国家课程也称为“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
(2)地方课程由地方(省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并实施管理。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说来它就是某一类学校或者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者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者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2、学习的定义: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是一种自我构建和生成的经验习得活动。
23、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
学习学生:在教育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或经验,高效性。
人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随意性、无计划,个体自己获得知识或经验,低效性。 24、地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 25、地理学习兴趣
(1)分类:地理直接兴趣——地理学科知识、技能、观念;地理间接兴趣——教材、教法、教师、结果;地理相关兴趣——与地理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发生兴趣。 (2)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特点。理学科本身具有高度趣味性与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困难性,呈现明显的“冲突“态势。
宏观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地理成为一门不容易教和学的课程。
(3)地理学习兴趣的心理分析。生地理学习兴趣水平不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受情绪的影响,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兴趣有一定的差异。
26、地理读图的心理
(1)培养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意义:地理读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特点。
(2)地理读图中的心理问题分析。个人喜好对读图的影响;多种刺激对读图的干扰;观赏感知对读图的“误导”;先前经验对读图产生的“定势”;认知欠缺对读图的障碍。 (3)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应注意的问题。除地图观察的“障碍”;注意地图观察的有序性;变换地图观察的角度;把握地图观察的整体性;要将卫星图像与地图结合起来观察。
27、地理学习动机:驱动学生学习地理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动因或力量。 28、地理学习动机的作用:(1)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积极性(2)能使学生以积极的进取态度参与地理活动,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3)能使学生排队干扰,把注意力集中于地理学科或待学习的地理材料。
29、主要类型: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0、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学习地理的目的教育,唤醒学生内在需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交换呈现方式;设计地理游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发挥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31、地理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合作的动机和个人责任。 (3)地理探究学习
确定主题: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2、地理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