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调,使营卫气血运行阻滞,郁而发热,热 胜则肉腐,而致痈疡。张介宾注:“六府属 阳主表,故其不利,则肌腠留为痈疡。”
【分析】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
《 素问 ·灵兰秘典论 》
灵室,兰台,皇帝藏书的地方;秘,秘密;
典,典籍。本篇主要讲是二脏之间的关系及 心的君主作用,是内经中讲述脏象学说的经 典之作,为显示其重要性,名之为灵兰秘典。
【原文】 301
【提示】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 【名词】 1.十二藏:张介宾注:“藏,藏也。六藏(包括心包 络)、六府,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 藏。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 物者。” 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为用的关系。
《素问· 太阴阳明论》
【题解】本篇讨论了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 故名曰“太阴阳明论”。马莳曰:“太阴者, 足太阴脾也;阳明者,足阳明胃也。详 脾胃 病之所以异名异状等义,故名篇”。
【原文】 306
【提示】以太阴、阳明为例,阐述了阴、阳不同之 理 【名词】 阳道实,阴道虚: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 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张介宾 注:“阳刚阴柔也。又外邪多有余,故阳道实;内 伤多不足,故阴道虚。” 贼风虚邪:高世拭注:“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 虚邪贼风。”
具体过程:
食物 经胃的受纳腐熟 食糜 浊 下传小肠, 经脾气作用 清 之 精微部分 精气血津液 小 肠 的经 吸脾 收气 输的 送激 至发 其、 它转 四输 脏, 。
“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一段,说
明寸口诊脉的原理及其重要性。这一原理, 应与 《素问· 五藏别论》 中“气口何以独为 五藏主”节互参。 水谷精气的输布、运行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 化是相适应
【分析】
生理和循行部位的不同
太阴属阴---里
春夏 虚逆 秋冬 从实 阳明属阳---表 秋冬 虚逆 春夏 从实
阴经和阳经的发病规律有别
六淫
阳热 身热、不得卧、喘呼 阳明 上行日久转趋于下 饮食起居 里阴不足见 腹胀、飱泄、肠癖 太阴 下行日久转趋于上
阳道实,阴道虚
篇内容:①宗气、营气、卫气的循行及作用; 卫气循行失常而不眠的机理与治疗。②人身 与天地相应的比类。③“持针纵舍”的意义 及操作方法。④手太阴、手厥阴经脉屈折出 入的循行概况。⑤手少阴心经独无腧穴的道 理。⑥人有八虚,分候五脏,以篇首“邪气 之客人”之论而命名。今所节选的内容是篇 中第一部分。
【原文】 309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藏气法时》介绍
“藏气法时”,是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 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 素问 ·藏气法时论 》 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 内经 》 藏 象学说不仅从“象”来概括“藏”的本质,而且从 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藏 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本单元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 点,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还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着外在环 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
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 的事物和现象。
五脏四时阴阳系统
心---生之本---神之变---华在面----血脉----阳中之太阳---夏气 肺---气之本---魄之处---华在毛---皮---阳中之太阴---秋气 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发---骨---阴中之少阴---冬气 肝---罢极之本--- 魂之居---爪---筋---阳中之少阳---春气 脾---仓凛之本---营之居---唇四白---肌---至阴---土气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胧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 而人出者生血气
【题解】脉,经脉.度,度量、衡量之意。
《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 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也即计算长度之意。 因为本篇重点讨论二十八脉的长度,所以篇 名“脉度”。正如《灵枢注证发微.卷二》说 “此言脉有度数,故名篇。”
【 原文 】308
【提示】论述了五脏和七窍的密切关系
【名词】六府不和则留为痈:此言六腑功能
【题解】本篇是《内经》讨论藏象学说的重
要篇章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论述五脏六腑与 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及其区别;上察鼻窍、 下察魄门、中察气口在诊断疾病中的意义; 提倡医学科学,反对鬼神。由于本篇的所论 内容及述方法方面,均在别于《素问· 六节藏 象论》、《素问· 五脏生成论》等有关讨论藏 象的文章,故命名为“五脏别论”《 素 问 ·五藏别论 》
【分析】
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非常密切
(1)解剖上:脾与胃之间有系膜相连 (2)经脉上: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3)生理功能上:脾“为胃行其津液”的机理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
亥子丑
寅末辰 巳午未 申酉戌
冬 春 夏 秋
水 木 火 金
肾 肝 心 肺
72天 72天 72天 72天
体生命之本,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 脉、体表五华、五体,并与天地四时阴阳相 通应,形成“四时五藏阴阳”的藏象学说
脏腑关系
传化之府
“受五藏浊气 ” 浊气: 精气 糟粕
六腑接受和传导五脏代谢后的废物 同时,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五脏传递的精气
魄门亦为五藏使
魄门的生理与五脏之间的密切关系
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 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其 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内脏的升降之机。 临床意义:
《五脏生成论》
【题解】生成,指生化形成。本文根据“天
主生,地主成,五脏之色征于外,天气之所 也;五脏之脉行于内,地气之所主业。色者 气所附,脉者味所归”的理论,从生理、病 理、诊断等方面,论述了五脏、五体、五味, 五色,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因相成的关 系。
【原文】 303
【提示】论述了脉、髓、筋、血、气的生理
【原文】 305
【提示】论述了谷食和水饮入胃后其精气输
布运行的过程 【名词】气归于权衡:衡,即平衡的意思。 言精气化为血气入于血脉,精气的欺布要保 持平衡的生理状态
【分析】
谷食和水饮入胃后其精气输布运行的过程
食气--- 入胃---肝---筋 入胃---心---脉---经--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 饮—胃溢精气---脾:散精---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平行
【原文】 304
【提示】讨论了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
理功能特点。 【名词】魄门亦为五藏使:指肛门启闭功能, 依赖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 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魄 与粕,古可通借。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日魄 门。使,役使。
【分析】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府 心藏脉,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营,肾藏精 藏于阴而象于地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强调胆的功能既特殊而又重要,因而提出以上十一 脏功能的发挥,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李杲对此深 有体会,在《脾胃论》中指出:“大抵脾胃虚弱, 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藏之气不生。” 因而强调在补益脾胃的同时,十分重视升发阳气, 阳气升则脾气随之而升,水谷精气得以输布,全身 得以营养。其在补中益气汤中不仅用升麻举陷,更 用柴胡以升发少阳之气,促使脾气上升,输精于肺, 身脏腑得以充养,虚证即愈。
72天
丑辰未戌--------土--------脾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
因为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
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土能生长、滋养万物 一样。在一年四季之中,任何脏腑组织器官 在任何时令中,都离不开脾胃所运化的水谷 精气滋养,故有“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 旁也”
《灵枢· 脉度》
【原文】 302
【提示】论述了藏象的概念和藏象学说的基
本内容。 【名词】 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 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 为罢极之本。罢,音义同疲;极, 《 说文 》 日:“燕人谓劳日极。”罢极,即劳困的意 思。
【分析】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
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百度文库内的内脏及其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传化之府 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
脏腑生理的特点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
精气又要保持运行流畅,不能塞实不行,才能灌注 营养全身组织器官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实”是暂时的,水谷和糟粕在六腑中不可久留, 胃肠不能同时充满,需要按时排空
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 诸筋者皆属于节---全身筋膜连属骨节 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脉 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
血液的作用和调节
肝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血的濡养功能
诸血者皆属于心 人卧血归于肝
血液的调节
《素问· 五藏别论》
【分析】
肺---相傅之官
胆---中正之官 脾胃---仓廪之官
肝---将军之官
膻中---臣使之官 大肠---传导之官
心君主
小肠---受盛之官
肾---作强之官
三焦---决读之官 膀胱-----州都之官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素问· 六节藏象论》
【题解】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六十 日,称为一节,每年三百六十日,分为六节。本篇 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先论五运六气,而运气以 干支甲子纪之;后论藏象,而藏象也与干支甲子、 天地阴阳密切相关,故合一篇而论之,名曰六节藏 象论。正如张志聪所说:“此篇乃论岁运之总纲, 天之十干,成六六节以应一岁。而天之十干,化生 地之五行,地之五行,皆由天之十干所化。故曰六 节藏象论也。”
生 理
病 理
六腑为阳 实而不能满 五脏主藏精 满而不能实 多热多实 多寒多虚
阳明 太阴
【原文】 307
【提示】主要阐述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 【名词】 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张志聪注:位中 央,灌溉于四藏,是惟四季月中。各旺十八日。 “春夏秋冬,肝心肺肾之所主也。土是四时之中皆 有土气,而不独主于时也。五藏之气,各主七十二 日,以成一岁。”
和病理 【名词】此四支八溪之朝夕:此言人身脏腑 之气血从早到晚时刻出入流行于四肢关节、 血脉、骨髓、筋膜之间,如同每天潮汐从不 间断地营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溪,肉之小 会;八溪,指上肢的肘、腕关节,下肢的膝、 跺关节,左右侧共八处。朝夕,指海水早涨 为潮,晚涨为汐,此处指早晚。
【分析】
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
【提示】论述了心为五脏六腑大主的机理
【名词】精神之所舍也:指心是精神所藏之
处。虽然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五脏,但 以心为总的主宰。舍,居处之意
【分析】
心主血脉,全身脏腑组织赖心血濡养而维持其 正常机能。 其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自我调控 的能力 心为五脏六腑大主
单元小结
提出了藏象的概念及其内容,指出五脏为人
《 素问·经脉别论 》
【题解】本篇首先讨论了惊、恐、恚、劳、逸过用 等原因,导致经脉失常、五脏功能紊乱而致的喘、 汗等病变;继而通过对饮食入胃后,在人体输布过 程的论述,阐明经脉的作用及诊寸口“以决死生” 的道理;又论三阴、三阳脉气独至的病变、脉象和 治法。因为本篇所论经脉与《内经》中其他论述经 脉篇章的内容有较大的区加别,故篇名日“经脉别 论。正如吴昆所说:“言经脉别有所论,出于常谈 之外也”。
生 理
---------病理
七窍疾病可通过治疗五脏而获效:
伤风鼻塞,嗅觉不灵----宜宣肺透窍 心火上炎舌赤红肿----宜清心降火 肝血不足之眼目干涩----宜补血养肝 脾虚失运之口淡乏味----宜健脾消滞 肾精亏虚耳鸣耳聋----宜滋肾补精
《灵枢· 邪客》
【题解】邪客,即邪气侵犯人体的意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