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夸美纽斯的论断,批驳读书无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夸美纽斯的论断,批驳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最古的主张者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记在《论语》里(《先进》)。意思是说,有了人,有了土地(社)、粮食(稷),还读什么书?有饭吃就是“学”了,书能当作饭吃吗?
而近代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则源自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认为读书没有实用价值、读书不能创造财富,这一观点更发展成“读书越多越反动”。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今天,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13年的《中国蓝皮书》其中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研究报告称,大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并且有的大学毕业生工资还不如没读多少书的人,这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的人民群众越来越不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由此可见,古今对读书的作用的理解大同小异。古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做官,而做官是为了“有饭吃”;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群众认为读书是为了创造财富,让国家越来越富裕,而不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反动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人民群众认为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发财致富,跳出农门。一言以蔽之,读书就是为了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改善生活。如果读书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读书就是没有用的。
对于读书的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如下论断:
首先,夸美纽斯认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人才能成为人。”知识、德行和虔诚的种子自然地深植在我们身上,而人类与生俱来的理解力如同一块白板,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我们身上潜在的能力得到发展,我们也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而不是“狼孩”。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将读书的作用理解为:使我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在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是指在学校接受教育,或者阅读书本的内容,而是广义上的教育,包括代代相传的经验的传授、婴幼儿图式的模仿。那些没有接触人类的任何教育而长大的“狼孩”,你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吗?即使我们通过读书并没有如初衷那样发财致富,但是我们至少发展了深植在我们身上的知识、德行和虔诚的种子,我们至少具有了人所应具备的心理,如怜悯之心。你能说这不是你从小受“人”所生存的环境的影响和读过几年书的作用
吗?
其次,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一切人都是需要的。”没有人会怀疑,迟钝的人需要教导,他们有可能摆脱天生的迟钝。但是实际上,聪明的人更需要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德行。优秀的智力如果没有播上智慧和德行的种子,就会充满荒诞的想法,正如天地愈肥沃,它生长的荆棘和带刺的蓟就愈多。如果没有接受教育,使得聪明的人的德行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养成,那么他对这个社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而且越聪明的人越危险,因为他会用他的智慧做伤天害理的事,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坏社会秩序。同样,迟钝的和弱智的人,虽然他们不能在学问上取得进步,也能在性情上变得柔顺。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个人的德行发展,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教育,即读书都是有必要的。
最后,人们普遍抱怨离开学校后,大多数人保留下来的只是徒有其表,感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夸美纽斯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或者是学校忙于没有意义的和不重要的学业,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学业;或者是由于学生忘记了所学的东西,因为所学的东西大部分只是在头脑中走了过场而没有在那里牢固钉住。这放在今天来说,可以这样认为,中学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只关心考试怎么考,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这就等同于夸美纽斯所说的:“学校忙于没有意义的和不重要的学业”,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没有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也忽视培养学生的德行,这就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是脱节的,没有一点能用到生活中去,没有深刻的体验,自然也不会记得牢固。这原因可以归结为学校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育人才是“更重要的学业”。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发财致富,改善生活,更重要的是教育人成长为人、形成良好的德行,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社会才能很好地发展,同时社会稳定,人才能得到好的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同时,在当下,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学校应负大部分责任。
李婷
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