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当其冲地进行了变革。语文教学方式

的转变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展开的。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强调知识,

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承,割裂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成了课文的“解剖课”“训练课”,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累,语文课变成封闭的工具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

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做出改变,才能适

应新的发展形势。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一谈对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认识。

一、树立新课程理念,是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

“教师、学生和课程是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施加

影响的过程与方式。在新课程改革史上,很多规划周密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很成功的原因,就

在于最初的课程理念并没有被教师很好地理解。树立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方式

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为人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负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是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

不能是被动的“知识消费者”,而是主动的知识经验的构建者,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对知

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内化吸收。

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支配下,教师就不会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教育学生,而是采用多种教学

方式,关照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

(二)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理念

布卢姆认为:“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

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大众化

和平民化的原则。就语文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而言,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首当其冲地落实这个

理念。

在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

平等的教育;二是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

应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规律不同,对课

文中的词语和课文所表达中心思想的理解也不同,教师就要加以区别对待,不能以一个尺度

作为标准,应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长补短。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其应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她。要想学好语文,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逐步从传统的维持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

学习,促进教师的“教”向重引导、疏导转化,促进学生的“学”向乐学、活学、会学转化。

二、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是一种依附关系,师为主学生为附。在这种关系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往往习惯地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知识的获取只是“复制”,学生装的思维被“格式化”。

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而是一种双方“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理解和共享中共同去创造的活动。

在师生的相互交往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实施途径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美国学者纽曼从学生的活动方式的角度提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教与学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也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按照这个精神,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自主中转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在合作中转变。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意义,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事物的不同的方面。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理解。

3、在探究中转变。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在现在的语文课本中,课文的课后探究与讨论题就很好的体现了探究的要求。

4、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语文教学在承前启后中得以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但是,影响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因素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形式远不止这些。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以后的路虽然还很长,但会越来越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