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1-04T11:35:1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栾秀云张文威[导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栾秀云张文威(哈尔滨市道里区妇产医院 150010)【摘要】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 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宫体部肌瘤多见,少数为宫颈肌瘤。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32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临床诊疗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4例。 1.2临床表现 1.2.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 1.2.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1.2.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质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1.2.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1.2.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 1.2.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1.2.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1.2.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多个球形或结节状隆起。若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或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 1.3诊断要点 1.3.1病史及临床表现 1.3.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显像显示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肌瘤区出现圆形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B超能较准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大小及部位。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及原则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2.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个月复查一次。 2.2手术治疗 2.2.1手术指征: 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宫颈肌瘤;生长迅速,可疑恶性; 2.2.2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年轻未婚或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切除。有条件者可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行肌瘤切除术,黏膜下肌瘤突出宫颈r]或阴道内者,可经阴道切除肌瘤。 2)子宫切除术: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若决定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应详细检查宫颈除外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术后仍需按常规定期随访。双侧卵巢正常者应考虑保留。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如患者不愿切除,也可保留。 2.3药物治疗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下列药物治疗: 2. 3.1雄激素:丙酸睾酮25mg,肌注,5~7日一次,共4次,经期每日注射一次,连用3日,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甲基睾酮5~10mg,口服,每日2次,每月用药10~1 5日。 2.3.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α):按说明给药,连续使用3~6个月。用药期间肌瘤明显缩小,症状改善。但停药后肌瘤又可逐渐增大。GnRH-α长期持续使用可致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GnRH-α更适用于拟行肌瘤的术前准备,使手术时易于剥离肌瘤,并减少术中出血。 2.3.3米非司酮: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3~6个月。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米非司酮,以防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2.3.4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需随访肝功能。 2.3.5子宫收缩剂主要用于减少月经量,常用益母草冲剂口服,缩宫素10~20U肌注,或麦角新碱0.2mg肌注等。 2.4有条件者也可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1)孕期无症状者,定期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2)妊娠36周后,根据肌瘤生长部位是否会发生产道梗阻及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易发生产道阻塞、胎头高浮不能入盆者,应行选择性剖宫产。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作者: 赵静萍单位: 文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文水 032100 【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病例分析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 岁~50 岁育龄期妇女的子宫体部。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大小等有关。 1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 月经改变,如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障碍、便秘等;疼痛,肌瘤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腰背酸痛等;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发热;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症; 阴道分泌物增多;贫血;不孕。 肌瘤的分型为: 一般可分为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三种。 可为单一的,也可为数目很多的。 子宫可均匀性增大,表面光滑,也有的表面凹凸不平,大小不等。 1 / 6

当肌瘤生长较大或过速时,易发生肌瘤变性,如玻璃样变。 若继续发展,则较多组织液化,最后形成囊性变。 由于钙盐沉积于肌瘤中,也可发生钙化。 在孕期及产褥期的肌瘤可发生红色变性。 2 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各异,取决于肌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的时间长短。 肌瘤为多发或位于子宫表面时,子宫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单发的小肌瘤位于肌层内时,子宫形态和大小均无明显异常。 宫腔线可因肌瘤的压迫变形、移位,黏膜下肌瘤宫腔线不规则,宫腔内可见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区。 子宫肌瘤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根据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组织的构成和排列不同,其回声分布有所差异。 以平滑肌组织成分为主的肌瘤,其回声低,后方有声衰减;纤维组织增多时,肌瘤的回声相对增强;肌瘤较大时会发生囊性变,相应部位会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若肌瘤有钙化时,钙化部分呈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 较大的肌瘤内呈旋涡状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 彩色血流信号多分布在肌瘤病灶的周围,呈ldquo;环状rdquo; 特征。 3 病例分析我们采用美国 GE 2019 型实时超声仪,探头为 3. 5 MHz 凸阵式探头,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对子宫及双侧

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及肿瘤内血管密度的MR-PWI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通过MRI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 ,MR-PWI)检测子宫肌瘤患者,初步探讨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及肿瘤内血管密度与PWI强化特征SS max的相关性,为PWI 指导子宫肌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MR平扫及增强MRI灌注成像扫描,使用1.5T 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采用稳态快速场回波序列(balance-turbo field echo,B-TFE),在肿瘤强化最显著的区域以及正常子宫肌层设定感兴趣区,通过后处理得出时间-信号曲线(灌注曲线),检查一周后均经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分析玻璃样变性的程度及免疫组化测定肿瘤血管密度(medial intratumoral vessel density, MVD),计算分析时间-信号曲线的首过最大灌注斜率值(steepest slope ,SS max)并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测定的MVD结果做对照分析。 结果共对79例患者进行检查,年龄29-53岁,平均48岁。①MRI诊断结果:子宫肌瘤91个,子宫腺肌瘤8个,子宫内膜癌1个,术后均行病理结果证实,子宫肌瘤最大径1.1cm-16.0cm,平均直径5.6cm,其中未变性38个,轻度玻璃样变性16 个,中度玻璃样变性19个,重度玻璃样变性18个。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T2WI表现为等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包膜和结合带完整,MRI平扫表现无特异性。②灌注扫描显示:普通未变性的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同时强化,灌注曲线陡并逐渐上升,而正常子宫肌层在后期灌注曲线呈下降趋势;轻度玻璃样变的肌瘤灌注曲线较正常子宫肌层略平缓,早期曲线陡度相近,而后期子宫肌瘤灌注曲线缓慢上升,而肌层逐渐下降;中度玻璃样变肌瘤曲线逐渐上升,早期曲线陡度较正常子宫肌层略平缓,而后期子宫肌瘤灌注曲线缓慢上升,而肌层逐渐下降;重度玻璃样变肌瘤早期曲线平缓,后期缓慢上升。③直径小于3cm的肌瘤均为未变性子宫肌瘤。直径大于3cm的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的发生率为63.9%,变性程度与肌瘤的大小有关(X2=163.01,P<0.01),其中未变性子宫肌瘤的最大灌注斜率值SS max高于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玻璃样变性早期强化最明显,SS max最大,MVD表达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小,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且SS max 与MVD 成正相关(r=0.657,p=0.0028,p﹤0.01)。 结论子宫肌瘤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玻璃样变性程度越轻,肌瘤内血供越丰富,SS max越大,MVD越高。PWI可用于评估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的程度,能够反映组织血液灌注情况及微血管分布,为子宫肌瘤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子宫肌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玻璃样变性最大灌注斜率血管密度

浅谈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浅谈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发表时间:2009-06-12T14:44:25.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6期供稿作者:韩永芳[导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的一种多发病,一般大多发生于中年妇女,发病率为20~30%。 浅谈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韩永芳 (黑龙江省庆安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庆安 152400)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87-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的一种多发病,一般大多发生于中年妇女,发病率为20~30%。子宫肌瘤的发生大多与雌激素过高和长期刺激有关,子宫肌瘤一般多见于初潮后妇女,妊娠时肌瘤会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而加速增长,但是经后一般停止增长,并且能够与子宫逐渐萎缩。 肌瘤可以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一般根据肌瘤所在子宫位置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由于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当随着肌瘤的不断变大,临床上又根据肌瘤在其增大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和阔韧带内子宫肌瘤,其中肌壁间子宫肌瘤最为常见,大约占60~70%。子宫肌瘤是影响女性生殖器官健康和安全的一种重要疾病因素,其常见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和腰酸腹痛等,其中20~50%的患者还可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疼痛、压迫症状、不孕和流产等症状。子宫肌瘤的症状明显与否,一般取决于其生长的位置、瘤体的大小和有无并发症现象有关,常见症状如下:一是子宫出血,主要是由于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所致,粘膜下子宫肌瘤月经量过多为主要症状,而浆膜下子宫肌瘤基本上不会引起出血症状;二是下腹会随着子宫肌瘤的逐渐增大而出现实质性肿块,尤其是清晨膀胱被充盈时将子宫顶起而使块状物更加明显;三是子宫肌瘤压迫膀胱可以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现象;四是子宫肌瘤压迫直肠容易出现便秘现象;五是子宫肌瘤发生红色性变或蒂部出现扭转时,可引起剧烈腹痛;六是粘膜下子宫肌瘤出现感染坏死现象时,会产生脓性白带等。 子宫肌瘤是一种比较多变性的疾病,因此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及治疗就会相应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凭借妇科医生的检查和经验来进行诊断,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辅助性检查手段,如三维彩超、CT、 B超、核磁等,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但是,同时在诊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子宫肌瘤与妊娠子宫、子宫腺疾病、卵巢肿瘤、盆腔炎性肿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子宫畸形和子宫肥大症等症状进行详细鉴别区分,不可相混淆。子宫肌瘤的治疗准则,应该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症状表现、生育要求、肿瘤大小、生长部位、个数以及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经验,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其中非手术治疗法包括:一是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子宫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并无自觉症状,则随访时间一般为每2~3月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如果子宫肌瘤在观察期间迅速增大或月经量过多时,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法;二是采取放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只有对流血多并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才采用深度X线外放射以破坏卵巢,或者采用宫腔镭疗以破坏子宫内膜,需要注意的是子宫肌瘤过大或者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不宜采用放射治疗方法,否则有可能会引起肌瘤变性;三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子宫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并月经过多的患者,可采用雄激素进行治疗,一种是用丙酸睾丸酮25毫克进行肌肉注射,每隔5~7天注射一次,月经期每天一次,但每月总量不能超过300毫克,另一种是用甲基睾丸素5 毫克,每日2次舌下含服,每月用药20天。而手术治疗法则包括:一是进行肌瘤摘除手术,这种手术适应于年轻患者,只是将肌瘤摘除,保留子宫,这样还会有生育的机会;二是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这是子宫肌瘤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子宫肌瘤过大或月经量过多,并且没有继续生育要求的患者,就适宜采取全子宫切除的手术,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子宫肌瘤发生变性并疑有继续恶变的患者,就适宜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构成的子宫良性肿瘤。 [病理] 大体观子宫肌瘤是实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大小差异很大,可单个,也可多个。形态多呈圆形,也可不规则形或多个肌瘤相互融合成结节状。肌瘤组织较正常子宫肌组织硬而致密。肌瘤自身没有包膜,周围被压迫的肌壁纤维形成假包膜,肌瘤与假包膜间界限清楚。肌瘤表面色淡,切面呈灰白色,可见呈漩涡状或编织状排列的结构,组织质地致密。 光镜下:肌瘤主要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肌瘤变性:各种原因(主要的原因为肌瘤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肌瘤的退行性变。 1.玻璃变性又称透明变性。肌瘤组织水肿。肌纤维退变,漩涡状或编织状结构消失,代之以玻璃样透明结构。 2.囊性变肌瘤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肌细胞液化形成囊性变。囊性变区可大、可小,可单发,也可多发。 3.红色变性发生机制不清。常见于妊娠期或产后期。红色变性的肌瘤切面呈暗红色,质软,漩涡状结构消失。 4.脂肪变性肌瘤细胞内脂肪颗粒增多。当肌瘤内全部变为黄色脂肪时称脂肪瘤。

5.钙化肌瘤内出现磷酸盐及碳酸盐沉积。常见于肌瘤脂肪变性后。 6.恶性变主要为肉瘤样变。多见于肌壁间肌瘤。切面灰黄色、细腻、生鱼肉样。 [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有无临床症状及症状的轻重决定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并发症。小肌瘤可终身无症状。较大的肌瘤可出现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尤其以黏膜下肌瘤明显;盆腔或腹腔包块:包块多位于下腹部正中,质硬,无压痛;阴道溢液:黏膜下肌瘤可引起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或脓性白带;压迫症状:位于子宫前壁的较大肌瘤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或充溢性尿失禁。子宫后壁大肌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坠胀感和大便不畅;疼痛:肌瘤发生变性或扭转时可引起疼痛;不孕或流产:黏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巨大肌瘤均可造或不孕或流产;贫血: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可导致失血性彷血。 [超声表现] 1.肌壁间肌瘤小的肌壁间肌瘤子宫大小和形态可无明显变化。肌瘤较大时,子宫增大或出现局限性隆起,子宫形态失常,轮廓线可不规则。肌瘤结节可单个,也可为多个,大小差异很大,小者小于l厘米,大者十几厘米甚至二十几厘米。肌瘤较小且无继发变性时回声较均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有时周围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肌瘤结节较大时,内部回声不均匀,成漩涡状。有些肌瘤后方回声衰减或有声影,致使结节边界不清晰,不易准确测量其大

探讨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探讨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3-06-17T09:16:02.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杨煜韬[导读] 超声可以明确肌瘤的部位大小有无并发症,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杨煜韬(大连市金州区第四人民医院B超室 116110)【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81-0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的表现及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8例经临床手术确诊的子宫肌瘤病列的超声图像。结果肌壁间肌瘤多见,达68例;浆膜下肌瘤5例;多发性肌瘤23例;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积液。卵巢肿瘤5例,合并阔韧带肌瘤1例,合并阑尾炎包块1例。本组超声诊断准确率95%。结论超声可以明确肌瘤的部位大小有无并发症,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及分析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 其发生率居女性生殖器官全部良性肿瘤的首位,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毋庸置疑, 为治疗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报告经彩超诊断并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118例患者,年龄22-65岁,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 体检时发现较多,年龄以35岁以上女性为多。仪器与方法:采用ALOKAssd3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5MHz患者膀胱适度充盈,下腹部常规多切面扫查子宫与盆腔, 并记录肿块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 体检时发现较多, 年龄以35岁以上女性为多。 2.2 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肿瘤的部位及大小不一,最大约17cm×12cm 最小0.5cm×1.0cm肿块直径以1.0cm-1.5cm为多。肌壁间肌瘤最多见,达68例,浆膜下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5例,多发性肌瘤23例,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积液,卵巢肿瘤5例,合并阔韧带肌瘤1例, 合并阑尾炎包块1例。 2.3 声像图表现肌瘤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大多界限较清楚。有变性者一般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区肌壁间肌瘤瘤体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以增强回声型居多,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 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 形态不规则。 2.4 彩色多普勒子宫肌壁间肌瘤周围有较清晰的直条状血流是其主要特点, 同时还表现为半环状、环状及弓状血流信号, 肌瘤实质内可有稀疏或丰富点状、短线状、细条状和小分支血流或无血流信号显示。子宫动脉血流信号一般容易显示。 2.5 B超与手术对照情况肌瘤大小及位置基本符合, 宫颈平滑肌肌瘤术前多算在多发性肌瘤中。 3 讨论 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是毋庸置疑的, 本组118例与手术病理对照; 完全符合106例, 基本符合7例, 不符合5例, 符合率95.4%, 不符合率4.6%。分析原因, 诊断子宫肌瘤并不难, 主要是子宫肌瘤合并症及其他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相当一部分肌瘤合并症较多见, 其中合并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多见。当子宫肌瘤较小而出血过多时, 年龄偏小者就建议药物控制改善症状, 随时复查, 暂缓手术, 提供切实有力的治疗方法。在本组资料中, 多发性肌瘤往往体积小, 而单个肿瘤体积较大, 所以子宫肌瘤体积增大程度与肌瘤多发性个数不成正比。由于子宫肌瘤生长位置不同, 肌瘤变性而回声改变, 以及与子宫卵巢等其他病变存在声像图表现的交叉重叠性时,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子宫肌瘤水肿变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浆膜下肌瘤水肿变性时要与卵巢肿瘤鉴别, 首先从位置上区别, CDFI有助于鉴别, 前者血流信号多但不丰富, 且PW测呈静脉型, 卵巢肿瘤可探及动脉型血流, 特别是恶性肿瘤可及丰富血流信号且多数RI< 0.4。对绝经后妇女肌瘤增大或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者, 应考虑恶变。仅仅满足于子宫肌瘤发现, 忽视对肿块内部结构及周围邻近器官方位的仔细检查是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子宫内膜息肉误诊为黏膜下肌瘤是由于从常见病, 多发病方面考虑, 忽视病变的超声特征, 导致漏诊, 所以应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受患者临床症状误导, 不单凭超声图像做分析, 对声像图不典型患者应多方位扫查, 尽量充分显示具有鉴别意义的声像图, 定期随访, 防止误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管分布情况及血流信号均有一定特征性, 可提高子宫肌瘤水肿变性诊断, 有助于临床鉴别及手术范围确定, 从而为临床诊断带来帮助, 值得基层推广[1-2]。 参考文献 [1]周畅,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招小丽.临床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1.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一文搞定: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在诸多子宫肌瘤变性中,红色变性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 作者:刘睿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之间的女性是高发人群。相对来说,子宫肌瘤还是比较“温驯”的,一般不会发生恶变,待绝经之后,大多会“自绝于大 姨妈”。不过,毕竟医学无绝对,总有那么几个不甘“死去”的肌瘤会发生变性。在诸多子宫肌瘤变性中,红色变性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在非妊娠期发生率也有一定的比率,且绝经后亦可发生。 肌瘤红色变性者多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之主诉去医院就诊,属于急腹症的一种,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对于肌瘤红色变性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各位同道“少走弯路”。 肌瘤红色变性及其发生机理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由于肌瘤组织血管内发生血栓、梗死、静脉淤血和肌肉出血、血红蛋白自血管壁渗透到肌瘤组织内所致。变性肌瘤切面呈肉红色,并可能有腥味,质软、漩涡结构消失。肌瘤剖面如半生半熟的牛肉。镜下可见组织水肿,瘤体内小静脉有血栓形成,血管扩张充血,广泛出血并有溶

血,肌细胞减少,细胞核溶解消失。妊娠期由于肌瘤增长迅速,导致供血相对不足,易引起肌瘤红色变性。在妊娠期以浆膜下肌瘤变性最为多见。产褥期子宫血供突然减少,肌瘤亦易发生红色变性。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好发于生育年龄,主要发生于体积较大的瘤体,这与瘤体大、血供差,易受缺血影响有关。另外,盆腔手术、宫内放置节育器具或应用激素均可能会影响内生殖器官血供致肌瘤红色变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有全身血管病变同时也会影响肌瘤周围的血管病变,造成肌瘤的血供不足或血流障碍从而诱发肌瘤变性。 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妊娠中、晚期或产褥期自觉局部持续性腹痛,有的表现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脉搏增快。腹部查体可有规律或不规律宫缩,子宫肌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严重时压痛区域可扩大,有时可出现腹膜激惹现象。盆腔检查时,子宫肌瘤部位触痛明显。 肌瘤红色变性的诊断 子宫肌瘤一旦发生红色变性,典型症状为剧烈腹痛伴发热。临床上症状不典型的占了较大比例,术前容易造成误诊。B 超在肌瘤变性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超声下可见漩涡状结构不明显或消失,内夹杂不规则低回声区。但超声不具备确定病理性质的功能。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后,肌瘤与周围正

子宫肌瘤治疗

子宫肌瘤治疗 由于子宫肌瘤在生长之初不易被发觉,而一旦发现、确诊之后以及在治疗中,对患者的精神和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子宫肌瘤又有女性生殖健康的“潜在杀手”之称。对于子宫肌瘤的成因,目前认为,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和流产、分娩等因素有关。因为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绝经年龄延迟,而绝经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会自然萎缩。子宫肌瘤是否有症状,取决于肌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女性的危害,主要是月经过多、严重贫血、不育、感染及压迫症状。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症状轻的患者,若子宫大小不超过孕12周的大小,则不必手术,只要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随时注意肌瘤的变化即可。特别是对于近绝经期的患者,因其绝经后肌瘤有自然萎缩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主张保守治疗。手术方法也有不同选择,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者,肌瘤为单个的可开腹剔除肌瘤,保留子宫;黏膜下肌瘤蒂细长已脱出于阴道内者,可经阴道行肌瘤摘除术;年龄大而无生育要求者可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不满50岁,在确认卵巢无病变时,可保留一侧卵巢,尽可能不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雄激素治疗,以对抗体内过高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血管及肌层收缩,减少月经量。这种药物治疗适用于月经过多、贫血不严重,子宫增大在孕8周大小以下的患者。 一“切”难解千愁 在选择治疗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手术治疗有全部或部分切除子宫的方式,但这种手术改变了内生殖器的完整性,会给患者及其配偶在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创伤,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夫妻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主要是减少体内雌激素的产生或对抗雌激素的作用,疗程长、见效慢、疗效差、费用高,药物治疗对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骨质代谢及第二性征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外科学治疗疾病通常采用“开刀”这种特色性手段,难免给患者带来人为损害性创伤。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的子宫肿瘤,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很常见。肌瘤的生长部位如压迫输卵管影响精子、卵子的运行会造成不育。一旦能够妊娠,在孕期肌瘤即会随着子宫的增长,尤其在孕中期以后,迅速长大,发生“变性”,产生腹痛、发烧等症状。子宫肌瘤有时也容易造成流产、早产。一般来说,患有子宫肌瘤妇女,只有直径2厘米以下的浆膜下肌瘤,可以妊娠。但妊娠前子宫肌瘤直径已超过3厘米,则肌瘤于孕期长大、发生变性及造成流产、早产的机会增加;若肌瘤直径虽然不足3厘米,但生长部位不好,如在宫腔内,或宫颈上,由于压迫输卵管影响不育等情况,最好是先做手术剔除肌瘤再怀孕。凡有子宫肌瘤的育龄妇女,一定要在妇科医生的检查后再决定是否妊娠。 子宫肌瘤何时该切 据统计,在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中,很多人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恶化的概率很小,

子宫肌瘤诊治指南

子宫肌瘤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约为0.4-0.8%。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 疾病分类 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分宫体肌瘤(92%)和宫颈肌瘤(8%)。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 多个或多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于同一子宫,称为多发子宫肌瘤。 发病原因 1.子宫肌瘤的组织发生 子宫肌瘤的组织起源目前意见尚未一致,有人认为是由未成熟的子宫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所产生,也有学者认为是发生于子宫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Townsend通过X连锁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的同工酶分析发现从同一子宫而来的随机分布的不同肌瘤的平滑肌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的G6PD电泳类型,这提示这些肿瘤起源于一个单个的肌瘤平滑肌细胞,即每一个子宫肌瘤都是以单细胞起源的,随后的研究(Mashal RD,1994)是在X染色体上,在雄激素受体基因中,包含三脱氧核苷酸重复的克隆试验,这个基因座比G6PD同工酶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这种单克隆试验与多数肌瘤是单一起源的结果是一致的,故认为子宫肌瘤是衍生于单个肌瘤平滑肌细胞的单克隆肿瘤,多发性子宫肌瘤可能是由于在子宫肌层内多灶性潜伏的细胞所形成的多源性单克隆肿瘤,组织学研究发现生长时期不长的微小子宫肌瘤不但富有含肌丝的成熟平滑肌细胞,而且也发现有似孕18~20周胎儿子宫中见到的未成熟平滑肌细胞,推测人类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是来自子宫内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增生,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而形成子宫肌瘤的。 2.子宫肌瘤的遗传学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Rein就指出体细胞突变是肌瘤形成中的起始事件,体细胞突变包括从点突变到染色体丢失和增多的多种染色体畸变,首先是单克隆起源的体细胞突变,并对突变肌细胞提供一种选择性生长优势,其次是多种与肌瘤有关的染色体的重排,细胞遗传学一致证实子宫肌瘤具有染色体的结构异常,一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又称为“子宫纤维瘤”、“子宫纤维肌瘤”、“子宫平滑肌瘤”。确切病因不清,多认为可能与长期和过度的雌激素有关。肌瘤多生长在子宫体部,少数生长于子宫颈部。子宫体部肌瘤常见类型为壁间肌瘤,约占60%-70%;其次为浆膜下肌瘤,约占20%;再其次为黏膜下肌瘤,占10%。一般为多发性,可单一类型存在,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存在。当肌瘤增大或瘤体内发生栓塞时,易发生变性。多见于30-50岁妇女。中医学称之为“瘫瘕”。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有关。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多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周期缩短,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黏膜下肌瘤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白带异常。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甚至能在下腹部自行扪及肿物,浆膜下肌瘤扭转或有肌瘤变性,可出现急性腹痛。部分患者可因肌瘤生长部位妨碍孕卵着床或影响精于的通行,还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诊断] 1、具有典型症状,或部分患者无症状。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有不规则凸起,质硬,大肌瘤腹部即可触及肿块,当黏膜下肌瘤突出于阴道内,可见紫红色光滑的环形肿物,若肌瘤变性时,子宫变软,有压痛。 3、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回声图像,可显示子宫大小,宫内情况,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及退行变性等。 4、官腔探测或诊刮:可了解官腔深度及形态。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显示子宫大小、官腔形态及肌瘤附着部位。 6、内窥镜检查:官腔镜可窥视腔内的黏膜下肌瘤,腹腔镜可直视子宫外形及肌瘤情况。 7、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根据停经史,妊娠反应,子宫增大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等,与子宫肌;瘤不难鉴别。若肌瘤合并妊娠时,可行B超协助诊断。 (2)卵巢肿瘤:一般二者不难鉴别,但实质性卵巢肿瘤可能被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时也易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囊肿与子宫有黏 连盯,则更难鉴别,但B超和腹腔镜可确诊。 (3)子宫腺肌病:临床上也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子宫增大,但临床症状以痛经、进行性加重为主,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很少超过妊娠两个月大小,具有经前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征,B超能帮助诊断。当肌瘤与肌腺病同时存在,则不易鉴别,常需术后病理证实。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尿频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311343381.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尿急或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甚至能在下腹部自行扪及肿物,浆膜下肌瘤扭转或有肌瘤变性,可出现急性腹痛。部分患者可因肌瘤生长部位妨碍孕卵着床或影响精于的通行,还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随访观察:如子宫肌瘤无症状,并小于3个月妊娠大小,月经正常,可每3-4个月复查1次。 (2)激素治疗:,患者年近绝经期,因某种原因不适于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排除恶变后,可用雄激素治疗。甲基皋丸素,每次5-10mg,每日1次;或丙酸睾丸酮,每次25mg,每周肌注1—3次。每月剂量不超过300mg。 (3)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选用刮宫术、腹式子宫肌瘤摘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 子宫肌瘤在育龄女性中是多发疾病,也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妇女约20%~25%有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 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有:①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主要有粘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引起;②腹部肿块:病人无意中触到包快或查体时发现;③不孕或压迫感。 根据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三种:①肌壁间子宫肌瘤,②浆膜下子宫肌瘤;③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一、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表现 (1)子宫增大、轮廓变异及肌瘤分布:根据肌瘤大小、数目及生长部位不同决定子宫大小及形态变异。子宫可均匀性增大或不规则增大。应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声像图。肌壁间子宫肌瘤和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常均匀增大;浆膜下子宫肌瘤、较大或数目较多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常导致子宫不规则增大。

(2)宫内回声改变:子宫肌瘤内回声很复杂,是根据肌瘤结缔组织纤维多少及有无变形而定。多样的内回声如下: 1)子宫肌瘤呈衰减回声:未有变形的肌瘤或较小的肌瘤,一般瘤体呈衰减回声而宫壁为中等回声。 2)子宫肌瘤呈栅栏状回声:肌瘤较大出现强暗相间栅栏状回声,可能有区域性玻璃样变。 3)花纹状反光较强回声:这种肌瘤结缔纤维组织较多,瘤体呈反光较强的花纹状。 (3)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 1)玻璃样变:玻璃样变其切面失去旋涡状切面而变为同质样,其回声较为衰减。 2)囊性变:玻璃样变进一步发展,液化而形成数目、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严重者液化连成大囊样回声。 3)脂肪样变:瘤体内可见区域性反光较强的回声,其与肌瘤之间界限清晰,有时可见整个瘤体为强回声团块,边缘清晰或模糊。 4)钙化:瘤体钙化有各种形式,可见肌瘤包膜钙化光环或瘤体内弥漫性钙化斑或局灶性钙化斑块或声影。 5)红色变性:常在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急性腹痛、肌瘤明显衰减

(完整版)子宫肌瘤试题及答案

妇产科子宫肌瘤学习试题(十二月)姓名:得分: 1、子宫肌瘤的症状与下述何项关系密切【D】 A、肌瘤的大小 B、肌瘤生长的部位(宫体、宫颈) C、发生年龄 D、肌瘤与肌层的关系(粘膜下、浆膜下、壁间) E、肌瘤之数目 2、子宫壁间肌瘤最主要的症状为【C】 A、月经不调 B、绝经后出血 C、月经过多 D、接触性出血 E、不规则阴道出血 3、浆膜下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E】 A、月经量过多 B、血性白带 C、痛经 D、继发性贫血 E、下腹部包块 4、关于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不规则阴道出血 B、发生症状较早较重 C、易发生蒂扭转 D、白带增多 E、子宫呈均匀增大 5、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B】 A、红色变性 B、继发性贫血 C、浆膜下肌瘤蒂扭转 D、肌瘤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E、肌瘤恶变 6、关于子宫肌瘤,下述哪项是错误的【E】 A、粘膜下肌瘤较常发生月经量过多与不规则出血 B、浆膜下肌瘤较少出现月经过多 C、膀胱充盈时,较大肌瘤可升至腹部,病人因此就医 D、较大浆膜下肌瘤可发生蒂扭转

E、浆膜下肌瘤最易引起不孕 7、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易发生下述哪种变性【D】 A、玻璃样变性 B、囊性变 C、坏死感染 D、红色变性 E、肉瘤变 8、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阴道出血应考虑【E】 A、感染 B、囊性变 C、红色变性 D、脂肪样变 E、肉瘤变 9、关于子宫内膜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B、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C、多见于老年妇女 D、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 E、在我国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10、宫体癌综合征表现为【E】 A、肥胖 B、高血压 C、糖尿病 D、未婚、少产 E、以上都是 11、子宫内膜癌与哪个因素无关【E】 A、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 B、腺瘤型增生过长 C、不典型增生过长 D、腺囊型增生 E、多产 12、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是【C】 A、萎缩型子宫内膜 B、增生期子宫内膜过长 C、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 D、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 一、概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期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本病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或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癥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病的范畴。 二、中医辨证标准 (一)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脉濡细、沉弦或细涩。 2.阴虚火旺型: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3.肝郁脾虚型: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小腹有下坠感、大便德薄,经后带下多清稀,舌质淡白或苔薄白,脉濡细或细弦。 (二)中医诊断表述 1.气滞血瘀证 主症: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 次症:(1)乳房胀痛;(2)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3)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4)脉濡细、沉弦或细涩。 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 2.阴虚火旺证 主症: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 次症:(1)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2)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3)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4)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5)脉弦细或细数。 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 3.肝郁脾虚证 主症: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 次症:(1)小腹有下坠感、大便德薄;(2)经后带下多清稀;(3)舌质淡白或苔薄白;(4)脉濡细或细弦。

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含义

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含义 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含义呢?有的人说,子宫肌瘤变性是变成恶性的了,也有的人说,子宫肌瘤变性是玻璃样等形态的改变,究竟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意义呢?又该如何应对呢?能不能治好呢?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一下简要了解。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是良性的,可发生各种退行性改变,多在肌瘤生长加快而血运不足时,如妊娠期、绝经后期发生。这些变化主要是玻璃样变或透明变性、红色变性、囊性变、脂肪样变、钙化、坏死、恶性变等。下面举列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1、囊性变:多继玻璃样变后发生,液化而形成囊腔,软如囊肿。 2、玻璃样变或透明变性:主要是肌瘤血液供给不足、水肿、液化,为玻璃样物质所替代。 3、红色变性:多在妊娠期发生,产后也可发生。主要为血管栓塞、组织坏死、出血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而将组织染成红色。此时病人多有剧烈腹痛。 4、肌瘤恶性变:发生率为0.13~1.39%,主要为肉瘤变。此时子宫变软,生长快,常伴有不规则流血或月经过多。 子宫肌瘤变性主要就是如上几个方面的内容,鉴于此,温馨提示广大患者:确诊疾病后一定要尽早治病,以便赢得一个良好的预后。在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多样化的今天,治疗子宫肌瘤建议选择高能聚焦超声刀疗法,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是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集于体内肿瘤组织,通过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声化学效应等,使肿瘤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使癌组织失去增殖、浸润、转移能力,从而被机体溶解吸收。它具体实施是由人体外发射多束超声波,经过水介质进入人体并发生聚焦形成高能密度区,焦点区的癌组织吸收声能产生发热现象,温度可以达到70—100℃,从而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聚焦区的癌细胞热死,达到抗癌目的。 有关“子宫肌瘤变性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更多有关子宫肌瘤的问题,可关注网站更新。最后,再次提醒:确诊子宫肌瘤后一定要尽早选择积极规范的疗法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如何治疗

子宫肌瘤如何治疗 一、期待疗法 肌瘤较小,无症状,无并发症及无变性,对健康无影响。围绝经期病人,无临床症状,考虑到卵巢功能减退后可能使肌瘤退缩或缩小。以上情况均可采取期待疗法,即在临床及 影象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3~6个月1次。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其处理。 通常,绝经后肌瘤自然退缩,故不需手术处理。然而,肌瘤患者年龄40有余,距绝 经可能还有几年,也可以考虑手术。但术前可先行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有效者也可暂不手术。还应注意,绝经后妇女肌瘤,少数患者肌瘤并不萎缩反而增大者,故应加强随访。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不少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1、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龄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产,药物治疗后使肌瘤 萎缩促使受孕,胎儿成活。 2、绝经前妇女,肌瘤不很大,症状亦轻,应用药物后,使子宫萎缩绝经,肌瘤随之 萎缩而免于手术。 3、有手术指征,但目前有禁忌症需要治疗后方可手术者。 4、患者合并内科、外科疾病不能胜任手术或不愿手术者。 5、选择药物治疗前,均宜先行诊断性刮宫做内膜活检,排除恶性变,尤对月经紊乱 或经量增多者。刮宫兼有诊断及止血作用。 药物治疗的根据在于,子宫肌瘤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故采用拮抗性激素的药物以治疗。新近应用的是暂时性抑制卵巢的药物。丹那唑、棉酚为国内常用药物。其他雄激素、 孕激素及维生素类药物也使用。自1983年开始研究报道,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 物GnRHa成功的缩小了子宫平滑肌瘤。研究证明GnRHa间接地减少垂体水平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有效地抑制卵巢功能,即所谓“降调节”downregulation现象。 二药物种类及用法 1、LHRH激动剂LHRH-A:即GnRHa为近年来一种新型抗妇科疾病药物。LHRH大量持续应用后,垂体细胞受体被激素占满而无法合成与释放FSH及LH;另外,LHRH有垂体外作用,大剂量应用后促使卵巢上的LHRH受体增多,降低卵巢产生雌、孕激素能力。由于药物明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摘要】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超声检查有助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本文总结了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39例,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来自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组织或子宫肌层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其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很多临床现象说明其与卵巢雌激素有一定关系。肿瘤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在绝经后可退缩,在妊娠时或应用激素后可长大。超声检查时,肌瘤结节部一般呈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区,以及分布均匀的强回声区,由于假包膜的存在,肌瘤周围可见低回声环。超声检查子宫肌瘤,方便、快捷,对人体无害,诊断正确率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39例患者,年龄26~52岁,平均44岁。以经血过多就诊者96例,以月经紊乱就诊者23例,偶然发现20例。139例患者,超声诊断单纯壁间肌瘤63例,单纯浆膜下肌瘤37例,单纯黏膜下肌瘤16例,壁间肌瘤合并浆膜下肌瘤13例,壁间肌瘤合并黏膜下肌瘤9例,肌瘤位于子宫峡部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一)病理 子宫肌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少量结缔组织纤维,仅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典型的子宫肌瘤是一种实质性球形肿块,表面

光滑,亦有凹凸不平者,切面呈白色螺旋状线纹,线纹乃纤维组织所形成,肌瘤的硬度决定于纤维组织成分。肌瘤外表有一层假包膜,系由肌瘤周围肌纤维束和结缔组织束构成,包膜与肌瘤间联结疏松,手术时易剥出。包膜中分布有放射状血管,在肌瘤中心,血管减少。一般瘤体直径超过4厘米以上者,中心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1.肌瘤的分布肌瘤在子宫上分布部位不同,分以下三种:①肌间肌瘤。最为多见,在肌层内发生、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同时子宫内膜面积亦增大,常引起月经过多。②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内突入,表面覆盖一层子宫内膜,与子宫有蒂相连,粘膜下肌瘤则成为异物,引起子宫收缩,肌瘤被挤下降,瘤蒂越拉越长,可通过宫口脱垂入阴道中或阴道口外。③浆膜下肌瘤。向子宫体表突出,其上有一层腹膜覆盖,若继续向腹腔方向发展,最后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蒂内含有的血管是肌瘤的唯一血供来源,如发生蒂扭转,蒂可坏死、离断而使瘤体落入腹腔,贴靠邻近器官(如大网膜、肠系膜)获得血液营养而成为“寄生性肌瘤”。④阔韧带肌瘤。属于浆膜下肌瘤类型,肌瘤由侧壁向阔韧带两叶腹膜之间伸展。⑤子宫颈部肌瘤。因解剖位置的特点,当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产生压迫症状,常造成分娩梗阻及手术困难。子宫肌瘤约90%位于子宫体部,仅4%~8%位于子宫颈。 2.子宫肌瘤大小差异悬殊,大者可达数十公斤,小者黄豆大小。肌瘤数目亦不相同,有单发者,亦有多发者,文献报道有多至200余个的。多发肌瘤使子宫外形变得凹凸不平。 3.子宫肌瘤的变性较大的肌瘤,中央缺乏血液供给,使肌瘤发生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