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植物生物技术基础
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有些植物种子需要冷处理才 能打破休眠而发芽,这些植物的 体细胞胚往往也需要冷处理,才 能萌发长成植株。如葡萄的体胚 需在4℃下处理2周,才能发芽。 全息性
细胞全能性的利用
人工种子: 1 体胚 2 人工胚乳 (促进生长的微生
物、营养物质、杀虫剂等)
3 种皮 (褐藻酸钠+ 氯化钙)
不同植物细胞内,抑制剂的质和量可
能是不同的。因此,在组织培养中,往往 因植物不同,培养基中添加激素的种类和 浓度以及配比也不同。
⑶培养细胞的异质性 在组织培养中,往往某一部分细胞
能脱分化,而其它细胞则不能,表现 为异质性。
二、愈伤组织的生长
经脱分化
导致
细胞――→具备了分裂能力――→
结果 细胞不断增殖――→愈伤组织的生长
自我复制: 是指生物体利用自身作模板,通
过代谢作用,复制出完全相同的结构, 或产生也具有相同的自体繁殖能力的 突变结构。
前者为“遗传”,后者为“变 异”。 “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纯化, “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依据。
自我复制实现了遗传与变异的矛盾 统一。
自我复制方式因繁殖方式不 同而不同。无性繁殖植物通过 体细胞分裂即可实现自我复制。
2)代谢及生化变化:气体交换率增 加,核糖体出现,有关酶的增加等。
(二)与脱分化有关的因子及其作用 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
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 部遗传信息,即细胞具有全能性。这 种植物所具有的全能性只是一种可能 性。
细胞全能性所需要的条件: ⑴离体损伤刺激; ⑵营养物质及激素的刺激; ⑶培养温度、光照等的影响。
第四讲 植物组织培养的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目前细胞全能性定义为:每个 植物活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新陈 代谢、应激性和自体复制等生命 基本属性,在合适的离体培养条 件下,可以展现这些特征属性。
植物生物技术考试重点

植物生物技术考试重点1、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技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 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 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 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先进的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
改造生物体:获得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为人类生产所需的产品:食品、医药、能源、原料等。
生物技术的产生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
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工种子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2、什么是胚培养?有什么意义?无菌条件下将胚从胚珠或种子中分离出来,置于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
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不育性,获得种间或属杂种。
种间或属杂交中,受精作用能正常完成,胚也能进行早期的发育,但由于胚乳发育不良,杂种胚最终将夭折,因而不能形成有发芽能力的种子。
3、什么是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4、什么是转基因沉默?5、什么是逆转录酶?6、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花粉等)以及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甚至幼小的植株,在人工控制的无菌环境下,应用人工培养基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也称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7、愈伤组织的形成的过程?8、愈伤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愈伤组织(Callus):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一种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由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的组织。
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颜色浅而透明9、阐述外植体的成苗途径。
10、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及各自的特点?据其营养水平分: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据其态相分: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据其作用分: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据培养物的培养过程分: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有:MS、White、N6、B5、Heller、Nitsch、Miller、KM-8P培养基种类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多为琼脂)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的培养基。
植物生物技术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物技术题库及答案1、可以用来防治松毛虫的动物是(A)[单选题] *A.赤眼蜂(正确答案)B.果蝇C.金龟子D.蜜蜂2、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96.(2021·滨州)患扁桃体炎时,医生常常采用手背静脉注射药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药物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和血管运输到达病灶。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药物到达病灶至少两次经过肺(正确答案)B.扁桃体炎患者的白细胞数目会增多C.药物随血液运输的动力来自心脏D.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4、生理功能不同的人体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蛋白质受高温变性后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有利于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是()[单选题]A.外骨骼可以防止水分蒸发B.有较发达的感觉器官C.有发达的后足,适于跳跃D.A、B、C都是(正确答案)8、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单选题] *A.垂体(正确答案)B.胰岛C.胰岛D.胸腺9、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蛋白质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下面有关人体内红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成熟的红细胞里面没有细胞核B.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C.红细胞具有输送氧的功能D.红细胞里含有一种含镁的蛋白质(正确答案)11、75、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次献血量为()[单选题] *A.30~50mLB.200~400mL(正确答案)C.1000mLD.1500mL12、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型动物,主要依据是()[单选题]A. 是否有口B. 是否有肛门C. 身体是否分节(正确答案)D. 体表是否有黏液13、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4、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是()[单选题] *A.缩手反射B.排尿反射C.眨眼反射D.望梅止渴(正确答案)15、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其叶绿体内CO2的固定立即停止[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是()[单选题] *A.葡萄糖B.氧气C.二氧化碳(正确答案)D.淀粉17、70、手臂上能够看到的“青筋”属于()[单选题] *A.动脉B.静脉(正确答案)C.毛细血管D.淋巴管18、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是()[单选题]A.两栖动物的生长必须在水中进行,对水的依赖性强B.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登上陆地生活C.两栖动物繁殖能力较差D.环境的变迁、地球上逐渐出现干旱和沙漠,气候变干燥,而两栖动物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正确答案)19、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组是()[单选题]A.螃蟹、苍蝇(正确答案)B.羊、蜜蜂C.青蛙、金龟子D.田螺、水蛭20、出血可以分为()[单选题] *A. 内出血和外出血(正确答案)B. 毛细血管出血C. 静脉出血D. 动脉出血2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田间松土能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与呼吸作用无关B.用透气性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杆菌(一种厌氧菌)的生存(正确答案)C.风干后的小麦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零下低温有利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鲜2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单选题] *A.新冠病毒B.大肠杆菌C.银杏(正确答案)D.放线菌23、下列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单选题]A.青蛙B.大鲵C.蝾螈D.龟(正确答案)24、下列选项中不是鱼类的特征的是()[单选题]A.用鳃呼吸B.有鳍C.有肺(正确答案)D.体表常有鳞片2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池塘中的水草、青鱼和阳光分别属于()[单选题]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正确答案)D.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6、下图是人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男性产生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B.新生儿的性别仅由母亲决定(正确答案)C.女性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D.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接近1:127、11.(2021·桃江模拟)蚊子的幼虫孑孓是在水中发育的,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某湖泊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950ppm以下,就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
植物生物技术知识重点

生物技术: 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生物技术种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是指对植物品质和性状进行改造的生物技术核心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克隆与转基因植物生产、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植物细胞工程: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种类: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2)培养无病毒植株(3)培育转基因植物(4)制成人工种子(5)应用于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具备的设施:洗涤室、培养基室、接种室、培养室、显微观察室主要设备:1、超净工作台 2、显微镜3、培养箱4、干燥箱5、纯化装置6、冰箱7、冷冻储存器8、离心机9、天平10、高压消毒锅11、消毒器凝固剂:琼脂(agar)是固体培养基的必要成分,琼脂是一种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
琼脂能溶解在热水中,成为溶胶,冷却至40℃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
植物胚胎培养是指使胚及具胚的器官(如子房、胚珠)在离体无菌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技术胚培养的意义: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不育性,获得种间或属间杂种2.获得单倍体植株3.克服种子休眠,提早结实4.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5、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6.稀有植物的繁殖(使种子无生活力或胚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操作过程:取材和消毒胚的剥离接种(看护)培养看护培养:将未成熟的杂种幼胚接种到含有同一物种或另一相近物种的离体胚乳的培养基上培养胚乳培养的意义:胚乳是研究淀粉、蛋白质和脂类这些天然产物代谢过程的一个理想系统。
植物生物技术

第一章概念: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科学。
植物生物技术:对植物的品质和性状进行改造的生物技术。
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株的技术。
细胞工程: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产生某种物质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培养基:含有各种被培养生物材料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培养基质。
灭菌:指消除实验设备或材料上的所有微生物。
消毒:仅指消除可能造成污染或侵染的有机体。
简答题1植物生物技术包括哪几方面?①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工程)②基因克隆与转基因植物生产③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应用2说明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①传统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仍将发挥主导作用,不可用生物技术全面替代,如新品种选育。
②生物技术和传统技术结合可以加速研究进程。
③生物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④生物技术的出现使大批农业公司被生物技术公司替代,使农业经营领域发生变革。
3生物技术涵盖的内容有哪些?4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实验室设置和主要设备?实验室设置:(1)清洗和贮存玻璃皿器,塑料皿器和其他实验皿器。
(2)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贮存(3)植物材料和无菌操作(4)可控温度,光照,湿度的条件,以对材料进行体外培养。
(5)培养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还有培养室,实验室,培养基室。
主要设备:(1)洗涤设备:洗涤架、干燥箱(2)灭菌设备:高压灭菌锅、消毒器(3)配制培养基设备:纯水器、天平、PH计、搅拌器、移液器、(4)无菌操作设备:超净工作台(5)培养设备:摇床、培养箱、培养架、空调(6)细胞学观察设备。
5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哪些?(1)无机营养成分大量元素(浓度>0.5mmol/L):N、P、K、S、Ca、Mg微量元素(浓度<0.5mmol/L) :Fe、Cu、Zn、Mn、B、Cl(2)有机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源和维生素类(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6灭菌的方法包括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1)高温灭菌法,原理: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封的高压高温灭菌锅内,在1210C 高压和每平方厘米1个大气压下,一般持续15~20分钟,就可以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及其孢子,适于器皿,工具,衣物和培养基灭菌。
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改良和利用植物的过程。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植物遗传和育种、植物病理学、植物组织培养等。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药物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植物遗传和育种植物遗传和育种是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植物的遗传特性和进行交配配对,可以改良和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
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而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植物基因进行修饰,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
二、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可以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或提高原有性状的表达水平。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抗病虫害、耐逆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已经在解决粮食安全和改善人类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组织和细胞,利用组织再生和植物再生技术繁殖新的植株的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病毒检测和植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复制和保存珍稀植物品种,加速育种进程,并进行植物病毒检测以保护农作物安全。
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植物基因组中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的遗传特性和基因组演化的规律,为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基因组学还促进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研究的发展,推动了植物领域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
五、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调控机制。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内外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内部代谢过程,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物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为作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生理过程来提高植物的综合利用价值。
(0805)《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论述题]名词解释1、cDNA文库参考答案:指将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的mRNA经反转录形成的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形成的克隆的集合。
2:[论述题]名词解释2、基因组文库参考答案: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克隆到某种载体上形成的文库。
3:[论述题]名词解释3、鉴别寄主参考答案:植物病毒具有有一定的寄主范围,并在某些寄主植物上表现特定的症状,这种能鉴别某种病毒的植物称为鉴别寄主。
4:[论述题]名词解释4、抗体参考答案:指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免疫动物机体内所产生的可与该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5:[论述题]名词解释5、愈伤组织参考答案: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原生质体:指采用机械或酶解法去掉了细胞壁的裸露的且具有活力的细胞。
6:[论述题]名词解释7、植物组织培养参考答案: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生长、繁殖或长出完整植株的技术和方法。
7:[论述题]名词解释6、原生质体融合参考答案:也称体细胞杂交,是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
8:[填空题]1、195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沃森(Watson)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Crick)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
参考答案:DNA双螺旋学说9:[填空题]2、DNA测序有两种经典手工测序方法,一是Sanger的酶学法(双脱氧法),另一种是Gilbert 和Maxam的。
参考答案:化学法10:[填空题]3、DNA在生物体内的复制方式是参考答案:半保留复制11:[填空题]4、PCR技术中常用的DNA聚合酶是。
参考答案:Taq DNA聚合酶12:[填空题]5、RNA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是抑制的活性。
参考答案:RNA酶13:[填空题]6、SSR标记是(显性/共显性)标记。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定义1.2 植物的特点1.3 植物分类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3.2 呼吸作用3.3 植物的营养元素需求4. 植物生长与发育4.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4.2 植物发育调控机制4.3 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5. 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5.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5.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5.3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5.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6. 植物生殖与繁殖6.1 植物的有性生殖6.2 植物的无性生殖6.3 植物的传粉与结实机制7.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7.1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7.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7.3 植物与人类的互动8.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8.1 植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8.2 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8.3 植物的种质资源与保护试题部分: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及其相关原理的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遗传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1.2 植物的特点包括多细胞体构造、细胞壁与质壁、蓟丛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间质的存在。
1.3 植物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目前已知的植物种类约为30万种。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工明确,例如细胞壁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细胞膜调控物质进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涉及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有机物合成等,这些过程在细胞器官内进行。
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3.2 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农业生物技术》 - 植物遗传的基础理论 第1卷 (解析版)

中职《农林牧渔类考卷》第1卷1.植物遗传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训练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巴西C.英国D.美国【答案】D2.下列不属于微生物肥料优点的是( )A.成本低B.毒性大C. 用量少D.无污染【答案】B3.组培快繁的商业性应用始于( )的美国兰花工业A.20 世纪40年代B.19 世纪70年代C.20 世纪70年代D.20 世纪80年代【答案】C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分布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含量多B.在高等植物和低等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C.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都参与了光合作用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膜结构【答案】A5.细胞液一般是指( )内的水状液A.叶绿体B.胞基质C.线粒体D.液泡【答案】D6.DNA 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答案】A7.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DNA分子的多样性B.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C. 细胞的多样性D.环境的多样性【答案】A8.观察和鉴定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好时期是( )期A.前B. 中C.后D.末【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错选、漏选、多选不得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有( )A.分裂间期主要是为了合成 DNA复制所需要的蛋白质B.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C.分裂后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分开是由于纺锤丝牵引所致D.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开始发生于分裂末期【答案】ACD2.下列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共同特点的有( )A.核膜、核仁消失B.中心体周围发出星状射线C.形成纺锤体D.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答案】ACD3.下列关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A.细线期核内出现细长如线的染色体B.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C.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变粗,称为四分体D.双线期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出现【答案】ABC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及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减数分裂可以使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中的 DNA 减半B.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D.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如果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可形成四种精子【答案】AB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题,每空1分,共20分)1.基因的基本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能自我复制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来决定生物性状2.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 DNA 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的一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_个___________DNA分子【答案】2 双链3.植物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中期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4.___________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生物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是:A. 质粒B. 噬菌体C. 动植物病毒D. 以上都是答案:D2. 基因克隆过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A. 切割DNAB. 提供黏性末端C. 连接DNA片段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PCR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A. 引物B. 模板DNAC. 逆转录酶D. Taq聚合酶答案:C4. 基因治疗中,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细胞的方法是:A. 病毒载体B. 脂质体C. 微注射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涉及DNA重组?A. 基因治疗B. 植物转基因C. 单克隆抗体制备D. 细胞培养答案:D6.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A. 基因工程B. 细胞培养C. 动物克隆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来实现的?A. 基因编辑B. 基因治疗C. 基因诊断D. 基因克隆答案:C8.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是通过体外操作来实现的?A. 基因克隆B. 动物克隆C. 基因治疗D. 植物转基因答案:B9.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涉及细胞的改造?A. 基因治疗B. 基因诊断C. 基因编辑D. 基因克隆答案:B10.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A. 单克隆抗体制备B. 动物克隆C. 基因治疗D. 植物转基因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因工程中,____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关键步骤。
答案:转化2. 在PCR技术中,____是用于扩增特定DNA片段的酶。
答案:Taq聚合酶3. 基因治疗中,____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细胞的载体。
答案:病毒载体4. 基因克隆中,____是用于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酶。
答案:DNA连接酶5.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中,____是用于识别并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酶。
答案:Cas96. 在基因治疗中,____是用于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细胞的方法之一。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作业设计方案-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是一门专注于植物珍爱领域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防治和管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掌握植物有害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传播途径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有害生物的分类及特征,掌握其对农作物的风险水平;2.熟悉植物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掌握其防治的关键技术;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中;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植物有害生物的分类及特征;2.植物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风险及防治措施;3.植物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4.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5.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教室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作业设计方案1.每周安置一到两个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文献、解答问题、实验报告等;2.每学期组织一次小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植物有害生物的症状、采集样品进行鉴定,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教室演讲,分享自己的钻研效果和心得体会;4.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课程项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评估方式1.教室参与度:包括主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作业、实践报告等;3.课程项目效果:包括方案设计、实施效果等;4.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植物珍爱领域的专业教师承担,教学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生物体的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结构、功能、代谢、遗传以及物质转运等进行人工调控和改造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是现代生物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遗传工程技术的支持。
遗传工程技术是通过重组DNA分子,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并使之在整个植物体中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和功能。
目前,已有多种植物品种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等,这些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耐盐碱和提高产量等优点,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遗传工程技术,植物生物技术还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组学和植物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使其进行再生和增殖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无性繁殖、植物育种和植物保护等方面。
植物细胞工程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和遗传工程等手段,对植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的一门学科。
植物基因组学是对植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研究和解析,以揭示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特征。
植物代谢工程是通过调控植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合成的过程,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产物的含量和改善植物的品质。
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涉及农业、园林、食品和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的抗虫、抗病和抗逆性等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
在园林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的观赏品种,改变植物的花色、花型和花香等特征,丰富园林的多样性。
在食品方面,转基因植物可以用于改善作物的性状和品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至第五章一、主要名词和概念:一.1.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2. 脱分化:将已分化的不分裂的静止细胞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后,细胞重新进去分裂状态,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
3. 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 器官发生途径: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不定根或不定芽,再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在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具有双极性的胚状结构而发育成再生植株的途径。
6. 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体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
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7.褐化现象:指在外植体诱导初分化或再分化过程中,自身组织从表面想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至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8. 看护培养:利用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培养方法。
9. 分批培养;把细胞分散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当培养物增值到一定量时,转接继代,建立起单细胞培养物。
10. 连续培养:利用特质的培养容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
11. 体细胞杂交:使分离出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相互融合成一体,形成杂种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株的技术。
12. 雄核发育:在适宜的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粉(小孢子)的发育可偏离活体时的正常发育转向孢子体发育,经胚状体途径或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植株。
13. 雌核发育:以未受精子房或胚珠为外植体诱导单倍体的方法。
14. 非整倍体:生物体的核内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基数整数倍,而发生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的生物体。
15. 代换系:生物体的染色体被异源种属染色体所代换的品系。
16. 易位系: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具有发生染色体易位的品种。
植物学作业(强胜)资料讲解

1.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植物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多数植物固定生活,但是,少数低等植物则可以移动。
【2】多数植物具有相当坚韧的细胞壁。
【3】多数植物具有丰富、持久而活跃的胚性组织。
【4】大多数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叶绿素,因而称为绿色植物。
前者担负整个地球的营养合成,后者起分解或称矿化作用,是地球生机盎然,循环往复,永无休止。
植物的重要性:【1】固定太阳能,为地球生命过程提供能量。
【2】形成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3】天然基因宝库,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
【4】恢复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2.什么是植物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答:植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植物及其与其他生物、环境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组合的多样化。
通常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理解,即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方面:【1】种类繁多【2】类型多样{1}大小;{2}形态;{3}营养方式;{4}生活习性;{5}繁殖方式【3】基因型丰富【5】分布广泛【6】进化发展第一章2.“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答:主要内容:(1)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
(2)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
(3)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重要意义: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结构单位,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白自然极为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细胞学说的创立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他是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研究的新起点,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简述对细胞结构认识的发展过程。
答;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及应用,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视野。
电子显微镜和其他一些新技术的引用,揭示细胞内各种微小细胞器如先力气、叶绿体、核糖体等的超显微结构与功能,使细胞学的研究水平从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发展到了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2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第一章植物的生物大分子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1.氨基酸在等电点(pI)时,其所带电荷为(零),在pH>pI时以(负)离子存在,在pH<pI时,以(正)离子形式存在。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
4.核苷酸是由(碱基磷酸戊糖)三种成分组成。
5.DNA的三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A、氢键B、疏水键C、二硫键D、肽键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的变化是(D)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B.构型发生改变C.分子量变小D.构象发生改变3.DNA二级结构模型是(B)A.α-螺旋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C.三股螺旋D.β-折叠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四、多项选择题1.电泳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ABCD)A.分离B.纯化C.鉴定D.氨基酸测序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A.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B.所有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C.变性蛋白质不可恢复D.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亲水胶体五、简答题:1.简述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答:RNA: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文献调研要求学生查阅至少 5 篇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学术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等内容。
2、案例分析选择 3 个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案例,如花卉快速繁殖、药用植物细胞培养、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
要求学生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技术流程、优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3、实验设计假设学生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一种珍稀植物,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预期结果等。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主题,如植物脱毒、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
小组讨论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总结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三、作业要求1、文献综述(1)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2)引用文献应在文中正确标注,并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
(3)文献综述应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2、案例分析(1)每个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 500 字。
(2)案例分析应结合实际数据和图表,增强说服力。
(3)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2)实验设计方案应详细、具体,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设备等。
(3)预期结果应合理,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小组讨论(1)讨论报告应包括小组讨论的主题、讨论过程、小组观点和结论等内容。
(2)讨论报告字数不少于 800 字。
(3)小组讨论应积极、热烈,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参与讨论。
四、作业时间安排1、文献调研:第 1-2 周2、案例分析:第 3-4 周3、实验设计:第 5-6 周4、小组讨论:第 7-8 周5、作业提交:第 9 周五、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B.植物体细胞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C.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只有在离体状态下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D.植物体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内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培养出杂种植株,因此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B项正确;植物体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前提条件是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为离体状态,C项正确;植物体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内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D项正确。
2.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对烟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核膜、核仁会出现周期性变化B.培养在乙组培养基中的烟草愈伤组织细胞丧失了细胞全能性C.两种激素含量比值的变化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能够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核膜、核仁会出现周期性变化,A项正确;培养在乙组培养基中的烟草愈伤组织虽然不分化,但没有丧失细胞全能性,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B项错误;据表分析,两种激素含量比值的变化会导致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的分化方向,即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C项正确;从题表数据可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D项正确。
3.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外植体首先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长出根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要倒插,再诱导生根,因此是先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长出芽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A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幼苗光合能力较弱,需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B项正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C项正确;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要倒插,是为了生长素能够进行极性运输,保证成活率,D项正确。
(0805)《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805)《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批作业2:第二批作业3:第三批作业4:第四批作业5:第五批作业6:第六批作业1:[论述题]5、如何对转入植物基因组中的外源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参考答案:答:(1)对转入的目的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检测。
包括两种手段:一是PCR方法检测外源基因;二是用Southern杂交方法,以目的基因DNA为探针,检测植物基因组中与其同源的部分。
常见有Southern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两种。
(2)转入目的基因的RNA转录水平检测。
包括两种方式:一是Northern杂交, 通过总RNA 或mRNA与探针的杂交来分析;二是RT-PCR,以植物总RNA或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经PCR扩增目的基因特异条带。
(3)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外源基因编码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表现出应有的功能乃是植物基因转化的最终目的。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检测主要利用免疫学原理,主要采用ELISA检测、Western杂交检测。
ELISA检测程序包括抗体制备、抗体或抗原的包被、免疫反应及检出三个阶段。
Western杂交程序包括转基因植株蛋白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蛋白质条带印迹、探针制备、杂交检出五个步骤。
2:[论述题]4、分子标记主要在园艺植物哪些方面应用?参考答案:答:(1)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
采用比较植物学特征并结合细胞学、孢粉学和同工酶学等方法进行评价和分类都有其局限性。
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遗传图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遗传图谱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种质资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许多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分子标记为构建高饱和度的连锁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4)核心种质筛选。
分子标记可以在DNA水平上直接反映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和遗传结构,具有受环境影响较小、检测快速、多态性高等优点,在园艺植物核心种质构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物技术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序论
1.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标志是什么?
2.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应用价值是什么?
3.植物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是什么?
4.简术植物基因工程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关系?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1.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应用几个功能实验室或功能实验区?各功
能实验室有哪些主要实验配置和设备?
2.请比较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室与微生物培养有异同。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1.离体植物组织和细胞与正常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方面有何不
同?
2.常见的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有哪几类成分?每种成分的功能是什么?
3.常见的植物组织培养培养中应加哪几类激素?各类激素在离体植物组
织和细胞生长发育中有何功能?
4.请列出三种常见的植物组织培养基配方,并说明其培养基特点和用途。
5.如何配制植物组织培养基,请写出各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方法
1.什么是外植体?外植体对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影响是什么?
2.无菌试管苗实生苗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如何栽种无菌试管苗?
3.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源有哪些?如何预防污染?
4.何谓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二者的优缺点是什么?
5.何谓液体浅层培养和平板培养?请简述其特点和适用的培养类型。
6.什么是看护培养?它对于植物细胞培养的效果如何?
第五章幼胚培养和离体授粉技术
1.什么是幼胚培养和成熟胚培养?二者的界定是什么?请简述二者的培
养特点?
2.离体幼胚培养的意义是什么?
3.离体胚的发育途径有几种?
4.影响离体幼胚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离体授粉?离体授粉的意义何在?
第六章植物茎尖培养与脱毒技术
1.植物茎尖培养的意义是什么?
2.植物分生组织培养为何能脱除植物体内的病毒?
3.简述无性繁殖植物脱毒培养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4.如何鉴定脱毒苗体内有无病毒?
第七章植物微殖技术与应用
1.试管苗快繁的意义是什么?
2.常用的试验管快繁途径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特点?请列出每一种途径
的植物类型。
3.何谓胚状体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二种途径在发育过程中有何异同?
4.何谓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意义何在?人工种子制种的必要条件是什
么?
第八章植物体细胞培养技术
1.何谓脱分化和再分化?什么是“细胞全能学说”?
2.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激素和无机盐需求是什么?
3.什么是不定芽途径?它在现代生物技术是有何意义?
4.什么胚状体途径?它在现代生物技术是的作用是什么?
5.什么是“早萌”?如何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早萌”现象?
第九章植物体细胞培养的应用
1.什么是无性系变异?它在植物育种中有何应用价值?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无性系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何出现染色体加倍现象?
4.简述植物细胞培养在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价值。
第十章植物单倍体培养与应用
1.什么是花粉培养和花药培养?简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2.简述植物单倍体培养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3.简述离体小孢子的发育途径。
4.影响花药培养成功与否的因素是什么?
5.简述植物小孢子培养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应用
1.什么是原生质体和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义是什么?
2.简述原生质体培养的基本步骤与关键技术是什么?
3.原生质体融合和体细胞杂交的意义是什么?
4.简述体细胞杂交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5.体细胞杂种的鉴定方法有哪些?请简述各方法的优缺点。
第十二章植物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是一条DNA,但具有功能的基因应包含哪些必要的成分?
2.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和载体有哪几类?
3.简述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外源基因的原理和步骤。
4.简述植物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影响。
5.简述植物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