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辅导18讲——第九讲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激发激情初中生作文中如何让读者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兴趣

激发激情初中生作文中如何让读者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兴趣激发激情:初中生作文如何引起读者的兴趣作文是初中阶段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并不容易,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激发读者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兴趣。
本文将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探讨如何引起读者的兴趣。
一、写作内容篇当初中生写作时,应该选择与读者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产生共鸣。
例如,如果写作的是关于家庭生活的故事,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要符合现实情况,这样读者就会觉得作品更有可信度,从而更加投入。
除了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初中生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乎他们兴趣爱好的话题。
比如,对于喜欢科学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科学实验的文章。
这样的话题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写作技巧篇1. 使用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尽量运用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对比、排比等。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作品将更富有情感,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2. 深入细节的描写为了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初中生应该注意深入细节的描写。
比如,当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时,可以描写炎热的阳光,草地上蝉鸣的声音,孩子们玩水的欢声笑语等。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从而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引用名人名言和案例在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和案例是提高作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首先,引用名人名言可以为作品增加权威性,使读者对作品更加信服。
其次,引用案例可以为作品提供丰富的素材,使作品更加具有说服力。
例如,若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可以引用相关名人对环保的观点,或是引用真实的环保案例,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总结:初中生要想激发读者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兴趣,不仅要选择读者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还要注重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
通过使用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入细节的描写和引用名人名言和案例,初中生可以创作出更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作品,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作文的读者视角与情感共鸣

作文的读者视角与情感共鸣作文是一种传递思想和情感的文字表达方式,通过文字的力量,作文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并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作文的读者,我们不仅需要理解作文的意义和内涵,更需要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与作文进行情感上的共鸣。
首先,作文的读者视角是指我们作为读者对作文所描述的内容和观点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需要站在作文的角度上,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通过倾听作文的声音,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比如,当我们阅读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作文时,我们可以尽量想象自己置身于那幅壮丽的景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文,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感悟和启示。
其次,情感共鸣是指读者在阅读作文时,与作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和共识。
作文往往通过文字的运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读者在阅读作文时,会因为情感的共鸣而与作文产生某种情感上的交流。
当我们读到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时,我们会感觉到心中涌动起一股暖流,体味到善良和爱的力量。
而当我们读到一个激发斗志和勇气的作文时,我们会感到激动和振奋,愿意积极迎接挑战。
这些情感上的共鸣,使我们更加投入地阅读作文,也使我们从中汲取到更多正能量的力量。
作文的读者视角和情感共鸣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从作文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作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而情感的共鸣又会加深我们对作文的理解和体验,形成一种心灵的交流。
如何加强作文的读者视角和情感共鸣?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来加深对作文的理解。
阅读是培养作文读者视角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作文,我们才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作文。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来增强情感共鸣。
读作文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作文所描绘的情境中,用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感受,与作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共鸣和共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加深情感共鸣。
与他人交流作文的理解和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能够使我们对作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共鸣和启示。
写作中的情感共鸣:如何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共鸣体验 - 教案

教案写作中的情感共鸣:如何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教案一、引言1.1情感共鸣在写作中的重要性1.1.1情感共鸣的定义与作用1.1.2情感共鸣在文学与非文学写作中的应用1.1.3情感共鸣与读者参与度的关系1.1.4案例分析:经典作品中情感共鸣的体现1.2写作中情感共鸣的目标1.2.1引发读者情感反应的具体目标1.2.2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情感共鸣策略1.2.3情感共鸣与文章主题的一致性1.2.4实践练习:设定写作中的情感共鸣目标1.3教学方法与流程介绍1.3.1教学方法概述:互动讨论与实践写作1.3.2教学流程安排: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1.3.3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介绍1.3.4学生反馈与评估机制说明二、知识点讲解2.1情感共鸣的理论基础2.1.1心理学角度的情感共鸣理论2.1.2社会学角度的情感共鸣理论2.1.3文学理论中的情感共鸣观点2.1.4理论与写作实践的结合2.2情感共鸣的写作技巧2.2.1角色塑造与情感共鸣2.2.2情节发展与情感共鸣2.2.3语言表达与情感共鸣2.2.4技巧实践:情感共鸣写作练习2.3情感共鸣的案例分析2.3.1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分析2.3.2现代流行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分析2.3.3非文学写作中的情感共鸣实例2.3.4案例讨论:情感共鸣在写作中的效果评估三、教学内容3.1角色情感共鸣的构建3.1.1角色背景与情感动机的设定3.1.2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3.1.3角色互动中的情感冲突与解决3.1.4实践练习:角色情感共鸣的写作3.2情节情感共鸣的设置3.2.1情节发展与读者情感期待的呼应3.2.2情节高潮与情感共鸣的强化3.2.3情节结局与情感共鸣的闭环3.2.4实践练习:情节情感共鸣的设计3.3语言情感共鸣的表达3.3.1语言的直观性与情感表达的直接性3.3.2语言的隐喻性与情感表达的深度3.3.3语言的情感色彩与读者共鸣的激发3.3.4实践练习:语言情感共鸣的运用四、教学目标4.1理解情感共鸣在写作中的作用4.1.1掌握情感共鸣的定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4.1.2理解情感共鸣如何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4.1.3分析不同类型文本中情感共鸣的具体表现4.1.4通过实例,学习如何运用情感共鸣提升写作效果4.2掌握构建情感共鸣的技巧4.2.1学习如何通过角色塑造引发情感共鸣4.2.2掌握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情感共鸣点的方法4.2.3理解并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来增强情感共鸣4.2.4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提升构建情感共鸣的能力4.3培养学生运用情感共鸣进行创作的能力4.3.1引导学生将情感共鸣理论应用于写作实践4.3.2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对情感共鸣的感知和应用4.3.3鼓励学生创作具有情感共鸣的作品,增强写作自信4.3.4通过反馈和评估,持续改进学生在情感共鸣写作上的技巧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情感共鸣理论的理解与内化5.1.2角色情感共鸣的深度挖掘与塑造5.1.3情节情感共鸣点的巧妙设置5.1.4语言表达中情感色彩的准确把握5.2教学重点5.2.1情感共鸣在写作中的实际应用5.2.2角色与情节中情感共鸣的构建技巧5.2.3语言表达的情感共鸣效果提升5.2.4学生情感共鸣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评估5.3教学策略5.3.1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共鸣5.3.2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情感共鸣的构建5.3.3提供个性化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技巧5.3.4创设讨论环境,促进学生间的经验交流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写作技巧讲解等6.1.2写作素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流行作品等6.1.3教学课件:整合情感共鸣理论、写作技巧等内容6.1.4情感共鸣写作指导手册:供学生参考和练习使用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关键点和写作练习6.2.2写作材料:包括草稿纸、电子设备等6.2.3阅读材料:推荐与情感共鸣相关的文学作品6.2.4反馈表格:用于学生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估6.3教学环境准备6.3.1舒适的写作空间:确保学生能集中精力写作6.3.2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进行互动和分享6.3.3展示区域:用于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6.3.4静态学习区域:提供安静的阅读和思考环境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理论讲解7.1.1引入情感共鸣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7.1.2讲解情感共鸣在写作中的重要性7.1.3分析情感共鸣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7.1.4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7.2技巧学习与案例分析7.2.1通过经典作品分析情感共鸣的写作技巧7.2.2讨论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中情感共鸣的设置7.2.3学习语言表达中如何增强情感共鸣7.2.4学生分享对情感共鸣技巧的理解和感悟7.3实践写作与反馈7.3.1分组进行情感共鸣写作练习7.3.2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评价7.3.3教师提供个性化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写作八、板书设计8.1情感共鸣理论框架8.1.1情感共鸣的定义与作用8.1.2情感共鸣的理论基础8.1.3情感共鸣的写作应用8.2写作技巧详解8.2.1角色塑造与情感共鸣8.2.2情节发展与情感共鸣8.2.3语言表达与情感共鸣8.3教学流程与活动安排8.3.1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8.3.2技巧学习与讨论8.3.3实践写作与反馈九、作业设计9.1情感共鸣理论学习9.1.1阅读相关理论资料9.1.3思考情感共鸣在个人写作中的应用9.2情感共鸣写作练习9.2.1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情感共鸣写作9.2.2运用所学技巧构建情感共鸣9.2.3反思写作过程,记录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3案例分析与讨论9.3.1分析一部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元素9.3.2讨论该作品如何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9.3.3提出改进情感共鸣效果的策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分析学生在情感共鸣写作中的表现10.1.2反思教学方法和流程的有效性10.1.3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写作能力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情感共鸣在其他类型写作中的应用10.2.2研究情感共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10.2.3鼓励学生参与写作工作坊和研讨会,以进一步提升写作技巧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情感共鸣理论框架:这是理解情感共鸣在写作中作用的基础,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内化理论。
作文辅导第九讲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作文辅导第九讲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缘由之一是平铺直叙,克服这个毛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使文章浓淡适宜、疏密有致。
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另一个缘由是空洞平淡,联想和描写是克服这个毛病的两个重要方法。
从这一讲开头,我们首先来练习描写。
第九讲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详细真实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叙述,是对人物、大事、环境所做的概括和叙述,使读者清晰、明白。
假如把叙述比作搭骨架,那么描写就是添血肉。
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行分的。
不会叙述是最低等的作文,读者读都读不明白,还谈得上别的吗?但是,只有叙述,没有描写,也不是好作文,这样的作文往往显得空洞平淡,无生气,不生动。
设想一下,假如连着念几篇这样的作文,读者不困才怪呢!怎么办?就要运用好描写,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最终一课》这篇课文,就是胜利地运用描写的典范。
为什么这篇一百多年以前写的文章,事情发生的地点离我们又有几万里之遥,而我们今日读起来是那样感动呢?就是的描写使我们的眼睛好象观察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的耳朵好象听见了当时的声音、使我们的身体好象接触到了当时的气氛,也就是使我们有了“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产生了共鸣。
争论:从《最终一课》中找出一段描写的语言,说一说这是什么描写?这段描写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试着把这段描写从文中去掉或者改写成叙述的语言,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要写出好作文,就要学会清晰明白的叙述,也要学会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习描写应留意以下几点:一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留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是不行取的。
如何运用情感和情绪激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如何运用情感和情绪激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而情感和情绪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情感和情绪来激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一、开篇引起共鸣在文章的开篇,我们可以通过描绘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故事,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可以选择人物和情节要么与读者有共同经历,要么涉及到普遍人性的情感需求。
这样的开篇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吸引他们继续阅读。
例如,如果我们正在写关于教育的文章,我们可以开篇讲述一个教师的故事,描述他们在教育岗位上的辛勤付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样的开篇会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鸣,他们可能会对这个教师的故事产生共鸣,并愿意继续阅读下去。
二、创造情感共振情感共振即通过情感的描述和表达,与读者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造情感共振:1.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事物,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中传递的情感。
比如,我们可以用细腻的描写来描述美丽的风景,或者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从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
2. 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对比、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凸显文章中的情感,这样会让读者更加易于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3. 描述人物的情感世界:通过描述人物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从而与之产生共鸣。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感受和情绪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并与之建立情感共鸣。
三、引发读者的情绪波动引发读者的情绪波动,是激起读者兴趣和共鸣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引发读者的情绪波动:1. 制造悬念:在文章中适当地设置悬念,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我们可以通过留下一些问题或者突出一些疑问,让读者想要继续往下读,以解开这个悬念,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优秀作文激发读者的共鸣

优秀作文激发读者的共鸣在文学的世界里,优秀的作文可以感染读者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仅来自作文所描绘的情境或事件,更源于作文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优秀作文的力量在于它能打动人心,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而产生共鸣。
本文将探讨优秀作文如何激发读者的共鸣,并给出一些实例。
首先,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真实感。
作为作者,我们要通过真实而具体的描述,创造出一个让读者信任的世界。
只有这样,读者才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作文的情境,并且在其中找到共鸣。
比如,《草房子》这篇作文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贫穷而温暖的家庭,让人们对家庭的温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读者在阅读中会产生共鸣,联想到自己的亲情和家庭经历,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其次,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情感共鸣。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比如《那一抹阳光》这篇作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晴天下的小女孩,透过她的眼睛,读者不仅看到了阳光的明媚,还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读者在阅读中会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
此外,优秀作文还应该具备思想共鸣。
作为作者,我们必须在作文中传递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勇敢的告别》这篇作文中,作者用真实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告别的故事,通过对自己内心的独白,表达出对成长的感慨和对告别的痛苦,引发了读者对成长和离别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对各种离别和挑战。
综上所述,优秀作文之所以能激发读者的共鸣,是因为它具备真实感、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
通过真实而具体的描述,作文能够打动人心,让读者产生共鸣。
通过情感真挚的表达,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思想深刻的触动,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优秀作文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共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调动感官,让写作有声有色》

总结:写作文时勤于思考, 调动我们的感官,眼睛、 耳朵、鼻子、嘴巴等,就 不怕写不出东西,不会写 了。
快乐课堂 · 五、生动体验,片段练习
自选一样水果, 用多感官写作法写一写!
调动感官——让写作有声有色
调动感官
手指——摸——触觉 鼻子——闻——嗅觉 耳朵——听——听觉 嘴巴——尝——味觉 眼睛——看——视觉
调动感官 —让写作有声有色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启发、引导学生调动感官,学会口头简 单表达。示范、指导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水果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直观实物,丰富的图片与课件,展 示大自然给的各种声音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中对学生 进行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学会多观察多倾听,发现生活 中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学习重点: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五感”使学生
从体验中认识事物,懂得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难点:在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情感
的熏陶,让学生学会多观察多倾听,发现生活中的美, 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快乐课堂 · 一、 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
箱子里装了什么?
快乐课堂 · 二、 聆听,有别样的体验
快乐课堂 · 四、定格画面,引导表达
七彩练笔
光滑的 红色的
苹果沙拉
苹果片
苹果
苹果汁长Βιβλιοθήκη 树上 秋天结果淡黄色的 圆圆的
让我们把词语组合起来吧!
我喜欢的水果——苹果
红红的苹果,又圆又大,身上滑溜溜的, 闻闻它,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恨不得狠狠 地咬它一口。
苹果里面的肉是淡黄色的,核是黑色的, 妈妈说苹果长在树上,秋天才会结果。苹果 有很多种吃法:可以榨苹果汁、可以切成片、 还可以做好吃的苹果沙拉。
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写作中的情感交流技巧

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写作中的情感交流技巧情感交流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写作中的情感交流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
一、创造读者共鸣的情感场景在写作中,通过创造情感场景,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投入进去,产生共鸣。
例如,在叙事文章中,可以描述人物的喜怒哀乐,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在议论文中,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更容易被说服。
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修辞手法是写作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可以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通过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变得具象化,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三、运用适当的语气和态度语气和态度在写作中对产生情感共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语气和态度,可以更好地与读者沟通,并引发共鸣。
例如,在励志的文章中,可以使用积极向上的语气和态度,激励读者追求梦想;在描写悲伤的场景中,可以运用哀怨的语气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运用真实的情感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达是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的关键。
只有当作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害怕展示自己的脆弱和感性一面。
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与读者建立更深的情感共鸣。
五、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引发情感共鸣故事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情感,还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或者编写虚构的情节,来传递作者的情感,与读者产生情感交流。
总之,在写作中实现情感交流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技能的任务。
通过创造情感场景、运用修辞手法、选择适当的语气和态度、真实地表达情感,以及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等技巧,可以有效地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引发读者的共鸣。
写作技巧分享如何让读者对你的文章产生共鸣

写作技巧分享如何让读者对你的文章产生共鸣写作是一门艺术,而想要让读者对你的文章产生共鸣,更是一项挑战。
通过合适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让读者对你的文章产生共鸣的技巧。
一、引发读者共鸣的主题一个有共鸣的主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因此在撰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能够触动读者内心的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引用名人名言、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等方式来寻找能够引起共鸣的主题。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二、感官描写的应用感官描写是让读者身临其境的一种方式,通过描绘景物的形状、声音、味道、触感和气味等细节,我们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和情感。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描写美丽的风景、清澈的溪流声和芬芳的花香来让读者感受到旅行的美好和愉悦。
三、使用生动而有力的语言选择生动而有力的语言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我们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文学修辞手法,如排比、倒装和夸张等,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四、故事情节的设置故事情节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和引发共鸣的重要元素。
通过设置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故事中加入一些令人紧张、悲伤或欢乐的情节,使人们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五、鼓动性的语言和呼吁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可以使用鼓动性的语言和呼吁,鼓励读者行动起来并与我们共同追求一些共同的目标。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社会公正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呼吁读者关注社会不公,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如捐款、参与志愿者活动或提倡公平法律等,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并促使他们采取实际行动。
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而要让作文更加生动
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就需要善用感官,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感官是人类五种基本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官的运用可
以大大提高作文的形象感和情感力,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首先,视觉是最容易想到的感官之一。
通过描绘具体场景、形象人物和细节描写等,
能够让读者有更加清晰的视觉印象。
例如以下句子:窗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型的绿伞遮挡着夏日的阳光。
这个描写让读者有强烈的视觉感受,感受到夏日的
炎热和梧桐树的庇护。
其次,听觉也是非常重要的感官之一。
通过描写声音、声响和声音的特点,能够让读
者产生更加真实的听觉感受。
例如以下句子:雨声敲打着窗户,感觉好像有千万只小手在
拍打,积水滴落在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个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雨声带来的舒适和惬意。
再次,嗅觉也是非常重要的感官之一。
通过描绘气味、香味和气味的特点,能够让读
者产生更加真实的嗅觉感受。
例如以下句子:厨房里传来了妈妈做饭的香气,混杂着姜蒜
韭菜的味道,让人垂涎三尺。
这个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美食的诱惑和诱人的香气。
总之,善用感官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感受。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该注重感官的运用,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感
受到的事物,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如何在写作中引导读者的情绪与共鸣

如何在写作中引导读者的情绪与共鸣引导读者的情绪与共鸣是写作中的一项重要技巧。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和情感元素,我们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使其更加投入和理解我们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写作中引导读者情绪与共鸣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激发读者的情绪。
例如,在叙述一个场景时,我们可以用形象的词语和细致的描绘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场景中的气氛和情感。
比如,我们可以描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柔和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样的描写会让读者感受到宁静和美好,引发共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和个人经历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们对于真实故事和个人经历总是充满好奇和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点来引导读者的情绪。
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我们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让读者了解到我们的情感和思考过程,进而引发他们的共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积极的情感和语言来引导读者的情绪。
积极的情感和语言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和共鸣。
比如,我们可以用鼓励和赞美的话语来表达对读者的支持和认同,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注。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来传递积极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反问和疑问句来引导读者的情绪与共鸣。
反问和疑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写作中来。
比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读者思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引发共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反问句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生动的描写、讲述真实的故事、运用积极的情感和语言以及运用反问和疑问句等方法,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引导读者的情绪与共鸣。
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感人和有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和理解我们的观点。
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写作技巧中学作文范文分析

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写作技巧中学作文范文分析在中学作文中,写作的目的之一是让读者产生共鸣。
只有让读者真正地感同身受,才能使作文更加有力量和影响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篇中学作文范文,来探讨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让读者产生共鸣。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这篇中学作文的范文:篇目:父母的爱与关注我的爸爸妈妈一直都是很忙的人,工作很辛苦,但他们从不放弃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每天早上,爸爸妈妈会在我起床后为我准备好早餐。
他们会亲自动手,为我做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吃完早餐,我上学后,爸爸妈妈又会忙着去上班。
晚上回家后,不管有多累,爸爸妈妈总是会问我一天过得怎么样,还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他们会倾听我的心声,并给予我鼓励和指导。
每当我取得好成绩,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表扬我,并鼓励我继续努力下去。
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
爸爸妈妈知道后立刻请假陪我去医院。
他们始终守在我身边,关切地询问我的病情。
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物,爸爸妈妈认真地帮我按时吃药。
他们辅导我完成了所有的家庭作业,确保我能够早日康复。
他们的陪伴和关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
看到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一切,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爱。
我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和爱。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我的父母,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他们的爱和关注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也使我明白了应该如何关爱身边的人。
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当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感到无助时,父母的关怀总能让我重新坚定信心。
我相信,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分析这篇范文,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来让读者产生共鸣。
首先,作者使用了具体的细节来描述爸爸妈妈的关爱。
比如,在早上为我准备早餐、关心我的生活情况、陪伴我去医院等等。
这些细节让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发读者对自己父母的关爱的回忆和思考。
另外,作者还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中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情感共鸣

中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情感共鸣作为中学生,写作文可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儿。
想要让自己的作文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那可得有点小窍门。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次校园活动来说吧。
那是学校组织的一场义卖,为了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筹集善款。
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操场上早早地就摆满了一个个摊位,五颜六色的,就像开了个大花园。
同学们都特别兴奋,一个个像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也摆了个摊儿。
我们把自己心爱的文具、书籍,还有亲手做的小手工都拿了出来。
我带了一本珍藏很久的漫画书,那可是我费了好大劲儿才买到的,平时都舍不得翻。
但一想到能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出份力,我咬咬牙,还是拿出来了。
刚开始,我们的摊位前冷冷清清的,没几个人过来。
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有只小猴子在挠。
“这可咋办呀?”我忍不住嘟囔着。
旁边的小伙伴也有点垂头丧气。
就在这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拿起一个自己做的小风车,跑到人群中,一边跑一边喊:“好看的小风车,只要两块钱啦!”这一喊,还真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有个小同学走过来,好奇地看着我的风车,我赶紧热情地介绍:“这可是我自己做的,独一无二哦,买一个吧!”他犹豫了一下,最后掏出两块钱买走了。
这两块钱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那可是我们的第一笔收入啊!有了这个好开头,我们的摊位渐渐热闹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地介绍着自己的东西,忙得不亦乐乎。
我看到对面摊位的同学,为了吸引顾客,居然还穿上了卡通人偶服,那模样滑稽极了,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
这时,来了一位老师。
她在我们的摊位前停了下来,拿起一本故事书翻了翻。
我连忙说:“老师,这本书可好看了,里面的故事特别精彩。
”老师笑了笑,问:“那你给我讲讲呗。
”我心里一紧张,深吸一口气,开始给老师讲起了书中我最喜欢的那个故事。
讲着讲着,我都忘记了紧张,完全沉浸在故事里。
老师听着听着,也入了神。
最后,老师不仅买了这本书,还夸我讲得好。
义卖进行了一上午,我们的嗓子都喊哑了,但是心里特别高兴。
初一年级作文如何增加读者共鸣

初一年级作文如何增加读者共鸣初一年级的作文如何增加读者的共鸣?在写作文时,每一个初一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作为一篇作文,它不仅仅是一堆词语的组合,而是作者内心的表达和思想的展示。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引人深思的作文呢?首先,想像自己是作文的读者。
假设你是那位阅读你作文的人,你会希望作文能够让你感受到什么?也许是温暖、是激励、是启发,或者是共鸣。
因此,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体验自己所写的内容,确保它不仅仅是字句的堆砌,而是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流露。
其次,选择一个真实而又具有普遍性的主题。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友情、家庭、努力或者成长的故事。
这些主题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共鸣的,因为它们触及到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这些主题,你的作文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能够引起读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第三,运用生动而具体的细节。
生活中的细节是作文生动性和真实感的源泉。
通过描述具体的场景、人物的情感变化、细微的动作和感觉,可以使作文更加鲜活和引人入胜。
比如,你可以描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朋友间的一次深情对话,或者是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历程。
这些细节不仅让作文更加生动,也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写作。
完成初稿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在完成作文后,可以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文字,思考是否真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可以通过修改、添加细节或者重新组织结构,使作文更加精炼和有力。
同时,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改进的方向。
总而言之,写作一篇引人共鸣的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通过设身处地、选择适合的主题、运用生动的细节和反复修改等方法,每一个初一的学生都能够写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用心去表达,用文字打动世界。
如何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

如何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作文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何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是每个语文老师和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要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周围的人和事物,让他们尝试用心去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人生百态,从而激发写作的灵感和情感共鸣。
其次,要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只有当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时,才能真正打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而使作文更具共鸣力。
再次,要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感受细微之处,将这些细节融入到作文中,让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
此外,要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素材来提升作文水平。
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名家作品,学生能够借鉴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
另外,要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教师和家长还应该注重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
写作技巧包括叙事技巧、描写技巧、语言运用技巧等,只有在这些技巧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不断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要让初中生的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主题班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感,与同学分享感受,从而增强班级之间的情感联系,使作文更具有情感共鸣。
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

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作文,是一种文字表达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引导人们思考,触动他们的内心,带给他们共鸣。
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往往是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打动内心深处的情感,让读者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
共鸣,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是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对其中所描述事物产生情感上的共同体验。
一个作品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往往是因为它触动了读者自己的情感,并唤起了他们对于生活、世界的共同感悟和共同体验。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
首先,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应该是真实的。
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只有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描写,才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作家在创作时,应该珍视真实的体验,用心去揣摩生活的细节,用真实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够在阅读时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产生共鸣。
其次,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应该是生动的。
生动是作文的生命力,通过生动的描写,作品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作家在创作时,可以使用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等手法,将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的作文可以让读者更加投入,与作品中的情景进行共鸣。
再次,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应该是思想深刻的。
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要有思想的深度。
作家在创作时,可以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到作品中。
一个思想深刻的作品,往往可以引发读者对于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与作者共同探讨问题、寻找答案。
最后,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应该是与读者有共同体验的。
作家在创作时,应该关注读者的情感需求和共同体验。
通过对于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入了解,作家可以将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与读者的心理需求产生共振,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一种情感上的契合,读者会因为作品而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从而产生共鸣。
总之,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需要具备真实、生动、思想深刻和与读者共同体验等特点。
中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情感共鸣

中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情感共鸣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是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
而在作文中展现情感共鸣,则能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共鸣。
那么,中学生究竟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情感共鸣呢?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情感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情感体验。
中学生应当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比如,一次与家人的争吵,朋友间的真诚帮助,陌生人的一个温暖微笑,甚至是校园里的一朵小花、一片落叶,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当我们将这些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积累成为写作的素材,在作文中运用时,就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真挚和亲切。
其次,要善于捕捉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感动等等。
在这些情绪产生的瞬间,我们要学会停下来,认真去感受和思考,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是因为取得了好成绩而喜悦,还是因为失去了重要的东西而悲伤?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生动地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再者,运用细节描写来传递情感。
细节是文章的血肉,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胜过千言万语的空洞叙述。
比如,在描述喜悦的心情时,可以写“我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忍不住地上扬,心里像揣了一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在表达悲伤时,可以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紧紧咬着嘴唇,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可那颤抖的肩膀却出卖了我”。
通过这些具体而细腻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此外,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比喻能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拟人能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夸张则能突出情感的强烈程度。
例如,“思念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我的心”,运用比喻,将思念具象化;“风儿在耳边低语,仿佛在安慰我受伤的心灵”,使用拟人,让风儿也有了情感;“我的心都要碎成千万片了”,通过夸张,表现出极度的痛苦。
初一年级作文如何引发读者共鸣

初一年级作文如何引发读者共鸣初一年级的作文如何引发读者共鸣?作文,是学生们展示思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一年级的学生,常常面对着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引发读者共鸣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需要考虑和运用。
首先,作文需要有情感共鸣。
就像一个活生生的小孩子一样,作文应当充满真情实感。
例如,当写到一个小猫被雨淋湿了的时候,可以描绘它颤抖的身影和眼中的失落,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它的喵喵声。
通过情感上的共鸣,读者会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情感投入,从而更加投入到作文的世界中来。
其次,作文需要有生动的细节。
这些细节就像是作文的“画笔”,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而真实。
比如,描述一个雪天里的校园,可以用“校园里的每一片树叶都被白雪覆盖,仿佛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这样的形容,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雪的纯净和寒冷的刺骨。
第三,作文需要有深刻的思想。
即使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也能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比如,当写到友谊的时候,可以通过描述两个小朋友共同经历的点滴,来表达关于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深刻的思想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作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更是得到启发和思考。
最后,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初一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
比如,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平凡的日常,但是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去描绘,比如小鸟的视角,来让作文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总之,初一年级的作文要想引发读者的共鸣,关键在于情感的真实、生动的细节、深刻的思想以及独特的创意。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让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是心灵的交流和启迪。
希望每位初一年级的学生都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笔去表达情感,从而创作出更具共鸣力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辅导18讲——第九讲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原因之一是平铺直叙,克服这个毛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使文章浓淡相宜、疏密有致。
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另一个原因是空洞平淡,联想和描写是克服这个毛病的两个重要方法。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首先来练习描写。
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
所做的概括和讲述,使读者清楚、明白。
如果把叙述比作搭骨架,那么描写就是添血肉。
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不会叙述是最低等的作文,读者读都读不明白,还谈得上别的吗?但是,只有叙述,没有描写,也不是好作文,这样的作文往往显得空洞平淡,无生气,不生动。
设想一下,如果连着念几篇这样的作文,读者不困才怪呢!怎么办?就要运用好描写,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就是成功地运用描写的典范。
为什么这篇一百多年以前写的文章,事情发生的地点离我们又有几万里之遥,而我们今天读起来是那样激动呢?就是作者的描写使我们的眼睛好象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的耳朵好象听见了当时的声音、使我们的身体好象接触到了当时的气氛,也就是使我们有了“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讨论:
从《最后一课》中找出一段描写的语言,说一说这是什么描写?这段描写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试着把这段描写从文中去掉或者改写成叙述的语言,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要写出好作文,就要学会清楚明白的叙述,也要学会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习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注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成功的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学好描写,首先要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
有了平时丰富的积累,描写起来就会感到轻松自如了。
开始练习时,以想好描写的思路为重点,词语可以朴实一些,逐渐地把重点移到词语上。
(请你读一读语文第一册77页莫泊桑的
那句话。
说得多么好啊!)具体练习时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片断练习,二是改写自己以前的作文,把那些无足轻重的罗里罗嗦的废话删掉,腾出“地方”来,看关键的地方哪里不生动、缺少描写,就给它加上。
最后要记住一点,描写和叙述有时是可以区分开的,有时又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所以一定不能为描写而描写,写得像打补丁似的。
v 写作训练v
1、试分析例文《难忘啊,哺育我成长的外公》、《一片落叶》、《我成长中的一件事》里面的描写的作用。
2、重新观看杰克逊演唱的《拯救地球》MTV ,写一段描写片断。
3、在下面这篇作文的括弧里填上描写的话:
他——我的一面镜子
我常常自认为出身于书香世家,要比别人高贵许多。
然而,只见过一次面的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缺点,使我用新的眼光重新来认识自己,并以
他的纯补、诚实教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那是青玉米刚刚上市的季节,妈妈叫我去买两斤。
我刚出家门不远,就看见一个摊儿,围了不少人。
我走近一看,是个玉米摊,卖玉米的是一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少年,( 外貌)。
你看他(动作)。
我提高了嗓门对他喊着:“喂,卖玉米的,给我两斤。
”随着一声“好嘞,”他麻利地称起玉米,然后堆在一旁。
我先给他一张整票子,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一大堆毛票儿,很快把找给我的钱递给我,又忙着给别的顾客称玉米了,我接过钱数了一下,突然发现他多找给我五毛钱。
刚要开口叫他,转念一想:(心理),想到这儿,我(动作)。
刚走几步,突然听到他大声说:“同学,等一等。
”我的心“咯噔”一下,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前走,但又不敢跑,一跑好像我真成了窃贼。
他赶了上来,一把把我抓住,我心想:这下完了,飞机模型肯定泡汤了,弄不好,他还以为我
是小偷。
“你别走得那么急嘛!”他气喘嘘嘘地对我说,“俺看你落下了一个玉米。
”说罢,把一个玉米往我怀里一塞,冲我笑了笑,转身就走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呆住了,一时理不清自己的思绪,只觉得那个玉米是那样沉重,仿佛要榨出我身上所有的自私来。
我在那里呆呆地站了半天,衣兜中的五角钱也像火一样地烧着我,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钱放在兜里有时也会咬人啊!心想,(心理)......。
我的脸发烧了,我默默地转过身,拿出五毛钱,向他走去......
4、李晓光是一名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就是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去年没有给他过生日,今年可能还不会给他过生日,看见别的同学过生日时的欢乐场面,他十分伤心。
在一篇日记里,他写下了这个感受。
当老师检查同学们的日记时,发现了李晓光内心的忧伤。
经过和班委会商量,老师决定,在十分紧张的初二学习时间里,全
班同学抽出一节自习课给李晓光过生日,从班费里拿出100元给他买了生日蛋糕……李晓光挨打不哭、挨骂不哭,手破了流血不哭,可是在同学们“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里,他哭了……他妈妈应邀参加这个班会,也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请你根据上面的叙述,写一篇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写之前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作文怎样开头,重点写什么,表达什么中心意思,哪里用描写,怎样描写,老师的想法、妈妈的想法怎样写出来?可以有多种方案,互相比较一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