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淮阴侯列传

——神鬼莫测的战神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2.思维:认识韩信的形象特点和悲剧人生。3.审美:赏析叙事艺术。

学法点拨

《淮阴侯列传》是太史公写得极为成功的人物传记,几乎每一位读者都为韩信的悲惨遭遇所打动。课文截取了韩信一生中三个典型的片段:贫贱的早年、大显身手的青壮年、悲惨的人生结局。学习本文,最主要的是能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尤其是悲惨的人生结局中读出点什么、悟出点什么,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及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在叙事中细节很有表现力,且蕴含深沉、丰富的情感。读此文千万不可忽略这一表达特点。

诗美晨读

题韩信庙

[明]骆用卿

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①。

足当蹑后犹分土,心已猜时尚解衣②。

毕竟封侯符蒯彻,几曾握手到陈豨③?

英雄漫洒荒山泪,秋草长陵久落晖④!

[注]①逐鹿:争夺政权。汉力微:汉王刘邦势力薄弱。频:屡次,连续多次。蹙(cù) :减缩。这两句说,韩信登坛拜将后,多次打败项羽,改变了楚强汉弱的局势。②足当蹑:足被踩。当:受。分土:分封土地。解衣: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楚汉相争时,项羽曾派人劝说韩信反汉助楚,韩信回答:“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信我,我倍(背叛)之恐不祥,虽死不易。”这两句诗说,刘邦在不满韩信、猜疑韩信时,表面上还关心韩信、重用韩信,封韩信为王。沈德潜评这两句诗说:“极写汉高诡诈,而淮阴之冤自在言下遇之。”③这两句说,韩信没有听蒯彻的话,也未必与陈豨密谋反叛。骆用卿对《史记》的记载表示怀疑,所以诗中说“几曾”。④漫洒:

别洒。长陵:刘邦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这两句是安慰韩信的英魂不必伤心,刘邦也不免一死,其陵墓一片凄凉。

[赏析]明代李梦阳认为这首诗是“淮阴庙绝唱也”。诗首联概括韩信的作用,颔联说明韩信早已被刘邦猜忌,颈联为韩信造反辩护,尾联借景抒发了对韩信的安慰之情。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出袴.下,蒲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倍.山陵,前左水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居常鞅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言公之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上怒曰:“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褥”,床褥(2)“袴”同“胯”,两腿间;“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3)“能”同“乃”,竟然;“罢”同“疲”,疲劳(4)同“蔽”,隐蔽(5)同“背”,背靠,背向(6)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7)同“叛”,反叛(8)同“烹”,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放入大锅中煮死

2.一词多义

(1)绝⎩⎪⎪⎨⎪⎪⎧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从间道绝.其辎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秦之纲绝.而维弛: 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佛印绝.类弥勒: 以为妙绝.

: (2)假⎩⎪⎨⎪⎧

愿足下假.

臣奇兵三万人: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假.

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3)治⎩⎪⎨⎪⎧ 又不能治.生商贾: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治.国无法则乱: 不效则治.臣之罪:

答案 (1)动词,断绝/动词,拦截/动词,断绝/形容词,败坏/动词,横渡/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副词,很/副词,达到极点 (2)动词,借/动词,代理/动词,借助/形容词,伪,与“真”相对,假装/连词,假如 (3)动词,维持/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动词,治理,管理/动词,处理,处治

3.虚词归纳

且⎩⎪⎨⎪⎧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且.喜且.怜之: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答案 副词,将要/连词,况且/连词,又/副词,将近/连词,尚且/连词,而且

4.古今异义词

(1)始为布衣

..时,贫无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君留意

..臣之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衣服。

(2)古义:仔细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欲下.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下深沟.高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我能将.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东.下井陉击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英俊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乃晨.炊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上军开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辟.左右与之步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羞.与绛、灌等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给饭吃(2)名词作动词,攻下(3)名词作动词,挖沟;筑墙(4)名词作动词,率领(5)名词作状语,向东(6)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8)名词作状语,像乌鸦一样(9)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床上(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入(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12)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冤哉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为二子所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方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被动句(2)定语后置句(3)主谓倒装句(4)被动句(5)被动句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安君,儒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为为我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坚营勿与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其不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2)成安君是一介儒生。

(3)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要夺取赵国。

(4)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5)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6)派去的人了解到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二、名句默写

1.兵法不曰“____________,置之亡地而后存”?

答案陷之死地而后生

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答案臣多多而益善耳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三、常识识记

古代的“十二时”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出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十二时”,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古人习惯上每天吃两顿饭。其中,“食时”是古人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时到9时,早饭叫“餐”;“晡时”是第二顿饭之时,即每天的15时到17时,晚饭叫“飧”。

[说明:《淮阴侯列传》文白对译见附录]

Ⅱ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

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

答案 ①胯下受辱 ②井陉之战 ③韩信被杀 ④问难蒯通

2.下面是韩信一生大事年表,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

答案 ①漂母饭信 ②指挥井陉之战,以少胜多 ③君臣晤对,居功自傲

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韩信形象特点与悲剧人生

1.本文1~3段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性格?司马迁从韩信的早年生

活中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么手法?表现出韩信怎样的风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①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②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3)表现出韩信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据实灵活地运用兵法的雄才大略,知己知彼、高瞻远瞩的统帅风范。

3.第8段中“信出门,笑曰”“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分析两个“笑”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个“笑”体现了韩信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的个性。本来“汉王畏恶其能”,而韩信又“常称病不朝从”“羞与绛、灌等列”,又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臣多多而益善耳”。第二个笑是刘邦的笑中反问,很有讨厌的色彩。好在韩信的一句“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做了点补救。这里的描写为下文韩信的被杀做了因果铺垫。

4.第10段中“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喜且怜”看似矛盾的一组词反映了刘邦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韩信个人能力突出,且对刘邦及朝廷有怨恨之意。吕后杀之解决了后患,刘邦因此高兴,说明本来就有的愿望。也表现出司马迁的大胆和对刘邦的揭露。

②毕竟韩信是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且刘邦一向都很认可韩信的才能。听到韩信死了的消息,也难免会可怜他或者起了怜才之意。

5.韩信为什么会被害?你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功高震主。②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③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

④杀功臣在封建社会是普遍现象。

(2)司马迁借韩信这类“英雄悲剧”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更替之间,开国帝王与开国元勋始而相存,继而相戒,终于无情杀功臣,这是普遍规律。这是由那个社会君主专制、独裁决定的。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含了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

作用:对韩信受戮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隐含对韩信谋反一事的怀疑。

(2)“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般认为是反语,说韩信造反,他不至于愚蠢到这种地步,包含了对韩信冤案的辩解和同情。

助读材料名家评韩信

司马光评韩信: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资治通鉴》卷十二)

易中天评韩信: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但这些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魏明伦评韩信: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韩信好名,近似杨秀清。未央宫诛韩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致命弱点。后人同情他,却不十分敬仰他,令人惋惜的是韩信的佼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微任务活动二赏析叙事艺术

本文文学化的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互见法”的运用:本文对刘邦、吕后等人的描写就是采用了“互见法”。

(2)充沛的感情抒发:文末“太史公曰”一段文字,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太史公对韩信的无限惋惜和同情,对刘氏集团“兔死狗烹”的厚颜无耻的行为的讽刺和不满。

(3)精琢的细节描写:“胯下之辱”这一细节,不仅活画了屠中少年的无赖品行,而且借“孰视”“蒲伏”两个动作很好地体现了韩信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品质。

(4)精彩的场面描写:在井陉之战中,韩信“背水陈”,引诱赵军倾营而出,另遣伏兵夺取赵军营垒;“拔赵帜,立汉赤帜”的恢弘场面的描写,及对两军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的描写,增添了许多文学的因素,富有传记文学的特征。

(5)细致的心理描写:在刘邦与韩信关于“将兵”和“将将”一段对话中,司马迁用对话描写表现了刘邦君临天下、志得意满的骄矜心理和韩信感到命运弄人的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这说明作者注意从微观入手来描写人物,即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6)对比、烘托的手法:井陉一战中,成安君的庸俗愚蠢、诸将的平庸无奇,形象地烘托出韩信的运筹帷幄和用兵如神。

参照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看法。

材料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性有所不能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材料二“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精神准则,一个忍耐的底线。生命固然是宝贵的,不过生命如果丧失了尊严,那么它便削弱了自己的价值。而韩信为了功利选择屈辱,其灵魂是可怕的。其中有一种流氓气息。朱鸿《胯下奇辱》观点综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两方观点可取其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击素材

一饭千金——感恩情怀的魅力

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去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绵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勤劳能干,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运用示例古有韩信一饭千金,回报漂母的故事。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韩信这一生

韩信年轻时在淮阴走来走去,人人都不待见,因为他又穷又骄傲。

按说骄傲是他自己的事,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你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意味着你看不起他们处于其中的“众”。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人畜无伤,买了茴香豆还会记得分给旁边的小朋友,并认真地想要告诉酒店里的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担心他当上掌柜不会记账。韩信的问题在于,他没有钱,却比孔乙己还会摆谱。

比如他母亲去世,家里穷得没钱安葬,他仍设法将母亲埋到一个又高又开阔的地方,认为这个坟墓周围将来必然会成为居住着万户人家的熙攘城镇。

大多数人随便讨厌一下也就算了,有一种地痞无赖,偏要不依不饶。有天韩信走在大街上,一个杀猪的少年拦住他,说:“你一个胆小鬼,还成天带着刀剑,有胆你就杀了我,没有胆子,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如若韩信能未卜先知地知道这一幕,怕是又要吐出那四个字:匹夫之勇。真正的勇者,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无视无关别人的说长道短,韩信静静地看了那个少年一会儿,慢慢地,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笑得很开心。

和这样一些人,能说什么呢,韩信的当务之急是出淮阴,到更大的天地里去。

正好项梁渡淮而来,韩信仗剑追随而去,在楚军中他没有得到重视,项梁和项羽,都无法将他从人群里识别出来。韩信也曾向项羽献计献策,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

侃侃而谈的韩信,就像一个视力特别好的人,能从一团迷雾中,见常人之所未见。又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身处偏远心有不甘的刘邦的前程。

而韩信的过人之处,还不只是目光卓越,实战中,他亦料事如神,屡出奇兵。汉高祖二年,刘邦攻打项羽大败而归,与刚刚收合了一些人马的韩信会师于荥阳,在韩信的帮助下,打败了追击他的楚军,挽回了一些局面。

之后三年内,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以报”,被蒯通称为“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这话不算太夸张,韩信也说过,刘邦带兵打仗的能耐一般。项羽当然很厉害,但是他基础好,起点高,感召力比韩信强,尚不能占足韩信上风,可见韩信的确不是凡人。

看韩信的一场场胜利,会发现,他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深谙人性,项羽善于激发士兵的勇猛,韩信更懂得利用人的恐惧和不安。

韩信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弱小者的心理,这与他出道之前的寒微生涯有关。他知道不太给人面子但更尊重他人利益的刘邦,一定能够赢了对眼前人客气、却舍不得给人封赏的项羽。在韩信的孤独岁月里,他可能将人的九曲回肠各种脑回路都琢磨得一清二楚了。

刘邦对韩信始终留着一手,韩信对刘邦,也没有那么赤胆忠心。打下齐国之后,他提出

要刘邦封自己做“假齐王”,刘邦正被项羽打得晕头转向,这简直是要挟,但这要挟起了作用,识时务的刘邦,干脆封韩信做了真齐王。

理性、机智如韩信,怎么画风陡变?忘记了自己和刘邦的真实关系?

我觉得韩信不会忘,他是一个记忆力特别好、心里有杆秤的人。

项羽自刎乌江之后,刘邦江山已定,便夺了韩信的兵权,将他改封为楚王。这连杯酒释兵权都不算。但韩信也没有太计较,因他是楚人,也算衣锦还乡,他找来几个在他未发达时曾与他有交集的人,将恩怨一一结清。

首先是一位曾经分饭给他吃的洗衣老妇,赐千金。

其次是当年有位亭长,曾容留他在家里吃饭,亭长的老婆不乐意了,每天早早做好饭让家人吃完,等韩信起床,就啥也不剩了。韩信给了这位亭长一百钱,说,您是个小人,做好事不彻底。

最后,他找到当年羞辱他的无赖,出人意料地,封了这无赖一个中尉的官职,他对各位将相说,当年他羞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刘邦也封赏过曾看不起自己的雍齿,但那是为稳定大局。韩信封赏这无赖,更多的是为了雪耻。这个方式挺巧妙,可也说明,当年的他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情绪稳定,即使他如此成功,也没能将旧日放下。

至于亭长,人家是你什么人啊,让你蹭饭是人情,不让你蹭饭是本分,何至于怨念如此之深?

他和漂母的关系,则更值得玩味。当年他在城外钓鱼,遇到洗衣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他饿得慌,就把饭食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韩信信誓旦旦,说他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个老妇人,老妇人烦了,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岂会指望你报答?

这番对话可以看出,韩信对于老妇人有感念之情,他想建立一种绵长的报恩关系,老妇人的两句话,截断了他的畅想,她没有他那么感性。

韩信的不幸,或许就在于,他的理性与感性都太发达,他能将天下大势说得头头是道,却无法走出内心的城池,即便功成名就,他仍然记得少年时曾经历过的辛酸,予温情以报答,

予无情以报复,至于那无赖,与感情无关,他也要想方设法地予以清账。

他一生都是一个孤儿,对这世间,他有警惕,能洞察,善投机,但对于温情又没有抵抗力。一方面,懂得怎样跟刘邦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又念念于刘邦曾经给他的温暖,自己给自己制造幻象。

他是如此矛盾的一个人,这注定了他的纠结、不彻底、当断不断,也注定了他干不过刘邦,并最终死于吕后之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句名言流行于一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韩信的一生,都在这么做,在许多个关口,他凭着智慧胜出,然而,有谁能够真正走出自己的命运?绕了一大圈,韩信依旧在用当年那个寒微少年的头脑,处理至关重要的事件,他是这样,今日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微感悟: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

辱之 众:当众 B.信由此日夜怨望.

望:盼望 C.有能生得者购.

千金 购:悬赏 D.不伐己功,不矜.

其能 矜:夸耀 答案 B

解析 望: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 B.⎩⎪⎨⎪⎧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C.⎩⎪⎨⎪⎧ 羞与绛、灌等.列等.

死,死国可乎 D.⎩⎪⎨⎪⎧

吾如.淮阴沛公起如.厕 答案 B

解析 B 项宿营/行军三十里为一舍。A 项夸耀。C 项同等。D 项到,往。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B.⎩

⎪⎨⎪⎧ 又可尽亨之邪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C.⎩

⎪⎨⎪⎧ 于是信孰视之相国绐信曰 D.⎩⎪⎨⎪⎧

俯出袴下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答案 C

解析 “相国绐信曰”中无通假字,“孰”同“熟”。A 项“禽”同“擒”,“能”同“乃”,“罢”同“疲”。B 项“亨”同“烹”,“倍”同“背”。D 项“袴”同“胯”,畔同“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愿君留意..

臣之计 B.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C.乃为儿女子..

所诈 D.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

乌集 答案 B

解析 B 项古今义都为“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A.欲东.

下井陉击赵 B.羞.

与绛、灌等列 C.水上军开入.

之 D.有一母见信饥,饭.

答案 C

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项名词作状语。B项为意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

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

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

..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

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去国远斗:离国远征

B.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不得方轨:不能并列前行

C.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走水上军:让水军逃跑

D.赵见我走,必空壁..

逐我 空壁:全军离营

答案 C

解析 走水上军:逃回河边的阵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B.⎩⎪⎨⎪⎧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若.

教淮阴侯反乎 C.⎩⎪⎨⎪⎧ 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信乃.

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D.⎩⎪⎨⎪⎧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答案 B

解析 B 项均为代词,你。A 项断绝/渡过。C 项才/于是,就。D 项将要/况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的地方扎下营来。

B.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趁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

C.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两千轻骑兵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

D.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和赵王歇。

答案 D

解析生擒了赵王歇。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希望您拨给我奇兵三万人,抄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资;您就深挖战壕,加高营垒,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2)韩信下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

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史记·淮阴侯列传》)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看

B.与老人期.期:约定时间

C.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具:准备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

答案 D

解析若:你。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的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答案 C

解析C项原文为“母怒曰:‘吾哀王孙而进食。’”漂母只是可怜他而已。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人用脚接受(他穿鞋),笑着离开了。张良非常吃惊,眼看着老人离去。

(2)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13.“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文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可以作为这句话的注解,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张良忍怒为老人取鞋子。

②张良忍受老人的刁难,良夜未半即往。

③韩信忍受胯下之耻。

参考译文

(甲文)张良曾经很悠闲地信步闲逛到下邳的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取鞋子。”张良

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年纪大,强忍着,下去取了鞋子。老人说:“为我穿上鞋。”张良已经为他取了鞋子,于是直着身子跪下为他穿上。老人用脚接受(他穿鞋),笑着离开了。张良非常吃惊,眼看着老人离去。老人离去一里左右,又返回来,说:“你小子值得教育啊。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认为这很奇怪,跪下说:“好的。”五日后天亮时,张良前往。老人已经先到了,发怒地说:“和老年人约定了时间,还后到,为什么?”(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早点来会面。”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去(赴约)。老人又先到了,又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还是)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再早来!”五天后,张良在夜还未过半就去了,有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老人)拿出一本编的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做皇上的老师了!十年后,就能兴盛。十三年后,你来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就是我。”于是就离开了,没有其他的话,不再见到。第二天,看他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于是认为这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

(乙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丝绵,其中一位老大娘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直到几十天后漂洗完毕才罢。韩信很高兴,对那位老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大娘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羞辱韩信的年轻人,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高三语文史记选读第六专题训练题

【巩固平台】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将上文中画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 ⑵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①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注:①中子:次子。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厚赋天下,不爱其费爱:爱护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狱:牢狱 C.榜掠千余,不胜痛榜:拷打 D.逮秦之地狭隘逮:逮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其.德不违,其人可亲,其言可信 D.幸二世之.寤而赦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6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

淮阴侯列传 题韩信庙 [宋]钱若水 筑坛拜处恩虽厚, 蹑足封时虑已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 将军应有五湖心。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歌的容量很大,区区二十八个字,简直涵盖了一部《淮阴侯列传》。开头两句说,汉王刘邦虽然筑拜将坛,拜韩信为大将,对他极度重用,但是,韩信已经遭到深深的疑忌。三、四两句说:若知道刘邦和勾践一样,可以共患难,不行共安乐,狠心屠戮功臣,韩信(将军)应当像范蠡那样早早地离开。隆准,高鼻子,指刘邦;鸟喙,指勾践(越王长颈鸟喙);五湖心,指急流勇退之心。诗中通过用典、述史、刻画、谈论等多种手段,把一个颇为简单的问题讲得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我们可以从中悟解咏史诗的作法。 [学问·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爨.(cuàn)喋.血(dié)馈.粮(kuì) 辎.重(zī) 裨.将(pí) 晨炊蓐.食(rù) 拊.循(fǔ) 绐.(dà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晨炊蓐食(“蓐”同“褥”) (2)出我袴下(“袴”同“胯”,两腿间) (3)蒲伏(“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4)亦已罢极(“罢”同“疲”) (5)人言公之畔(“畔”同“叛”) (6)上怒曰:“亨之。”(“亨”同“烹”)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食 ⎩⎪ ⎪ ⎨ ⎪ ⎪⎧ 常从人寄食.饮(名词,读shí,可吃之物) 大丈夫不能自食.(动词,读sì,自食, 指自己养活自己) 今日破赵会食.(动词,读shí,会食,集合用饭)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动词,吃)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裹腹(名词,食物) 月盈则食.(动词,同“蚀”,亏缺) (2)厌 ⎩ ⎨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动词,厌烦)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动词,吃饱)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满足) (3)差 ⎩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名词,参差) 终如其言,一无差.错(名词,差错,错误)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名词,差别) 差.强人意(副词,略微)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_lt_史记_gt_选读》_91f0.html

《_lt_史记_gt_选读》 教学教案 1124 1502 ◆《<史记>选读》参考书目 1、《<史记>讲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 3、《<史记>选修》:江苏教育出版社 4、《<史记>全本新注》:张大可,三秦出版社 5、《司马迁评传》:张大可,南京大学出版社 6、《<史记>全本导读辞典》:周啸天等,四川辞书出版社 7、《王立群读<史记>》:王立群,长江文艺出版社 8、《史记》:司马迁,岳麓书社 9、《白话<史记>》:岳麓书社 10、《<史记>精言妙语》:张大可,中州古籍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12、《<史记>选注集说》:韩兆琦,南海出版公司 选修教材《史记》目录(苏教版) 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五、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六、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侯列传 七、正史鼻祖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参考书目 传承民族文化,提升精神境界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教学建议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史记>选读》的教学应体现“古为今用”的基本原则。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史记》这一古典名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把它作为当代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究竟有何意义和作用?它所体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有哪些?《<史记>选读》如何能够反映《史记》真实的面貌?下面谈自己的三点认识。 1、《史记》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接爱优秀文化、尤其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熏陶,因为这些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史记》作为历史巨著和文学名著,具有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述事上起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司马迁这种囊括古今、融各种文化为一体的气度是前所未有的,他在《报任安书》中自述编撰《史记》的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所阐述的政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至今仍鼓舞人心,给现代人以莫大的启示。如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民族观,主张“工、农、商、虞”并重的进步经济观,以及全书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批判精神和崇尚英雄的人生观等,对今天的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高中生如果真正读懂了《史记》,就能感悟到古代文化经典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把握《<史记>选读》所体现的课程目标要求 《<史记>选读》作为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程,其目标的确定,应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总要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梳理知识,加强语文的积累。《<史记>选读》的教学,尤其要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基础知识和文言现象的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专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另外,这个节选安排得不好,删去的内容非常影响对人物的理解,教学中宜补充。 专题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 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着重学会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学会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标:了解《淮阴侯列传》所叙内容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整体了解,疏通课文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淮阴侯列传》,本文是其中的节选,这个节选的部分不太好,节选的文字影响对人物的理解,学习中,我们将给大家补充出删去的部分。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 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

韩信出身于平民百姓,开始投靠项羽,后逃跑投奔刘邦,由于不受重用,又逃跑,后被刘邦的谋臣萧何追到并力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克,建功赫赫。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在楚汉战争胶着状态下,有一个士人蒯通建议他不必再帮刘邦,与楚汉鼎立三足,可他没有听,胜利后,刘邦突然袭击,解除他的兵权,后来又以谋反罪将他逮捕,几乎杀头,最后与一庄反案牵连,而被吕后诱杀。 三、朗读并翻译 1、第1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行,品行) 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生,谋生;商贾,做买卖) 常从人寄食饮——(寄,寄靠) 不为具食——(具,准备) (2)指名翻译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后离去不再回来。) (3)品味、赏析 “怒,竟绝去”表现韩信怎样的个性? (“怒”,自尊受到伤害后怨恨,又没有办法去责问别人;“竟绝去”,自尊而倔强。) 2、第2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诸母漂——(漂洗丝绵)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饭……吃) 竟漂数十日——(一直,最终) 吾哀王孙而进食——(可怜) (2)指名翻译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直到数十天漂洗完毕以后才罢。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 史记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高二语文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的叙事艺术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的叙事艺术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的叙事艺术 《淮阴侯列传》是《史记》的名篇。在这篇人物传记中,司马迁纵开笔墨,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独具匠心地安排叙事结构,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叙事方法,完美地叙述了韩信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华、佐汉破楚的巨大功绩,与此同时,也对他被杀的结局深表痛惜。作为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它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性;有纷繁复杂的结构安排,又有条理性;结合多种叙事方法而突出主题的集中性。这样,《淮阴侯列传》就成为传记文学史上的杰作,对后世的人物传记写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韩信为汉代的名将,被汉高祖刘邦誉为“三良”人物之一。《淮阴侯列传》主要是从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出发,站在全知视角的高度,以人为主,真实、客观、全面地记叙了韩信一生的主要事迹。 《淮阴侯列传》主要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塑造了真实的写作环境。传记的开篇,叙述了韩信为平民时的三件小事:他为亭长妻“不为见食”而怒;对漂母“进食”,他表示日后要重报;受淮阴屠中少年之辱,他竟忍耐。在这里,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将韩信人穷志不短、有恩必记、大智若愚,能忍辱负重的性格特点真实的展现出来,尤其是对两位女性的不同态度,表明了韩信的人生追求。当然,史公不仅重视细节的真实性,亦重视战事描写的真实性。在下文的井径之战中,通过一系列的对话情节描写,将广武君的智慧、成安君的庸儒、众将的愚钝和韩信的用兵如神真实地体现出来,成功的塑造了韩信一代“兵仙”的形象,字里行

间透出对韩信的佩服之情。 《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叙事,采用的是客观叙述的方式。在这篇人物传记中,史公用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写蒯通说韩信谋反,足见史公对韩信的“痛惜”之情,但即使如此司马迁也并没有让自己站出来进行评论或解说,而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慢慢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这就是第三人称叙事角度中所谓的客观叙述,即“作者将自己隐蔽起来,把事件或故事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子叙述出来,读者并不感到有一个叙述者站在面前。”(《史传文学》第105页)这在《酷吏列传》写张汤时亦有所体现,司马迁对于张汤一类酷吏是深恶痛绝的,曾在《酷吏列传》中借赵禹的口骂张汤:“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对于张汤这类人,司马迁当然有自己的评价,这在“太史公曰”中可见端倪。但是司马迁写张汤儿时劾鼠掠治一事,同样也没有站出来进行评论或解说,读者却可以由此了解张汤性格的一个侧面,这就是客观叙事。它不受拘泥,可以将所写之人的性格真实地凸现出来。 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全面的展现故事情节,对塑造韩信这一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记叙《淮阴侯列传》的战争场面时,在叙述者那里,战争双方的各种活动是无任何军事秘密可言的。在写韩信这个人物时,作者亦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全面的展现韩信其人其事,甚至内心活动。如“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这里写的就是韩信当时不被重用时的心理活动,既体现出韩信的心高气傲又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世俗感,写得很具人性化。这就是第三人称叙事角度中所谓的全知视角高度。也就是郭丹所说的“叙述者无处不在……通晓任何人物的内心隐秘。”(《史传文学》第106页)这种写法的运用将史公对韩信的复杂感情酣畅淋漓的宣泄在字里行间,使得韩信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但如此,全知视角还可以虚拟悬想,设身处地地揣摩人情,将“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场面、言语描述出来。在文中,武涉、蒯通对韩信的力说、韩信与陈唏密谋“谋反”等事,都是攸关生死的大事,没有全知视角,外人何从晓得?因此,全知视角是史公能将《淮》篇写的如此声情并茂、完整集中的相当重要的手段。不仅是此篇,在《史记》人物传记的其它杰出篇章中,司马迁也很好的利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角度,在《李斯列传》中,作者在展示这个地主阶级政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 ——《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7课高祖本纪 【学习导引】 1.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叙事性强,故事生动,而且文言基础知识丰富、全面。宜全面把握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揣摩课文,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可以把理解刘邦形象作为学习重点,去把握他性格的复杂性,去认识他成功的原因,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赏析司马迁在刘邦身上表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领悟司马迁塑造刘邦的艺术手法,尤其是“互见法”的运用。 3.本文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在内容上相关相通,宜打通学习,以便更完整地认识刘邦形象。 【文本卡片】 一、人物名片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郡丰邑(现在江苏丰县)人。出身草莽,但胸怀大志,乘时势之风,起兵于沛县,败秦兵,取关中,受封汉王。公元前206年,出兵北上,攻占三秦,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他为人豁达,知人善任,最终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开创了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在政治上沿袭秦制,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背景资料 战国以来,从分裂走向统一,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松散的分封制走向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政治发展的大势;而对天下一统,风俗齐同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追求,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主流。汉高祖刘邦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出台了一系列争取民心的政策和制度,在楚汉之争中,渐渐扭转了不利形势。垓下一役,他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汉朝。汉朝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知识链接 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采纳张良计,乘项羽在鸿沟之盟后引兵东去,挥军追击,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包围了楚军。刘邦与诸侯兵多粮足,楚军兵少粮尽。在汉强楚弱的形势下,汉军大将韩信为了彻底击败楚军,运用夺敌士气之谋,命军士在夜半皆唱楚歌。楚军将士听见四周歌声,更加思念家乡,怀念故旧。项羽听见歌声,大惊失色,神情沮丧,悲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遂不敢恋战,仅率800人冲出汉军包围。汉军乘敌士气沮丧,奋力追杀,消灭了楚军。 【积累运用】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高祖常繇咸阳 同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同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同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六第19课淮阴侯列传(文白对译)Word版含答案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他还是平民百姓时,贫困、 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没有好的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 经常寄居在别人家里吃闲饭,很多人都讨厌他。他曾经多次 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弃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时韩信去了, 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丝绵,其中一位 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给韩信饭吃,直到数十天漂絮工作完了以后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 才罢。韩信很高兴,对那位老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 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 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 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他说: “你虽然长得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 韩信与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往东突破井陉口,攻击

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赵国。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就在 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 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 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 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王,生擒 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 夏说,新近又在阏与打了一场硬仗,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 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 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 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阻挡。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 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 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现在井陉这条 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 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军队连绵 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 几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会远远落在后边。希望您拨给我 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 奇兵三万人,抄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资;您就深挖战壕, 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 加高营垒,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他们向前不能战斗, 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 向后无法后退,我就率领奇兵断绝他们的退路,让他们在 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 荒野什么也抢不到,用不了十天,韩信、张耳的人头就可以 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 被他们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一介儒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 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 不用阴谋诡计,说: “我听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 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淮阴侯列传》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学习过程] 一、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二、文言现象梳理 (一)词类活用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2、亭长妻患之 3、晨炊蓐食 4、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5、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二)通假字 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视之 3、俯出袴下,蒲伏 4、虏魏王,禽夏说 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7、出,背水陈 8、东乡坐,西乡对 9、兵法右倍山陵 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高中语文选读读起书想见其为人知识点苏教选修史记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语文选读?读起书想见其为人?知识点苏教版选修? 史记? 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交际,交往少时常与鲍叔游 玩耍二十而南游江淮?太史公序? 纵,放纵游目骋怀?兰亭集序? 欺欺骗童叟无欺 欺负,占廉价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压倒,超过讽赋欺相如?张好好?诗杜牧 善鲍叔终善遇之〔友好,亲善〕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擅长〕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美妙〕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认为好〕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作动词,做好〕 尽善尽(美妙的,仁慈的) 王曰:“善!〞乃下令。〔应答之词,表同意〕?邹忌讽齐王纳谏? 善刀而藏之同“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事世异那么事异〔事情〕?韩非子·五蠹? 管仲事公子纠〔奉事,为某人效劳〕 进鲍叔遂进管仲推荐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孙子兵法?前进,与退相对 群臣进谏?战国策? 进献 将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淮阴侯列传>? 带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兵的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副词,将要 将信将疑副词,又、且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前一“为〞,执政处理;后一“为〞,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介,向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介,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介,为了 不者,假设属皆为所虏介,被 二、一词多义〔虚词〕 既言未既尽,完 管仲既用已经,……以后 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史 记)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 课题:《淮阴侯列传》第 1 课时总 3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 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今天,我们就来研习韩信之死,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 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淮阴侯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写的!

(一)容易读错的字: 商贾(gǔ)井陉(xíng)辎重(zī)裨将(pí)拊循(fǔ) 鞅鞅(yàng)蓐食(rù)蒯通(kuǎi)喋血(dié)阏与(yù yǔ)高垒(lěi) 樵苏后爨(cuàn)袴下(kuà)馈粮(kuì)萆山(bì)传飧(sūn)樊哙(kuài)陈豨(xī)跖(zhí)之狗吠(fèi)尧泜水(chí) (二)文章结构 • 1-3 早年屈辱 • 4-7 井陉之战 • 8被贬之后 • 9-10 谋反被诛 • 11史官论赞 四、研读文本1——3节 难句疏解 (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注意右边的小字) 【明确】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 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 【明确】: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明确】: 故事人物性格 ①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 ②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 ③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

2023届高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魔下,未得知名。项渠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①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③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

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矩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注释:①干谒,求见。②同“向”。③胁迫。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B.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C.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D.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苏教版《史记》选读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常有大度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四月,兵罢戏下 ..,诸侯各就.国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驰入齐王壁.,夺其军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 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9课-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XX侯列传 《XX侯列传》是太史公写得极为成功的人物传记,几乎每一位读者都为韩信的悲惨遭遇所打动。课文截取了韩信一生中三个典型的片断:贫贱的早年、大显身手的青壮年、悲惨的人生结局。学习本文,最主要的是能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尤其是悲惨的人生结局中读出点什么、悟出点什么,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与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在叙事中细节很有表现力,且蕴含深沉、丰富的情感。读此文千万不可忽略这一表达特点。 一、人物名片 韩信(约前231~前196),XX(今XXXX)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熟谙兵法,灵活用兵,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XX侯。最后吕后与萧何定计,诱韩信至长乐宫,以勾结陈豨谋反的罪名杀之,并诛灭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二、文化常识 古代的“十二时〞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与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出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十二时〞,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古人习惯上每天吃两顿饭,其中,“食时〞是古人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时到9时,早饭叫“餐〞;“晡时〞是第二顿饭之时,指每天的15时到17时,晚饭叫“飧〞。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乃晨炊蓐食 蓐同褥;床褥 (2)俯出袴下,蒲伏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 为与此同类--《公输》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七)用“是”表示判断。 斯是陋室--《陋室铭》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文中疑难的句子。 2. 了解文章内容,研读有关韩信心理描写的文字,揣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 了解历史,知道韩信屡建奇功却遭统治者忌恨,因谋反被诛杀的前因后果。 学习重点难点 1. 学习文言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 2. 在历史背景下,认识韩信、刘邦,了解历史人物的多重性格; 3. 学习纪传体文章的详略得当,突出传主,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写法。 学习方法 诵读、研习、质疑、讨论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韩信是淮阴人,封为淮阴侯,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汉初三杰”之一,功劳显赫,却落得个夷灭宗族的下场。作者对韩信的不幸遭遇寄以深深的同情,给他作传使其名传后世。韩信被刘邦“封坛拜将”后,名声大噪,越来越被刘邦重用。井陉一战正面表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然而,韩信的功劳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刘邦的猜忌,最终是因为谋反被吕后斩杀于长乐钟室。 二、预习要求 1.为加点的词语注音 商贾喋血馈粮辎重裨将传飧井陉蒯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乃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虏魏王,禽夏说()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背水陈()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右背山陵,前左水泽() 信由此日夜愿望,居常鞅鞅()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上怒曰:“亨之。” 3.借助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全文 三、研习文本 (一)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词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 ) 愿君留意臣之计() 未肯击前行()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乃为儿女子所诈()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然乃行营高敞地() 2.词类活用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如我能将几何() (3)欲东下井陉击赵()(4)英俊乌集() (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6)深沟高垒() (7)羞与绛、灌等列() 3.特殊句式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史记》《必修五》名句默写检测试卷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 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 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江花月夜》) 9、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12、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送魏万之京》) 1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 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1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17、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18、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9、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20、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 2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2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2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2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2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28、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29、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30、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28、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9、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3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