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推断法.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兼词:诸、焉 (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
用“也乎哉”等 (3)复音虚词:若夫、而后等 (4)形容词词尾:然、焉、乎
10
文言虚词推断5法
11
(一)代入推断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 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 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 则不同。 如:下面两个“于”的意义与用法是否相同? ①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
[即时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
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 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 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 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 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 民归之如流水。
7
副词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及程 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如: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8 索引
助词
助词是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一般分为两类 :
(1)结构助词:之、者、所、 (2)语气助词:也、焉、乎 例: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 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9
文言虚词中四类特殊现象
17
(四)句位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 不同。比如“也”在句末一般表示判断、陈述、 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常用于主谓之间 ,表停顿。与之类似的还有“焉”、“乎”。 见87页课本练习。
18
[即时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如: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6
[即时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刘表许之
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与”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太祖与袁绍乃相持于官渡 (2)失其所与,不知
③请【以剑】舞。
④故燕王欲结【于君】。
6
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 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 设、修饰 常见的连词: 则、以、而、若、且。 ❖例如: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②示赵弱且怯也。(《廉颇与蔺相如》)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推断
1
一、考纲说明
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 用法。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
2
二、命题规律
1.题型相对稳定。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 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这一命题形式,不 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而且将课内与课外紧密 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 “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其实,还考查文言翻译。
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 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 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也”字用法是否相同? (1)叔孙通者,薛人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9
(五)语境推断法
所有的方法都离不开语境,这里所讲的“语境” 主要是指虚词所在句子的上下文。有些虚词的意 义与用法可以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有些虚词的 意义与用法必须连续此句子的上下文才能确定。 如: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5
介词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 、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 、原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
、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
以、于、为、因、与。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众军将发,诸将果争橹,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 争者乃息。
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
(三)结构推断法
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 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 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考试说明》规定 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而”“乃” “其”“之”“为”“因”“于”等。
3
三、考点解读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代词、介词、连 词、副词、助词的用法。
4
代词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 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可分为三类: ①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②指示代词——之、其。 ③疑问代词——焉、何。 如: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 王》) 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③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20
[即时应用]
阅读下面源自文库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 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 独见而留意也。
下面的两个“之”字用法是否相同? (1)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2)此亡秦之续耳
13
(二)语法推断法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 方法。 如: ①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4
[即时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义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舰,葺之以茅,并立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