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报刊阅读课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海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国教院中级班 《报刊阅读教程》课程期中试卷(1-6课)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司哲

课内阅读部分

一、画线连词(本大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

会见 友谊 出席 欢迎 接见 感谢

增进 外宾 受到 合作 表示 代表

稳定 会谈 讨论 会议 获得 计划

举行 物价 推进 问题 实现 金牌

二、连句(本大题共3题,每题3分,共9分) 1.A 中泰双方 B 交换了意见 C 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1) (2) (3)

2.A 赞成 B 中国对于亚欧会议的主张 C 泰国

(1) (2) (3)

3 A 也进行了 B 对口会谈 C 中泰两国经贸、交通、工矿等有关部长

(1) (2) (3)

三、生词注音(本大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

1( ) 2( ) 3( ) 4 ( ) 5 ( ) 6( )

接风 盛大 较量 附加 邀请 海滨

7( ) 8( )

尊重 信任

四、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目前,我国在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

(发现)

2 艾滋病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去 。

(战胜)

3 上午九时许,主权成员领导人和地区成员代表陆续来到会议厅,他们在会议厅

外 。(受到)

4 江主席就如何推进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 (发表)

5 经济技术合作的根本目的是 (实现)

课外阅读部分 根据下面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试题。(本题共一大题,每题20分,共20分)

“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节选)

他今年29岁,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

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他20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

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他就是于智博,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小学留级,中学排

名倒数;9岁时父母离异,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16岁时去美国留学,就读于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乡村中

学。

小学留级 中学倒数 体育是他自尊心的避风港

9岁时,因为父母离异,于智博从上海转学到了成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转学时,我本应读小学四年级,但参加了当地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不好,结果又降了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读。”于智博说。时隔多年,他才知道,为了让他留在那所小学,父亲和奶奶还到学校校长家里送了很多当时被认为是高级营养品的麦乳精。

转学初期,于智博听不懂“川音”,常常被同学们戏称为“上海老俵”,还有同学嘲笑他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但他说这些对他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一来老师及时制止了他们;二来他整天想得最多的还是去外面操场跑两圈,打打球。其他事情都没太放在心上,他说自己,实在太喜欢体育了。

“但一上中学,学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我那时经常排名倒数,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极差,父母请了学校里最好的老师给我补课,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于智博说,他最喜欢历史和地理,单科排名甚至能排到班里前三,语文和英语也不错,但是一加上数理化,“那就惨了。”

“小时候,是觉得好玩,中学时,体育成了我自尊心的避风港。”于智博当时是校田径队的主力,每天训练时的奔跑,是他释放学业压力和树立信心的渠道,“田径场上锻炼的意志和吃苦精神,是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

进入不到50人的美国“乡村中学”两个月掌握美式发音

16岁的夏天,于智博成为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密歇尔高中毕业班的一名留学生,但与最初“胜利大逃亡”的心境不同,密歇尔这个乡村小镇的现实,让他“大跌眼镜”。

“虽然自然景色不错,但那个小镇总共才有350人,镇上只有一家商店、两家餐馆、一家邮局和一所学校,甚至街上连红绿灯都没有。”乍从人口稠密、热闹繁华的成都来到这个美国乡村小镇,于智博“惊讶得目瞪口呆”。

作为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密歇尔高中是全俄勒冈州里规模最小的高中,“全校学生还不到50人,学校只有一座连排的平房”。于智博承认,他当时的心理落差挺大的。

语言关是于智博当时所面临的第一关,刚来美国的头3个星期,他发现自己原有的英语底子十分有限,同美国的老师、学生交流也很吃力。“我不怕出丑,跟着重复同学和老师所说的话,多与当地人交流,模仿他们讲话时的口吻和语气。”即便没有人的时候,他也在听录音并大声模仿。两个月的时间,于智博基本掌握了美式英语的发音,“年轻的时候,只要想学,挺容易上手的”。

从这所美国高中毕业班后,曾令于智博最头疼的数理化,竟让他“大出风头”。“美国高中三年级的数理化内容是我在国内初三就学过的,在那边,我考试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地拿满分,还被提拔成数学老师的助教”。后来,同学间开玩笑时,会对他说:“我不是中国人,所以我不懂数学。”

1.问答题(每题4分,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于智博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

2.于智博从小学转到四川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3.于智博到了美国后,取得了哪些成绩?

4.于智博是怎样学习美式发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