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要真正实现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大转移,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供需矛盾,才能最终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再就业,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大,转移就业任务重

开平市是农业大市,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约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6%。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在现有农村劳动力27.2万人中,富余劳动

力约有11万人,目前未转移就业的约4.2万人。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开平仍将处于新增劳动力的高峰期,每年将有近6000新成长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如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低于农村劳动力的净增量,那么势必就会造成农业劳动力剩余量逐年增大。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给农村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困扰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平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矛盾

近年来,随着开平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用工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接收平台。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水暖卫浴、电子电器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萎缩,用工需求大大减少。另一方面,虽然开平市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但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据调查显示,目前没有转移仍然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占40%,无技能的占6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1年,未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水平。一无知识,二无技术,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如建筑工、搬运工、清洁工等,赚钱越来越难。随着企业技术含量、生产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对工人的技术、文化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果是一方面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劳动力。总的来讲,开平市劳动

力市场数量上供大于求,素质上供不应求,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局限性和盲目性

目前,开平市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经政府或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18.6%。由于大部分劳动者都是通过亲戚、熟人介绍的方式找工作,所以,亲人、朋友扎堆在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工作的情况很多,这使得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外出务工人员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转移方式上盲目性很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依靠亲朋好友和乡邻的介绍,便进城寻找工作,但是由于不了解异地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往往是徒劳而归。而那些没有朋友介绍,又或者不满足于介绍企业的工作待遇的劳动者,要自己重新开发新的就业“阵地”,就更只能靠碰运气。盲目求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也限制了开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四)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农民工的劳动保障体系十分脆弱。目前,以工资待遇难以保障为主要特点的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时有发生,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欠薪逃匿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开平市的一些地方和企业,农村外出劳动者很少有节假日,有13.4%的劳动者全年工作330天以上,而且是经常加班加点却得不到相应报酬。部分企业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重视

不够,很多农民工从事高危行业而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同时,由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等原因,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后很难获得及时、足额补偿,甚至没有补偿。

二、开平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技能

2010年,开平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1.8:38.2,先进制造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服务要求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企业对工人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已经很少企业会招聘初中学历以下的劳动者,至少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甚至要求大专、本科学历。

开平市有些乡镇由于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对滞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求职者中初中文化以下,无基本技能的占60%,文化程度偏低成为转移就业的一大障碍。

以前,企业招工往往对年龄有严格限制,一般要求25岁以下,或者30岁以下。但是现在,由于用工紧缺,已经有部分企业把年龄要求放宽至40岁,但是由于大龄劳动者文化程度太低,很多企业仍然招不到足够的工人,这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转移就业的制约非常明显。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教育程度较低,而上学时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主要目标是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离开学校以后,没有特长,动手能力较差,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普

遍缺乏职业技能,而随着工业产业升级,开平企业对工人的劳动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技能的缺乏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培训机构不够完善

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然而,要把一个“白纸”般的劳动者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型生产工人,需要巨大的成本,而企业处于成本的考虑,一般不愿意对毫无基础的劳动者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大量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技能训练。

目前,开平市个别镇未能建立相应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全市上下定点培训机构不多,培训设备设施相对简陋,机构规模小、师资短缺,制约了培训数量的增加和培训质量的提高,开展培训工种相对单一,培训层次多为初级,对开展专业水平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缺乏必备条件,难以满足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需求。

(三)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多年来,开平市只有一个人才市场和一个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劳动者提供服务,劳动力市场为普通劳动者服务。虽然两个机构都号称“市场”,但实际上仍属于公共服务型政府机构,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与其它城市相比,开平市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发展明显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