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1前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赋予出口加工区更多政策优势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因此,保税物流园区的建立成为功能整合,不断拓展保税区发展空间,保持保税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基于此,国务院于2003年12月8日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方案》。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同意进一步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范围,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岛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批准面积分别为:上海1.03平方公里,青岛1平方公里,宁波0.95平方公里,大连1.5平方公里,张家港1.53平方公里,厦门象屿0.7平方公里,深圳盐田港0.96平方公里,天津1.5平方公里。至此,全国保税物流园区面积已达9.17平方公里,目前都已通过国家验收。2005年11月,海关总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为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开始形成规模。
可见,保税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从2004年4月15日首家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至今不过四年的时间。本论文就是基于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展开分析和探讨的。目前,保税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正在蓬勃兴起,然而关于保税物流园区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实践层面。因此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保税物流园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充分认识保税物流园区的概念,掌握其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推动国内保税物流园区的健康稳定发展。
1.2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物流园区和保税区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是关于保税物流园区的研究成果很少,并未成为体系。
董维忠(2005)研究了保税物流园区的利益与物流业务运作模式,提出了保税物流园区发展需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余达文(2006)就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对重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
了研究,结合重庆市物流业现状,对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战略决策,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了阐述,并用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价矩阵(SPACE)对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战略决策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进取型战略决策的结论。在保税物流园区的选址中,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候选区位进行了比较,选出在重庆市出口加工区附近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较佳方案。
郑郁(2006)对保税物流园区进行性质总结;分析了中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功能和操作模式;以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为典型案例,通过设定保税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运营评价,总结出运营的有益经验,找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劣势分析,给出其目标定位,并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陈代芬(2007)针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应给出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建议。
丁昊(2007)从理论层面对区港联动型保税物流园区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其性质、特点及定位;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和评价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的研究方法;介绍了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保税物流园区在我国具体的实践情况;并以天津港保税物流园区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熊晓亮(2008)对产业簇群化与保税物流园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产业簇群化对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产业簇群化的马太效应,产业簇群化的成本降低效应和产业簇群化的技术外溢效应。
可见对我国物流保税园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1.3论文思路及框架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进行分析,以便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有个总体的把握。
2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分析
2.1保税物流园区的定义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的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2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保税区已成为服务周边、辐射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然而随着国家赋予出口加工区更多政策优势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因此,保税物流园区的建立成为功能整合,不断拓展保税区发展空间,保持保税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基于我国大多数保税区具备一定的国际物流基础,为了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12月8日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方案》。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同意进一步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范围,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岛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建立保税物流园区,至此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开始形成规模。可见,保税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从2004年4月15日首家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至今不过四年的时间。
到2007年2月为止,国务院共批准八个港口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区港联动”的先行先试区域,8家保税物流园区都先后封关运作,经过近3年的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八家保税物流园区的基本情况是: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一、二期合计)3.76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业务量和货值均高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上半年,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共引进中外著名物流企业20家,实现土地转让10万平方米,一期仓库10万平方米出租率100% ,二期仓库26.3万平方米出租率50%以上。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紧邻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截至去年八月,已进驻35家物流企业。2006年受理进出区货物突破两万票,货值超过40亿美元。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大窑湾港区内。已有超过50家企业进驻,06年进出货值达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