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生殖细胞瘤[荟萃精制]
生殖细胞瘤的症状
![生殖细胞瘤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3c5b453203d8ce2f01662307.png)
生殖细胞瘤的症状文章目录*一、生殖细胞瘤的症状*二、生殖细胞瘤的并发症*三、生殖细胞瘤的饮食注意事项1. 生殖细胞瘤吃什么好2. 生殖细胞瘤不能吃什么生殖细胞瘤的症状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
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
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
CT表现:1、肿瘤最常见于松果体区,位于鞍上区肿块常累及漏斗。
2、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无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可分叶,但境界清楚;瘤体本身钙化少见,典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常见肿瘤包埋松果体钙化灶。
3、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的均匀强化。
4、室管膜下转移可表现为沿脑室壁线状或条片状强化,沿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播散表现为脑表面、脑池的线状或结节状强化。
生殖细胞瘤的并发症生殖细胞瘤常见并发症有:产生肿瘤各种压迫症状,卵巢肿块扭转可致急腹痛,晚期肿瘤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发热、贫血、胸腹水等。
临床表现生殖细胞性肿瘤在出生后至青少年期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学龄前期发病较为多见。
本病的发病部位较为多处,多见于骶尾部、睾丸、卵巢、盆腔、后腹膜、纵隔和颅内。
生殖细胞瘤的饮食注意事项1、生殖细胞瘤吃什么好 1.1、饮食以软食为主,适当地进食滋养性食物,如蛋类、骨汤、莲子、核桃等。
1.2、宜进食壮阳食物,如麻雀、狗肉、鸡肉、海虾、海马、羊肾、乌龟、泥鳅、河虾、鹌鹑蛋、麻雀蛋、海参、金樱子、韭菜、生姜、蛇床子等。
1.3、宜补充锌,含锌较多的食物如牡蛎、牛肉、鸡肝、蛋、花生米等。
1.4、宜多吃动物内脏。
1.5、宜吃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
因为维生素C、E是另外一种抗肿瘤物质,它们能够预防食物中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危害,维生素C能保护精子不受基因学破坏而降低其后代患白血病、肾癌和脑瘤的危险维生素E能降低皮肤癌的危险。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bbfa63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d.png)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l 除生殖细胞瘤(GE)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其中除良性畸胎瘤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均为恶性肿瘤,均可经过脑脊液播散或全身转移,但GE的生存率较NGGCT要高。
2016年WHO生殖细胞肿瘤分类发病机制l起源倾向于胚芽移行异常学说:在胚胎迁移折叠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遍布整个胚胎,当这些迁移的全能干细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时,很可能变成肿瘤。
生殖细胞瘤是一组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肿瘤。
l原始生殖细胞大部分停留在中线附近,颅内发病率按部位依次为松果体区、鞍上区等,少部分由于第三脑室发育而移动至丘脑、基底节区。
l 其他学说包括:胚胎细胞剩余学说、发育不良学说、错构瘤学说。
病理特征l镜下:细胞均匀呈层状排列或分叶状排列,细胞密集,核大,胞质透明,富含糖原;特征是沿纤维血管间隔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l大体:肿瘤大小不一,虽可见边界,但呈浸润性生长,灰红色,质软,易碎,可见有出血、囊变和钙化。
概述l GE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5%-2%,是GCT最多见的类型,占65%。
l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是10-14岁。
l性别:男女比约2.24:1;鞍上区以女性多见,丘脑-基底节区几乎均为男孩。
l部位:几乎均发生于间脑,主要是松果体区及下丘脑-漏斗轴;依次为松果体区、鞍上区、丘脑和基底节区,也可松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受累。
l组织学:属恶性肿瘤,可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
l实验室检查:AFP;β-HCG;PLAP;CEA。
l 治疗:对放疗、化疗敏感,预后好,种植播散影响预后。
临床表现l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有一定相关性。
l松果体区GE: 压迫中脑导水管或阻塞其开口➢颅高压症状(松果体区GE最常见症状)。
l鞍上区GE: 影响下视丘—神经垂体系统➢中枢性尿崩症(常为鞍上区GE首发症状,90%) ;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视力和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症状 。
l 丘脑-基底节区GE: 进行性肢体活动障碍、偏瘫(与肿瘤侵犯内囊有关),进展缓慢;智力障碍(与肿瘤累及双侧基底神经节区或早期皮质萎缩有关)。
颅内生殖细胞瘤23例MRI分析
![颅内生殖细胞瘤23例MRI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92c29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6.png)
颅内生殖细胞瘤23例MRI分析
李慧斌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9(031)006
【摘要】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3.4%。
颅内生殖细胞瘤常见于松果体区和鞍区,发生于丘脑基底核区较少,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随脑脊液沿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
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十分敏感,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甚至可以治愈。
因此,正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868-869)
【作者】李慧斌
【作者单位】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研究 [J], 李晓浦;王晶;蒋秀文
2.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孙英楠;张方石;曲实
3.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J], 何丽;蒋瑾
4.颅内生殖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J], 韩磊;王新岭;张善红
5.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 [J], 黄亚勇;师毅冰;陈国芳;闫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https://img.taocdn.com/s3/m/c1abfa886bec0975f565e202.png)
弥漫性生长
T1低/等信号,T2混杂信号,明显强化;瘤周水肿轻
同侧皮层萎缩
基底节区肿瘤
01
胶质瘤
02
转移瘤
03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 (PIML)是一种较少见的颅 内恶性肿瘤,其占全部原发 性颅内肿瘤的约1.5%。 • 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 起源并局限于脑、脑膜 • 患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 外淋巴瘤
• 垂体瘤平扫MRI表现 –无囊变出血:均质长T1、 长T2信号 –合并囊变:更长T1、更长 T2信号 –合并出血:亚急性期 短 T1、长T2信号区 • 垂体瘤增强MRI表现 –均质、非均质及环形明显 强化 –海绵窦受侵:部分或完全 包绕颈内动脉 –跨鞍隔生长:雪人征
颅咽管瘤
• 颅咽管胚胎残余上皮/鳞
骶尾椎
腹膜后 纵隔 颈部
(extragonadal),且多位于中线附
近。
病理分型
WHO的病理分类将GCTs分为6个亚型:生殖 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 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 殖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为其他组织学
成分混合而成)。
除生殖细胞瘤(germinomas)以外的肿瘤总 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NGGCTs)。生殖细胞瘤约占GCTs的50~70%。
• 因有牙齿、骨、脂肪等组织,CT上为高低
不等密度,MRI图像上畸胎瘤在各个序列上
表现为不均质
畸胎瘤
‘
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特点
• 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20-40岁) • 多见于青年女性,生殖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 呈“爆炸”钙化灶,生殖细胞瘤常推压松果体钙化移位 • 很少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 • 松果体瘤不具有生殖细胞瘤侵犯三脑室后部形成的“蝴蝶征” •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报告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b3361626fff705cd170a5d.png)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报告颅内生殖细胞瘤可发生在大脑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松果体区和鞍区。
由于肿瘤位置深、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绝大多数患者均不能完全解除,故一般不首先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仅用于合并严重的脑室梗阻患者,只行脑室减压分流术,有利于放射治疗的实施。
我院收治一名经化疗、手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患者男性,17岁,因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三脑室占位。
行二次化疗后手术治疗,病理提示生殖细胞瘤(卵黄囊瘤成分为主,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及间叶组织,不除外畸胎瘤成分),建议术后放疗。
2个月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对症治疗无效,诊断为肿瘤复发。
查体:颈抵抗(+),双侧病理征(+),体貌消瘦,精神食欲差。
紧急行全脑对穿放疗,常规分割,剂量30Gy后缩野,病灶局部推量至54Gy,同时行全脊髓照射30Gy。
复查MRI考虑有部分病灶残留,局部加量10Gy。
所用设备:西门子primus加速器,6MV-X线,定位CT飞利浦64排型,TPS: PREWESS.2 结果定位CT片可见松果体区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其周见脑水肿,脑室系统受压。
放疗五次后头痛症状消失,照射10次(20Gy)后CT及MRI显示松果体区不规则肿块明显缩小,病灶中央可见坏死区。
治疗中患者颅高压症状逐日减轻,治疗结束后复查MRI提示瘤区只残留低信号区,未见占位效应。
3 讨论并文献复习颅内生殖细胞瘤包括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和非典型畸胎瘤。
生殖细胞瘤可发生在大脑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松果体区和鞍区,其中松果体区占60%,鞍区占30%~40%。
松果体瘤是指生长在第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5%~3.0%,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80%发生于21岁以下,男性多见。
松果体瘤中最常见的是生殖细胞瘤,占70%左右。
临床上有颅内高压和视通路受损表现(如视野缺损,双眼上视受限等),以及肿瘤侵犯、压迫松果体和下丘脑-垂体系统出现内分泌障碍症状,如性早熟、垂体功能障碍、尿崩症等。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0f71d1cb90d6c85ed3ac611.png)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
*导读: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别,掌
握和了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预防
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那么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有关方面的专家就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问题做如下阐述和
介绍,希望给防治提供切实帮助。
……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常见的肿瘤类型,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是一组有特殊的病理性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肿瘤总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部位、性质、大小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有不同的症状及体征特点,所以要是视病情而定。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
*1.发病原因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原因复杂,而且病因具有不明确性的特点,不排除有家族史等方面的因素。
另外,非随机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位等染色体常发生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迁移过程中,发生迁移的全能干细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时,很可能变成肿瘤,因此要给予重视。
*2.发病机制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大小形态的与发病机制有很大关系,在免疫组化方面可根据肿瘤的相关抗原来识别,生殖细胞对胎盘碱性
磷酸酶反应呈阳性,多表达在细胞膜上。
生殖细胞的合体滋养叶发育时出现,在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多有HCG表达。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问题有所了解。
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复杂,不排除多种因素同时发生导致,所以要从多方面预防,进而更好的确保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防治工作,避免疾病的系列危害。
生殖细胞脑瘤误诊癫痫例
![生殖细胞脑瘤误诊癫痫例](https://img.taocdn.com/s3/m/019f051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0.png)
生殖细胞脑瘤误诊癫痫例生殖细胞脑瘤误诊癫痫例生殖细胞脑瘤是一种源于生殖细胞或生殖细胞的高度分化的细胞而形成的肿瘤,通常发生在脑下垂体或松果体附近。
当然,这种肿瘤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
生殖细胞脑瘤中最常见的是生殖细胞瘤,这种瘤可以分为干细胞或非干细胞,它们能合成由胚胎的三层细胞形成的大部分组织,如骨骼,牙齿,甚至是生殖细胞。
其他生殖细胞瘤,则包括畸胎瘤、胚胎性癌、滑膜皮样囊肿瘤等。
由于生殖细胞脑瘤的源头不同,因此不同的生殖细胞瘤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如头痛、癫痫、视野损失、呕吐和步态异常。
当然,压迫性症状也可能存在,如呼吸困难或食管压迫。
癫痫是生殖细胞脑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且癫痫发作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生殖细胞脑瘤误诊为癫痫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生殖细胞脑瘤误诊为癫痫,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疾病有一些共同的表现。
例如,癫痫和生殖细胞脑瘤病人都可能表现出晕厥,眩晕和抽搐等症状。
此外,MRI影像诊断可能会发现癫痫类似的异常,因此不足以确定患者的病情。
但是,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检和具体的检查(如血液和尿液检查)可能会有助于进一步的诊断。
由于癫痫与生殖细胞脑瘤的诊断表现类似,因此在处理癫痫病人的同时评估生殖细胞脑瘤的危险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殖细胞脑瘤和癫痫?首先,有结构性问题或其他神经系统障碍的病人,如脑损伤、脑出血或脑血管畸形,更容易出现癫痫。
同时,这些人也更容易患生殖细胞脑瘤。
然而,这种疾病也可能在没有风险因素的个体中发生,并不是所有患上癫痫的人都会出现相应的风险因素。
其次,生殖细胞瘤和细胞畸胎瘤都可能与家族有关,并且具有多种遗传因素。
家族中出现生殖细胞脑瘤的情况可能会增加患癫痫的风险。
对于误诊的生殖细胞脑瘤病人,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而言,外科手术是治疗生殖细胞脑瘤的首选方法,而恶性生殖细胞瘤则需要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脑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
![脑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67196d3a1c7aa00b52acb2e.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脑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导语:脑内生殖细胞瘤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称之为“胚生殖细胞瘤”,故近年来人们主张称之为生殖细胞瘤,因为是生殖细胞的瘤话那脑内生殖细胞瘤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称之为“胚生殖细胞瘤”,故近年来人们主张称之为生殖细胞瘤,因为是生殖细胞的瘤话.那么对于脑内生殖细胞瘤有哪些独到的治疗方法了?下面有请相关的专家,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脑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1.肿瘤切除术近年来普遍应用了CT及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切除生殖细胞瘤已成为可能。
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及其选择原则为:(1)经顶枕部经胼胝体入路:适用于第三脑室后部的生殖细胞瘤。
一般做右侧顶枕较大的骨瓣,内缘达矢状窦旁。
(2)经幕下小脑上入路:适用于肿瘤位于四叠体池或其下方者。
病人可采坐位、侧卧或俯卧位。
行颅后窝正中切口。
(3)经枕部小脑幕入路:肿瘤位于四叠体上方时可采用此入路。
术中骨窗要能暴露矢状窦及横窦的边缘。
(4)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主要用于肿瘤向一侧大脑半球生长时。
术后常有同向偏盲。
(5)经额部侧脑室入路:可行冠状切口,右额骨瓣成型开颅。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入路均应注意保护好大脑深静脉,肿瘤应分块切除,术中应避免损伤瘤周的脑组织。
目前生殖细胞瘤的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地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或先行分流手术,然后再行肿瘤部分切除(一概要求完全切除,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是否适于全切除,首先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其次是肿瘤扩展部位。
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生殖细胞瘤有时可以全切,术后死亡率较高。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内生殖细胞瘤
![脑内生殖细胞瘤](https://img.taocdn.com/s3/m/fb633f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6.png)
(3)经枕部小脑幕入路:肿瘤位于四叠体上方时可采用此入路。术中骨窗要能暴露矢状窦及横窦的边缘。
(4)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主要用于肿瘤向一侧大脑半球生长时术后常有同向偏盲。
(5)经额部侧脑室入路:可行冠状切口,右额骨瓣成型开颅。
3.内分泌症状性早熟及巨生殖器为本病突出的内分泌症状因此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也可见到性发育停顿或 迟缓性发育障碍在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率为10%~37.5%。性早熟以男性病例占大多数。下丘脑损害可出现尿崩症 嗜睡、肥胖、发育障碍及性功能低下等。
并发症
如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如损伤中央静脉可引起术后偏瘫,恢复多不完 全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损伤可导致昏迷肿瘤部分切除致术前脑积水未解除或由于术后脑组织肿胀导致梗阻性 脑积水需行分流手术如果下丘脑损害可出现体温异常、意识障碍及应激性溃疡等应给予制酸药物及促醒药物对症 处理等。手术创面大、术中止血不彻底可致脑室内积血术中应严密止血术后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复查CT作对症处理。
1.颅内压增高症状生殖细胞瘤可早期压迫或梗阻导水管的上端开口,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当肿瘤进一步增大时, 压迫第三脑室后部或导水管上端,使梗阻性脑积水更为突出,因此,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体 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盘水肿,小儿可有头围扩大等。后期可继发视神经萎缩及展神经麻痹等。
脑内生殖细胞瘤
介绍
01 流行病学
03 发病机制 05 并发症
目录
02 病因 04 临床表现 06 诊断
07 查
09 预后
目录
08 治疗
生殖细胞瘤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称之为“胚生殖细胞瘤”以往文献中通称之为松果体瘤由 于此瘤与睾丸的精原细胞瘤及卵巢的恶性胚胎瘤,在组织学上极为相似故近年来人们主张称之为生殖细胞瘤。
脑生殖细胞瘤的病因是什么【疾病病理分析】
![脑生殖细胞瘤的病因是什么【疾病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51db1431126edb6f1a107a.png)
脑生殖细胞瘤的病因是什么文章导读\n\xa0 \xa0相信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会问什么是脑生殖细胞瘤?或者说有的人直接会说这个脑生殖细胞瘤是不是很恐怖,会不会要人命?这个东西怎么看,我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有?今天我就专门为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脑生殖细胞瘤,以及脑生殖细胞瘤的一些现象。
\n生殖细胞瘤内分泌症状临床表现为性早熟,也可见到性发育停顿或迟缓。
性发育障碍在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率为10%~37.5%。
性早熟以男性病例占大多数。
下丘脑损害可出现尿崩症、嗜睡、肥胖、发育障碍及性功能低下等。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生殖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该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
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最常见),其次为第三脑室、鞍区、基底节区和额、颞叶深部。
病因病理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
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
生殖细胞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
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
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生殖细胞瘤对放射线极为敏感大部分病例接受放射治疗后肿瘤可完全消失.\xa0 \xa0以上就是我说的关于脑生殖细胞瘤的一些东西,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可以运用到实际社会中去,当然我说的是如果你有的话,如果你没有看这个可以当做增长知识来看。
希望大家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健健康康的度过一年又一年。
\n。
脑内生殖细胞瘤影像
![脑内生殖细胞瘤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a2b67f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c.png)
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小叶状或间质促纤维反应性增生成条索 状或梁状。细胞呈圆型、泡状、位于中央, 核仁明显, 胞质丰富, 色淡或略透亮。细胞核分裂易见, 但坏死少见, 常见特征是数量 不等的小淋巴细胞在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中浸润。
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有一定相关性 中枢性尿崩症:与肿瘤刺激下丘脑、神经垂体有关,约占90%,
常为鞍上区GE首发症状 颅内压增高:脑室扩张积水所致,头痛呕吐,为松果体区GE最
常见症状(毗邻中脑导水管) 内分泌症状: 压迫垂体所致,停经、泌乳、肥胖等 视觉障碍: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引起 基底节区和丘脑GE:进行性偏身瘫痪等锥体外系症状,进展相
多发生于23~35岁的成年人 无明显性别差异 CT平扫呈略高密度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使正常的松果体钙化向周围爆裂
或推移至瘤体边缘 出血、坏死和囊变不常见 明显均匀强化 很少发生种植转移
好发于成年人 CT平扫呈略高密度 肿块可见包膜,向鞍上生长, 冠状面可见“束腰征
” 垂体多不能显示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一影像学表现;垂体后叶短 T1 信号消失为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基底节区-丘脑GE常可见到患侧大脑半球或脑干萎缩
苍白球T1高信号区可能是其早期诊断的关键 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时可见到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的病灶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男,12岁,反复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5天 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男,7岁,视物模糊2月余 鞍上区生殖细胞瘤
女,5岁11月,嗜睡半月余,加重伴呕吐4天 鞍上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基底节区-丘脑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https://img.taocdn.com/s3/m/60d8ae2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1.png)
颅内生殖细胞瘤在颅内GCT患者中可检测到很多种TM,但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四种:①AFP人胎儿主要血清蛋白,正常儿童为1~10ng/ml,分子量65千道尔顿(kDa);②β-HCG正常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分子量45kDa;③PLAP细胞表面糖蛋白,分子量为68kDa,胎盘的合体滋养层细胞(STGC)可正常表达。
④CEA即癌胚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318kDa。
GCT病理亚型不同,TM表达种类、水平各异。
1.生殖细胞瘤CT平扫为圆形不规则形或蝴蝶形、均匀等或稍高密度、有或无钙化和小囊变;强化可显现较小的囊变,多表现为中度到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少数不均匀强化。
病灶周边有圆点状钙化。
松果体区及鞍区同时发现肿瘤病灶则有利于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MRI扫描多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偶尔T1混有高信号出血灶。
均一强化、边界清楚,仅少数呈中等或不均匀强化。
基底节区GE则有其较为独特的影像学特征:肿瘤体积较大,但占位效应不明显、瘤旁水肿较轻,多伴有同侧外侧裂区大脑皮层萎缩。
增强扫描时表现为不规则花环样强化或斑点样强化。
Nagata认为引起外侧裂区大脑皮质萎缩的机理在于Wsllerian变性:肿瘤浸润和毁坏了脑的白质,尤其是内囊的神经纤维所致。
TM据报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75~100%的GE患者PLAP阳性。
若β-HCG﹤50IU/L、AFP﹥20ng/ml、PLAP阳性则应考虑为纯生殖细胞瘤。
2.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CT平扫为结节状、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通常表现为实性、囊性、钙化、骨化并存,尤以多囊者多见。
强化表现为实体部分显著强化但极不均匀、囊壁可呈多环状强化。
尽管良、恶性畸胎瘤CT很难区分,但一般而言,后者实体部分较大,囊变部分、钙化以及脂肪成分相对较少,且常见瘤周水肿。
MRT1、T2皆表现为信号极为混杂,无论实体还是囊壁都强化明显,边界尚清,形态以结节状、分叶状多见。
若脑室内出现流动的油脂信号则可确诊本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学习
1
概况
•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属于胚胎性肿瘤,比较少见,资料统计 约占颅内肿瘤的0.2%~1.7%,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 下约占90%,其发病高峰为10-12岁,男女比例约为2.24∶1,占 儿童恶性肿瘤的3%左右,是所有年龄段儿童松果体区最常见的 肿瘤,占全部松果体区肿瘤的50%。男性病人70%见于松果体 区,女性病人75%见于鞍上区,发生于丘脑和基底节的几乎全 为男性。其组织学特点以及治疗策略和颅外生殖细胞肿瘤相似, 对放疗敏感,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好,5年生存率可达85%~100%。
• ②鞍上池区肿瘤可影响下视丘-垂体系统,最常见的临 床表现为尿崩症,医科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导 致视力及视野障碍,儿童可表现为发育迟缓。
• ③基底节区肿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为肢体活动障碍。
行业学习
3
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 松果体区型:肿瘤人多旱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肿瘤较 大时可呈分叶状。T1WI多呈等或稍长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长 信号,瘤周无或轻度水肿,占位效应轻,较少出现出血、坏死、 囊变,常伴有不同程度幕上脑积水,增强扣描多呈明显强化。
液,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 • ⑦生殖细胞瘤好发部位在松果体及鞍上池下丘脑区域,其次为基底节区,
若在基底节区发现病变的同时在松果体区或下丘脑亦显示病变,则可基本 确诊
行业学习
24
行业学习
25
行业学习
4
行业学习
5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行业学习
6
行业学习
7
行业学习
8
行业学习
9
行业学习
10
行业学习
11
鞍区生殖细胞瘤
行业学习
12
行业学习
13
行业学习
14
行业学习
15
行业学习
16
鞍区生殖细胞瘤特征
• 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垂体柄增粗, 并认为垂体柄增 粗是微小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唯一影像学表现
•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 l tumors GCTs)指来源 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包括成熟性、未 成熟性和畸胎瘤恶性变)、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绒毛 膜上皮癌(简称绒毛膜癌)、胚胎性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等。 除生殖细胞瘤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占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50%~70%
• 鞍区型:T1WI图像上多呈等或稍长信号,T2WI多呈等或长信号, 较大肿瘤南于出现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增强扫描旱不均匀 明显强化;累及垂体柄可引起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高信 号消失。
• 底节区型:肿瘤多发生于一侧,常累及丘脑。病变进展之初, 常常只表现为同侧基底节区的萎缩,典型者肿瘤多呈圆形或类 圆形,亦可呈不规则形,边缘一般较清晰,常伴有囊变、坏死。 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不明显。
行业学习
2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因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异,常见症状为内分泌 和视力视野的改变以及颅内压增高。颅内生殖细胞瘤的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 ①松果体区肿瘤病人由于中脑导水管堵塞导致阻塞性脑 积水,并由此继发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呼吸障碍、癫痫样发作,甚至 高颅压危象;伴有中脑背侧受压体征,瞳孔缩小,向上 凝视麻痹和眼睑下垂(即Pronaud综合征)。
• ①部位、形态:肿瘤发生在基底节区,可侵及丘脑及邻近结构,瘤体通常 较大,病变范围较广泛,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
• ②多有囊变、坏死表现。 • ③呈斑点、片状、环形分隔样增强 • ④瘤旁水肿轻或无水肿带,中线移位常不明显。病变早期无明显占位现象,
随病程发展逐渐出现轻中度水肿改变。 • ⑤个别可见同侧大脑半球皮层萎缩现象。 • ⑥转移情况: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并可沿脑脊
• 垂体后叶短 T1高信号消失,垂体后叶短 T1高信号消 失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的丧失存在紧密联系, 尤其是尿崩症患者
• 肿瘤不具钙化是鞍区生殖细胞瘤又一影像学特征
行业学习
17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行业学习
18
行业学习
19
行业习
20
行业学习
21
行业学习
22
行业学习
23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