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消息两则》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两则》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作者简介
➢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No ➢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Image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消息二则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 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 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 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 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 何地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何人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 敌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 个月的长江防线
何事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如何 胜利南渡长江
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文中看到作者的主观看 法和情感没有?
No Image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 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一、思考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改为“几路大军”行不行?
准确性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可以吗?
时效性
一、品味语言
我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是
,它写出了
No Image
我觉得本则新闻是带(不带)作者的主观看法的,我从
下面词语(短语/句子)看出来:“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 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 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 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3.“国民党的 广大 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 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 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 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 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 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应是中立、客观的,不带 作者主观倾向和看法的。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两则消息中看 到作者的主观看法和情感没有?
词语集锦
•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锐不可当 •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解题——何为消息
报道事情 概貌 而不讲述详细经过和细节,以 简要 的 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内容准确真实(客观性)

《消息二则》PPT课件

《消息二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 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 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 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 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 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 公元378年,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 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临淝水(长江支流)结果……
教学过程
渡江战役(详实背景)
• 1.我军以木质渔船渡江。 • 2.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
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历经三个月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 • 3.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
教学过程
标题 标题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主标(也叫正标):概括与说明主要 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 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在主标 之上) 副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在主标之下)
教学过程
电头 电头在导语之前,一般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 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交代消息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世界五大著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教学过程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胜利者的自豪感从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 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 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概括新闻内容
汪松教授获爱丁堡 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 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 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 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 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 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 项的第一人。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
1. 消 息 二 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常识,明确消息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 构”。(重点) 2.品读新闻准确、精练的语言,理解文 章结构层次,学习详略得 当、叙议结合的写法。(重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 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 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4、 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
任务二:找出本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理清消息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一第二句:人民解放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包含在主体中: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注意:本则消息没有结语
本文主体部分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的?报道各战线时有没有平均使用笔力?
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本则消息的基本内容,理清其结构。 2.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触摸字里行间,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突出了哪些信息?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人数之多(兵力)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 何故: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何:取得作战胜利,封锁长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找出消息的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 2.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几个要素: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 3.思考电头有什么作用?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知识卡片: 消息
1.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短小。 4.写作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来自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 侧面反应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整体感知
自学任务
自读课文,完成:
1.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2.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 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2.通过观察与选择采访目标,捕捉新闻线 索,抓住新闻热点。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 习惯;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的表 达。
新闻阅读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知识链接
定义
特点
新闻
六要 素
表达 方式
知识链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 了课文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 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标题 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涨”至7万多只 导语 近年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
足2万只“涨”至7万多只。
背景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的可可西里,被誉为
“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上世纪80年代,藏羚羊在可 可西里遭到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达哇卓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
(1)准确: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评价任务三:精读课文,分析六要素的 具体内容,感受解放军的精神品质。
新闻通讯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

消息二则-ppt课件

消息二则-ppt课件

(二)再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说说两则消 息分别讲述了什么事件?
提示:概括事件,要弄清“何人”“何时”“何 地”“何事”“何故”“如何”几个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物: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事件:南渡长江 原因: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解放全国) 经过: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结果: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消息的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 段话,根据内容需要而定,可概括,可总结, 可评述,可警示。
消息
消,本义为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后引申 为消失、用尽、减少。
息,本义为胎儿依靠母体的心跳呼吸。后引申 为慢慢地滋生、繁衍。
消息,本义为消长,增减;生灭、盛衰。如 《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 时消息。”
第一则写在战斗刚刚打响之际,将战况进行播 报,将胜利的消息传到全世界,鼓舞我军的士气, 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文章不在长,在迅速。
第二则写于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这时应 该比较详细地介绍战斗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总结 并宣传此战役。文章可略长,可详实。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 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文学 家,诗人,书法家。
消息的写法:真实、准确、生动。 消息的特点:结构固定、语言凝练、隐含情感。 作者的写法:文人笔触、战略家眼光、伟人情 怀。
Thank you!
news
message
板块三:再读课文,品消息之语言 (一)回顾消息的特点,再读课文,勾画语句, 品析消息语言的特点。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 江。 ②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③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⑥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 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 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就是我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就是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了这两则消息,你认为优秀的消息是什么样的?
任务五 我为经典写推荐语
新闻评论、社论、调查报告等。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任务一 读消息,概括六要素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找出这则消 息的六要素。
六要素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具体内容
何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事
何人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何时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
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 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 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暑假见闻分享
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暑假见闻,可以是自己看到、 听到或经历的,也可以是来自媒体的。
要求: 1.事件清晰,语言简洁,声音响亮。 2.听的同学要记录同学分享的见闻。
活动 探究 ——学习新闻
什么是新闻? 1.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胡乔木) 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3.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
结束
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

《消息二则》ppt课件

《消息二则》ppt课件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 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 速特点;
主观倾向
消息讲究客观、准确、真实,但也隐含着作 者的情感。
你可以从《消息二则》中的哪些词句,感知 到作者的主观倾向?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进击、英雄式 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经过、结果: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攻破芜湖、安庆
线,占领南岸,向繁昌诸城进击中。
结合课文批注,理清消息的结构。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
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时,南京国民党政府拒 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彻底破裂。4月21日,毛 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日清晨,人 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
字词积累
督战( dū ) 荻港( dí)
溃退(kuì )泄气( 来自iè)摧枯拉朽(cuī )锐不可当( dāng )
dāng
锐不可当
kuì 溃退
jiān 歼灭
sài 要塞
整体感知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 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 ✓ 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
披靡的英雄气概。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还有哪些词句能体现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次 递
细节和新闻背景

III. 导语中未交待的其他新
闻事实及支撑性材料
IV. 其他解疑释惑 的材料
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
按新闻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组织事实材料,由重及轻地展开报道,不同于从开 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故事化叙事。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 迅速地让人们了解。这种写法很有意义: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胜 负
战 况
展 望
“倒金字塔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标 题:简 明 醒 目 揭 示 新 闻 内 容


I. 导 语:最 有 价 值 的 新 闻 事 实


II. 对导语的展开:支撑性新闻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读出情感态度
分类
消息
主要内容 报道新闻整体
时效性
篇幅
强 一般而言较短
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
新闻 特写 某一场景
一般
灵活
通讯
详细记述新闻事件, 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较弱
较长
评论 ……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 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较强 一般而言比较短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一、知晓写作背景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 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 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 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比,客观表现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和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流露出胜利者的 喜悦、自豪之感。
4. 还有哪些词语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在 文中圈画出来。 【答案】“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 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 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3. 新闻的主要特点?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简明扼要,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
渡江战役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重点)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 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难点)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 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段二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 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 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 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 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 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 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 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 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 得” ,正是这种作用。
【答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消息二则》ppt课件

《消息二则》ppt课件

结构梳理
导语:概括内容——顺利渡江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阐述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敌军溃败 我军竞渡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结语:热情赞美——英雄式战斗
结构梳理
导语:渡江概况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展渡江战 役胜况 扬我军将 士神威
字词积累
( dānɡ)锐不可当
( kuì )溃退


(dànɡ)安步当车
( huì )溃脓
( sāi )塞子
塞 ( sè )闭塞
( sài )要塞
字词积累
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泄气: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 势力的强大气势。 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 无法抵挡。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学写新闻:请大家把班里最近发生
的新鲜事写成新闻,注意“六要 素”“五部分”“三特点”,注意 客观叙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八 年 级 上 册
目录
CONTENTS
01
导入新课 了解背景
02
了解文体 指导学法
03
梳理字词 理清结构
04
合作探究 体会表达
01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观看视频,了解渡江战役。
1949年初
写作背景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 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
2、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
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 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电头的作用:(交代了什么内容)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 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 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 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6、电头
1、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作用:1、简明扼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
内容(核心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
思考题
❖1、分析这则消息6要素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消息的结构并说明作 用? ❖3、文章题目为百万,确实是百万人民解放军吗?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这是什么顺序。 ❖5、文章详写哪路军?略写了哪路军呢? 6、语言特色:哪里体现了,请分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导 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主 体
二十日夜 起,……课 文最后。
整体感知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表现了 解放军攻击的神速和战果的辉煌。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志气,灭敌军威风。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具体交代了东路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第一次 提到“汤恩伯”的目的 是什么?
精读细研
用事实证明国民党官 兵不想再打了,事实胜于 雄辩,解放军的胜利、国 民党的溃败已是人心所向 。
精读细研
“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一句中 的“歼灭”和“击溃” 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精读细研
不行。“歼灭”是把 敌人消灭掉,“击溃”是 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 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 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 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 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
精读细研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已” 和“大约”能否去掉?
精读细研
不能去掉,“已”是 “已经”,表明解放军三 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 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精读细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 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 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 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 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气概 流露出__人__民__必___胜__、__敌__军___必__败__的__坚___定__信__念_。
.
毛泽东
.
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
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 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 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 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料真 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 (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 斯)、共同社(日本)
.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 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 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人物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原因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经过
南渡长江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 、 概括
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 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一千余华里”——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
消息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的长江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 江作战。
.
4.导语中“大约”一词能否省略?为什么 ?
①不能省略 ②“大约”表约数,表明后面所说的三
十万人是概数,而不是具体数字 ③这个词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
.
5.赏析句子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 岸”
①“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 庄严的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 风顺。
.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 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 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 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 铁路线。
.
1.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 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 的街头巷议呢?
.
.
文体知识
新闻,是通
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
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
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
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溃退 kuì 横渡 héng 诸城 zhū 歼灭 jiān
签订 q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泄气
锐不可当 dāng
摧枯拉朽cuī :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
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业已:已经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②动词“齐放”、“直取”生动描绘解放 军渡江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 队的赞美
.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_人__民__解__放___军__三__十__万___大__军__南__渡___长__江__的,胜 表现了_况_我__军__将__士___英__勇__善__战___、__所__向__披___靡__的_,英
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 ,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 实。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 内容称为“倒金字塔式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 、简明性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5个W1个H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新闻的作用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
事件或新气象。
.
文体知识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 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

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

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
毛泽东
.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 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具体交代了东路
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
经过与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
安庆
芜芜湖湖
九江
.
江江阴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35万 35万
安庆-芜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