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8分)

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4分)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6分)

【答案】(1)特征:集体农庄发展迅速;全盘集体化。(4分)经济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4分)

(2)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2分)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分)(3)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2分)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6分,任答三点即可)(4)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2分)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2分)

(5)启示: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6分,任答三点即可)

二、拓展提升(AB层选做)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请回答: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

【答案】(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

(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

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

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2分)

(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

三、当堂检测(5分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括号内)

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B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2.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的是( C )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3. 2006年底,据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勃列日涅夫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61%的受访者认为其执政时期是二战后苏联(俄)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民众怀念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主要理由是( B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4.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B )

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

5. 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