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儿科合理用药的探讨
高 ;3婴 儿期 : () 自胎 儿 娩 出时 开 始 至 1 岁 之 前 , 周 此期 生长 发 育 最 迅 速 , 容 易患 传 染 病 、 染性 和 营 养 性 疾 病 ;4幼儿 期 : 周 岁 但 感 () 自1 至 满3 岁 之前 ; ) 龄前 期 : N 岁 至6 N 岁入 小 学 前 ; ) 周 (学 5 自3 ~7 ( 学 6
处 于 不 同发 育 阶 段 的 儿 童 有 不 同的 生 理 特 点 , 据 4 J 解剖 根 ,L 生 理 特 点 , 将 4 J 分 为 6 :1胎 儿 期 : 期 从 受 精 卵 形 成 至 小 可 ,L 期 () 此 儿 出 生 为止 , 0 , 期 是 胎 儿 发 育 十 分 重 要 的阶 段 , 组织 器 共4 周 此 各 官 处 于 形 成 阶 段 , 多 药 物 可 致 n J 的 器 官 损 害 和 胎 儿 死 亡 ;2 许 #L () 新生儿期 : 自胎 儿 娩 出 时 开始 至 满 2 d 前 , 期 患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8之 此
易透 皮 吸 收 。 2 2 药 物 的分 布 .
药物 分 布 的 主要 因素 是 脂 肪含 量 、 液 腔 隙 比 例 、 物 与 蛋 白 体 药 质结 合 程 度 等 。 幼 儿 脂 肪 含 量 较 成 人 低 【 , 婴 2 脂溶 性 药 物 不 能 充 】 分 与之 结 合 , 浆 中游 离 药 物 浓 度增 高 。 幼 儿 体 液 及 细 胞 外 液 血 婴 容 量 大 [, 溶 性 药 物 在 细 胞 外 液 被 稀 释 , 浆 中游 离 药 物 浓 度 2水 】 血 较 成 人 低 , 细 胞 内 液浓 度较 高 。 幼 儿 的血 浆 蛋 白结 合率 低 , 而 婴 游 离 型 药 物 较 多 , 体 内 存 在 较 多 的 内 源性 蛋 白结 合 物 , 胆 红 素 且 如
药学毕业论文—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摘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我国每年新增加聋哑儿3万左右,50%与不合理用药有关。
因此,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特殊人群,用药原则1.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期指自出生后到14岁的年龄阶段。
儿童时期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的侵袭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同时由于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品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品的敏感性较高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
儿童用药体内过程分析(1)药物吸收儿童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儿童的吸收量较成人多,如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不易在新生儿胃内分解可吸收60%以上,而成人仅吸收30%。
皮肤外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比表面积大,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曾有治疗尿布皮炎用硼酸溶液湿敷,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因此,儿童皮肤用药切勿过量。
(2)药物分布药物的分布特点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因为只有当药物进入某一组织器官并达到某种必要的浓度时,才会出现药效,因此只有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有所了解,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用药。
影响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而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且婴幼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细胞外液较多,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较低,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能力较低,两者均可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继而引发不良反应。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儿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病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用药、剂量调整和用药监测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首先,对于儿科患者,选择用药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儿童的代谢能力和药物清除功能均较成人低,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免出现过量或药物积累现象。
此外,一些药物在儿童群体中的药理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婴儿期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需要考虑到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每一位儿科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史等因素,合理选择用药并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风险。
最后,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重用药监测和病情观察。
儿童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
必要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药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测。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儿科是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主要关注儿童的健康和疾病。
在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类。
中成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方便、口服易咽、疗效较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儿童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器官功能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有差别。
因此,儿童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当的药物。
其次,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剂量较敏感。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同时,对于含有酒精或其他不宜儿童使用的成分的药物应当慎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要合理地选择中成药种类。
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食管反流、胃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儿童肠病宝颗粒、太婆素颗粒等中成药常常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立准确的病因和诊断,并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最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成药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某些病情较重、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的患儿,中成药往往只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短暂而重要,对于药物的影响也较为敏感。
因此,监测患儿的病情和用药效果,注意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方面,需要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中成药种类,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儿科住院日质控中合理用药的评估与调整
儿科住院日质控中合理用药的评估与调整引言合理用药在儿科住院日质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生理很特殊,对药物的反应也与成人不同。
因此,针对儿童患者的合理用药评估与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儿科住院日的质控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儿童患者合理用药的评估与调整方法。
1. 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均有影响。
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
此外,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药物代谢和排泄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估儿童患者的用药情况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2. 儿科住院日质控的意义儿科住院日质控是一种以全过程数据为依据,对儿科住院日医疗过程进行评价和管理的方法。
通过对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可以提高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3. 儿童合理用药评估的指标3.1 药物剂量合理的药物剂量是保证儿童患者疗效和安全的关键。
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3.2 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儿童患者的安全和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是较为安全和便捷的途径,但对于有消化道吸收问题的患者,需要考虑其他途径如静脉给药。
3.3 给药时间和间隔给药时间和间隔的合理安排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儿童患者的食欲和睡眠情况,合理选择给药时间和间隔。
4. 儿童合理用药调整的方法4.1 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调整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对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间隔进行调整。
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则需要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停用该药物。
4.2 考虑儿童患者的发育情况进行调整随着儿童的成长,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会逐渐成熟,因此需要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儿童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
儿童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儿童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分析药物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在儿童用药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不成熟,用药隐患和风险比成人大得多。
因此,应指导儿童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一、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1、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儿童用药成人化:我国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门适于儿童的药物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导致儿童用药成人化。
绝大多数儿童用药都是与成人用药相同的品种和规格,只是在剂量上进行调整。
近年来,虽然儿童药品市场不断在开发,儿童口服制剂已有所增加,但针剂和注射剂几乎没有儿童剂型。
儿童用药的使用说明不规范:目前,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
一些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的用法、用量大都是“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等,过于简单。
未经许可的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剂和儿童临床试验困难,临床上还有儿童在接受未经过许可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而且在全世界都普遍。
儿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几乎是空白:尽管目前儿科临床试验仍存在较大困难,但随着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监管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增强,儿科临床试验将日趋完善,最终实现基于儿科临床试验证据为儿童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的目的[8]。
儿童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由于临床试验的局限性,许多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特别是某些儿童特有的不良反应,由于信息缺乏,加之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以及儿童自身对不良反应不能主观表达,容易被忽视或误判而引起伤害,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
2、儿童用药问题产生的原因国内企业对儿童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有限。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
05 儿科合理用药的监管与政 策
儿科合理用药的监管体系
药品监管机构
01
负责制定和执行儿科药品监管政策,确保儿科药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医疗保健机构
02
在儿科合理用药方面承担重要责任,需确保药品使用符合相关
规定和标准。
家庭和患者
03
应了解儿科合理用药的知识,遵循医生指导,不擅自更改用药
方案。
儿科合理用药的政策与法规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 案。
儿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疾病种类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用药剂量与频次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 免超量或不足。
联合用药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 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儿科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 用
患者教育
向家庭和患者普及儿科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对药品使用的认 知。
药品信息传播
规范药品广告和宣传,确保提供准确、全面的药品信息。
06 儿科合理用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感冒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药物治疗需谨慎。
详细描述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对于轻微感冒,建议采用多喝水、休息等非药物治疗。若症状较 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等,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 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以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儿科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频次
剂量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确 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与进展
某一治疗方案可有4种结果:①疗效提高、成本降 低;②疗效降低成本增加、③疗效降低成本也降低; ④疗效最高成本也增加。显然①应采纳,②应放弃, ③与④要权衡所得与所失决定取舍。此外还应考虑 患者意愿,伦理道德等。由于目前我国治疗方案随 意性大,不够规范,推行中有一定困难,但无疑这 符合我国医改精神。
668.64
L蝮 404.2
80%
505.25
46.19
L低 508.5
经济学评价中CEA、CUA、CBA基本计算公式 CEA:费用效果比值=(C1+C2+…Cn)/E CUA:费用效用比值=(C1+C2+…Cn)/U CBA:成本效益比值=C/B 或净现值=(B1+B2+…Bn)-(C1+C2+…Cn)
○ t1/2=2.5 h者,经2×t1/2=2.5×2=5 h ○ t1/2=1.2 h者,经2×t1/2约2.5 h ○ t1/2=5 h者,经2×t1/2 = 10 h
若医生要估计给药1 h后的C,以婴儿为例:
○ C=C0(1/2)1/t1/2 = C0(1/2) 1/2.5
= 8×(1/2)0.4 = 6.06 mg/L
1.3~3.3
0.4
0.9~2.0
0.8~0.9
1.6
1.5
1.2
-
0.4~0.7
-
7.0 -
8.4~18.0 2.0
5.1~5.9 2.0~3.0
有关TDM
国际TDM学术组织(IATDMCT)90年成立,现有会员国50个,会员近千。首届会议1988年在 东京召开,第七届2001年在华盛顿召开,代表400人。
TDM意义:血药浓度与剂量、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依从性、个体化给药、 伪劣药等,是药物动力学前提。
探讨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
探讨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研究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的可行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用药情况,将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进行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范用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不合理用药的风险,经用药干预后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
要加强对临床儿科用药选择,用药剂量、剂型,给药方式的干预和管理,确保合理用药,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问题;措施受年龄影响,儿童的各器脏功能和生理机制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别,药物代谢、排泄能力均低于成年人,因而临床儿科科室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易致使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1]。
本文回顾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具体用药情况,对儿科科室的用药干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了规范用药管理的有效举措。
现将详细结果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122例患儿均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在我院儿科科室接受药物治疗,排除严重代谢性疾病、全身重大疾病及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药物治疗等情况。
将采用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采用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64±1.02)岁;对照组年龄5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05±0.45)岁。
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基本资料资料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用药干预情况发现,对照组未采取具有约束性质的用药规范管理措施;观察组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主要通过合理用药宣传教育、用药监督管理和用药抽检评测方式对儿科科室用药进行干预。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原则。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维护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是由新生儿到成人的过渡性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科医生在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频次和用药途径等,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能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敏感度较高。
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强调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病种的治疗也各有特点。
在用药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注重家长和患儿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在儿科用药中,家长应起到重要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儿药物,并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
儿科医生也需要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跟踪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多学科合作。
儿科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包括药师、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骨科、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致力于最终使宝宝得到彻底的治疗。
每逊之神,肩负着用药观念和道德标准。
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对药物代谢、药理学特征,保障儿童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儿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讨论儿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趋势、不同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比例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联。
结果不合理现象对于儿童的用药安全和疗效都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提高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对于儿童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结论合理用药监控系统还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用药,不合理用药,用药原则,探讨1儿童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不合理现象(1)儿童用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由于伦理和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很多药物在儿童中的临床试验数据较少,医生在用药选择时缺乏充分的依据。
(2)儿童适应症不明确:很多药物的适应症并未明确包括儿童,导致医生在用药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容易引发不合理用药行为。
(3)儿童剂量和给药途径不合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体重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但在实际临床中,经常出现剂量不足或过量、给药途径选择不当等问题。
(4)用药信息不全可能无法获得全面和及时的用药信息,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这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2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与效果2.1 系统实施和应用案例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医疗数据进行儿科药物使用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下面是几个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儿科电子处方系统一些医院儿科部门实施了儿科电子处方系统,通过将患儿的临床信息、药物信息和用药规范整合到系统中,医生可以便捷地制定儿童的用药方案。
系统会自动进行用药的审核和警示,提醒医生关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种系统在改善儿科用药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案例二:儿科药物剂量计算软件儿科药物剂量计算软件是一种帮助医生准确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工具。
它考虑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并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信息,自动生成合理的用药剂量方案。
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一、引言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特殊的科室,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疾病。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因此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新生儿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完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了临床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1.明确指征: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无指征的预防性使用。
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时,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病原体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新生儿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合理剂量:新生儿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完善,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避免使用过量或过少的药物剂量,以确保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4.合理疗程: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根据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疗程。
避免疗程过短导致病情复发或疗程过长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5.密切观察: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如出现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应避免滥用,避免无指征的预防性使用。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例如,青霉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可增加肾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
3.注意药物过敏: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
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应询问患儿过敏史并进行过敏试验,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生理、病理、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特点,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且安全地运用药物,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效果,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以儿童的疾病特点为基础,结合儿科药物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发育、代谢和药动学等差异。
儿童的生理发育未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低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速度较慢,容易引起剂量过高或滥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
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和发育情况等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
儿童的口服能力和吞咽困难,所以在给药时要考虑到儿童口服的可行性和药物的可溶性。
对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可考虑采用其他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儿童的饮食作息规律不同于成人,需要灵活调整药物的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疾病特点和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药物选择。
儿童与成人相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原体,且病原体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儿童的病情确定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影响生长发育的激素类药物等,以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儿童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通过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也需要儿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儿科药物学基础知识,并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药物信息和儿科临床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临床决策能力和用药水平。
探讨儿科的合理用药
探讨儿科的合理用药由于小儿的身体、心理不成熟及疾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及有效性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故合理用药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标签:合理用药;儿科;新生儿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特别是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市场对儿科专用药物剂型的开发程度不够、不适当的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儿科用药复杂化的局面,出现了更多不合理用药,如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适应证过宽或失控,药物品种选择失当,用药方法不当等。
一、小儿的药物代谢特点1、吸收新生儿早期胃酸pH较成人低,口服给药时,某些弱酸性药物服用后血药浓度高于成人。
新生儿胃排空速率一般比成人慢,且受出生后月龄、哺乳方式、食物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影响。
另外,由于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体表面积大,当通过皮肤给药时,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1]。
2、分布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浓度高,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血浆中浓度较成人低,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婴幼儿药物-蛋白结合能力比成人低,可导致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尤其是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一些游离型药物可自由通过,一方面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另一方面也能导致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3、代谢新生儿肝药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特别是早产儿肝微粒体羟化酶功能差,易导致羟基代谢的药物消除减慢,在体内蓄积。
新生儿自然出血或颅内出血不宜长期使用VitK(一般不超过3d),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4、排泄小儿尤其是新生儿,肾脏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肾排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消除减慢,易致蓄积中毒。
二、小儿各阶段的用药特点1、新生儿皮肤薄,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勿引起中毒。
口服药物由于肠胃吸收的差别很大,应区分使用,应慎用磺胺药、氯霉素等药物。
2、婴儿吞咽能力差,口服应注意误入气管;止泻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易引起中毒,一般不应使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科合理用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
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患者采取合理用药措施。
同时,在相同的时间段选取选取113例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医院常
规儿科用药措施。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各种不
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皮疹、其他不良反应等)发生概率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科合理用药能够
有效减少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分析探讨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他们对于药物的耐受和代谢能力普遍较差,本身抵
抗力也不高。
在治疗儿科患者时,如果滥用药物,很可能导致儿童对药物产生强
烈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儿童的健康[1]。
因此,儿科合理用药问题一直是国家和
医院比较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儿科合理用药进行探究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组,研
究组患者中,包含67例男患者和4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天到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岁。
患者住院时间在7天到31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3.2±4.5)天。
在相同的时间段选取选取113例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
患者中,包含61例男患者和5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5天到14.5岁之间,平
均年龄为(7.3±2.7)岁。
患者住院时间在6天到32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3.1±4.2)天。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用药措施。
研究组患者采用合理用药措施,首先医院
制定出严格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要求每一位医生必须严格按照用药安全管理进
行用药。
其次,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药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
耐药性,尽量减少儿童对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
此外,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该
尽量减少给儿童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
为了避免药物选择的失误,在进行药物选
择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确诊,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做出正确选择。
第三,尽
量用口服代替注射。
儿童对于注射可能产生恐惧感,从而减少用药的依从性,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如果能避免注射用药的,尽量避免。
第四,选用合适的剂量。
儿童与成人不同,儿童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一般来说比较低,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同时,密切注意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一旦出现
不良反应,应该立刻减少或者停止用药,确保儿童的健康。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效进行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不良反应包括:
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皮疹、其他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
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皮疹、其他不良反应等)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儿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儿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医药卫生需求,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
但是,目前儿科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多数医院当中。
儿童的耐药性较差,用药不合理可能导致儿童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儿童身体健康[3]。
当前医院儿科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药物选用不合理。
医生在进行药物选择的过程中,没有对患儿进行严格确诊,滥用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的现象尤为严重,很容易造成儿童的二次感染。
其次,药物配备不合理。
选用正确的药物,但是药物的剂量、配备也是影响药物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前,许多医生在进行药物配备过程中,过于随便,导致儿童发生不良反应。
第三,给药时间不合理。
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功效的又一重要因素,合理的给药时间能够进一步促进儿童对药物的吸收,从而更好的发挥药物效果。
但是,目前很多医生在给药时间上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出现给药时间不合理的问题,不但影响药物效用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不良反应[4]。
为了保证儿童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儿科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医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安全用药管理规范,从而尽可能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选取相同时间段的儿科患者115例和113例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对115例患者单独采取合理用药措施,剩下的患者采取医院常规的儿科用药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皮疹、其他不良反应等)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与他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儿科合理用药能够有效减少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慕燕萍,何国樑,胡建楣,等.儿科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33(25):115-116.
[2] 谢辉霞.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合理用药原则探讨[J].医药前沿, 2015,
13(11):364-365.
[3] 商树芹.浅谈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J].医学信息, 2014,
22(35):456-456.
[4] 张彩霞.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09(32):102-102.
[5] 戚海燕.儿科患者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