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传统门饰浙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传统门饰教时 2 教师时间

教学目标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重点难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激情,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欧洲建筑的门饰图片,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西方门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最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学习建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也可以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教学设计修改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探讨(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

来门的畅想等)。

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

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引出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

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

等)。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的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的印象。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学生画门饰。

学生画中国的门饰——辅首(门环)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

适的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后再画。

4.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小结作业情况。

(2)课外尝试创作门饰的剪纸作品,下节课上《中国的门饰》的剪纸。

第二课时

1.各抒己见。

(1)小结上节课的内容,谈谈绘画作业的优缺点。

(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的情况。

(3)教师小结。

2.讨论特点,提出意见。

(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的名作。

(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的特点及本地门的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传授方法,创作练习。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剪纸,教师示范。(方法: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将纹样剪刻出来;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示:可以小组合作创作,也可单独进行;色彩渲染和谐;握刀规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

5.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小结。

(2)交流创作经验。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