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育家——陶行知

合集下载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是陶行知,我之所以尊敬他,原因如下:1.高尚的人格魅力陶行知在国内外教育界享有盛誉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步伐!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科学实用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前瞻性思想“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造教学的辉煌,谱写动人的篇章!附录:●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

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为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物事迹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物事迹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物事迹《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一定不能被忘记。

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陶行知先生特别注重实践。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学校的孩子们都在死记硬背知识,就亲自带着孩子们走到田间地头,让他们亲眼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亲手触摸土地。

他告诉孩子们,知识不仅仅在书本里,更在生活中。

还有一回,一个穷孩子上不起学,陶行知知道后,不仅帮他交了学费,还经常去他家辅导功课。

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好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精神。

他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一心只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成长。

《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那可是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她总是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为了上好一堂课,她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为了讲清楚一篇文言文,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琢磨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还向许多前辈请教。

课堂上,她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于漪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是无微不至。

有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想要退学,于漪老师多次家访,鼓励他不要放弃,并自己掏钱给他买学习资料。

最终,这个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用爱浇灌每一朵花》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充满爱心的教育家。

还有一次,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批评他,而是课后和他一起做游戏,慢慢了解他的内心。

原来这个孩子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

从那以后,苏霍姆林斯基经常给他表现的机会,这个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优秀。

苏霍姆林斯基用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孔子:因材施教的智慧》孔子,那可是古代的大教育家。

他的学生众多,但他从不一概而论,而是因材施教。

比如子路勇敢但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格内向,做事犹豫不决,孔子就鼓励他要勇敢果断。

优秀的教育家精神案例(2篇)

优秀的教育家精神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体现教育本质、反映教育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教育家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以陶行知的教育情怀与实践智慧为例,探讨教育家精神在现实教育中的体现。

二、陶行知的教育情怀1. 爱国情怀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精神。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教育抓起。

在抗战时期,陶行知先生毅然投身教育事业,为民族解放和祖国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2. 爱生情怀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他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3. 爱校情怀陶行知先生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必须办好学校。

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如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智慧1.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

他认为,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这一理论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乡村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关注乡村教育,提出“农村教育为本”的观点。

他认为,农村教育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他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3. 民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主张民主教育,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他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现实意义1. 激发教育工作者爱国情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导语: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不小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受到众人的认可,陶行知只活到55岁就因操劳过度而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陶行知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拜人民为师的故事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

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

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

”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

”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

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

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

”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

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言陶行知(1891年-1946年),原名陶源,字由之,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

本文将介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包括他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思想来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其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思考。

他曾在北京的苏州街小学任教,亲身参与了校内的教育改革实践。

陶行知还在中国在职教育工会、民主教育社等组织中积极参与教育运动,对于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思。

同时,陶行知广泛涉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教育思想、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吸收了各种思想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核心观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制定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而不是一刀切地追求统一的教育标准。

陶行知提倡“因材施教”,强调教师应该耐心观察学生,理解他们的特长和需求,并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

培养综合素质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知识。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

陶行知倡导跨学科教育,提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基于实践的教育以实践为基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陶行知坚信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他提倡将实践活动纳入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生活技能。

对中国教育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

陶行知倡导的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发了教育界对于个性化教育的关注,为中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

关于陶行知的教师演讲稿

关于陶行知的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使命的话题——教师。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并借此机会谈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感悟。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感受他的教育情怀,汲取他的教育智慧。

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1.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他说:“教育者,非为过去,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活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认识社会。

他认为,社会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与社会紧密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将教学与做相结合。

他说:“教者,教也;学者,学也;做者,做也。

”他主张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1. 忠诚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他多次表示:“我愿意把我的全部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关爱学生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

他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

他提倡“学生是学校的中心”,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勤奋进取陶行知先生一生勤奋进取,他不断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他提倡“教育者要有一副健全的体魄、一副健全的思想、一副健全的灵魂”,以此激励自己和学生。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以下文章作者为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共含16篇),供大家阅读。

篇1: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陶行知的名言(50句)

陶行知的名言(50句)

陶行知的名言(50句)有一位教育家,你一定知道他,知道他的教育思想,熟知他的教育名言。

他就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的名言(精选50句),一起来读读!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陶行知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陶行知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陶行知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陶行知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王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陶行知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1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15、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陶行知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陶行知1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2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2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被广泛认同和传承,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伟大先驱”。

陶行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从小家境贫寒,但他非常聪明好学。

他的家乡教育非常有名,所以他先后在私塾和公立学校接受了优质的基础教育。

1910年,他考入南开大学外语系学习,后又在英国、美国和法国深造,并成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教授和校长。

从陶行知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人格,让人们有成为人的自由,有成为真正有用的人的机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爱、实践、自由和平等”。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原则是爱,而教学的最高理念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知识,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他主张个性教育,即因材施教,以发扬个人的特殊能力和潜在才华为目标,在非强制性、非标准化的教育环境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以便他们能够自由发挥才华,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

陶行知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宽松、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有用的人。

陶行知还十分重视语言教育。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和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对方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为此,他主张用母语教育,尽量避免外国语言对于母语的干扰,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逐渐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他还强调,学习语言必须注重实践,注重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陶行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精通多种语言,还会写诗、作曲、绘画等多种艺术,同时还热心公益事业。

他曾经创建了多个学校和教育组织,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并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他曾经翻译过好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翻译领域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优秀9篇

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优秀9篇

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优秀9篇《陶行知》读后感篇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

但是如果老师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要。

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以这样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导着教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继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篇二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学习著名教育家心得体会(3篇)

学习著名教育家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著名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几位著名教育家的心得体会。

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教育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 社会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3. 教育与教学相结合: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生活的,教学是生活的,生活是教育的,教学是教学的。

教师要将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他提倡“全面发展教育”和“和谐教育”,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下是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1. 全面发展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要追求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尊重。

3. 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茁壮成长。

三、杜威的教育理念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经验主义教育”和“儿童中心教育”,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左和平/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946年),1891年10月18日诞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

原名陶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陶行知幼时聪颖好学,6岁启蒙,8岁入经馆。

1906年至1908年就读于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歙县崇一学堂,为了激励同学们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于是挥笔在宿舍的墙壁上写下:“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誓言,以此明志。

1914年,陶行知以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随后赴美留学,先在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1917年,为使中国人民有受教育机会,婉言谢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留美之邀,毅然回国。

回国后,陶行知先生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倾注于人民教育事业,始终把普及大众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人才视为救国之举、兴国之计、报国之业,并以此为己任。

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等职。

他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探求中国教育出路,寻觅中国教育曙光,致力中国教育改造。

深信“教育是国家的万年根本大计”,构思“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的理想境界。

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运动,推行“工学团”、“小先生制”。

实践“教育与农业携手”、“科学下嫁”、“为农民烧心香”。

倡导素质教育、创造教育。

创办平民就读学校、安徽公学、晓庄乡村师范、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谱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陶行知先生毕生站在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人民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前列。

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为响应辛亥革命,徽州革命爆发,回到徽州后的陶行知积极参与其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陶行知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行列,动员南高师学生积极008响应,通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组织“国耻纪念筹备会”,有力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介绍一名教育家演讲稿范文

介绍一名教育家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字知行,湖南长沙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曾在多所学校担任校长、教授等职。

他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1.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体、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社会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主张教育应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将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他认为,社会是教育的广阔天地,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创造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德育为先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德育为先”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石。

三、陶行知先生的影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

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来阅读,受益匪浅。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感受他的伟大与崇高。

他坚强有毅力。

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

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

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中 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 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三大教育思想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往往被局限在学校的课堂里,学生们通过书本和教师的讲授获取知识。

然而,陶行知指出,这种教育方式过于狭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教育大课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所面对的问题、所积累的经验,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比如,孩子们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中,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在与小伙伴玩耍时,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在参与社区活动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些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能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人生的道理。

而且,生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也应该随之变化和发展。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创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场所,不应把学校与社会割裂开来。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

而社会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博物馆、图书馆、工厂、农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通过将社会视为学校,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实践机会。

他们可以在工厂里了解生产流程,在农村了解农业生产,在社区了解社会问题。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会即学校”也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面向全社会。

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资料简介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资料简介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资料简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先驱,下面是为你搜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打开网络查询,关于陶行知简介的文章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我国革命先驱,是较早一批投入革命事业的爱国知识青年。

通过陶行知简介,了解到他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

十七岁时,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院。

想通过学习医术来解救贫苦多病的中国人,一颗爱国之心正在迅速燃烧。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所学校歧视非教内人员,陶行知也不愿意受洋人的摆布,所以在入学三天后愤然离去。

时隔两年,陶行知决定考取南京汇文书院第二年转入金陵大学学习文科,在他大学期间,刚好爆发了震惊全国的辛亥革命,受到革命的影响,他开始走上街头宣扬民主,从事爱国主义运动。

在他学成回国后担任了当时国内几所著名学院的教授,开始了他艰辛的教育生涯。

在此期间,他研究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异,提出了西方教育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教育理论,拉开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序幕。

在经历了多年的教学生涯之后,终于在1935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的领导下参与抗日救国的运动,同年与上海众多当时著名的学者们发起创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一年以后,又成立了国难教育社,被推举为第一任社长,把生活教育和革命事业牢牢的连接到一起来。

同年八月,他又奔走了28个国家,宣扬抗日救亡运动,介绍中国新型的大众教育运动。

1938年后,他开始着眼于为穷苦孩子创办学校,灌输新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阅读陶行知简介,了解到许多有关于陶行知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

作为革命事业的先驱,他的事迹理应受到后人的瞻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了解,他的思想非常的丰富。

其中他最著名的莫过于生活教育论,他所提出的生活及是教育的观点,让后人无从推翻。

他所说的生活教育,不单单是指的学校的教育,而是包括了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泛意义上的教育。

社会便是学校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学校和社会统一相结合,把社会当做一个大的学校,把学校当成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精选5篇】

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精选5篇】

陶行知的故事篇一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篇二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样回事。

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

您说可气不可气?“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去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

“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

陶行知的心得8篇

陶行知的心得8篇

陶行知的心得8篇写心得时要真诚,不要为了写而写,才能打动读者,当我们有丰富的心得时,写篇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和分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陶行知的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的心得篇1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通过聆听杨瑞清教授关于《走在行知路上》的讲座,使我对教师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

因为理想的教育总是指向真善美。

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继而追求善和美。

真之于为人,就是认真,就是真诚;之于处事,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然而,作为教师,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难达到真的境界,常常会因为自我素养的局限而失真,比如: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好学,可是我常常问自己:你自己是真正严谨好学的吗?是不是因忙碌也有随性敷衍之时?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我常常问自己:有时候,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许多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我的心目中,有时候可能只是教条,甚至只是一个美丽的包装,而非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既不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优良品性。

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优秀事迹心得

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优秀事迹心得

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优秀事迹心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也深深地敬佩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优秀事迹让我深受启发,不仅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位教育家的优秀事迹,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这位教育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陶行知先生注重实践教育,提倡学以致用。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他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积极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

他提出了“德智体群美”教育目标,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集体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只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陶行知先生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他提倡学校创办“研究社”,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作为一个伟大的中国教育家,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爱满天下”的心愿,呕心沥血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矢志不渝地坚持生活教育的理念,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不仅从教育理论上谋求中国教育的新发展,而且在教育实践上探索中国教育的新出路。

他对做校长,提出了许多精辟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观念对我们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管理一所学校,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等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

一、陶行知校长观的主要视点
1.校长是一个完整的人
陶行知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长要做一个完整的人。

对于什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认为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有好的身体才能在物质的环境里站得稳固。

其次,要有独立的思想。

做一个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

第三,一个校长应该是一身担任一个学校校长,他反对一身兼管数事的校长,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导致教育事业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因此,他强调:“整个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不应当有命分式的校长”。

2.校长是一个学校灵魂
在陶行知看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首先要对校长进行一番评价。

所以,校长是教职工的领袖,学生的领袖,甚至是社会的领袖,校长工作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关系国家的兴衰发展。

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校长,他列举了校长以身作则,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的事例来说明校长对学校发展的灵魂作用。

3.校长要身教、有毅力
陶行知认为,学校不仅教学生读书,也要教学生做事,即改造学校,改造环境。

对于读书、教书,学生和教师、家长都心甘情愿,但是教学生做事,学生认为自己是来读书的,学生和家长不愿意,教师认为他们是来教书的,要他们教学生做事,他们也不愿意。

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陶行知认为,校长需要躬行,亲自去做事,为教师和学生树立榜样,带动教师和学生做事,同时,校长不能急于求成,还需要有较强的毅力。

4.校长必须增进学问
陶行知认为,校长必须不断增进学问。

他指出:“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必须和知识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

”作为一个校长,应该学而不厌,坚持不断增进学问,应该读的书必须读,需要从生活中吸收学问的养料。

5.校长需要与时俱进
陶行知指出,校长必须承认所办的学校教育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校长应该保持虚心的态度,打破一切成见、武断和知足,“都要欢迎人参观批评,以弥补自己之不足”,校长需要保持一个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反思自己。

6.校长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陶行知认为,学校校长需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他不止一次地用学校的事例来说明,他在开原乡第一小学时,学校很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很干净,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学生很有秩序,学校有一块蓝色的牌子,当校长把红色一面一翻,学生就跑出去,当把蓝色一面翻过来,学生又跑回来。

7.校长需要懂得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一个有能力的校长,不仅能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而且能“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精彩”,所以他主张学校校长能有经济头脑,能够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学校,办最好的教育。

8.校长需要具有加强校内外沟通与联络的能力
陶行知认为,一个校长不仅需要对学校内部事物了如指掌,因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校长还需要加强与学校外部的联络与沟通,为学校的发展消除障碍因素。

9.校长需要加强与师生的共同生活
陶行知认为,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校长与教师、学生同甘共苦,这样才会得到精神的沟通,情感的融洽。

他进一步指出,办学校犹如治水,要用疏导的方法,把学生的精神宣传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于人生的事上去活动。

校长需要加强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之间的心理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工作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二、陶行知校长观对校长专业化的启示
1.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的持续发展,客观要求担任领导和管理学校重要责任的中小学校长具备更高的素质,实现现代化和专业化。

校长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了。

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指校长在标准的专业教育、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具备较高深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活动,并逐渐成为一名专业的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的发展过程。

在校长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校长需要形成下列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首先,校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

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了学校管理知识、课程与教学知识、法律知识、情景处理知识等方面。

其次,校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意识。

校长应该充分认识到“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形成“教育即服务”、“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为教职工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再次,校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管理能力。

校长不仅要具备个人智力方面的一般能力,还需要有与校长管理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领导决策能力、学科敏感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校长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学校教育是在社会中开展的,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校长需要面对和处理学校内外的事务,如果校长没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是很难处理问题的,陶行知先生在谈到燕子矶国民学校面临的问题时充分说明了校长与学校周边环境的沟通能力。

2.关注校长的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学领域。

加强对校长的叙事研究,以校长的故事为手段,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来建构教育生活的意义。

校长的叙事研究不仅有利于校长的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校长专业化发展,更加有利于教育理论的繁荣。

在具体的校长教育叙事研究中,我们需要注重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校长的日常生活。

陶行知有对校长的生活事件的细微观察,才得出了精细的校长管理理论。

第二、关注学校的日常生活秩序。

学校的每个方面的变化都可以
折射出校长的管理策略的嬗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察,来研究校长,从而更好地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3.重视校长的教育理念
我们已经知道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而校长的教育理念又是校长办学的灵魂,校长的教育理念关系到校长的专业化进程,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校长的教育理念。

校长需要具备以下新的教育观念:第一,树立生命教育观念。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看到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要倡导教师的教学是有生命的教学,教育管理也是有生命意识的管理。

第二,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新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以人为本”内化为学校的管理理念就是校长在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中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参与权、自由权、选择权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重塑质量观。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打破已有的传统教育理念下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观念,重新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

第四,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长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那种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更需要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第五,形成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观念。

学校管理应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教育,把教育与生活联结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六,具备较强的教育信息化观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地需要进行信息化,即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信息化观念,进行校园网络建设,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4.重视校长的选拔与培训
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视校长的选拔与培训。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和挑选、培训和开发、绩效评估、确定薪金和津贴。

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校长的选拔受教育行政的干预,甚至出现完全靠行政来任命,在今天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急切需要转换那种选拔机制。

同时,需要对校长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校
长专业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