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心理环境

合集下载

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1.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和沉浸感。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和学习。

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指导。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动机。

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给予适当的奖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4.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指学习环境中的互动和合作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努力,但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合理地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6.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满足学习需求和拓展学习空间。

总之,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压力和学习资源等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重视这些要素的作用,积极地调整和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浅谈如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浅谈如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浅谈如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是指与课堂物质环境相对的软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一、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各中学热热闹闹谈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的今天,很多教师的心理处在亚健康状态,他们长时间地焦虑、忧心,难得开心。

因此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

教师要愉悦地接纳自己,牢固地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帮助教师找到自身发展的生长点,增强自信心,给自己确定适当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才会自觉地去修身养性,实现人格提升,才会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才会乐于无私奉献。

二是帮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直接作为课堂心理气氛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健康的心境和情绪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计划,合理地把握课堂管理,并能有效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三是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成功的激励机制。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关键要建立成功激励机制。

首先,引导教师“常乐”。

教师必须有一个“自得其乐”、“自消烦恼”的良好心理基础,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校要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扩大生活的圈子,培养兴趣爱好,创造“常乐”的条件和环境,如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职称评定、激励机制等。

多为教师着想,帮助教师减轻或摆脱人为制造的烦恼。

其次,要求教师保持“平静”。

倡导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做到:喜不狂,忧不愁;胜不骄,败不馁;烦不燥,紧不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小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不仅在学习知识,而且在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性格。

而课堂环境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化小学课堂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学生是处在快乐成长期的孩子,他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通过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提倡合作与团结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并且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二、营造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中,营造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他们敢于表现、大胆发言,不用过分忧虑自己的错误,创造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

老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不过分追求成绩,不陷入唯分数论,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不再因为考试成绩而焦虑,在课堂中不断成长。

老师还要注重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在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就时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勇气。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小学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友爱、责任心、守纪律的品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情感智慧,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懂得感恩,懂得感情交流,懂得自我情感调节,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而且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融洽的、和谐的、活跃的,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课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

(一)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高尚的道德休养,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自于优良的性格品质。

积极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二)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的灵魂。

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蔼亲切,要用“请回答”、“请坐”、“好”、“很好”等礼貌用语和激励性的评价。

激励的话语能拉进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气氛的创设

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气氛的创设

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气氛的创设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1、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与想法,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我们常常发现,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展开小组讨论式学习,这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主动参与欲望可以得到最大满足。

譬如,讲授小学语文第三册内容,可以把识字、画出生字词、标自然段及重点段中有几句话等任务下放到小组内完成。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互相帮助,认真纠错,既有个体的发现,又有集体的探索,更有不同观点的争论。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用“我们一起……”这样补充句子,可以在句尾用叹号、句号、问号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号,补充出三种不同语气和内容的句子。

可见,课堂讨论是创设良好心理气氛的理想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2、物质环境的优化心理环境的创设也需要与物质环境的优化组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心理气氛创设的整体效益。

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充分利用座位的变化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意义重大。

圆形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形排列法均为座位排列方式的不同变式,较之秧田式座位排列有着明显不同的优势,值得尝试。

我们常常根据教学需要,变学生单行单坐的座位形式为小组式排列,便于师生、生生之间多角度交流,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成效明显。

论高校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论高校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论高校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乐趣,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高校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至关重要。

首先,老师应该注重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尽量把重点及难点置于教学的前部,在教学末尾给学生一些益思训练,让他们对记住的知识有一定的归纳、总结和再现能力。

其次,老师还应当提倡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讲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研究,从而使学习更具有参与性和实践性,建立良好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把学习当作乐趣的愿望。

此外,老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克服他们可能因情感焦躁、犹豫不决而阻碍学习能力的影响,甚至是学习压力过大而诱发抑郁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最后,老师要赋予学生自主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有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总之,高校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应该多方式的探索,利用有效的技巧营造一个舒适、自由、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学习得快乐,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

【论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论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论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近年来,小学课堂中出现的诸多心理及行为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表现突出的有小学生的厌学和对老师产生厌烦的问题行为等。

研究者注意到课堂心理环境是导致小学课堂中出现诸多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优化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要求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从小学课堂的角度,对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良好的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特点课堂心理环境是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关系,如班风学风、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

良好的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特点表现在师生关系和谐、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和学生积极探索与互帮互学上。

1.师生关系和谐,互尊互爱。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又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孩子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父母是其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其影响极深。

但是在上学之后,对于他们生活中重要之人转换成了老师,理所应当老师成了孩子倾诉感情需求关怀的对象。

由此可见老师成了学生成长的第二影响源,并把教师作为父母一样来看待。

2.师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他们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交往都是“教学相长”的时机,教师的示范、引导、激励等作用对于学生来讲非同小事。

课堂里不只是学生受到教育,得到成长,其实教师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成长。

3.学生积极参加,刻苦钻研的。

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并且要有一个不懂就问,乐于学习的心态。

课堂教学注意参透学生心理,创造情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让学生享受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课堂氛围活跃,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有问题有疑问,课堂上勇于提出,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老师指导,一起解决问题,享受探索问题的乐趣。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一、引言课堂教学中心理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营造策略。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具备亲和力、耐心和鼓励学生的精神,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营造安全与自信感学生需要在安全与自信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怕犯错误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给予关注和鼓励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主动回应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价值。

4.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舒适的教学设施、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1.形成学习目标和动力学生在课堂中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充足的学习动力,这需要他们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获得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教材、参考书、电子资料等。

教师可以积极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注学生心理,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关注学生心理,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关注学生心理,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途径。

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好多教师认为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

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

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有的甚至当众点名,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教师应倾注真爱,促进内化,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比较孤僻,心理变得比较脆弱。

也会引起不正常的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有意识地关注哪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不爱与人交往的同学,多给他们提供发言、展示自我的机会。

多发挥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努力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

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的愉悦。

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浅谈心理环境在小学课堂的培养

浅谈心理环境在小学课堂的培养

浅谈心理环境在小学课堂的培养课堂心理环境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两部分构成的。

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为此,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其独特p1.兴趣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小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有如下三条:(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多样新颖,富于启发性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会把学习看作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还应使学生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中,积累有关知识,完成有关任务,通过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外界环境与教育条件必须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才能成为起作用的因素。

只有当外界环境和教育条件变成个人兴趣时,才能对兴趣的培养具有意义。

2.情感是维持良好心理环境的条件情感是影响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小学生的情感是比较强烈的,在学习中往往会由于某些积极的原因,例如,他们对某学科的部分内容产生兴趣,或者是一次考试成绩的提高,任课教师的表扬而产生的高度热情。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形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它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真诚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不吝啬赞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赏能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

学生永远希望能够得到长辈和老师的赞赏和鼓励,真诚的、发自老师内心的赞赏可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可以使人变得更自觉、更有信心,赞赏有激励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朝着老师要求的目标努力,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有一个班级上课纪律较差,常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但这个班级上课比较活跃,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课上有意识给予他们适度的赞赏和鼓励,如:“走进你们班中,老师心情很愉悦,你们很活泼,相信这节课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愉快。

”每当我表扬他们的时候,我观察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在与邻桌讲话的也不讲了,原来头低着的也抬起了头,学生情绪变得高涨起来,在整节课中,学生参与积极,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在“回音壁”中写到:“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老师对我们的赞扬和鼓励,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全班同学变得自觉了,课堂纪律也好了。

谢谢您,老师!”我又及时地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任课老师也注意在课堂上适当赞赏学生。

几周后,有任课老师高兴地告诉我,课堂氛围好多了,学生比以前自觉了。

“看样子,小孩还是喜欢吃‘马屁’的!”任课老师幽默的话里充溢着对学生的关爱,同时很显然,他也理解了赞赏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不轻易定论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也不同,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并保持一种中立、坦诚的态度,不作“结论性”判断,更不能用老师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学生。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摘要】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有必要在教学中营造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塑造良好的课堂纪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动静结合的课堂,都是我们教师营造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注意的工作。

【关键词】课堂氛围;营造;心理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

课堂需要有活力和生机,更需要有高效率,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呢?我提出以下几点:1 严格的课堂纪律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前提课堂纪律要严格。

没有好的纪律,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营造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非常必要的。

有纪律才有学生对课堂严肃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课堂氛围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安静”、“严肃”等课堂标语的实现,发自学生的内心世界对课堂的认识,但要真正实现这一要求,只靠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是不足够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尚不存在如此强的自我约束力。

这时我们只有借助于“纪律”才能营造严肃、安静的课堂。

好的课堂纪律对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起到的效果很好,我就现实的教学经验举个例子,我曾经担任过多个班级的音乐课,纪律好的班级教授起课来比较轻松,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严肃认真,学生学习氛围很浓。

纪律差的班级,学生上课时比较散漫,学生心理较浮躁,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如何塑造良好的课堂纪律,我认为关键做到以下几点:一好的课堂纪律来自于教师的严格要求。

二好的班风是形成好的课堂纪律的基础。

三班级骨干学生的带头作用好。

最后一点班内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严肃认真。

2 让表扬的语气充斥课堂我们从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需要内驱力和外界刺激。

内驱力是自于学生自身心理态度的变化。

外界刺激能力加强,学生的内驱力就会增强。

教学心理环境创设

教学心理环境创设

浅析常变常新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一、课堂心理环境的的涵义及作用课堂心理环境是指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的人际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学生认识、情感、行为和身心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明显、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

首先,教师的素质的重要性。

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对英语学科和所教内容的热情,会使教师自己处在一个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忱投入的状态,这种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也处于一个响应的积极状态。

同时,学生的良好反应反过来又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师生彼此间情绪交融,相互调试,会形成温馨师生关系,在运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的合作过程中,使任务完成更顺利。

第三,课堂心理环境的外在因素--良好的班风也会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英语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反之,在班级混乱,班风不正的环境中,学生心理往往会产生压抑、猜疑、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不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效应,不会有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生生情感交流,那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收益也无从谈起。

课堂心理环境是外语教学的隐性环境,它存在于人脑之中只能间接考察与控制,但却从根本之根本处制约着外语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二、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调查笔者根据课堂心理环境的定义和分类,对本校高一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学生进学校学习一学期后进行了调查,请他们谈对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感受,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

设计了调查问卷。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心理环境敏感,成绩好的同学更在意老师讲课内容、形式和师生互动,而成绩差的同学更在意一些心理需求,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如: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鼓励和信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素质等,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努力创设一个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来影响和推动教学成效。

浅谈物理课堂心理环境优化

浅谈物理课堂心理环境优化

浅谈物理课堂心理环境优化课堂心里环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心理环境构成的。

课堂心理环境是否活跃、是否融洽,对教学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投入巨大的精力、情感和时间,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物理教师,自从新课程实施后,笔者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对职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体会。

1 物理教学中教师心理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影响很大,在我国现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气氛、师生交往的模式。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上每节时都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物理教学中教师个性及人格的优化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正如乌申斯基所言:“个性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修养,完善品格,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品质,才能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树立榜样的作用。

教师和谐的人格是影响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

作为一名职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物理学科付以全身心的热爱,对自己的物理专业精益求精,系统掌握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了解现代物理教学和应用的发展动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探究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教学重点和要害,厚积薄发驾驭教学。

其次,还要善于学习并模仿名优教师的教学风格,借鉴他们灵活处理教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不拘一家,博采众长。

其次教师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性格、能力、修养等因素,也是充分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

3 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隔阂乃至对立的师生关系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严重阻碍。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课堂心理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

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

”实践也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

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

一、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作为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之前,必须先拥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甚至于把教师的好恶都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要以自己对教师事业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

凡是要学生相信的,我自己都坚信不疑;凡是要学生做的,我自己都身体力行。

总之,以信念、道德、审美等来规范教师的言行,使之和谐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这点,教师才能在学生中确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以良好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1. 引言1.1 概述小学课堂心理环境小学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情感、态度和氛围。

一个良好的小学课堂心理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环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建立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效地优化小学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重视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而课堂心理环境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他们会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也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效率。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更愿意与老师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建设与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2. 正文2.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优化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偏袒不歧视,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温暖和尊重。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优化小学课堂心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下面就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需要从师生关系上着手。

老师是小学课堂的灵魂,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

老师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老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出反应,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严厉的话语和惩罚手段,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鼓励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团队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帮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共同进步。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还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善。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解、游戏活动、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小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还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两者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家庭教育活动,加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提醒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共同为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而努力。

浅谈课堂心理环境

浅谈课堂心理环境

浅谈课堂心理环境摘要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

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

为此,教师就要投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治学精神、管理方式、特别是道德品质和行为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

教的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的认识发展的品行形成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和发展课堂良好环境的决定因素。

以下是本人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一些粗浅的剖析。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

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

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浅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浅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有效性课堂教学语言,高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

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动手去操作,并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教学语言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

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尽量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

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结论等务要科学准确。

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心理环境
摘要: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

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

为此,教师就要投
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治学精神、管理方式、特别是道德品质和行为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

教的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的认识发展的品行形成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和发展课堂良好环境的决定因素。

以下是本人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一些粗浅的剖析。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

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

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

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

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

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
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通过这一系造深厚的学习气氛。

如在讲初中“绪言”时,什么是“火”?为什么会有”火”?铁可以烧吗?真的有“鬼火”吗?等与“火”有关的问题的提出,必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求知欲倍增。

还可用化学实验,如用庶糖做“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可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四、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措施
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在课堂上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原则,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家庭、人际等都随时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外来的心理应激源,因而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失常与行为失态,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镇定、冷静、理智、大度、豁达和宽容,要泰然处之。

教师要用热爱教学事业、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

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一位学生演示“银镜反应”实验后,自己也动手做起来,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目的是想交代清楚实验成败关键,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出了错,此时如果停下来重做或不做,必将影响教学气氛,而他继续做了下去,但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与前面实验对照,实验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同?是否会有“银镜”出现?这样巧妙地利用实物实验做对照实验,既使学生对成败关键有了深刻地印象,又避免了课堂上“空白”的出现。

参考资料: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