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周围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测量和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
跟骨周围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跟骨骨折临床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 部跗骨骨折的60%,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预后较 差。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多趋向手术治疗。但在 手术治疗过程中,神经血管损伤多为医源性损害,外侧入路
造成腓肠神经损伤有6 ̄7%,内侧入路造成后神经分支损 伤为25%。跟骨周围主要的血管、神经为胫后血管(及其分 支足底内、外侧血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足底内、外侧神 经)、腓肠神经(分支为足背外侧皮神经)。在跟骨内侧的
2.88ram,占AG长度55.7±2.43%。 2.2点F到点G之间的距离:90.4±4.30mm
2.2.1足底外侧神经跨过F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1.7±
2.32mm。占FG长度46.2±2.47%。 2.2.2足底内侧神经跨过F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55.9±
4.06mm。占FG长度61.8±3.90%。 2.2.3胫后动脉跨过F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2.9± 3.8Imm。占FG长度47.I±2.95%。 3跟骨外侧安全区 腓肠神经通过个每条标志线时的测量距离 3.1点D到点F之间的距离:41.5±8.48mm,腓肠神经跨过
方法:选取新鲜的因外伤及骨肉瘤所截肢的成人尸体标
本16侧。在中立位进行解剖,在跟骨的内、外侧通过触摸 选择数个固定的解剖标志点,在这些标志点的基础上画参考 线,以这些标志点和线确定相对的安全区域。将准备好的试 验标本置于解剖台上,保持中立位,开始对每个标本足部的 可触及的固定解剖标志用marker笔进行标记,然后取足前
神经及其分支并对其进行标记及测量与各标志点的距离。
结果: 1载距突的测量结果:长、宽、高为:23.3±2.87ram,15.1 ±1.94mm,10.36±1.1lmm。上翻角、前倾角为:27.82±6.58
。、30.5±5.55。载距突外侧面中点距内踝23.6±3.4mm。
2跟骨内侧的安全区测量结果
中文摘要
2.1点A到点G之间的距离:79.2±4.46mm。 2.1.1足底外侧神经跨过A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39.9±
3.22mm,占AG长度的50.4±2.22%。
2.1.2足底内侧神经跨过A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8.o± 2.96mm,占AG长度60.7±2.72%。
2.1.3胫后动脉跨过A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4.2±
中文摘要
周围神经血管走行的详细测量,来确定安全区,以寻找微刨
手术切口的部位,安全放置内固定物及螺栓的进钉点的位
置,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最大程度地减小手术创伤和软 组织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为微创复位技术(经皮撬拨复 位)及自行研Nd,切口微创钢板易断螺栓加压内固定系统的 应用提供基础形态学研究。
避免跟骨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
关键词:跟骨;神经血管;解剖;测量;安全区
英文摘要 Anatomic study of treating the intra-articular
calcaneus fracture by minimal invasion
±2.35%。
3.4点D到点J之间的距离:63.2+9.06mm,腓肠神经跨过
3
中文摘要
DJ线上的点距D点的距离44.7±4.24 mm。占DJ长度71.4
±7.07%。
跟骨内侧最安全的区域是在粗隆的后部。在所有的标本 主要的神经血管结构都在CE线之前。在踝管的结构中足底 外侧神经的第一个分支,被一贯的发现在在踝管结构的最 后,所有足底外侧神经的第一个分支在CE前平均5.33± 2.6ram处。跟骨外侧最安全的区域在跟骨粗隆的后下方,腓 骨肌腱及腓肠神经的后下方。腓肠神经的走行平均在外踝尖 后12.84-4.37mm,在外踝尖下13.5±4.27mm。腓肠神经及 经外踝下转向前方被称做的足背外侧皮神经,位于皮下组织 的浅层,与骨面之间有相对较厚的软组织,使用骨膜下钝性 剥离可以避免腓肠神经损伤。 结论:通过对体表解剖标志与跟骨周围神经、血管关系 的精确测量,找到了跟骨周围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为跟 骨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内固定的安置,跟骨牵引的穿针位 置找到了相对安全的区域。并通过钝性分离技术是完全可以
静脉的外踝属支伴行,支配足及小趾外侧缘皮肤。一些跟骨 周围的安全区域在文献中虽早有描述,但国内外尚无好的方
法来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AO钢 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易发生切口边缘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 症,为最小程度地减小手术创伤和软组织并发症,促进骨折 愈合,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得到初步开 展。本课题设计,采用新鲜人体标本,在中立位对足跟部进 行解剖研究,通过后足可触及的固定体表解剖标志,对跟骨
部正中解剖切口切开皮肤,向足内侧逐层仔细解剖,找到踝
管并小心的将其切开,观察踝管中的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 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在胫后动、静脉、胫 神经和胫神经的分支(足底内、外侧神经)跨过这些参考线 的部位用大头针进行标记并测量其与各标志点之间的距离。 继续向深层解剖,暴露附着在载距突上的韧带及载距突。测 量载距突宽度,高度及外翻角度。然后,在外侧找到足跟部 各个可触及的固定体表解剖标志点,并逐层解剖,找到腓肠
血管神经束主要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其出附管时(或即将出 管时)分出足底内、#t,t女lJ血管和神经。足底内侧神经为感觉支, 支配足底和部分足趾皮肤,足底外侧神经为运动支,支配足 内在肌。胫后动脉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2/3皮肤。 跟骨外侧的腓肠神经是由腓肠内侧皮神经接受腓神经交通 支后形成的,在外踝下转向前行改称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小隐
DF线上的点距D点的距离12.8+4.37 ranl。占D F长度30.2
±4.48%。
3.2点D到点H之间的距离:49.7±13.5mm,腓肠神经跨过 DH线上的点距H点的距离13.5±4.27 mm。占DH长度26.9
±2.55%。
3.3点D到点G之间的距离:50.4±12.4 mill,腓肠神经跨过 DG线上的点距D点的距离14.O±4.06 mm。占DG长度27.6
跟骨周围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跟骨骨折临床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 部跗骨骨折的60%,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预后较 差。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多趋向手术治疗。但在 手术治疗过程中,神经血管损伤多为医源性损害,外侧入路
造成腓肠神经损伤有6 ̄7%,内侧入路造成后神经分支损 伤为25%。跟骨周围主要的血管、神经为胫后血管(及其分 支足底内、外侧血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足底内、外侧神 经)、腓肠神经(分支为足背外侧皮神经)。在跟骨内侧的
2.88ram,占AG长度55.7±2.43%。 2.2点F到点G之间的距离:90.4±4.30mm
2.2.1足底外侧神经跨过F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1.7±
2.32mm。占FG长度46.2±2.47%。 2.2.2足底内侧神经跨过F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55.9±
4.06mm。占FG长度61.8±3.90%。 2.2.3胫后动脉跨过F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2.9± 3.8Imm。占FG长度47.I±2.95%。 3跟骨外侧安全区 腓肠神经通过个每条标志线时的测量距离 3.1点D到点F之间的距离:41.5±8.48mm,腓肠神经跨过
方法:选取新鲜的因外伤及骨肉瘤所截肢的成人尸体标
本16侧。在中立位进行解剖,在跟骨的内、外侧通过触摸 选择数个固定的解剖标志点,在这些标志点的基础上画参考 线,以这些标志点和线确定相对的安全区域。将准备好的试 验标本置于解剖台上,保持中立位,开始对每个标本足部的 可触及的固定解剖标志用marker笔进行标记,然后取足前
神经及其分支并对其进行标记及测量与各标志点的距离。
结果: 1载距突的测量结果:长、宽、高为:23.3±2.87ram,15.1 ±1.94mm,10.36±1.1lmm。上翻角、前倾角为:27.82±6.58
。、30.5±5.55。载距突外侧面中点距内踝23.6±3.4mm。
2跟骨内侧的安全区测量结果
中文摘要
2.1点A到点G之间的距离:79.2±4.46mm。 2.1.1足底外侧神经跨过A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39.9±
3.22mm,占AG长度的50.4±2.22%。
2.1.2足底内侧神经跨过A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8.o± 2.96mm,占AG长度60.7±2.72%。
2.1.3胫后动脉跨过AG线上的点距G点的距离44.2±
中文摘要
周围神经血管走行的详细测量,来确定安全区,以寻找微刨
手术切口的部位,安全放置内固定物及螺栓的进钉点的位
置,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最大程度地减小手术创伤和软 组织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为微创复位技术(经皮撬拨复 位)及自行研Nd,切口微创钢板易断螺栓加压内固定系统的 应用提供基础形态学研究。
避免跟骨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
关键词:跟骨;神经血管;解剖;测量;安全区
英文摘要 Anatomic study of treating the intra-articular
calcaneus fracture by minimal invasion
±2.35%。
3.4点D到点J之间的距离:63.2+9.06mm,腓肠神经跨过
3
中文摘要
DJ线上的点距D点的距离44.7±4.24 mm。占DJ长度71.4
±7.07%。
跟骨内侧最安全的区域是在粗隆的后部。在所有的标本 主要的神经血管结构都在CE线之前。在踝管的结构中足底 外侧神经的第一个分支,被一贯的发现在在踝管结构的最 后,所有足底外侧神经的第一个分支在CE前平均5.33± 2.6ram处。跟骨外侧最安全的区域在跟骨粗隆的后下方,腓 骨肌腱及腓肠神经的后下方。腓肠神经的走行平均在外踝尖 后12.84-4.37mm,在外踝尖下13.5±4.27mm。腓肠神经及 经外踝下转向前方被称做的足背外侧皮神经,位于皮下组织 的浅层,与骨面之间有相对较厚的软组织,使用骨膜下钝性 剥离可以避免腓肠神经损伤。 结论:通过对体表解剖标志与跟骨周围神经、血管关系 的精确测量,找到了跟骨周围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为跟 骨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内固定的安置,跟骨牵引的穿针位 置找到了相对安全的区域。并通过钝性分离技术是完全可以
静脉的外踝属支伴行,支配足及小趾外侧缘皮肤。一些跟骨 周围的安全区域在文献中虽早有描述,但国内外尚无好的方
法来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AO钢 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易发生切口边缘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 症,为最小程度地减小手术创伤和软组织并发症,促进骨折 愈合,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得到初步开 展。本课题设计,采用新鲜人体标本,在中立位对足跟部进 行解剖研究,通过后足可触及的固定体表解剖标志,对跟骨
部正中解剖切口切开皮肤,向足内侧逐层仔细解剖,找到踝
管并小心的将其切开,观察踝管中的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 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在胫后动、静脉、胫 神经和胫神经的分支(足底内、外侧神经)跨过这些参考线 的部位用大头针进行标记并测量其与各标志点之间的距离。 继续向深层解剖,暴露附着在载距突上的韧带及载距突。测 量载距突宽度,高度及外翻角度。然后,在外侧找到足跟部 各个可触及的固定体表解剖标志点,并逐层解剖,找到腓肠
血管神经束主要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其出附管时(或即将出 管时)分出足底内、#t,t女lJ血管和神经。足底内侧神经为感觉支, 支配足底和部分足趾皮肤,足底外侧神经为运动支,支配足 内在肌。胫后动脉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2/3皮肤。 跟骨外侧的腓肠神经是由腓肠内侧皮神经接受腓神经交通 支后形成的,在外踝下转向前行改称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小隐
DF线上的点距D点的距离12.8+4.37 ranl。占D F长度30.2
±4.48%。
3.2点D到点H之间的距离:49.7±13.5mm,腓肠神经跨过 DH线上的点距H点的距离13.5±4.27 mm。占DH长度26.9
±2.55%。
3.3点D到点G之间的距离:50.4±12.4 mill,腓肠神经跨过 DG线上的点距D点的距离14.O±4.06 mm。占DG长度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