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西汉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一、单元课标解读【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中国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朵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素养目标】二、单元教材分析【大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在全册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重点把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秦汉时期的文化辉煌大气,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创新,许多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
文 丝绸 明 之路 交
流
中国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到欧洲,佛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由丝绸之路先后向东传入中国
丝 绸
历 史 意 义
(1)“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有力 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了 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之 路
现 实 意 义
(1)对发展连接亚太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在这一交通走 廊的过境运输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 (3)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当今如何 开发利用 丝绸之路
(1)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在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时要重视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 (3)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 倡议
考点 7 华佗、张仲景(识记)
人物
华佗
张仲 景
朝代 东汉 东汉
成就
(1)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2)模仿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 操“五禽戏”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称谓
外科鼻祖
“医圣” “坐堂医生”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 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 6 丝绸之路(理解)
西域
张骞出 使西域
西域 都护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定了基础
论述题(教学设计)——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论述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练习教学设计论述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练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分析内容: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分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新课标要求要了解它们的主要史实并认识到它们的意义和局限性。
云南省历史新中考推上了日程,其中论述题也开始从高中阶段下放到初中阶段,面对这种新形势,学生能掌握论述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中考论述题在难度上比不了高中,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比之前高了,一般来说论述题分值占比为6-10分,其类型和应对技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1、回顾并掌握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加强背记;知道论述题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锻炼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3、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从其意义和措施中以史为鉴;解答论述题时学会总结升华主题,丰富作答内容。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分析:知识目标多为识记要求,学生回顾为主;能力上学生稍显不足,教师加以指导;情感态度价值方面,在于解答论述题的总结语和升华语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增加作答的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秦汉时期相关知识解答历史论述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论述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分析:论述题的解答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上,如果学生对于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那也就无从论述,所以我将本节课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应用上;论述题的考查内容多种多样,但大致题型和模式还是有规律可寻,所以掌握解题和方法尤为重要,但对于学生来说,平时测试中对于论述题题型接触的还不多,所以在方法和技巧的熟练上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纵横】【阶段特征】政治上: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
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朝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等措施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思想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秦汉时期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突出成就。
【知识建构】【考点梳理】第9课秦统一中国(p44)一、秦灭六国——实现统一1.条件:①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
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
③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这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结果:(时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
4.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二、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目的:适应,加强(二)内容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2、中央政权机构:由、、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掌控3、地方行政制度:废除(制度),建立由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三)影响1、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三、秦代的统一措施(一)目的:适应(二)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影响:使政令能够在;有利于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影响: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①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影响: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②开凿灵渠 ※影响: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4、民族关系上 ①对南方: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在越族地区设郡管理 ②对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三)影响1、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评价秦始皇:功绩:(1)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识汇总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识汇总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东汉的兴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边看边思考: 西汉被谁建立的什么政权代替了?这个篡位者所进行 的改革是否取得了成功?他又被谁推翻了?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新政的实施不仅没有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加 剧了社会动荡。
学习目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新课导入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时主题
顺应潮流,大秦统一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西汉初建,重归统一 汉武大帝,强盛一统 东汉新生,延续统一 驼铃古道,东西动脉 秦汉成就,文化科技
课时标题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五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鲜卑内迁。此后,内 迁各族的生活习俗逐渐跟汉人趋同,有些民族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 军队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
(3)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如果你是光武帝刘秀,面对混乱的东汉社会,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材 料 三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
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他 还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
刑罚。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材料四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精简到 十分之一)”。另外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学习任务二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秦灭六国1 、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顺天应人 (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 (主要原因) ;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
2 、从公元前230,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 、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 、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2 、文化——统一文字 ( 小篆) 。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经济——统一货币 (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意义: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三、秦朝疆域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陇海,西至陇西 (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
一、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 (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 ;③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的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1 、前期:陈胜、吴广农民起义:① 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地点:大泽乡;③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因大雨误期,误期当斩。
④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⑤过程: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⑥结果:失败。
⑦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2 、后期:项羽、刘邦农民起义:①项羽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以少胜多) ;②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战:①时间:为期四年;②结果:刘邦战胜。
③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四、评价秦始皇 ( 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1.千古一帝 (功 )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乱局面;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扩大疆土,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 政治
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接受Biblioteka 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经济
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和酒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
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 量衡
抑物价
思想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项目
秦始皇
3.(2022·广东中考)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
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
规章制度有助于( C )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解析】“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
6.(2022·广州中考)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
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B)
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
106个诸侯的爵位”可知,汉武帝通过夺去106个诸侯的爵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
7.(2023·江西中考)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
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C )
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经
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统一(1)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
(2)完成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在原有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2.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的措施(1)主要表现: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等等。
(2)影响: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激化,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知识点二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初的统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3)西汉初年政治①“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②地方体制:郡国并行制,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汉景帝在位时平定七国叛乱。
2.西汉的强盛(汉武帝)3.(1)王莽改制①建立: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②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了社会矛盾。
③灭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①东汉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②内容③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根据材料思考,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 应该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与沿线各国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 共蠃,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 发展,共筑“中国梦”与“世界梦”。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 力增强,国库丰盈。
汉 武 帝 巩 固 大 一 统
1、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①、政治上,“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②、经济上,将地方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 铢钱 ③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维护北部边境的安 定。
丝路
绸 4、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 之 5、西域都护
路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新
“ 疆地区 )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丝绸 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 y u a n d u)
(4)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一词中提到“秦皇汉武” 两 个人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两个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形成秦亡汉兴内种不同的结局?
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征发农民修宫室、造陵墓,使大批 农民离开土地,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是滥用民力;而汉武 帝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社会经济 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东汉衰亡原因 宦官和外戚专政
4、黄巾起义
打击了东汉统治
1、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
沟 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说课稿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历史变迁,包括秦朝的建立、西汉和东汉的更迭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的起始,认识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历史,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秦汉时期的历史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认识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版块二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件--202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秦汉时期社会阶段特征
政治: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 奠定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铁犁牛耕普及全国,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
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武帝 时尊崇儒术,儒学取得正统地位;科技文化迅速发展;佛教传入中国,道教 在东汉末年产生。
版块二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
• 主干知识线索: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统一六国、定都咸阳、北固边疆、统一岭南、平定西南、建 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
(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权独尊
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争鸣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深化拓展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重点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特点 地位
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 的社会秩序。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 精神色彩。 诸子百家之一。
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 理性(如皇权专制), 即从 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特点。
特点:强调“大一统”,以儒学为核心糅合各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体系。 强调以君主为中心,神化君主权力,具有神学色彩。 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维护现实政治。
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汉朝)课件 (共29张PPT)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领域
措施
影响
中央 中外朝制度(中朝:决策;外朝:执行)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地方 推恩令;任用酷吏,打击豪强;刺史制度
选官 察央集权;
上计制, 御史参与审核
黄老学说: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派别。“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黄帝善于养生并得 道成仙(修身)。“老”指老子的学说(守道、无为),二者糅合为“黄老之学”。
(2)经济:“与民休息”政策 ①表现:轻徭薄赋
②结果:文、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
的编纂;律令并行。
乡里制度
什伍组织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
为里,互相监督
汉对秦制的继承 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秦汉律令并行。
√
√
社会救济
皇帝有时会赐给年高老人
优抚政策 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
实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维护大一统局面
汉对秦制的革新 儒家知识分子 以经注律。
江苏·郡国并行制;汉代选官
【Ⅲ】25·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北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手工业
2018 【Ⅱ】25·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
海南·汉承秦制 江苏·汉代选官制度;重农抑商
浙江·汉代的冶铁技术
【时空定位】
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四大内容:
重现大一统 ——西汉建立
巩固大一统 ——西汉强盛
西汉时期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两个时期、两种治国思想、两个治世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_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35页)
《史记·平准书》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 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 ,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
新课标新教材 CONTENTS
一.削弱地方势力 二.推动经济发展 三.尊崇儒术 四.北击匈奴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 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无视朝 廷,“拟同天子”。
问题二: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 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后果: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 离心力量。
一 削弱地方势力 2.汉武帝的解决措施
(1)措施一: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政治上:诸侯王国对抗中央,地方豪强抗衡官府; ·经济上:私人铸币,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思想上:百家流行,诸侯门客批评皇帝政策; ·军事上:匈奴袭扰,被迫和亲。
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削弱地方势力
一 削弱地方势力 1.汉初的政治形势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初郡国并行制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导言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 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 社会趋于稳定,为汉武帝推进 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 基础。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 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 局面。
:
第
三
单封
元建
秦 汉 时 期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 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通过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学习,知道 儒学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学习,理解汉 武帝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作出的贡献。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去年金陵十三钗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 课秦统一中国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称为“三,称为建立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在全国长度、容量、有利于国家对经济便利了经济的发展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比较第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三、秦朝的灭亡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成为富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秦亡汉兴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①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②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以此为鉴,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启示:“成由俭,败由奢”,汉初统治者政策宽厚、生活节俭,并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安定。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由严厉镇压诸侯王“推恩”:分割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二、加强经济管控发明新型播种工具四、北击匈奴拓展延伸1.秦汉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2.汉代使儒学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原因(1)大一统的要求:汉初“无为而治”思想已不再适用于新形势,统治者急需一种新思想巩固统治;(2)董仲舒的贡献:他把儒家思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使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3)汉武帝的推动: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社会出现比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利用水力三、黄巾起义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张骞通西域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秦简九九表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三、司马迁与《史记》四、道教和佛教也吸收社会上的一些神仙使太平道得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拓展延伸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1)政治因素: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国家巩固。
第4课 新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目录
壹
贰
叁
叁
西汉建立 和文景之 治
西汉的 强盛
东汉的兴 衰之治
丝绸之路 与两汉对 西域的管 辖
视频
汉高祖 刘邦
人物资料卡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 产。 秦朝建立后,刘邦出仕,任沛县泗 水亭长,后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 中。陈胜起义后,攻占沛县,自称沛 公。公元前206年率军进驻灞上,接 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鸿门宴 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 一带。期间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 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 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 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 域,巡视监察各郡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 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西汉十三州刺史分布图,京畿附近由司隶校尉监察
巩固统一措施
2.经济:①铸币权收归中央 改变了汉初以来币制混乱的状况,消除了诸侯割据
的经济基础,——削弱诸侯王、地方豪强经济势力
楚汉战争
西汉
前207 前202 前141
秦朝 灭亡
武帝 即位
王莽 新朝
东汉
9年
23 25
220
王莽 东汉 覆灭 建立
曹丕 灭汉
汉高祖 刘邦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新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材料1 元鼎四年,武帝下令“悉令郡国毋铸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规 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只能由中央政府下属机构,即水衡都尉属下的钟官、均 输、辨铜三官铸造货币。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 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2.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到维护和 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
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一: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诸侯王与地方 豪强势力强大
图一 金缕玉衣
诸侯王势力强大
材料一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 党之地徒方,豪以强武势断力于强乡大曲。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
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学习任务二
加强经济管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改进农具
经济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富豪唯利是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学习任务三
尊崇儒术
思考:依据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概括汉武帝调整治国理念的原因。
材料 汉代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无为之治, 并因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这种治民之术,既不能解决化 民易俗、建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也不能使分散的小农经济与 政权凝聚为一体,更为有害的是这种放任政策,听凭富贾豪族掠夺民财, 兼并土地,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 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
三、郡国并行
三、郡国并行
三、郡国并行 1. 巩固刘氏家族的统治,避免“孤立之败”。与大臣相 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2. 缓解地区性文化冲突。韩信是楚人,“习楚风俗”, 故封楚王,以“存恤楚众”。齐王刘肥“食七十余 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 西部的中央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郡守、县令“奉汉法以 治”。
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 贤相。 ——《史记· 曹相国世家》
四、黄老无为 老子 不让社会有任何发展,永远停留在小国寡民的原始 阶段。 尊重社会的自然发展,不评头品足,争论是非。
无
庄子
为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 者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 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 司马谈 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 《论六家要旨》 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 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 以因循为用。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 为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 阳,为法令约束……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 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董仲舒
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 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或耕豪民之田, 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 转为盗贼……
“善。君休矣!”
──《史记 ·曹相国世家》
五、文景之治 轻徭薄赋
减田租为三十税一,减算赋为每人每年40钱,减徭役为每人每 三年充更卒一月。 设臵三老、孝悌、力田等乡官,“率其意以道民”。 废除连坐法和黥、劓、斩趾等肉刑,减轻笞刑。
先德后刑
禁止官吏“以苛为察,以刻为明”,要求“治狱者务先宽”。 疑难案件和“文致于法”但人心不服的案件,要上报廷尉。 史称文景时期“有刑错之风”。
目 的
东 西 异 治
东部的诸侯国,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有一定自主权, 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
三、郡国并行 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 齐故俗。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 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
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
五、文景之治
文帝
下令王国二千石(御史大夫、内史、中尉、廷 尉等)由中央任免,要求王国“用汉法”。
贾谊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将大国分成若干小国,减 轻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晁错
提出削藩策,建议削
晁错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 不过百石。春秋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 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 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价而卖, 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 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此商人所以兼 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之也。
第二讲 西汉的建立和巩固
一、楚汉之争
二、汉承秦制
三、郡国并行
四、黄老无为
五、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
一、楚汉之争
代 陈余 赵
西魏
田荣 齐
彭越
汉五年(前202)十二月,垓下(今安徽固镇)会战, 项羽战败,退至乌江渡口,自杀。
汉五年二月,刘邦在定陶称帝。
二、汉承秦制 刘邦至灞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 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 《史记· 高祖本纪》 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 法,……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以刑名绳下
陈平为相,“治黄帝、老子之术”,“不治事,日饮醇酒,戏 妇人”。文帝问:“天下一岁决狱几何?钱谷一岁出入几何?” 答:“有主者。”又问:“主者为谁?”答:“问决狱,责廷 尉;问钱谷,则治粟内史。”文帝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 主何事也?”答:“主臣……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文帝 “称善”。
《史记· 萧相国世家》
二、汉承秦制 九章律: • 萧何:益事律《兴》、《厩》、《户》 三篇,合为九篇。 • 保留《挟书律》、《妖言令》 • 田余庆:非承秦不能立汉。 • 承秦之制,使汉得以利用秦的军国主义 体制,有效地动员关中的人力和物力资 源。 《盗》 《贼》 《囚》
《捕》
《杂》 《具》 《兴》 《厩》
而
治
四、黄老无为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 束……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萧 规 曹 随
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
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惠帝怪相国 不治事……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 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 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 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