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人生若只如初见——“闺怨诗”教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人生若只如初见——闺怨诗教学案人生若只如初见——闺怨诗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闺怨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了解闺怨诗常见思想情感和常用表现手法。

二、经典精析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赏析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

三、高考链接

(新课标全国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五、知识积累

【专题解说】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

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闺怨诗的写作模式:别离──盼望──孤单。

【主要类别】

1、闺怨诗。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风格特色】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