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习惯。除非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否则人们总 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某种习惯一
旦形成,就可能成为个人获得满足的源泉。如人们较 长时间从事某项职业活动,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 职业用语、职业习惯等形成了“职业认同”,如变革 一旦改变人们熟悉的工作方式、职业习惯,使某些人 由于心理上的不适而产生不快或抵触情绪。
一、变革的起因 现代组织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动荡的环境,组织面临的 变革压力和挑战尤为明显。 组织变革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外部环境变化 内部环境变化
组织成员状况变化
(一)外部环境变化 1、技术的不断进步 技术变革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强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改
变着产品结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公众的消费偏好。(3G的出现)
Leabharlann Baidu
多常规决策。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把工作上相
互依赖的人们组织为关系密切的小群体;二是 职工有效地控制自己工作任务的权力。
(3)以人为重点的变革方式。这是实现所有变革的基础,无论是 组织结构的变革,还是任务和技术的,都离不开人的重要作用。 以人为重点的变革主要是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的 变革以及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通常包括的内容有: 第一,人员更新。这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系统中的进出升降。必
(3)依赖性。如阿吉里斯提出的“不成熟—成熟”的 个性理论指出的那样,人在开始生活时都依赖别人, 如一个人没有培养起自我尊重的观念,他便会一直依 赖他人作出决定。对于变革的态度也是这样,除非他 所依赖的人已认为需要变革,并把变革的措施纳入到 他们的行为中时,他才会不反对变革。 (4)担心不了解情况。变革是新事物,总有一些不确 定因素,如果一个人还不清楚地了解变革的目的、机 制和潜在的结果时,他很可能对变革忧心忡忡,宁愿 维持原有的状况。
二、变革的过程 组织变革虽具有必然性,但组织变革的成功并不具备必然性。其 中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是有计划进行的还是自发进行的问题。要有 计划地实行变革,必须按照科学的变革程序办事。国外许多学者 对组织变革提出了不同的模式,在此择其有代表性的介绍。
1、卢因模式
应用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卢因(Kurt Lewin)是有计划变革理论的创 始人。他特别重视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机制,“解冻—— 变革——再冻结”就是他针对组织成员的心理态度和行为而提出 的变革三步骤。
第一阶段:解冻(Unfreezing)——创造变革的动力。 创造变革的动力是一个包括三种特定机制的复杂过程,这三种机 制都必须发挥作用,使组织的成员受到激励,从而否定目前的行 为或态度。 机制1:必须确定地否定目前的行为或态度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 强化或稳定; 机制2:这种否定必须建立足够的、能产生变革的迫切感; 机制3:通过减少变革的障碍,或通过减少对失败的恐惧感来创造 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一阶段特别要注意收集有关令人不满的现状资料,与其他组织 作比较,请外部专家来证明变革的必要性。
机制2: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多种信息加以选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 出有关自己特殊问题的信息。
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事先向成员提供的有关变革的情报资料,鼓励成员 参与变革计划的拟订,提供对变革问题的咨询,与成员协商谈判变革所 引起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三阶段:再冻结(Refreeing)——稳定变革。 当改革措施顺利进行后,还要采取种种手段不断强化新的心态、 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使之巩固并持久化。这又要通过两个机制: 机制1:让成员有机会来检验新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具体 情况。成员一开始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可能很小,应当用鼓励的办 法使之保持持久; 机制2:让成员有机会检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是否接受和肯 定新的态度。群体成员彼此强化新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新态度 和新行为可以保持更持久些。 这一阶段特别要注意系统地收集变革获得成功的客观证据,并把 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变革的参与者,注意使参与变革的成员的 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上得到变革带来的利益。
影响成员的行为。
四、变革的阻力及克服
任何组织变革的成功都有赖于绝大多数组织成员的赞 成、支持和积极配合。任何一项变革都涉及到对原有 制度、关系、行为规范、传统和习惯的改变,从而造 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衡和行为上的抵制,无疑使组织变 革产生阻力。传统的观点认为抵制变革的原因来自技 术方面,而现代的观点则认为来自心理、经济、社会 等多方面。
要的流动会给组织带来新的朝气和活力,为组织成员的晋
升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二,改变激励的机制。如通过改进报酬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
制度,直接影响个体行为,进而间接影响组织行为。
第三,素质的更新;通过调查反馈、班组建设、咨询活动等方法 来改变成员的动机、态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进而
3、唐纳利模式 唐纳利等人在《管理学基础》中对组织变革的全过程 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提出的组织变革模式如图所示。
变 革 力 量
组织进 行变革 的需要
批 判 分 析 问 题
找出组 织发展 的方法 和策 略
认 识 限 制 条 件
选 择 方 法 策 略
实 施 计 划
评 价 计 划
反馈 反馈
图分为八个环节:第一,变革的力量,即要求变革的压力,包括外部和 内部的力量;
2、价值观念的变化 昨天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今天就没有价值了。 昨天认为价值不高或没有价值的东西,今天就有可能身价百倍。 3、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新的体制、政策、制度及新组织,新的管理方式,必然对人、组织和地 区性环境产生影响。
· 以上三种变化是组织变革的外部根源。
一个组织要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外部环境取得平衡。所要注意的是 组织外部环境是无法控制的,但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变革与外界环境相 适应。
个人对变革的阻力如图所示。
个人抵制变革的过程
有选择 的注意 力与保 持力
习
依 赖 性
惯
担心 不了 解情 况
经济 上的 原因
守旧 和安 全感
图 个人对变革产生阻力的原因
(1)有选择的注意力和保持力。对自己的注意力和保 持力进行选择是大多数人处世的一种看法。一个人一 旦确定了自己的态度后,不愿意随意对新事物作深入 客观的了解。如果新事物不能基本符合他们原有的观 点,便很容易对变革产生抵制。
(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方式。结构的改变,也就是对组织成员及 领导者所担负的责任和相互关系进行调整,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
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等。国外的学者通常将变革 组织结构的因素归纳为21类,详见表。组织结构的变革是完全组织变革 任务的一种最直接和最基本的方式,一般见效快,可以使组织发生根本 的改变。
(二)内部环境变化 组织内部出现下列情况时,就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
△决策失灵
△沟通阻塞 △机能失效 △缺乏创新
(三)组织成员状况变化
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
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
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
变革。
不相适应或相互矛盾主要有几种表现(P391P392)
第二阶段:变革(Changing)——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 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 第一阶段的结果是使个人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概念,或新的看待旧信息 的方法(即认识的重新定义)。第二阶段又通过两种机制而发生: 机制1: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即学习一种新的观点,或确定一种新的态度 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并以这些人作为自己形 成新态度或新行为的榜样;
第二,认识的变革的需要,要求领导者能敏锐地在组织发生重大 问题之前就认识变革的需要,善于捕捉组织内需要改变的信息; 第三,诊断问题,要弄清问题的实质,要进行些什么变革,变革的目标 是什么,如何对这些目标进行衡量等; 第四,确定可供选择的组织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第五,认识限制条件,摸清这些限制条件及影响程度;
第六,选择方法与策略; 第七,实施计划,要注意选择变革的时机和范围; 第八,评价计划。对实施变革和要求变革的力量这两个阶段都提供反馈。
三、组织变革的方式 莱维特模式 莱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 显著作用的三个变量为:组织结构、技术和人事方面,它们是相互依赖 的。组织变革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任意或改变几个综合变量来进行。在莱 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三种方式:
认为变动性与稳定性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观察任 何一个组织时,应同时看到其动态和静态两方面。
· 什么是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简称OC)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 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 需要。
不变革的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 盲目的变革则会给组织带来混乱和损失。
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问题提出的背景 每天我国有几十万个企业诞生,同时又有差不多数量 的企业消亡。 有的企业的历史长达百年之久,而又有的企业寿命很 短,几年甚至几个月,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从本世纪初开始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组织变革与组织发
展问题。
第一节 组织变革
· 变动性和稳定性 组织是一个不断地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它会发生变革,具有变 动性:同时组织变革又是发生在组织内部的,这个组织还处于持续存在 的过程中,仍保持着该组织的形态和特性,具有稳定性。现代组织理论
第一,工作扩大化。指横向扩大工作范围,主要是在
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中,为减少职工的单调、乏 味而扩大工作内容,使一个人同时承担几项或
周期性更长的工作;
第二,工作丰富化。指纵向丰富工作内容,让职工有 自主权,有时会参加计划和设计,获得信息反
馈,评估和修正自己的工作。
第三,自治群体。让基层组织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 自己控制工作的进度和管理,以及自己进行许
表 变革组织结构通常包括的因素
1、规章制度 2、程序 3、正式的奖酬制度 4、汇报的要求 5、计划 6、部门划分的基础 7、控制幅度 8、矩阵组织结构 9、进度安排计划 10、信息沟通方式
11、工作班组 12、组织层次的数量 13、委员会 14、直线—参谋组织 15、工作绩效的标准 16、正式政策的权力 17、选择的标准 18、项目群体 19、预算 20、正规培训 21、指挥系统
(2)以技术为重点的变革方式。 这种变革方式主要是指对组织部门、 层次、工作任务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原有的工作流程;更新完成 工作和任务的技术工具,改变解决问题的机制和研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新方法的程序。两者是可以独立的,但变革 工作任务势必要与变革应用于工作的技术工具结合起来。这种变 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卡斯特模式
卡斯特把他的组织变革的过程分为五大步骤: (1)对组织作一回顾、反省、批评,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研究;
(2)感知问题:承认变革的必要性;
(3)辨明问题:找出现在的状态与所希望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4)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法,对这些方法进 行评定,讨论怎样行动及测量绩效的方法,经过讨论作出选择; (5)反馈:根据组织变革的效果,评定效果与计划有什么问题; 若有问题,根据上述步骤两次循环。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休兹(E.Huse)认为抗拒变革的因素为:组织变革的策略威胁到 个体和群体的认知,威胁到安全感的损失、地位的损失与权力和 责任的损失;管理人员之所以抗拒变革,是因为变革策略威胁到 他们的权力和特权;与变革策略有直接关系的员工,均会感受到 威胁。 赫尔雷格尔(D.Hellrigal)和小斯洛克姆(J.W.Jr.Slocum)等人在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来自个人和组织变革的阻力。 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介绍,兼及其他学者的观点。 1、个人对变革的阻力
(5)经济上的原因。当变革还没有充分显示其结果, 人们还无法亲身体会到变革所带来的利益。在具体变 革过程中,完全有可能产生某些不利的因素,从局部 或短时期内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这种对经济利益的担 心和顾虑,往往是人们抵制变革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