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精神文明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讲:宋明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理”是世界的本原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1、背景
★魏晋至隋唐儒学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下佛、道迅速传播, 三教并立; ②隋朝: 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
③唐朝:尊道、礼佛、崇儒;儒学正统地位 受到冲击,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1、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 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 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2、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 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 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道教、佛教思 想的特点分别是?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如何实现“存理灭欲”? 其一,“认取那个是天理,那个是人欲”。只有通过明 理,才能灭去私欲。朱熹更多地讲“明天理、灭人欲”。 (先知后行) 其二,明辨天理人欲之异,复归于人的本心。人的本心 “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 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 之,以复其初也”。即复归于人的本心。 其三,“存理灭欲”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围拔守,人欲 自消铄去。” 通过自身修养,循序渐进,“自然纯熟”。
古代的中国民族精神例子
古代的中国民族精神例子古代的中国民族精神例子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无数先贤英才不断涌现,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
得益于他们的努力,中国拥有了独特且卓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下面是一些古代的中国民族精神例子。
一、诚实正直诚实正直信仰自己的良心,是中国民族精神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这种精神品质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信仰。
历代中国皇帝都十分看重忠诚和正直,同时,这种信仰也渗透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史书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关于正直勇敢的故事和个人成就,如岳飞、曹操、尉迟恭等等。
二、勤劳节俭勤劳和节俭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对劳动和节俭的理解和实践远远超出了我们现代人的认识。
勤劳意味着认真地工作,不因疲劳、艰辛或挫折而放弃。
节俭意味着珍惜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时间。
这种民族精神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高度发扬和光大的象征。
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在中国历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爱国爱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意味着将国家和家庭的利益置于个人生命和利益之上,是不计代价地维护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孙子兵法》中的战术,还是《大学》中的家庭倡导,家国情怀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四、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象征。
中华民族习惯于抱成一团,相互支持和鼓励,正是由于这种团结和谐,我们才能够抵御外族入侵;也是由于这种团结和谐,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文明。
从小到大,中国人都注重亲缘关系、邻里关系甚至国际关系,这种团结协作优良传统,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斗。
五、爱敬尊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师重道历来被奉为必须要维护的精神。
中国人尊师重道、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致力于崇尚师长的因素。
重视教育开展的同时,中国人也非常注重文化传统和道德品质,这种爱敬尊师的情感和信仰,一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2021年高考历史必考重点专题复习: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考试大纲]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点5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点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中国画;考点7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考点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产生【考点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学习态: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3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
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考纲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
2.社会原因:大变革时代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各阶级、各学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
3.政治原因: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4.教育方面: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
(二)诸子百家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伟大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整理出“六书”,即《诗》《书》《礼》《易》和《春秋》等典籍,其主要思想保存在《论语》中。
(1)思想:①政治思想:a. “仁”和“礼”。
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思想核心)仁: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实现途径:遵循“忠恕”之道,即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实现途径:提出“正名”的主张,体现了思想保守的一面。
b.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②哲学思想——鬼神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在优先位置。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即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以扩大。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中国古代文明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总结提升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战国以来到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线: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与中央机构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
4.古代中国的统一(指中国古代的某些王朝或政权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发展史可分为四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
5.古代中国的民族交融主要有三个高潮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1)专制政治日趋完备和强化。
商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表现为宗法制下的集权政治,它以西周时期为典型;秦朝以后的专制主义表现为中央集权,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与吏治的制度化、法制化。
中国古代调整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官制度的行政法律规范,从唐代起已经自成系统,制度的完备和规范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其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1)演变趋势①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
②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
③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
④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
⑤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来进行管辖。
(2)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其基本精神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哲学和道德理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道德、礼仪、哲学、艺术等方面,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含了伦理道德、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方面。
中国古代有德治天下、德胜权谋的思想,认为治国必先治德。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人,他们对道德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其中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墨子主张“兼爱”,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二、礼仪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礼仪、婚礼、葬礼、节日等方面。
中国古代崇尚礼仪,认为“礼仪之邦,先礼后兵”。
中国古代礼仪悠久,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年、扫墓、过年等习俗,这些习俗流传至今,仍然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举行。
三、哲学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贡献下,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有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多种哲学流派,其中儒家最为重要。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义理、中庸之道,主张“仁者爱人,不仁者不爱人”,讲究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担当。
四、艺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
中国古代的艺术精髓源远流长,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如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等人,他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如古代的诗词、曲艺、戏曲等形式,至今仍然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和智慧财富。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制定
时期 宋朝 元朝
概况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以唐律为制定蓝本,如《天圣令》 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 明朝
《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
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1994年 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001年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 划思想道德建设
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 中共十八大
(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中共十八大以 来
(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奠基 发展
形成
时间
成就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令 20世纪50年代
(2)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至 80年代
(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 发展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已经有数千年了。
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相信很多人都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精神1、“人文”精神。
炎黄时代已有其萌芽,以后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人文精神,又有创造性发展。
其特征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
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别重视礼仪,提倡德治,追求社会的和睦相处,并最终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
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治家治国等传统美德。
2、“自然”精神。
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
《老子》一书提出的“道法自然”,是中国传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发点,强调要如实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观想象。
而《庄子》一书则强调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提出了保护生态平衡的卓越思想。
3、“奇偶”精神。
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创立了“阴”和“阳”这个哲学概念。
当人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和人事变化的时候,又在数字方面归纳出“奇”“偶”概念。
例如从“无音”、“五色”“五味”中的“五”看事物的构成与变化。
唐代后,中医又受“八卦”说的影响。
奇与偶的离合,成为古代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于是相生相克、安危、动静、盈缺、尊卑、知行等相对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孔子的“中庸”说、老子的“抑损举补”理论等,都是这种“奇偶”变化的理论说明。
宋儒所说的“一分为二”,也是奇偶的结合。
观察“一”,要看到它自身的“二”;最后又归结为“一”,这时人们对于某事物才有了真切的认识。
4、“会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内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这种不断吸纳并完善的特质,就是“会通”精神。
例如,西汉时期,儒、法走向了结合。
以后,儒、道又走向了兼容,并吸取了佛学的精华。
这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古代精神文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第三讲 古代精神文明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一,神化皇权;儒家经典成为全国统一教科
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使儒学自汉代始成为正统 思想。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实质和影响。
(2)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秋思》,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6)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
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
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 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
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文明。
这种精神文明体现在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艺术和文化等方面。
在古代中国,精神文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动力。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精神文明之一。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提倡孝道、忠诚、友善和礼仪。
这种思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认为子女应该尽力照顾父母,并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种孝敬之道以家庭为基础,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孝道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毛泽东曾经说过:“孝子之报国,至于可仁。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孝道与国家事业的密切关系,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忠诚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观。
忠诚是指对国家和君主的忠心耿耿。
在古代的中国,君臣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关系。
忠诚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忠诚可以使社会保持稳定和秩序,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友善是儒家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友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互相帮助和关心。
友善的实践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礼仪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意味着尊重、自律和谦逊。
礼仪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涉及到社交礼节、仪式规范、礼节规定等方面。
通过遵循礼仪的行为,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增加对他人的尊重和反思。
在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中,佛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对人们的心灵教育和精神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使中国文化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交流与融合。
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古代中国创造了许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音乐和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理解。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3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3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热点剖析】一、中国古代“东学西传”1.秦汉文明: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世界(1)表现①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先后西传。
②制铁技术和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2)影响:以秦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1)表现:儒学的传播;造纸术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传到非洲和欧洲。
(2)影响①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1)表现①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变成新教的工具,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
②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③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瓦解骑士阶层。
(2)影响: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1.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1)途径: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进入中国。
(2)表现:传播基督教教义;也大量传播了科学技术。
如当时传教士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
(3)影响:西学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由于只在少数士大夫阶层中流传,没有能够很好地普及。
2.近代的“西学东渐”(1)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主要学习以“”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2)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层面过渡的迹象。
古代中国文明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 PPT
古 代
专题一——政治文明
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国 专题二——经济文明
文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明 史
专题三——精神文明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7)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 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 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材料七: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 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 专在上。
材料四:(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 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 中肩。
——摘自《左传》
(4)材料四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什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 实质:分封制趋向瓦解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实力壮大。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的形成及影响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选官制度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早期国家 夏商
代 中
《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观》
①屠呦呦选择了符合自己志趣的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1分) 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 独特的成才之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提升自己生命 的质量。(2分) ②屠呦呦“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 成任务!”(1分)我们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 同时,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当国家处于困难时,主动为国分忧、 勇担重任。(2分) ③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并不断进行科 研。(1分)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实现理想,培养团队精神、发扬艰 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
(2)屠呦呦的事迹对你成长和接受未来社会的挑战有何启示?
材料二: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这促使她不断去探索其中 的奥秘。报考大学时,她选择了符合自己志趣的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1969 年,在当时工作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 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 务!”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终于胜利研发 了抗疟疾药青蒿素。20年后,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 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
经历言传身教,帮助了一大批困难者,唤醒了一大批迷
途者,催生了一大批奋进者。
(1)谢芳丽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
_____
____、___ ______的要求。
她的事迹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建设,
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3.(12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会承担责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感动人物:“轮椅上 的创业者”谢芳丽,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失去 了双腿和左臂。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和坎坷,她没 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拼搏与友爱:创办水晶淘宝 店,靠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了“水晶公主”的 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 经历言传身教,帮助了一大批困难者,唤醒了一大批迷 途者,催生了一大批奋进者。 (1)谢芳丽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0)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其成果惠泽后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
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
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材料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 A,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材料一(a)图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根据(b)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
盛唐时期,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3)材料三中“A”处是哪项重大科技发明?(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这部书”的名称。
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材料一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定居生活,饲养家畜,播种农作物,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
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材料四某同学将部分中华文化制作了如下表格:领域内容诗歌小说雕塑④______图片介绍①______ 是唐代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飘逸洒脱,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有人说其“斗酒诗百篇”。
《②______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以贵族青年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家族和社会变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雕塑,数量众多,造型宏伟精巧,是统治阶级宣扬③______ (宗教)的重要体现。
作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 约7000年前的稻谷最可能出现在哪个遗址?图2的陶盆最可能在哪个遗址被发现?(2) 上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①②空格内应是______ 和______ 。
3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
教材知识归纳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 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 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随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顺义区模拟)下列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的图片, 它们可用于研究( B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尧舜禹的禅让 D.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堂达标检测
2.(2023·淮南模拟)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 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 或一致。这表明 ( C )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 D.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
随堂达标检测
3.(2023·兰州模拟)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逐步发展到礼器。周王朝对 礼器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 鼎四簋等。这反映出青铜器 ( B ) A.制作工艺高超 B.成为权力与等级的标志 C.种类丰富 D.铸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堂达标检测
4.(2023·眉山)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 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 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B )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随堂达标检测
10.(2023·福建)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 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B )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古代民族精神
古代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朱西周古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起始和基础。
古代民族精神肇始于远古时期,以1840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明的全面侵入为结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代民族精神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检验和洗涤,使古代民族精神愈益纯熟和精湛,成为在世界各民族精神中的耀眼的璀璨之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一、古代民族精神的产生渊源中华古代民族精神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漫长历史过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人格气度及其他共同的心理素质,并发展出优秀的民族精神。
他萌生于我国的原始氏族社会,兴起于奴隶社会,定型于两汉时期,在汉以后的社会中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是古代民族精神的萌芽阶段早在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中国境内一些氏族公社已达到繁荣时期,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按血缘关系结合成一个个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
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精神已经初露雏形。
原始宗教文化信仰——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的源头。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包括着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主要有卜、占、兆、数、图腾、崇拜、禁忌等。
同远古神话传说一样,原始宗教也是由于原始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能力有限,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现象不能完全认识,许多奥秘无法理解,以为是某种超人的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主宰者,于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神化起来,从而产生了各种鬼神观念和多种崇拜,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
鬼神观念和原始崇拜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鬼神的畏惧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培养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热爱生命和自然,顺应自然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品格。
而对祖先的崇拜,正是传统中华民族注重血缘亲情,讲究家庭伦理的根基,同时它还起到一种凝聚、感召和导向作用,通过对祖宗的追忆和祭拜、对故土的眷恋,潜移默化地积淀成一种爱家爱国的情愫,凝结成一种深沉的乡土意识。
中国古代精神文明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融合创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秦代不善于综合,很快就失败了。
汉代善于综合先秦百家思想,形成多样统一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几百年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但是,有一些代表人物,他们象征着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倾向。
黄帝:集远古物质文明大成首先还要从黄帝说起。
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有没有一个黄帝?这是汉代就有人怀疑过的问题。
号称实事求是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第一卷为《五帝本纪》,首列黄帝。
他从几个角度证明黄帝其人确实存在:一是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都讲到黄帝。
今存《大戴礼记》有《五帝德》篇,开始就是“宰我问于孔子”,全篇所问的内容就是关于黄帝等五帝德的问题。
宰我,就是宰予。
孔子的学生。
另有一篇《帝系》,开始是“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
从《史记》可以证明,《大戴礼记》中保存了汉代流行的一些文章。
我们从《汉书·儒林传》和《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中,虽然看不出戴德编撰《大戴礼记》的迹象,只能说明当时对编撰不太重视,并不能否定编撰的事实。
二是司马迁自己四出考察,“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都可以听到老人说到黄帝和尧、舜的遗迹,风俗虽然不同,基本上都跟《五帝德》、《帝系姓》所载差不多。
三是司马迁读《春秋》、《国语》,发现这些书发挥了《五帝德》、《帝系姓》的内容,有许多明显的旁证资料。
《尚书》没有记载黄帝的事,是由于缺损,所缺的内容往往可以从别的典籍中看到。
司马迁经过调查、考证,确认黄帝的存在,并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因此,他写《史记》就是从黄帝开始的。
中国的远古时代,黄帝之所以成为文明始祖,是由于他统治的那个时代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物质文明。
黄帝成了这个时代的物质文明的代表,也是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集大成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
文学 体裁
时代特征
明 清
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巨 变,为小说繁荣提供了沃土;明代中 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 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 小 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 说 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 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 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 进行批判
(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 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4)中国古代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 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 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 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 的巨大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目录
1.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朝、汉朝的不同地位及原因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 政”,但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是在当时战乱兼并 的情况下,统治者都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 人民的控制。 (2)秦朝时期,儒学遭到残酷摧残。原因是儒生攻击郡县 制,维护分封制,儒学不仅没有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 于时代的发展。 (3)两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被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原因是它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甚至到 了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手工业的发展, 不利于科学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4)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 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
时代 文学 体裁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品《离 骚》。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 诗歌 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局面的时代特征。《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 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 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 “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主张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 “君主集权”、 加强封建集权的愿望 法治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 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 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 (3)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 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 医学等方面。 (4)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 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汉代
汉赋
时代
文学体 裁
时代特征
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 唐代 诗歌 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 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
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 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 宋代 宋词 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动荡,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散曲中抒发了个人的愁闷 元代 元曲 情怀;社会黑暗和人民的悲惨遭遇,经常被社会 下层文人诉诸笔端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 教 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 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 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 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 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 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1)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 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 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及它所宣扬的人道 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 和仁爱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 则等。
返回目录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的科技 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它未能 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更没有使中国 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 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为巩 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 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 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世俗化的原因?
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 荣,市民阶层兴起、壮大,文化逐渐 普及。
专题三 中国古代精神文明
(思想、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三次转变
(1)先秦时期,可以称为第一阶段,其伦理色彩浓厚。 (2)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 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即第二个时期。其思想核心 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厚重的神秘色彩。 (3)第三阶段的变化是宋明时期,这时候的儒学兼收道、 释学派思想,使自己的哲学化、思辨化的色彩浓重。
(6)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在文艺复 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 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 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 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16世纪后渐趋衰落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 建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对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思想的认识
学派代表 道家(老子) 孔子 儒 家 孟子、荀子 主张 无为、小国寡 民 “仁”、克己 复礼 “仁政”“仁 义” “兼爱”“非 攻”“尚贤” 特点 体现奴隶主贵族消极情 绪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 主贵族的统治 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 级矛盾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 益、渴望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