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课堂,激情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动课堂,激情飞扬

作为一个80后的教师,正教育着90后的学生,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历练,有曲折,有无奈,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收获后的喜悦。一直在研究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俞敏洪以及他所带领的新东方教育团队。他们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他们让学生深深沉醉在新东方老师的学识、风度、幽默、励志、激情和人格魅力中。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知道学生想听什么,怎样以恰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讲授英语时把每一个枯燥的单词都赋予生命,再适时的讲一些励志且幽默的小故事,让知识在无意间渗透,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他们坚信即使只有一盆水,能使用十八般武艺,把这一盆水交给学生的老师要比拥有一缸水,由于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只能获得一滴水的老师成功。

从中受到启发,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实践,让课堂动起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升华。

今天就讲讲我的“三动课堂”,也可理解为“煽动课堂”。

第一个动是生动

“生”:生命,生机;“动”:动态,活动。这里包括:引入生动,课堂生动。

生动精彩的引入,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而科学始于好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这节课重要、新奇、有趣,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积极探索的欲望。

有时我会选用一些精彩、新奇的演示实验:

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就可以做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等诸多实验。

大气压强实验(课本的实验很经典,但不够新奇):用图钉在瓶身和瓶底扎很多个洞,然后装满纯净水,盖紧盖子,水不会流出,上课时我假装口渴,旋开盖子喝水,此时水从千疮百孔的瓶子射向四面八方。学生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我赶忙盖上盖子,瓶子又不漏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极大激发出来,引出大气压强的存在。效果很好。

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用公式推导过,但课本没有直观实验):把瓶底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按到颈部不放手,然后往瓶中装水至2/3深,再放手,发现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启发学生:怎样让乒乓球浮起来?用盖子往上旋进去。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现象,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很直观。

有时我会创设故事引入: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比如浮力有阿基米德为国王检验皇冠真假的故事,也有曹冲称象的故事。生活与历史中也有很多用物理揭

开谜底的故事。海上风暴产生次声波造成的“死亡之谜”。历史上出现的船吸现象使船长坐牢的故事。

有时我会向学生展现一下神秘的魔术:

刘谦吹蜡烛的魔术就是平面镜成像最好的例子。在展示台上提前粘好玻璃板,玻璃板的两侧等距离的地方粘好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展示给学生看后,转过展台,然后两只手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实际上,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只有点燃动作,并没有真正点燃),在同学们看到的点燃的蜡烛的一侧“施加功力”可以透过玻璃把另一侧的蜡烛吹灭。学生在惊奇中急于想学到魔术,那就先学习平面镜成像原理。其实刘谦的很多魔术涉及到物理学的声、光、力等方面,我们都可以研究尝试搬到课堂,让学生在惊叹中爱上物理。

有时我也会设置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

在讲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物理情境:把你放到一个只有一扇门的、光滑的密室中央,给你一分钟的逃命时间,你怎么做?这一分钟的逃命时间里,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而课堂生动可以发挥的就更多。学生难懂、易混淆的地方,我们就可以以比喻、类比、模拟实验等感性方式,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在讲到内能和热量时上,我以葡萄丰收是你的内能,你把一部分作为礼品送出去的就是热量为比喻,学生就明白

了,葡萄丰收,不能说礼品多,类比物体的内能大,不能说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和热量的区分显而易见。在讲到摩擦起电时: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就用联想记忆:玻璃棒带正电,透明,联想正人君子,当然配以上好的丝绸。橡胶棒带负电,黑色小人,配以披着羊皮的狼(毛皮)。让学生了解静电感应,带电物体靠近不带电导体时,导体电荷的重新分配,我又举例:王力宏来了,站在我们班门口,女同学第一时间围到门口,不就把男同学排斥到教室的另一角吗?学生在笑声中弄懂了知识。

第二个动是互动

生动的课堂虽可以感染人,但它毕竟是教师发挥智慧和主体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经历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沟通、合作、对话。所以我想一个成熟教师的特征是教学设计要中有学生。学生有困难吗?学生会怎么想?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被激发?思维能不能被激活?学生

能不能互动起来?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什么问题更值得学生讨论?哪个地方让学生讨论?这就是互动点,一般是课程的重点、难点、矛盾点、困惑点和热点。

具体到课堂,还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性。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有思想的,学生的想法和实验并不一定按照我们的预设

去做。怎么办?有位专家说的好:课堂无事故。成功的实验固然让人欣喜,失败的实验,分析原因也许更能启迪学生。所以课堂的生成更体现一个老师的智慧和素养。

互动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师生与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协调互动,互动是带动学生动嘴讨论问题、动脑思考问题、动手探究实验。所以互动的课堂语言更多的不是讲授,而是设问,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正如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学生从问题走向成功,从探索走向成功,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飞跃。所以我把我的课堂时间分配也称为“211”工程,争取老师讲25分钟,学生讨论10分钟,学生巩固练习10分钟。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各抒己见是融合一起的,而巩固练习过程中我往往带一支红笔,及时给学生打对勾,肯定他学习的成果。第三个动是主动

因为老师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生动和互动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学习看作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在兴趣中学习,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地挖掘内在的潜能。所以生动和互动都是为了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其实所有的能量都在学生身上,只有让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要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