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 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 者远矣。”(颜渊)
显然,孔子答仲弓问仁是从执政者之 仁的角度说的,希望仲弓在季氏宰任 上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做到敬、恕、 无怨三点。正因为仲弓已经出仕,所 以他的言行就不仅是个人问题,而关 系到国、家的政事了。因而,仁的含 义也就不局限于道德,而扩展到政治 范畴了。
樊迟三问仁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实践仁的意义和价值:(9)
其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需要、不喜欢的,不能强 加给别人,要求别人接受和喜欢。 今人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与其意不远。据悉,上 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伦理宣言》 已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列为 一项重要原则。
其三,“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指诸侯国。家,指卿大夫之 家,即其封地。在国家朝廷或卿大夫封地任职、办事,不要埋怨、怨恨 什么。“无怨”,从大处说是有坚定信仰、远大目标,一心前行,不为 一时一事所累。具体说,遇到不顺、不利之事,遇到挫折和困难,遇到 失败,保持冷静心态,多从自己找原因,不要苛责于人或强调其他客观 原因,更不要埋怨、怨恨。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如“躬自厚而薄责于 人”(卫灵公篇),如“不怨天,不尤人”(宪问篇),等等。
这里又是同时问知与仁,然而樊迟开始没弄明白。按 《论语集注》,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 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似乎又在说二者之不 同。于是孔子再作解释。按《论语集注》,朱子曰: “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 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可惜樊迟还是没弄明白。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 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于是子夏再作解 释,这才算说清楚了。知与仁原来是一致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仲弓问仁——从政者的仁德
孔子回答仲弓问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大 宾,公侯之宾,诸侯国使节等自然在列。大祭,褅 郊之祭,即王、侯祭祖和祭天地之典。出门办事要 像接待大宾那样恭敬严肃,役使民众要像承担大祭 那样小心谨慎。“出门”“使民”的主体显然不是 普通人,仲弓此时可能已经做季氏宰。“如 见”“如承”指好像是对待“大宾”“大祭”,把 各项政事提到最高一级的程度,而强调敬畏之心。 之所以有畏的因素,是怕事情办不好。孔子的时代, 各类政事已是一团糟,为政者早已肆无忌惮。
Biblioteka Baidu
(三)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恭主容,敬主事。恭 见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弃,勉其固守而勿 失也。”而“与人忠”,则是以己及人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 道,忠恕而已矣。”这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正是 将对自己、对亲人的情感投射于外,爱人如己。
思考与练习
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子贡、 樊迟、仲弓的回答各有侧重、各有不 同,试作具体分析,然后结合起来谈 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 识。
提示:
孔子回答颜渊,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
孔子回答仲弓,以及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从否定 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回答子贡问仁,主要从肯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 己及人。
孔子回答樊迟,“爱人”的内涵与“忠恕”一致。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4) 爱人(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
怎样实践仁?
方法: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 能近取譬(5)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3) 态度:主观努力 志向远大 意志坚强(6 7 8)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 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难,而 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
这里兼言仁与知,侧重于二者之不同,恰可与紧接着一 段相印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 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 山,故乐山。”而知与仁之分立见,诚如吕氏所云: “当务为急,不求所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