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即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 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旨在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实现的程 度。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 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记 录和解释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判定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效应和结果。 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为基准,然后 将其余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区分的评价。 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 然后把每个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集合体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与现 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6.在此基础上,评价者设计评价方案; 7.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法; 8.对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9.将处理过的信息按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分类; 10.把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分发给有关人员; 11.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3.判断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是第三代评价时 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判断。把评价视为价值 判断的过程,评价不止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 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 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 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4.建构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进入了所谓的第四代评价 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评价 者首先要关心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 以“回应”服务对象为起点。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 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 程。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 年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 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 事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 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 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①有意义。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有良好的积极的情 感体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扎实) 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多少学生是有 效的;二是效率的高低。(充实) ③有生成性。不完全是预设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状态生成。(丰实) ④常态性。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平时都能上 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平实) ⑤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 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真实)
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发展功能 1.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节功能。 (二)管理研究功能 1.管理功能。 2.研究功能。
(三)甄别筛选功能 1.鉴定功能。 2.选拔功能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2)成长记录袋评价基本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 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收集材料的类型、时间和次数。 确定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制定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叶澜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 1、本质:受“解放理性”支配。 2、价值: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
“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 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 向评价的基本性格。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本章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体系及其主要方法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学界通常以1897-1898年美国学者莱斯(T.M.Rice)对 三万多名小学生进行的、检验拼字教学时间对学习效果影 响的拼字测验,作为评价研究的开端。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Guba & Y.S.Lincoln) 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1、本质:受“实践理性”支配。 2、价值: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
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 价的主要内容。
缺陷: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 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1.测验和测量时期 自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评价时期。 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 提供测量数据。 2.描述时期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二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 为,从本质上说评价是“描述”,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 相一致的程度。以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 理,西方人一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 的概念,从而把教 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评价是客观存在的,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广泛渗透到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目的是通过人类行 为的自觉性和反思性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评价的实质是 一种价值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也是如此,我们不仅要知道 “到哪里去”,“怎样到那里去”,同样也要知道“到那里 了吗”,这就是一种目标的评估、价值的判断。因此,课程 与教学评价既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内容。课 程与教学评价就是学校教育中的“阿基米德支点”。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一、主体与对象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评价的对象
1.学生。
1.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
2.教师。
2.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
3.专家。
3.教学运行系统
4.家长及社区人员。
5. 各级管理人员。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1.宏观层面。
2.中观层面。
3.微观层面。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四)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1. 确定学生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2. 设计学生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3.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 4. 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制定改进学习计划。
(五)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1.确定教师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2.设计教师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3.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相关信息。 4.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一)目标取向的评价
1、本质: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 支配。 2、价值: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过程,易 操作,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 缺陷:忽略人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 及过程本身,对高级心理过程作用有限。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三、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一)发展性评价的定义 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在没有奖惩的 条件下,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的价值观,制定双方 认可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承担实现的职责,运用质性的评价 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绩效进行价值 判断,促进评价对象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综合 发展目标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成长记录袋的特点
首先,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不是随意的; 其次,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第三,学生本人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主要决 策者; 第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 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 成就和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指泰勒在“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围 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的一种评价模式。 基本程序包括如下步骤:①确定教育教学计划的目的和具 体目标;②将目标加以细化分类;③用行为动词界定并表 述目标;④确定学生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⑤ 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或技术;⑥收集有 关学生行为变化或表现的信息;⑦将收集到的 信息与行为目标进行比较。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标准
1.教学主体具有复合性 ⑴教师积极引导 ①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②激活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旧知识 ③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搭桥 ④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表现的机会 ⑤关注学习策略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五)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策略 2.表现性评价 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1)成长记录袋的含义及特点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 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 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 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 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三)应答模式 强调评价应当从关注课程的所有人的需要出发,通过信息反馈, 让方案结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并通过对方案的调整和修改, 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反应。 应答模式在实施评价时,通常有以下步骤: 1.评价者与一切和评价对象(如课程方案)有关的人接触,获 取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 2.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评价的范围; 3.评价者亲自对方案的实施作实地观察; 4.通过观察,评价者对方案希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取 得的成果进行比较; 5.评价者对评价应回应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修正。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二)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1.目的的发展性 2.主体的合作性 3.方式的多样性 4.目标的多层次性 5.结果的非奖惩性 6.方法的灵活性
(三)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反思总结 4.记录成长 5.积极导向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二)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指对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方案目 标的依据的评价。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提供信息并决定如何利用资源 实现目标的评价。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通过描述课程实施情况,并 以此判断课程计划与实际活动是否一致的评价。 4.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评 判课程最终获得的成效是否符合评价者的期望, 并且判断在多大的程度上目标获得了实现。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方法又叫定量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力图把复杂的教育 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的成 效”的方法。 (二)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方法也称为自然主义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力图通过自 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 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