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
(1) 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
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
(1) 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
濕,運化水濕,喜燥惡濕,所以浮腫(嚴格說是濕,不是腫),身重。
臟器下垂是清陽不升的表現,慢性出血是脾統血失職的表現。
《難經?“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一方面有濕,一方面氣虛。
四肢不收(沒有勁,乏力)。
便溏腹瀉雖未提到,應該是脾病典型的症狀之一。李東桓:「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溏瀉。」
病理:(1) 氣虛為本(虛證),濕困為標(實證)。脾為生氣之源,脾虛生濕。
病因:可以因飲食,勞倦,思慮傷脾,病後失調。
《難經?49難》:“... 飲食勞倦則傷脾 ... ”
王旭高:“思慮傷脾之營,勞碌傷脾之氣。”
吃得少,但又要幹體力勞動。(已經少見了)
證候:(1) 虛證:脾氣虛,脾陽虛,脾氣下陷,脾不統血。
(2) 實證:飲食不節, 外感濕邪。
《素問,至真論》濕屬於脾,脾喜燥惡濕。
濕困為標,可以濕偏熱(熱濕),濕偏寒(寒濕)
一、脾气虚证
【概念】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失健运证。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甚则食后胀甚,大便溏薄,或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之運化機能減退,失職,所出現的虛弱證候。
表現(六個字):食少、腹脹、便溏。
《素問?“脾病者,虛則腹痛腸鳴,飧瀉食不化。”現代稱為吸收不良綜合證。營養物質不足,蛋白減少,症狀就是“食少、腹脹、隱痛、便稀”=> 貧血等。
應該還有氣虛的表現。
氣虛八字:氣短、乏力、神疲、脈弱。
掌握以上16字,脾氣虛證候大致不遠了。
還可出現水濕(或見症:胖、腫、白帶增多),胖人多痰濕。導致原因:飲食、勞倦、思慮(傷脾)。
長期嘔吐,腹瀉,年老,體虛,生病沒調養好。不能消化吸收,不能運化水穀,氣血生化無源。
脾氣虛是脾虛的本證(基礎證),脾有病時往往都有脾氣虛。
脾陽虛─脾氣虛之後有了寒冷的表現。
脾血虛─脾氣虛,營養不足,氣不化血。
氣陷─脾氣虛之特殊表現。
脾不統血─氣不攝血。
生痰濕─氣不能運化水濕,運化遲鈍。
辨證依據:食少、腹脹、隱痛、便稀+ 氣短、乏力、神疲、脈弱。
二、脾气下陷证
【概念】脾气下陷证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本证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常伴见头晕目眩,食少便溏,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氣虛之特殊表現。病人往往有食少、腹脹、便溏。
特殊表現:下垂;氣墜。內臟子宮下垂,陰挺,脫肛,或雖沒有明顯下垂,病人自覺氣往下墜。經常肛門墜脹,要解大便,但多解不出大便,或少量)
中醫認為“脾氣主升”,生托,生舉,脾為氣血之化源上面得不到營養物質,清陽不升,頭暈。
辨證依據:同“氣陷”,一般身体瘦弱,脘腹重墜,內臟下垂,氣虛,食少,氣短乏力,神疲,脈弱等。
三、脾阳虚证
【概念】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本证以气虚证与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或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或畏寒肢冷,少气神疲乏力,面白不华或虚浮,或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脾虛,運化機能減退而出現的虛寒證候。
(氣虛的基礎上,出現陽氣不足,溫煦失職)
虛:脾氣虛,陽虛,寒冷。(虛寒證= 陽虛證, 脾陽虛= 脾虛寒)
表現:
脾虛八字─食少、腹脹、隱痛、便稀
氣虛八字─氣短、乏力、神疲、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