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桶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拎桶者”和“骑桶者”,体味“虚构”的艺术表现力,探讨“虚构”在小说的人物立体感、情节曲折性、主题多义性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2.基于文本把握,体会卡夫卡赋予小说的新内涵、新写法,品味卡夫卡现代人层面上的内心孤独感。
3.借助针对现实、真实、虚构概念的区分,明确虚构可以贴近现实,从精神意义上建构虚构可以创造现实的信念系统。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学生分析
1.小部分学生读过《变形记》,对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的异化主题有所了解,也大概知道卡夫卡的写作风格。
2.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卡夫卡的小说,对于该作家的生平、性格、写作特点并不熟悉,《骑桶者》也许是他们与卡夫卡的初次会,针对如此“异想天开”的作品,初读总会有许多疑惑,而这些疑惑正是挖掘课堂深度的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虚构在小说的力量
2.难点:虚构在现实中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
1.开放式问题
类似于“骑桶者借不到煤,应该怪谁?”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出去批判人情冷漠的社会层面主题,是否存在个体孤独感象征性表达的可能性?
2.表演探究法
利用团队合作的小剧场演出形式,加强对文本细节的关注,同时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起伏,调动课堂氛围。
3.对照概括法
通过将学生改编的现实主义片段《拎桶者》与虚构为主的《骑桶者》进行对照,引导总结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图片导入
生机勃勃的夏天,让抑郁的思绪烟消云散,我们沉醉在夏日的清新和美好之中。可是我却认识这么一个人,从他的童年照里看不出身为一个孩子的无忧无虑和天真,他目光冷峻,望着前方,似乎在思考人生和浩瀚的宇宙。哪怕是已经订婚的他,成年后独自一人的他,面对镜头时也没有露出世俗带来的幸福微笑。你们认识他吗?(生:卡夫卡)不错,他就是卡夫卡。我相信现在这个一米八二的奥地利帅小伙走在襄阳的街头,你一定能一眼认出他来。现实生活中的卡夫卡爱笑,待人热情。那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吗?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语言会欺骗人,甚至眼神都会,但是唯有作品是诚实的,文学会用它最真实的态度拥抱每一个平等的人。
(二)文本探究
1.为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够飞起来?
(1)桶是木桶,材质很轻。
(2)桶是空的,暗示当时故事的发生背景:物质匮乏。
(3)我是轻的,暗示我在社会上的份量轻,身份低贱,而我并不是个例,可见当时人民生活艰难。
这一环节采用图片启示和连环问题来启发学生回答。
2.故事表演
(1)9—10人为一组,分配好导演、编剧、旁白、主演、道具组等各项工作,六分钟的讨论及排练时间。
(2)抽取一个小组在讲台上进行表演(5分钟左右),对改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并邀请三位主演用1—2个形容词形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形象,写在黑板上。
(3)向“观众们”抛出一个问题:卡夫卡通过虚构这样一个骑桶者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或者说,他想批判什么?(社会黑暗的现实;人情冷漠)
3.问题探究
(1)有没有可能这一切都是“我”的幻觉?试着从原文中找答案。
一分钟独立思考时间,单个回答,答者找到某一点即可。
A 第二段:我极不寻常
....地高高漂浮在煤电老板的地窖穹顶前......
B 第十段: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
....出来的买卖......
C 第十二段:“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
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
..啊!
D 我能听到房间里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是违背现实生活逻辑的。
E 我在借煤之前,设想老板娘比较善良,但借煤过程中老板娘却冷酷无情。可见骑桶者思绪陷入混乱。
(2)骑桶者借煤怪谁?
除了怪冷漠无情的老板娘和软弱的老板,还要怪骑桶者自己。他飞着的姿态使得他与别人的沟通充满了困难,换言之,他与世界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从更抽象的意义上来说,这揭示了现代人的孤独感,这个世界不愿意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以上即为主题的第二层面。
4.情境假设
如果你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你会如何表现这个骑桶者的故事?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1)将创作放在预习任务中完成,课堂中直接念1—2段精彩典型的描写。
(2)对比“拎桶者”和“骑桶者”在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上的表现力度的不同。
首先,如果是拎桶被拒绝,就意味着老板娘只能是一个无情的人,她确实看到了“我”,却不愿意给以帮助,人物形象偏单一化、类型化。然而,如果是骑桶被拒,有可能是老板娘压根没看到骑桶者,人物形象立马就丰满立体起来了。
其次,拎桶借煤被拒,情节是比较平稳,基本没有突转和波澜;骑桶者却不一样,一开始他满怀信心能借到煤,当他大声呼喊时,老板的反应让我们所有人都燃起了接到煤的希望,而后老板娘驳斥了老板的说法,如此反复,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最后,拎桶借煤失败,只能埋怨无情的老板娘和软弱的老板,主题自然是批判社会制度和人情冷漠;可是,当主人公骑桶飞着借煤,就涉及到“我”自身的沟通方式问题和抽象意义上的现代人的孤独感。
(三)现实、虚构、真实
1. 讲述卡夫卡的生平经历。
(1)三次订婚终身未娶。三次与女友菲利斯订婚,却三次解除婚约。卡夫卡曾跟女友写过这么一段话:任何童话中所描述的为得到心上人所付出的努力,都比不上我为了你而付出的努力,不只过去,现在是这样,而且永远会这样。可见其深情,但是卡夫卡却常常担心世俗幸福会终止自己的写作,写作的自己无法给菲利斯足够的幸福。
(2)热爱生命英年早逝。41岁去世,这与他经常凌晨写作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3)酷爱文学执意焚稿。卡夫卡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布罗德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我遗物中所有的日记、手稿、信件、札记等等,请勿阅读并全部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