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变量与对照
实验的变量与对照
实验的变量与对照实验的变量与对照是实验的基本问题。
理清实验的变量与对照是形成实验思维的基础。
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对这一基本问题却含糊不清,阻碍了实验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究其原因,虽然确认变量是生物高考大纲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因教材对此问题无专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又“口径不统一”,致使学生不清楚实验变量的概念;不明白实验变量与对照之间联系,也就谈不上对这一重要分析工具的运用。
为此,本文从实验变量的概念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1.什么是实验既然变量与对照是实验的基本问题,哪么,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得清楚实验这一背景。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人们对实验总结出了如下两种表述:①实验是实验目的支配下落实实验原理的过程;②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影响常态而进行的观察。
例如,Ⅰ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原理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设法使生物组织中的物质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观察砖红色沉淀的生成,符合表述①;Ⅱ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肯定要给处于常态下的相应实验动物注射适量胰岛素以施加影响并与常态比较,观察反应的差异来确定胰岛素的作用,符合表述②。
识记并不断运用这两种表述,对建立实验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而实验变量就是从表述②中生发出来的。
2. 实验变量的概念对存在变量的实验来说,实验有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干扰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目的或原理(假设)要求的人为控制的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因素。
这一概念中“目的或原理(假设)要求”、“人为控制”是关键词,前者表明自变量是服务于实验目的或原理(假设)的,后者表明自变量必须是人为控制的。
前者是对后者的限定,后者是对前者的落实,因此其特点是可控制。
实验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1.doc
1 明确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指的是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有4种,分别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
[4]一[7]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实验因子,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一般来说,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分析和解释这种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中获得科学的结论。
在对照实验的设计中,要求自变量单一,由自变量而产生的因变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三个甚至多个。
无关变量,即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其他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即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也具有因果关系,但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并不是本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实验变量。
在实验中,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以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确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依据实验目的,可以将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种:2.1 添加法运用的是加法原理——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探索因变量[3]。
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
为了“探求结果”,将这一变量添加到一实验中,看它会产生什么影响。
例如,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将10只左右的鼠妇放在具有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实验装置的中央,进行观察、记录;这里自变量是“光”,将这一变量(明亮)添加到实验中,看它对“鼠妇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中学科学课程中的大多数对照实验,采用的都是添加法的实验设计方法。
2.2 排除法运用的是减法原理——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3,7]。
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为了“追踪求源”,将某一变量人为地去除掉,看是否还能够产生这一结果;如果产生了这一结果,则自变量不是原因变量,将其从原因中排除;如果没有产生此结果,则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因果关系。
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
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初中生物探究性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与区分,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问题,又是生物教师之间争议不断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生物教材没有对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做任何界定,教师和学生对此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巧妙利用实验变量来区分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仅简明而且准确。
在探究性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即在实验中可以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因素,是由实验者人为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以此研究它对实验过程或结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下面就结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例来谈谈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组。
例 1.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的一组对照实验:从探究的问题中可以判断,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淀粉酶”。
在这一实验中,甲组不含有实验变量,因此它是对照组;乙组含有实验变量,因此它是实验组。
二、自身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探究胰岛的功能时,有这样一段资料分析:科学家研究发现,狗切除了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了糖尿病人的一些症状。
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从探究的问题中可以判断,该实验的变量是“胰岛”,这条狗在没有切除胰腺(即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时,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这是对照组;切除胰腺(接受实验变量处理)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这是实验组。
在这个实验中,胰腺切除前的状况为对照组,胰腺切除后的状况为实验组。
三、相互对照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相互对照是指不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例2.为了研究光照强弱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在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
实验探究2 对照实验与实验变量分析
[解析] (1)②和④区别为是否加入 ClAbu,据图可知:加入 ClAbu 后蛋白质降解率 升高,说明由 ClAbu 引起发生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细胞内被降解。①和②区别在于是 否裂解细胞,裂解细胞后溶酶体中的化学反应停止,蛋白质降解速率虽低于未裂解细胞, 但仍然有蛋白质降解,说明由 ClAbu 引起发生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降解与溶酶体无关。 (2)据图可知,pH 为 8.0 时,蛋白质降解速率最高,呈碱性。反应中的酶如果是溶酶体 中的酸性水解酶,则会失活,所以该酶不是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图 b 中加入 ATP 后蛋白质降解速率提高,说明 ATP 能够促进蛋白质的降解。
是温度,C 正确;探究酶催化最适 pH 时,过酸、过碱会使酶变性,使结果不精确,应
设置酸性、中性、碱性多组不同 pH 的实验组,使实验尽可能精确,D 错误。 答案:C
2.(2021·湖南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各种实验都必须单独设置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只要认真准确记录,无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该实 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反应时间等。(2)由图可知, 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曲线②的酶促反应速率逐渐与曲线①无抑制剂时相同,即抑制 剂Ⅰ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 能。(3)该实验操作不正确,若对酶处理前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则酶会与底物发生反应, 故应先对酶进行不同的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酶与底物混合。
专题17 双自变量的对照实验
结果
预期结果: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9
【巩固练习2】某研究小组发现果
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如图。请设
必 须
计实验验证上述生长素在果实发育 授
中的作用及其合成部位的结论。要
粉 后
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
结论。
结论:胚珠发育成种子过程中产生生长素,
甲生长素促进乙子房发育成果实。丙
(2)有研究表明:与中性环境相比,大豆在高pH环境下乙烯的合成量会上升。有人
认为大豆在高pH环境下光合效率的下降不是由于高pH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乙烯引起
审题注意1:实验目的
的。请以大豆的乙烯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乙烯)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
审题注意2:实验材料
审题注意3:验证实验
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解题思路:
【典例3】(2021龙岩市质检· 21)疫苗从研制走向临床使用,需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等多重检测,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薇团队对上述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自疫变苗量的1特异性免自疫变反量应2及其
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图1、2表示不同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方式对小
鼠免疫的影响,图3表示接种不同剂量疫苗,14天后接种新冠病
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
因变量1
因变量2
因变量3
请回答:
(1)IFNy是一种能增强效应T细胞活力的淋巴因子,在免 疫系统组成中,它与抗体均属于___免__疫__活__性__物__质__。由图1、
图2结果可知,该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 体液 免
疫和 细胞 免疫。从图1图2哪些信息可以得出这个答案?
又例如,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实验,该实 验中存在空白对照(用蒸馏水处理的对象组)和相互 对照(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对象组)。
谈初中科学中的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
谈初中科学中的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作者:庄振海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4期摘要: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含了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而实验设计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它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今后参与社会的能力、深刻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目前在初中科学中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有两个即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区别和联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对照实验对照组控制变量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初中科学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的定义,但教材中很多方面运用到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如生命科学部分有: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即研究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探究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PH值对酶的活性影响等,物质科学部分有: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等。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很难判断哪个实验是对照实验,哪个实验是控制变量实验,而且在对照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控制变量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不能有效地控制变量,不能把因变量转化为可感知的、可量度的事物、现象或测量方法,而且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不知道如何用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混淆两者。
所以在教学中澄清两类实验的定义,突破实验设计中的难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辨别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照实验1.定义: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52页中提到:在实验中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
设置对照组是常用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这段话主要阐明了对照实验的作用,但并非对照实验的定义。
查阅有关材料可知,对照实验的定义是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一个对象有无影响时,除了对该因素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种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教学论文---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的对比研究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的对比研究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控制变量法也叫单因子法,是指为了研究某个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某个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对照实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划分的,这种实验方法,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联系的对象中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出发,通过比较,确定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从而把实验对象的某一本质特征抽象出来的一种逻辑的实验方法,具有实验对象的多元性、关联性,实验过程的同时性与前后性的特点。
在对照实验中,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实验对象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测得的数据的比较,往往很容易在表面上差异极大的实验对象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或者在极为相似的实验对象之间看出它们本质上的差异点,因此,对照实验在科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控制变量法中变量与单一变量原则变量,亦称因子,指实验操纵控制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按性质不同,通常有以下两类4种变量: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即在于捕获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
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捕获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及其经验事实。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亦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对照实验是有两个相同的实验器材,同时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
而控制变量法一般只有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也只有一个变量;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区别:一般对照实验同时做有两个器材,控制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器材,做多次实验;
一般在学科内生物多用对照,物理多用控制变量;
将煮熟的米饭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空气中,另一份放在二氧化碳中,两天后,放在空气中的已经边馊,而放在二氧化碳中的仍有饭的香味;做这个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
关于对照实验中变量的设置和控制的规律总结
关于对照实验中变量的设置和控制的规律总结作者:万西平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研究中经常需要设计实验来探究或验证相关问题,而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往往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而对照实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这两个原则的执行和对实验的分析处理,都离不开对实验中变量的把握,由此可见解题中对各种变量的区别和作用准确掌握不可小觑。
实验变量是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变量。
它是由实验者人为控制或改变的因素或条件,以此研究它对实验过程或结果的影响。
讲的“控制单一变量”实际上就是指实验变量。
当然,在实验中,如果研究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实验变量也就改变了。
反应变量是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或结果。
即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存在对应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是指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能够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和条件。
它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而已。
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即遵循“等量原则”。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例题来体会一下这些变量的特点和关系。
例1、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变性。
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弄清每个实验的自变量,其中图1代表的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2代表的实验的自变量为过氧化氢的浓度,然后结合酶的特性分析实验。
(1)该系列实验是探究在不同条件下H2O2的分解情况,所以对应的变化条件即为自变量。
(2)分析图1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3)图2中,ab段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O2产生速率也不断增大,此时H2O2浓度是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bc段O2产生速率增长趋势不明显,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
新人教必修1专题复习课件:12 科学方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 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 如振荡、加热等)
四.解题策略分析 1.解题:“两环节”
(1)环节1: 书写实验步骤“四步走”
第四步:因变量的观察(或测量) 对实验结果的处 理(现象或数据)
四.解题策略分析 1.解题:“两环节”
--
水温保持适宜的范围内
其中C组为空白对照,而B组为条件对照。
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鱼票月半出品,必是精品
1、对照原则
(4)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植物向光性 的发现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例如1: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的实验) P选一91
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对照原则 (4)相互对照: 例如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表达形式为:如果┄┄┄,则┄┄┄。
三.实验设计的类型
2.探究性实验:
例如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 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 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 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图装置进行实验。 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 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自变量: ● 因变量:
;
土壤湿;度
● 无关变量:
光合速率 .
温度、光照强度、叶片大小等。
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等量性原则
例如3:根据实验课题确定变量: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 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素养提升2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与三类“变量”分析精品课件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正确;还原糖生成量通过颜色深 浅体现出来,这与温度不同有关,是因变量,B正确;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 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C正确;②组与①③组的温度相比,40 ℃较适宜,但实 际上该纤维素酶最适温度可能高于或低于40 ℃,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说明该纤维素酶的 最适温度为40 ℃,D错误。 答案 D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pH、底物量、酶量 、
探 究 温 度 对 淀 粉 酶不 同 温 度 ( 至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
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
活性的影响
少三种)
液颜色的变化)
时间、操作程序等
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 温度、底物量、酶量、
探究pH对过氧化氢不同 pH( 至少
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 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
3.(2019·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粳稻、籼稻和杂交稻三种水稻品 种中的H2O2酶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时,各实验组应遵循
原则。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d2+、Cu2+都能抑制H2O2酶的活性,
试管 纤维素悬液/mL 纤维素酶液/mL
反应温度/℃ 斐林试剂/mL
砖红色深浅
①
②
③
2
2
2
1
1
1
30
例谈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实验变量的确定方法
例谈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实验变量的确定方法
对照实验是研究实验中,为了探讨影响实验结果因素时,将实验变量与对照变量进行比较,做出实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实验变量是实验参与者自身或环境设定的内容,它能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做对照实验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实验变量及对照变量。
实验变量的确定方法是,从实验目的出发,逐步确定要采用什么实验变量和对照变量,并分析实验变量之间的形成关联,最佳方案是被试处在实验和对照组中实验参与者个体特性相似,但是实验变量却不同,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为了得出更有说服力的实验结论,实验常常要进行重复测试,以期得出稳定的实验结果,用于未来的研究。
根据实验的主旨,实验变量与对照变量必须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相同,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有效。
总之,确定实验变量及对照变量,是对照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在实验变量及对照变量正确确定的前提下,实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
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从历年高考来看,实验设计题已成为生物学高考实验题的重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设计的最常见题型。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是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就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叫控制组,相对于实验假设而言,就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至于哪个对象组作为实验组,哪个对象组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这样,从理论上讲,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已经被平衡了的,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就可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
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更具有说服力。
一、对照类型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四种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的是不对实验对象做任何处理。
例如,在实习一“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3号玻璃缸中不加药作为空白对照。
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滴加了等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通过设置空白对照能明显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的是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不再设置对照组。
自身对照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对照,例如,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激素调节与行为”中涉及的鸡的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前后对照。
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另一种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6 生物学科素养系列(二) 实验设计变量及对照分析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④幼苗叶绿素含量测量数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升高,萝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 逐渐________。 (2)有人指出本实验的操作步骤①②均存在缺陷,不仅无法证明 萘乙酸的作用,也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请提出修改意 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4)相互对照 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探究影响酶活 性的条件”实验中,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要用热水、 正常温度的水、冰水三个实验组来探究,进行相互对照,以得 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2019·湖南浏阳三中月考)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 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 A.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B.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 核两部分 C.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甲组用锡帽罩住尖端, 乙组去掉尖端 D.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分别使用甲基绿 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解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酶催化的反 应速率是因变量,故 A 错误;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 系,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大小是自变量,故 B 错误;观察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 是因变量,故 C 错误;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 作用实验中,插条生根数量是因变量,故 D 正确。 [答案] D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中一些重要的概念
生物对照实验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经常有学生和老师想弄清楚"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单一变量原则"等概念的含义.现归纳如下: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实验是验证假说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的变化的一种方法。
这是科学方法的最大特色,也是科学方法中最困难的一步。
在科学实验中,要掌握以下几点。
1、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所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按性质不同分,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操作者所控制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也称因变量,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或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2004年高考42题中25℃、10℃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温度条件的变化,小鼠的能量代谢强弱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和能量代谢(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能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和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例如,该题中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密封程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而二氧化碳的释放会影响水检压计测量的不正确,这就是一种额外变量。
因此在装置中加入氢氧化碳以消除二氧化碳。
所以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额外变量。
2、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即不论一个实验的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即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例如,该题中遵遁单一变量原则,第一,在观测上要做到:低温观测记录低温下的变化和结果,高温处理观测记录高温下的变化的结果,反应变量不能混淆;第二,在操作上要做到用冰袋先将温度下降后再充入氧气,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判断推理中“对照实验”
判断推理中“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来判断某个因变量(待测试的变量)是否与自变量(操纵的变量)有关。
在进行对照实验时,研究者会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保证两组在除了自
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上尽可能相同。
然后,在实验组中施加自变量的改变或干预,而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改变或干预。
最后,研究者观察并比较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
通过对照实验,研究者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
量的影响。
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符合预期,并且无法归因于其他因素,则可以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推断。
然而,对照实验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限制和挑战。
例如,随机分配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组
间的差异,实验设计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可能难以泛化到整个人群等。
总体来说,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但需要在实验设计和分析中
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的变量与对照
实验的变量与对照是实验的基本问题。
理清实验的变量与对照是形成实验思维的基础。
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对这一基本问题却含糊不清,阻碍了实验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究其原因,虽然确认变量是生物高考大纲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因教材对此问题无专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又“口径不统一”,致使学生不清楚实验变量的概念;不明白实验变量与对照之间联系,也就谈不上对这一重要分析工具的运用。
为此,本文从实验变量的概念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1.什么是实验既然变量与对照是实验的基本问题,哪么,在讨论这一问题之
前我们先得
清楚实验这一背景。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人们对实验总结出了如下两种表述:①实验是实验目的支配下落实实验原理的过程;②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影响常态而进行的观察。
例如,Ⅰ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原理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设法使生物组织中的物质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观察砖红色沉淀的生成,符合表述①;Ⅱ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肯定要给处于常态下的相应实验动物注射适量胰岛素以施加影响并与常态比较,观察反应的差异来确定胰岛素的作用,符合表述②。
识记并不断运用这两种表述,对建立实验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而实验变量就是从表述②中生发出来的。
2. 实验变量的概念对存在变量的实验来说,实验有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干扰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目的或原理(假设)要求的人为控制的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因素。
这一概念中“目的或原理(假设)要求”、“人为控制”是关键词,前者表明自变量是服务于实验目的或原理(假设)的,后者表明自变量必须是人为控制的。
前者是对后者的限定,后者是对前者的落实,因此其特点是可控制。
如前述实验Ⅱ中“胰岛素”既是实验目的要求的,也是人为能够控制的,就是自变量。
当然,自变量的确定并非如此简单,后面结合实验对照还要进行讨论。
因变量是自变量引起的可观测的结果。
受人类观测能力或观测条件的限制,实验中好多步骤的处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构造出可观测的结果。
同例中“血糖浓度下降”是预期结果,应该是因变量,但如果我们缺乏检测血糖浓度的仪器呢?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动物出现“低血糖症”就是因变量,故其特点是可观测。
无关变量是非实验目的或原理(假设)要求的但可能会对因变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无关变量本质是有关变量,“无关”是因为“非要求”,所以把无关变量又叫干扰变量,其特点是需排除。
下面结合教材实例来综合分析。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2ml,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酶溶液2ml。
2.轻轻振荡试管,使液体混匀。
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边轻轻振荡试管使液体混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
问题:实验步骤中为什么取两支试管?为什么前后两次用不同温度的水浴加热,其目的是什么?能颠倒吗?为什么两支试管中除加入的淀粉溶液与蔗糖溶液不同外,其它如液体量、水浴、加热时间都是相同的?
分析:因为实验目的要求用淀粉酶处理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两种实验材料,所以取两支试管,淀粉酶就是自变量。
第一次水浴加热是为淀粉酶提供适宜的催化温度,第二次是斐林试剂作用的条件,目的是加热均匀,促使砖红色沉淀的生成,若颠倒,淀粉酶高温失活,失去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催化作用,达不到实验目的。
这里砖红色沉淀是因变量。
液体量、水浴、加热时间等因素非实验目的要求,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属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影响。
由此看来,实验步骤确立的核心是处理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对实验的第②条表述,自变量的另一条件是影响常态,若处理因素对常态无影响,则该因素不能称自变量。
例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所有的处理都是为了观察到常态而不是影响常态。
所以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有自变量。
结构观察类实验通常无自变量。
3. 实验的对照对照就是对比参照。
对有自变量影响的实验而言,对照是必须的。
通过设计对照,排除了自变量之外其它因素的干扰,突出了自变量的作用,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对照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用自变量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其它组为对照组。
看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根本上还是自变量的确认问题。
举例:验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有如下三种设计,要求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Ⅰ①将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植株分成A、B两组,②A组正常光照,B组处于黑暗条件下,两组植株培养相同的时间,③观察两组植株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A组正常生长,B组生长不良。
Ⅱ①将生长发育良好的植株在黑暗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②将植株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③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
预期结果:曝光的一半显蓝色,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
Ⅲ①将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植株在黑暗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②将植株分成A、B两组,③A组人工光照,B组继续黑暗。
预期结果:A组正常生长,B组生长不良。
上述Ⅰ和Ⅱ设计的共同点是光照组是常态组,因为植物本来就是生长在太阳光下的,人为控制的方法是通过“减去光照”来影响常态,其自变量是黑暗,实
验组分别是B组和遮光部分。
设计Ⅲ中对同处黑暗中的植物均进行非常态处理,
A组人工光照,B组黑暗,这里的焦点是“人工光照”,即通过“加上光照”来影响植物,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这就如同验证翅是鸟飞翔的条件,剪掉翅的是实验组,不剪的是对照组,但如果给你的都是剪掉翅的鸟,则安装了假翅能飞翔的组是实验组,没安装的组是对照组。
3.2 对照的类型对照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分别是空白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
自身对照隶属于这三种对照,只不过对照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空白对照指对实验材料不处理或处理后对材料无影响,即常态组,如上述设计Ⅰ中的A
组和设计Ⅱ中的叶片曝光部分。
条件对照是对照组中的非常态组,如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根据实验原理用淀粉酶处理淀粉溶液的组是实验组,用淀粉酶处理蔗糖溶液的组是对照组。
相互对照指实验组之间的对照,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各组之间的对照即为相互对照,同理,前述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两组均为实验目的要求的对实验材料的处理组,均为实验组。
在实验的变量与对照问题中,重点和难点是自变量的确认。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同一设计,实验目的不同,自变量不同(验证酶的专一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同一目的,人为控制的方式不同,自变量不同(验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抓住“实验目的或原理(假设)要求”、“人为控制”、“影响常态”这三个关键词来综合分析。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实验中要设法使一个实验变量对应于一个反应变量,然后解释这种前因后果就可得出结论。
由于在实验中,可能有多种因素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就称为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称为额外变量或干扰变量。
高中生物课本中若干实验的变量::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自变量:催化剂种类(Fe3+和过氧化氢酶)
因变量:用气泡产生速度,卫生香燃烧程度
无关变量:用具洁净度、环境温度、相同材料的量、各试剂的量、反应时间等等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自变量:底物种类(淀粉和蔗糖)
因变量:淀粉水解了、蔗糖未水解
无关变量:淀粉与蔗糖的量、水浴温度及处理时间,斐林试剂的用量与加热时间、操作程度等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自变量:外界溶液的浓度(高渗及低渗溶液)
因变量:质壁分离(液泡失水缩小、颜色变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液泡恢复原状、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实验十: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自变量:①是否单侧光照(黑暗、单侧光照、均匀光照)
①改变幼苗的空间位置以接受重力影响
因变量:①幼苗的弯曲状况;②根的弯曲方向
无关变量:①幼苗的种类及生长状况、环境温度、培养条件、处理部位、装置的合理性等;
②萌发种子的种类及萌发状况、环境温度、培养条件等
实验十二: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自变量: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
因变量:植物生长状况的变化
无关变量:实验装置与器材的一致性、实验植物的生长状况、二氧化硫浓度的控制,培养条件、观察时间长短、操作程序等
选修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自变量:温度(60℃热水、沸水、冰水)
因变量: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无关变量:试管洁净度、淀粉液的量、温度处理时间、碘液的加入量、操作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