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外译

合集下载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摘要:1.典籍外译的重要性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价值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外译情况4.对外传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意义5.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对策建议正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在国际间的地位日益重要。

典籍外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外译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外译情况展开讨论,分析其对外传播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首先,典籍外译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智慧。

通过外译,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其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故事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道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它们既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

通过对这些寓言故事的翻译,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现阶段,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外译情况尚不理想。

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并没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国际间的传播。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大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外译工作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专业翻译人才,提高翻译质量。

对外传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间的地位,还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文化产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对外译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翻译计划。

其次,提高翻译质量,注重对原文的忠实传达。

此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渠道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籍外译是指将中国的古典文献、典籍、文化经典等翻译成外国语言,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和传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古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使得中国的文化与智慧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诗词、经史、哲学、艺术、医学、农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

这些古籍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展示了中国人民多元而博大的精神世界。

通过将这些文化遗产翻译成外语,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古籍外译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翻译人员的专业培养和素质提升,提高对中国古籍的理解和翻译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外传播与推广古籍翻译成果的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古籍的翻译成果,增强古籍外译的影响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翻译成果的前沿性与创新性,挖掘更多有价值且具有代表性的古籍进行翻译。

总之,中国古籍外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翻译工作的力度和质量,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和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古籍外译的推动下,中国文化将更好地融入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展开和主题论述。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这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在概述中,会简要介绍中国古籍外译的背景和现状,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而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在引言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的简要描述。

最后,目的部分会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论述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提出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来探讨和分析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中华文化经典外译作品

中华文化经典外译作品

中华文化经典外译作品中华文化有许多经典著作,对外译作品在国际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以下是一些中华文化经典外译作品,按不同领域进行划分。

1. 文学经典:-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如《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和《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西游记》:这是另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如《Journey to the West》和《Monkey》。

- 《水浒传》: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如《The Water Margin》。

- 《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如《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 哲学经典:- 《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如《Tao Te Ching》。

- 《孙子兵法》: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兵法著作,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如《The Art of War》。

3. 文化经典与经济:- 《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除了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在国际间也广泛影响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出做出了贡献。

- 《周易》: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经典,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为国际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预测未来的手段。

4. 诗歌与文学:- 《唐诗三百首》:这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优雅和艺术特点。

- 《古文观止》:这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精华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帮助国际读者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这些中华文化经典外译作品,通过不同形式和语言版本的传播,让国际读者有机会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中国典籍外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中国典籍外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2462018年41期总第429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典籍外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文/于青翻译,是将中国优秀的典籍文化传播出去的有效途径。

而翻译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中国典籍文化能否走出去、能否得到西方阅读者的深入理解。

同样,也影响着中国在世界各国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

因此,翻译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而目前,我国典籍外译的翻译质量残次不齐,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中国典籍外译过程中字典等辅助工具亟待完善1.全面而系统的《中国文学典籍外译词典》的缺失。

就笔者查询,国内已出版的各类翻译词典——《中国翻译家词典》、《中国翻译词典》、《译学大辞典》等——所包含的内容多为中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的介绍及大量的翻译理论介绍。

而笔者在亲身实践中发现,一本完整且实用的《中国文学典籍外译词典》不仅应包括著名翻译家及翻译理论的详细介绍和解读,同时也应该包括以实例为参考的、偏向于实践内容的部分。

2.理想中的《中国文学典籍外译词典》应该包含的内容。

涉及领域广泛且可应用于实践的词目。

编写一本词典,最核心、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确立词目的选取,即需要选取哪些内容作为词目进入词典。

因此,词目选取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某一时代或某一体裁的外译词目。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在某一特殊体裁领域的巅峰时期,因此在词典的编纂中,需要对某一时代的特殊体裁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和总结,并细致地选取相应的词目进入词典。

2)选择某一作家的作品的外译词目。

我国有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译介,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因此,可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外译情况单独设立词目,例如李白的诗歌等。

3)选取同一作品的不同复译本进行比较,选取优秀词目。

以《红楼梦》为例,字典可将霍克斯、杨宪益的两种全译本和其他几种节译版本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对比,找出最贴切、最能够表达出原文思想内容的词目进入词典。

2.特定时期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背景的介绍。

中国典籍外译(DOC)

中国典籍外译(DOC)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

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

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

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part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n contrast to Yang's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Huo’s are more inclined to domestication. Although the translators follow different guiding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 they convey the same miss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nly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ly expressing the deep cultural information, can the task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be accomplished.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works.关键词:《红楼梦》直译音译Keywords: A story of the stone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ng一、前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凝聚了中国文化,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红楼梦》的翻译至关重要。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摘要: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典籍俄译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背景下,典籍外译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术语是典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领域的核心知识,术语翻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整个文本的理解。

因此,对于典籍文献的术语翻译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术语翻译;典籍外译;文化传播;红楼梦;一、引言:典籍俄译是将古汉语写成的中国典籍译为俄语。

典籍俄译自18世纪始,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典籍俄译仍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薄弱环节。

在众多典籍翻译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名著经典。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非常重视,开展了“中华大书库”,“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项目。

翻译文学作品难,那么翻译中国文化典籍作品由于语言和时空的差距,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对于典籍文献的术语翻译研究尤为重要。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红楼梦》中饱含了大量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

由于《红楼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庞杂、语言千变万化,并蕴藏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存在着大量待译者解码的文化符号翻译问题。

因此,对《红楼梦》中术语翻译的总结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华文化思想精髓集中在典籍著作中,典籍外译对中国“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

1715年,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由此俄国汉学界开始关注中国典籍。

这一时期涌现了如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等一批汉学家。

目前术语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术语翻译标准和原则;术语翻译方法论。

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代表有苟丽梅(2010)以大量的科技术语为依据,提出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郑述谱(2012)根据术语属性提出了“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连缀法”等四种准则;杨先明(2014)将术语误译分为语形误译和语义误译,提出可以运用消除策略来减少误译现象。

谈中国典籍外译-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

谈中国典籍外译-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

谈中国典籍外译: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0 引言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精神文化绵长悠久的优秀沉淀,经典之谓经典,在于它们凝聚着人类精神和民族智慧,存在着历久而弥新的永恒价值。

自传教士以来,文学经典的译介就开启了“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传经送道之旅,中国文学典籍的译介不仅是经典作品文字间的转换,而且还受跨语言、跨文化和跨民族的传播途径、意识形态与心理接受等一系列翻译活动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因此,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应用能否在历史时代和文化语境的制约中、在译入语文化和经典意义建构中游刃穿梭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弹词木鱼书《花笺记》自明末清初问世以来,就因情景紧凑、引人入胜的情调以及委婉缠绵、伤春怨梦的语调,颇受老少妇孺的喜爱,被冠以“第八才子书”的美称。

1824 年英国人汤姆斯以“诗歌”英译的《ChineseCourtship》,迈出了《花笺记》文学译介西行欧洲的第一步,而后语言天才包令以“小说”英译的《The Flowery Scroll》,让这部叨陪末座、屈居下品的民间唱本在海外声名鹊起,尤其是在德国诗人歌德赞其是“一部伟大的诗篇”之后,更是延续了《花笺记》经典的生命。

1 经典的译介与流变: 超额与欠额之因文化典籍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智慧载体,是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的高度凝练。

文化典籍跨越时空和地域,富有恒久魅力,因而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得以永生。

如何以辩证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再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对外延续文化典籍的生命,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19 世纪以来,外国汉学家就开始了中国典籍的英译,从1812 年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翻译出版中国的《三字经》( The Three -Character - classic) 、《太上老君》( Account of the Sect TAO - SZU) 开始到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石头记》(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即《红楼梦》) 全译本的出现,见证了西方译者对中国典籍选译、摘译、编译和全译的整个过程。

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研究

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研究

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中华典籍的外译概述 (7)1. 中华典籍的定义与特点 (8)2. 外译的意义与目的 (9)3. 中华典籍外译的历史与发展 (10)三、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分析 (11)1. 易读性的定义与标准 (12)2. 影响易读性的因素分析 (13)3. 提高易读性的策略与方法 (15)四、中华典籍外译的可读性分析 (15)1. 可读性的定义与标准 (17)2. 影响可读性的因素分析 (17)3. 提高可读性的策略与方法 (19)五、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关系研究 (20)1. 易读性与可读性的相互关系 (22)2. 易读性与可读性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23)3. 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25)六、提高中华典籍外译易读性与可读性的对策建议 (25)1. 加强翻译人才培养与培训 (27)2. 完善翻译理论与方法论体系 (28)3. 推动翻译技术创新与应用 (29)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31)七、结论与展望 (32)1. 研究成果总结 (32)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3)3. 后续研究展望 (35)一、内容综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一背景下,中华典籍的外译工作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经验和人生智慧。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这些典籍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易读性和可读性的挑战。

易读性是指翻译作品能够被目标语言读者轻松理解的程度,对于中华典籍而言,易读性不仅关系到作品能否被广泛传播,还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接受。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消除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 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重要性和典籍外译的意义* 概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简述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色:丰富的题材、独特的寓意和深入人心的故事三、典籍外译的过程与挑战* 描述典籍外译的困难和挑战* 介绍译者如何克服困难,确保译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四、典籍外译的影响与意义* 分析典籍外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阐述典籍外译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正文(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远的寓意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许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典籍外译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典籍外译的过程中,译者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翻译寓言故事需要精确理解和表达故事的含义和寓意。

这不仅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

其次,寓言故事的语言形式通常简练、形象生动,如何准确翻译这些语言成为了关键。

最后,由于寓言故事通常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启示,因此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外国读者的表达方式。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典籍外译的成功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典籍外译,外国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典籍外译也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加多元和包容。

例如,《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个故事不仅让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也为他们提供了思考人生和处世之道的新视角。

总的来说,典籍外译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

目录(篇2)一、概括全文:1.介绍本次写作任务的目标和内容。

2.分别从典籍外译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个角度展开写作。

3.总结全文,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正文(篇2)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典籍外译成为了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典籍书名翻译

中国典籍书名翻译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Never be contented with your study; never be impatient with your teaching. •
五经 Five Classics
• • • • • 《春秋》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 • • • •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Words of Menciu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Mean
Chinese Classics and Sayings
四书Four Books
• • • • 《诗经》 《礼记》 《书经》《尚书》 《易经》
• • • •
The Book of Odes The Book of Rites The Book of History The Book of Changes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 Their good qualities are to be followed, and their shortcomings are to be avoided.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There is never an end to learning. The dye extracted from the indigo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so is the ice colder than the water. By broadly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examining himself every day, the gentleman sharpens his awareness and makes fewer mistakes.

典籍外译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典籍外译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典籍外译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汉学翻译大雅奖”近日首次颁出,美国学者康达维和中国学者许渊冲获奖。

该奖经中国国家汉办和北京大学批准设立,旨在推动中国传统典籍与当代国学研究著作的外译。

经典是在多个历史时期、以多种语言形式、被读者多次重读的作品,它体现了人类打破语言界限的努力,而翻译是促成文化沟通的伟大事业。

中国典籍的外译工作不仅需要精通中外双方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谙熟双方文化,用外国人习惯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

比如学者沙博理翻译的《水浒传》,正是在贴近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目前最好的《水浒传》英译本”。

让古籍学会说外语,对于扩大本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起到桥梁作用的翻译工作,其作用与受重视程度明显并不成正比。

稿费低、版权无保障、为迎合市场而组织的快速翻译队让低质量翻译横行,佶屈聱牙、难以卒读的译文中不乏误译、漏译,甚至一些著名的翻译家、出版单位也推出了一些粗糙的译作。

经典的文章需要经典的译文,好的译本是典籍生命力的延续。

译者本身并不是典籍的搬运工,而是先要把典籍的精神吃透,这是对译者综合素质的考验。

这次获奖的康达维是辞赋研究专家,为准确翻译辞赋,他不但精研包括中国文化中文字、音韵、训诂在内的传统小学与文章学,更对与文学相关的政治、历史、风俗等进行了广泛探求与精深思考。

与此相比,虽然我国外语教学进步很快,但在国人对典籍尚存隔膜的前提下,有译者把Mencius(孟子)翻译成“孟修斯”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典籍只有一小部分被译介出去,有些重要典籍甚至还没有外译本,外译任务十分艰巨。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国外的很多作品却有多个中译本。

例如现代以来,仅《战争与和平》就有郭沫若、高植、草婴、刘辽逸、娄自良等多个中译本。

就目前来看,业界更多的是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明显滞后,但文艺的繁荣发展、汉语教学的持续升温、翻译人才的大力培养等都已经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方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历史

西方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历史

翻 译 家
理雅各:在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间陆续出版了一部宏大的 “四书”,“五经”的系列翻译图书,即多卷本《中国经典》, 在西方引起轰动。 德庇时:著名汉学家,译有《汉文诗解》,认真翻译并讲解了 78首中国古典诗词,1829年翻译出版了《好逑传》英文本的上 下卷,1834年又译有《三国演义》,但对《红楼梦》则一笔带 过。 卫三畏:美国汉学家,1848年出版《中国总论》,译出《聊斋 志异》中的《种梨》和《骂鸭》,对《红楼梦》的评价也不高, 对唐传奇以及《水浒传》和《列国志》等史传小说则给予了高 度评价。 罗伯聃(dan):首次译出《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的部分内容。 郭实腊:传教士,首次对《红楼梦》进行英文概述,认为它冗 长乏味,只对学习中国北方口语有益。
1722
法国
傅圣泽(传教士)
带走中国典籍3980种。
1722年,法国传教士傅圣泽回国时带
走了中国古籍3980种,全部捐献给法国
皇家图书馆,为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 学者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经籍提供了极大 方便。从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毫无争 议地成为欧美汉学研究的中心。
时间
国籍
翻译家
翻译作品 《诗经》《书经》 《礼记》《易经》 《中庸》(1817) 《玉娇梨》(1826) 《法显撰<佛国记>)》
时间
1543—1607 1593 1626 1658 1687 1666—1736
国籍
意大利 意大利 法国 意大利 比利时 法国
翻译家
罗明坚(传教士) 利玛窦(传教士) 金尼阁(传教士) 卫匡国(传教士) 柏应理(传教士) 马若瑟(传教士)
翻译作品
《大学》 “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 子》) “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 《中国上古史》(首次 向西方介绍了《易经》 及其卦图。) 《大学》《中庸》《论 语》《中国贤哲孔子》 《赵氏孤儿》

西方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历史

西方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历史

翟理思(英国汉学家和翻译大师),他翻译的《聊斋志异》 是至今最全的一个英文译本,他编译的《古文珍选》第一次 向英语读者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散文的巨大魅力,他选译 的《笑林广记》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幽默,他还用英 文著有世界上第一部中国文学史。 亚瑟·韦利译有《诗经》《西游记》《论语》《道德经》 《一百七十首中国诗》,《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为20世纪 上半叶最杰出的东方学家,也是将东方文学以为英文的最杰 出的翻译家。 1929年王良志,王际真各自于美国纽约出版《红楼梦》译本。 1933年赛珍珠的《水浒》节译本,1939年伯纳德·米奥尔的 《金瓶梅》节译本和1942年韦利的《西游记》节译本等都是 在英美两地同时出版。
3.20世纪上半叶的译介概况
一战前后,美国就计划将东亚作为战略重点之 一,因此对中国相当关注,并在对华政策方面作 出种种友善之举。自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美国 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宣传都逐渐增多,一些重 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也随之产生,如中国太平洋学 会,远东研究促进会,哈佛燕京学社,洛克菲勒 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纽约卡内基基金会等等, 都从20世纪30年代以前开始注入资金。这些资金 为中国典籍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二战前后,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这进一步有利 于中国典籍和文学作品的翻译。
1689—1759
1788—1832
法国
法国
宋君荣(汉学家)
雷慕沙(汉学家)
1797—1873
法国
儒莲(汉学家)
《孟子》《道德经》 《太上感应篇》《西 厢记》《平山冷燕》 《今古奇观》《白蛇 精记》《玉娇梨》 《赵氏孤儿》《大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
2.19世纪在华殖民圈对中国文化典籍 的翻译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之后,在华外国侨民数量增 加。为了给在华外国人提供语言学习材料和娱点:儒道经典的翻译走上了更为系统化和专业 化的道路,体现出很强的学术性特征。译文体现 出很强的实用主义特征。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赖祎华欧阳友珍中国典籍外译应重视译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与可达性,过度的异化只会阻碍原作的通达,导致文化的自我边缘化,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红楼梦》英译本翻译策略选择的解读以及译本在目的语社会的接受和反应证实了文化翻译观关于翻译与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

钱钟书的“化境论”中的“诱”对我们今天的典籍外译很有启迪作用。

在现有的接受环境下,中国典籍外译不必拘泥于译本的形式和深度,应先做出适度妥协,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期待,提供他们可以接受的跨文化产品,从而译出异化程度更高的作品。

[关键词]中国典籍外译策略;文化翻译观;跨文化语境;译者主体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12-0239-05赖祎华(1967—),男,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宣传语言及其翻译实践;欧阳友珍(1970—),女,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江西南昌330031)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专项课题“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WW335)的阶段性成果。

典籍外译是现阶段国内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研究热情也很高,这与当前的世界全球化潮流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文学经典的翻译,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元曲和明清小说的翻译,存在中国人和外国人两种译文并存的情况;哲学宗教类的老、庄、孔、孟、禅宗等理论性作品也有多语种翻译。

中译外,尤其是中译英状况日益兴盛,令人欣慰。

“但实际上,中外翻译策略之不同,翻译效果之差距以及发行渠道的畅通与否,现今已引起很多方面的关注,是进行专门研究和评论的时候了。

”[1](P5)要实质性地推动翻译工作的顺利进展,很有必要审视当前的跨文化交际的条件和环境,思考怎样用西方的语言和思维来讲我们的事情。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原创版3篇】篇1 目录一、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概述1.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古典著作的外译本。

2.典籍外译的背景和意义:典籍外译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典籍外译的内容和特点:寓言故事形式,通过动物形象传达人生道理。

二、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内容1.不同寓言故事的主题:如“井底之蛙”、“狐假虎威”等。

2.寓言故事的意义:教育人们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等。

3.寓言故事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篇1正文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以寓言故事形式翻译成外语的书籍。

这些经典著作包括《论语》、《道德经》、《庄子》等,这些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典籍外译将这些经典著作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寓言故事形式多样,通过动物形象来传达人生道理。

例如,“井底之蛙”教导人们要谦虚,“狐假虎威”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这些寓言故事的主题涵盖了谦虚、谨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多个方面,旨在教育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这些寓言故事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道理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篇2 目录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概述1.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起源与发展3.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意义与价值二、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过程与方法1.翻译策略与技巧2.译者背景与贡献3.翻译作品的影响与传播三、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影响与意义1.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2.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与引导篇2正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种具有深刻寓意和广泛影响的文学形式。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国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它们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向读者传递智慧和道德教育。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的智慧。

1.《狐假虎威》:
故事中,狐狸借助虎的威势欺骗其他动物,谁敢违抗它就会被吃掉。

最终,狐狸的谎言暴露,众动物看破了狐狸的伪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威风所欺骗,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实力和正直。

2.《韩非子残缺》:
寓言中主人公韩非子有一本珍贵的《法经》被人盗走,后来又出现了一本残缺的《韩非子》,他立即找到凶手。

故事的寓意是,真正的东西不会因为被模仿而失去其价值,真理是遵循原则和道义的。

3.《浪子回头》:
故事讲述了一个不听劝告的浪子,最终陷入困境后,回头向父亲寻求帮助。

父亲热心地帮助他,教导他改过自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犯下多少错误,只要有悔改之心,亲情的背后总有一双温暖的手。

4.《盲人摸象》:
这个故事讲述了几个盲人触摸大象的不同部位,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只有通过集体智慧和不断交流,才能更好地认识真相。

这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也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它们以简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启发着读者思考人生、道德和价值观。

无论身处何地,这些古代寓言故事都能为我们提供智慧和启示,引导我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道路。

希望你能通过阅读这些故事,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副文本视角下基于读者评论的中国典籍外译——以《论语》三译本为例

副文本视角下基于读者评论的中国典籍外译——以《论语》三译本为例
读者评论数据来源选取美国的亚马逊网站和好
读平台(
Good
r
e
ads)。 亚 马 逊 网 站 是 全 球 性 的 网 络
图书销售平台,而好 读 是 全 球 大 型 英 文 图 书 评 论 网
下的海外读者评论,爬取内容主要包括评论者姓名、
评论时间和评论内容。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刘殿爵译
(以下简 称 杨-威 合 译 本 )及 安 乐 哲、罗 思 文 合 译 本
判断,有利于消除研究过程的主观性,发掘与实际应
用相联系的科学 规 律。 然 而,当 前 我 国 副 文 本 视 角
下的典籍外译研究 多 以 思 辨 研 究 为 主 流,基 于 语 料
库或大数据的实证 研 究 十 分 匮 乏,已 有 的 实 证 研 究
还存在研 究 内 容 不 系 统 不 全 面 等 问 题。 在 此 背 景
研究结果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目前,国 内 与 副 文 本 理 论 相 关 的 典 籍 外 译 研 究
主要可分为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思辨研究
多从传播者角度出 发,通 过 分 析 探 讨 文 本 具 体 副 文
本元素的翻译和创 建 策 略,思 考 促 进 文 本 外 译 的 方
式,代表性成果包括覃军
(以下 简 称 安-罗 合 译 本 )分 别 对 应 的 评 论 条 数 为
221 条、
3 条 和 40 条。 好 读 平 台 上 对 应 的 条 数 为
条、
441 2 条和 19 条。
站,这两个平台拥有 海 量 的 中 国 典 籍 译 著 和 外 国 读
2
. 筛选统计
采用 关 键 词 筛 选 和 人 工 筛 选 相 结 合 的 方 式,抽
业性相冲突,且译作由原作者和译者共同署名,具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

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

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

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part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n contrast to Yang's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Huo’s are more inclined to domestication. Although the translators follow different guiding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 they convey the same miss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nly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ly expressing the deep cultural information, can the task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be accomplished.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works.关键词:《红楼梦》直译音译Keywords: A story of the stone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ng一、前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凝聚了中国文化,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红楼梦》的翻译至关重要。

中外许多著名的翻译家都做了不同的尝试。

到现在为止反响最大、最能得到学术界认同的《红楼梦》译本是霍克斯翻译的A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两个版本的翻译都十分精彩,成为研究英译翻译策略的最佳案例。

不过两个版本的翻译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翻译的不同代表着某种深层文化的不同,本文试图浅析这种不同的文化因素。

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这些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

霍克斯更多的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需要,多采用的意译的方法,也就是翻译理论界的归化的方法。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化入英语语言文化中,将不同的历史文化高明的融合在一起。

这样能够使得《红楼梦》更好的被英语读者所接受。

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传播。

但是霍克斯的翻译方法,毕竟是一个将源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归化进入译入语中,有时候就会出现翻译地不够准确。

杨翻译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于霍的翻译策略不同。

他们更多的采用直译,即翻译理论界的异化方法。

杨氏翻译主要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目的,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将中国的文化现象介绍给译入语的读者。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很多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尤其是有中国特色文化的东西,就必须用直译向译入语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不是经过改造的似是而非的东西。

二、杨译与霍译翻译对比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译。

方梦之认为译文的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就叫做直译。

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又道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

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杨译Flies go for cracked eggs .Even if this Liu woman didn’t steal anything , she must have been up to something or people wouldn’t have accused her.霍译When flies gather on an egg , its generally assign that there is a crack in it. She may not have stolen anything in this instance , but I suspect she is no better than she should be for all these people to be complaining about her.“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是一个中国的俗语,这是一个比喻,比喻一个人犯过错误,存在污点所以别人才会把不好的事情归罪到他身上。

杨译这个俗语为Flies go for cracked eggs和霍译When flies gather on an egg ,its generally a sign that there is a crack in it都是直译,都生动地描述了苍蝇和有缝的鸡蛋这个活灵活现的形象,而没有翻译为一个比喻的意义。

这样的译法符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征。

我们知道,这句话是王熙凤说的。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但她伶牙俐齿,反映敏捷,善于巧笑怒骂。

两人这样直接的翻译,水平不相上下,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容易让外国读者从生动的形象理解这句中国俗语的含义,也体会到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不过,全部直译是不可能的,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意象替代的译法。

有学者指出,意象替代是指在两种语言的习语中所含的意象各自携带的内涵意义基本对等时,套用译语中固有的习语表达。

他们所举的典型例子如:《红楼梦》中宝玉道:“我也正为这个要打发茗烟找你,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定去处。

”杨译:That’s why I was meaning to send Mingyan to look for you ,but you are so seldom at home, floating about free as duck weed every day, one never knows where to find you..霍译:“I was going to send Tea leaf round to see you about that,”said Baoyu ,but you never seem to be at home ;and you are such a rolling stone that no one ever knows where to look for you.“萍踪浪迹”这个词语对中国人来说,流水浮萍、浪迹天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这种意象在浓厚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特有的意义。

Duckweed就是“萍”,杨译保留了“浮萍”这个意象,将它翻译为floating about free as duckweed。

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将“浮萍”与个人漂泊的意义联系起来有一定的理解难,因此霍译则用外国人熟悉的意象rolling stone来翻译,替代“萍踪浪迹”这个中国意象,这同样表达了个人漂泊不定的意义,并且rolling stone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意象。

这样,运用英语世界中的意象来翻译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无疑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技巧。

要想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翻译得好,就不得不使用这种翻译手段。

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决定的。

《红楼梦》的中国文化因素非常高,因而更加需要这样的翻译。

张今指出,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就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张今强调了艺术映像的翻译问题,在文学翻译中最突出的就是意象的翻译。

当然意象的背后是文化。

包惠南就认为,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化,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不仅是文学意象的翻译。

《红楼梦》中对风俗的描写包罗万象,对中国几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花重笔浓墨来描写,这些风俗背后隐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就更加重要。

杨译与霍译的处理有些不同。

例如:撒了压岁钱并荷包金银锞物。

杨译:there was a distribution of New Year money ,as well as pouches and gold and silver ingots.霍译:After that the New Years Eve wish penny was distributed to.杨译将“压岁钱”翻译为“New Year money”,对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疑惑,但对外国人来说,能有一点点疑惑:这个New Year money是不是年终的分红?因此霍译就直接将“压岁钱”翻译成“New Years Eve wish penn y”,表明这个钱是象征性的钱,是带有美好祝愿的礼物。

如此一来,外国的读者就会明白,原来中国是这样一种习俗。

从总体上来说,与文化有关的翻译必须照顾到文化的差异。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国意象、节日风俗之外,典故的翻译、茶食的翻译、人名的翻译等都必须考虑文化因素。

如典故的翻译。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典故的使用很多,使用得巧妙能让作品用少量的文字负载,更多的内涵,而这些典故本身就带着很多文化的积淀,在翻译中,就不容易处理。

如何在翻译出其表面的意思之外,还同时翻译出其中携带的文化意蕴,翻译家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红楼梦》的翻译,杨译和霍译就稍有差异。

如:又问第三本,贾珍道:“三本是《南柯梦》。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杨译:”And what is the third?”“The Dream of the Southern Tributary State.”At this she made no comment.杨译在“The Dream of the Southern Tributary State”后做了注释,解释《南柯梦》是基于唐代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梦到获得财富与荣耀,但最终是一场梦而已:Based on a Tang story which has cholar had a dream of great wealth and splendor ,then he woke up and found it was an empty dream.只有在做了这样一个注释之后,读者才会明白,原来这个戏像一个不祥的暗示与征兆,贾家的财富与荣耀可能也只是一场黄粱美梦,因此贾母听了之后才会“不言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