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八年级物理辅导班资料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2019年暑假八年级物理辅导班资料: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超声波与次声波
【知识点回顾】
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19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1)次声波的传播距离较远.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2)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声波波长短得多,它基本上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
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可使液体内部产生相当大的液压冲击.
超声波可以用来制造各种乳胶,颗粒极细,而且均匀.
超声波在诊断、医疗和卫生工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命题方向】
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具有它不同于可闻性声波的一些特性,解决现代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中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对于波长为100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介质中,比波长为20m的传播快B.不能被听见
C.波长太长,不能产生明显衍射D.不能产生反射答案为B 【解题方法点拨】
抓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19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同时记住一些现象的声波特点: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次声波: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
2.噪声及来源
【知识点回顾】
(1)从物理学角度看,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3.防治噪声的途径
【知识点回顾】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解题方法点拨】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4.声音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回顾】
第 2 页(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
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
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
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
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
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
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巩固练习
第 3 页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9?达州)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2.(2019?湘西州)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A.mm B.cm
C.dm D.dB
3.(2019?通辽)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2019?遵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5.(2019?襄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6.(2019秋?安达市期末)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
A.10dB B.50dB C.90dB D.400dB
7.(2019?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第 4 页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2019?蓝田县一模)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9.(2019?罗庄区一模)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C.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0.(2019秋?雨花区期末)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若某一时
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选填增大或减小)
11.(2019秋?繁昌县期末)广场舞是大妈们酷爱的运动,但音乐声音必须适当控制,否则会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有的地方市政部门会用噪声监测仪检测周围的噪声,如图所示的牌子上有”82.7dB”字样,这是用来监测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假设你是管理者,请对减小噪声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合理即可)12.(2019?兰山区模拟)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
第 5 页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13.(2019?历城区二模)2019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

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14.(2019?东坡区模拟)每逢中、高考考试期间,有关部门都会要求考点附近的工地停止施工,以免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考生答题,这项措施是从防止噪声的。

考试期间的铃声是用来传递的。

15.(2019?鱼台县一模)为治理环境污染,很多城市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决定”。

燃烧烟花炮竹释放的烟尘(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从防治噪声的角度,禁燃是从处控制噪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解答】解:
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故选:D。

3.【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两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可以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
第 6 页误;
B、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190Hz;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故B错误;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D、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的声音分贝数约为50dB;
故选:B。

7.【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所以,只要物体振动,人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

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B错误。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

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第 7 页B、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故B错误;
C、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0.【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减小,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减小;
故答案为:分贝。

减小。

11.【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可读出,此时的噪声是”82.7dB”字样;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作为管理者,对减小噪声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①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例如:请大妈们降低音量,在水泥路面上铺设沥清;
②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等。

故答案为:响度;降低音量。

12.【解答】解: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接收。

13.【解答】解:隔音墙能够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少噪声;
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隔音墙与汽车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传播;汽车。

14.【解答】解:考点周围禁止施工,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

考试期间的铃声是用于告知考生开考的开始或结束,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声源处;信息。

15.【解答】解:燃烧烟花炮竹释放的烟尘是固体小颗粒,不属于分子;从防治噪声的角度,禁燃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不属于;声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