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

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 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3. 课程程次视角的课程类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

验的课程。

4. 隐性课程:(1968年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5. 隐性课程的特点:○1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2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3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6.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

○1物质-空间类○2组织-制度类○3文化-心理类

7.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计划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8.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

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9.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

10. 幼儿园课程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化○3活动性、间接经验性○4潜在性

○5游戏性○6整体性

11. 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泰勒

12. 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坦豪斯

13. 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原理内容):

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在得到实现

14.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15.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1普遍性目标○2行为目标○3生成性目标○4表现性目标

16. 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

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目标。

17.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要求举例子

18. 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中的展开而自

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19. 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

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例子:参观动物园之后谈谈你对大象的看法。

20.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1 对幼儿的研究

2 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3 对科学知识的研究

2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布卢姆)认知、情感、动作

22.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1.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2. 年龄阶段(学年)目标

3. 单元目标

4.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23. 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1 从教师角度表述2 从幼儿角度表述

24. 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性质:

1.普遍性目标比较宽泛,一般适宜于表达普遍的教育思想,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

标表述。

2.行为目标指的是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儿的行为来表示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

标。如:知道纸是中国的蔡伦发明的

3.一般性目标:是一种比较宽泛的、非特定性的目标,它表述的往往是幼儿作为学习者

通过学习后身心的一般变化。如: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5.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形式的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

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26.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适宜性原则(既适宜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最近发展区”的内容

是适宜的)

3. 生活化原则(无意识学习)

4. 兴趣性原则(促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兴趣)

27.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易出现的问题:

1. 课程目标缺失

2. 课程内容超载

3. 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表现为:按成年人的经验生活选内容)

4. 课程内容偏向本本

5. 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28. 课程目标缺失的表现:

1. 选择课程内容时,体、智、德、美诸方面不完全,偏向智育:

2. 选择各方面内容时又偏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比重,较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29. 如何防止课程目标缺失:在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首先,从课程目标出发,全面地选择

课程内容,其次,也要反过来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进行比照,看看课程内容是否兼顾了所有的课程目标,查漏补缺。

30. 课程超载的表现:量大、难度大。

31. 防止课程内容超载,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

2. 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

3. 课程内容的增加要有“听证制度”

32. 幼儿园举行集体婚礼违背了适宜性原则

33.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

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生产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34. 课程内容的组织基本方式:论理组织法心理组织法

35. 论理组织法的优缺点:

优点:1.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2. 教师容易掌握,有利于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3. 有利于儿童思维发展

缺点:与生活联系不紧

36. 心理组织法的优缺点:

优点:1.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能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3. 比较灵活

缺点:1.老师难把握

2. 较少考虑学科自身逻辑性

37.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优点: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

缺点:把课程改革视为线性地实施预定的课程计划的过程,使课程变革成为一个机械化的、技术化的程序,这就抹杀了课程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

主体价值。

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木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课程创生取向: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质本质上是在

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优点: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

性解放出来。

缺点:具有弄厚的理想色彩,对实践的要求很高,推行的范围有限

37. 课程评价的目的:

在课程方案形成之前评价的目的:1.需求评估2.比较与选择课程

在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诊断与修订课程

在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评价的目的:1.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判断课程的成效

38. 课程评价的类型:

1. 从功能和进行时间上划分为:

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中

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它是一种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的评价方式。

2.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1.内部评价2. 外部评价

3. 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分为:1.整体评价2. 局部评价3. 单纯评价

4. 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分为:1.相对评价2. 绝对评价3. 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