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第二节.曹禺与《雷雨》《日出》等
●曹禺的《雷雨》、《日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已经从诞生期进入了成熟期。
一、《雷雨》
●四幕话剧《雷雨》1933年创作完成,1934年发表,这是一部通过血缘伦常纠缠与性爱的冲突,探索复杂人性的人生的悲剧。
●周朴园
在此作品中周朴园处于情节结构的中心位置。他30年前爱上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但是又默认了家长安排取了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周家人逼使侍萍投河自尽以后,他内疚忏悔的心情是必然的,真诚的。但当30年后活着的侍萍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的时候,出于维护既有的“健全家庭”的本能,他立即逼问“你来干什么?”这实际上暴露了人性的复杂性。周朴园这种维持家庭的固有秩序的贯穿性的行为也造成了对其家庭人精神意志的压抑。其中威迫蘩漪喝药的场面,就集中体现了他的封建家长的本质特征。最后,第四幕当侍萍的再次出现在周家的客厅,经历了人世沧桑的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命令周萍去认这个生母,并且向侍萍忏悔。这又从心灵深处,进一步揭示了“人”的灵魂的复杂性。
●蘩漪
在此剧本里,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蘩漪,她是在双重的悲剧冲突里走完她全部的心灵的历程的。周朴园的精神折磨和压抑,周萍的背叛爱
情的抛弃,这双重的打击和痛苦,使蘩漪成为了一个有着忧郁阴鸷性格的女性。当受尽了蹂躏的心灵中升起了不可抑制的力量时,她终于从屈从、顶撞,最后爆发成为反抗和报复。蘩漪精神上的主要对立面是周朴园,而和周萍的冲突实际上折射的也是和周朴园的冲突。《雷雨》构思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把蘩漪和周萍的戏剧冲突作为结构全剧的主线。蘩漪不顾一切的追求周萍,不顾一切的反抗和暴露,它体现的正是她为摆脱周朴园残酷压迫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以及她对生活和爱情的热切渴望,所以这样一个悲剧形象深刻地传达出了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这种主题。
二、《日出》
●《日出》发表在1936年,它主要揭示现代都市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并且进一步剖析人性的复杂和变异。作品里面把“鬼”一样的人们生活的天堂和“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域加以对照,揭示社会的畸形和不公平,剖析在这里面迷失的人性。
●陈白露
陈白露的心灵悲剧是黑暗社会对人的精神的毁灭。陈白露怀着向往“日出”之心而死,反映了她内心对人的自身价值的憧憬。作品对陈白露的心灵悲剧的刻画,达到了人性剖析和社会揭露的深刻的一种结合。而在艺术上面《日出》不像《雷雨》那样从戏剧激变的中心单刀直入、高度集中,而是用“片段的方法”对“人生的零碎”进行接近自然主义的描写。
三、《原野》
●1937年发表的《原野》将对人性的剖析进一步向心灵的深处开掘,这是在封建的宗法思想影响下的农民复仇者的心理悲剧。戏剧的外部冲突是仇虎为复仇同焦母展开的冲突,它表现的是农民的反抗,而人物内心的冲突则是仇虎杀人前的矛盾和杀人后的恐惧和自责。这体现的是仇虎无法挣脱精神镣铐的心灵的真实。这一作品既受到了莎士比亚悲剧《马克白斯》影响,也借鉴了奥尼尔《琼斯皇》的表现主义艺术。所以说是曹禺广泛吸收戏剧的有益经验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尝试。
四、40年代的一个主要作品:三幕剧《北京人》
●三幕剧《北京人》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贯穿全剧矛盾的线索和具体的背景,展开了家庭里面善良与丑恶、新生和腐朽、光明和黑暗的冲突。并且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的深处,着力反映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面对新生活的追求以及这种统治的破产。作品围绕着曾皓、曾思懿的形象对这个走向崩溃的旧家庭中的人性解体作出了深刻剖析。而通过愫方、瑞贞最后的出走为这个黑暗王国投进了一线的光明。在艺术上面《北京人》则意味着曹禺的剧作已经从从前的那种紧张激烈郁愤的风格转变为了平淡自然忧郁深沉的一种美。
四、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出发,有机的吸收西方戏剧艺术和民族古典文学营养,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这是曹禺戏剧创作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特征具体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人物的塑造
●曹禺的话剧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通过写人来反映生活。曹禺笔下最成功的人物是心灵受到压抑的悲剧的女性。如:蘩漪、侍萍、陈白露、愫方以及他改编的巴金的《家》里面的梅、瑞钰等等。还有就是内心忧郁矛盾的悲剧性男子。如:周萍、曾文清、觉新。他们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都是某种复杂情感的化身。在写人时,作者着眼于人物灵魂的塑造,通过他们内心思想情感、意志欲望等等的心理变化设置戏剧的矛盾冲突。利用人物间心灵、意志的冲突和人物自身情感的波澜起伏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向前发展。在紧张激烈的冲突里面,他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他不仅写出人物的思想情感随着情节发展不断的变化,也写出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内心活动,也展现他们灵魂的颤动,进而探索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悲剧。
2.戏剧冲突
●曹禺作品的戏剧冲突都是触及灵魂的多重矛盾和冲突。在《雷雨》里,周家和鲁家的冲突表面上看它是一般的家族恩怨,但是成员间却有着相互交织的血缘关系。周家里面有鲁家的人,鲁家里面也有周家的人。第四幕里,鲁大海、侍萍和周朴园、周萍他们的冲突表面上看它是外在的、社会的、阶级的冲突,但是这四个人,他内在的又是有紧密的血缘关系的。而侍萍、蘩漪、四凤三位女性又分别和鲁贵、周朴园、周萍、周冲有着相互交织的情爱、性爱的关系。那么在这种多重而尖锐的矛盾里,剧作家并不设计人与人之间的肢体或者说其他的外部的冲突,而是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爱心了的交锋。和这个相一致的是,作者话着力刻画和展示剧中人内心的
自我的交战。《雷雨》里面的侍萍她是赶快离开周家,还是留下了看看。周朴园碰到侍萍以后,他的认和不认,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事实上都体现了他们内心的自我的交战。《日出》里面过去的陈白露和当下的陈白露,《原野》里面仇虎的复仇和游移。这些在作品里面人物自身心灵里面它都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矛盾冲突,所以它时刻都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向前的发展。
3.结构
●戏剧的结构它涉及的是剧作家如何在一定的舞台、时空里面安排戏剧冲突、组织情节发展的问题。曹禺的戏剧主要得力于易卜生的戏剧和古希腊悲剧的启示。所以时间、地点和故事都是高度集中的。这体现了受到了三一律影响。另外,从面临危机开始采用的回溯的结构,这也成为曹禺结构戏剧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其中《雷雨》和《原野》都是两个场景,舞台表现的时间都是一昼夜。《北京人》只有一个场景,第一幕、第二幕发生的故事都在同一天,第三幕则在另外的一天。《日出》是两个场景,舞台表现的时间也比较集中。故而,曹禺是受到了三一律的这种影响,他不完全按三一律,但他受三一律影响。他从面临危机开始的这种表现你可以看到,在《雷雨》的开头,侍萍回来了,但是太太要见她。周萍明天要去矿上了,但是又躲着不见蘩漪。在《原野》的开头,仇虎带着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找到了焦家,要开始报仇了。《北京人》一开始讨债人都已经逼到了门上,所以这就是从面临危机开始,所以曹禺的剧作总是从戏剧激变的中心单刀直入,然后通过回溯的方法交代过去的故事,而“过去的戏剧”在不断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