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此章重点记忆《诗经》《屈原》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最早的叙事文学)神话,简单讲,即关于神异形象的故事。
上古神话,本质上来说则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于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马克思概括为“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神话“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此书中。
2、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①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②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庄子散文,《西游记》等。
书面散文1、甲骨文:前辞(某时某地某人占卜)命辞(问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验辞(追记事件以验证卜事灵验与否)2、《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称为《易经》。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易经》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yao辞而言。
历史散文主要记载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谋臣策士的言论等。
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1、《尚书》: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
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
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继代史,鲁国史官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时期的大事,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故名为春秋。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山东书局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二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
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
以诸生入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里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
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
《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
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简介笔记5篇《朝野类要》介绍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习俗用语的由来与变迁类笔记,五卷,南宋赵升编纂。
赵升,字向晨,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生卒年均不详,宋理宗端平末(1236))尚在世。
生平事迹不详。
赵升生平唯一的最直接的史料,就是赵升本人的《朝野类要序》:“仆自幼入京都,观公朝仪刑政事名理,及闻夫缙绅间众所称谓,皆蒙然无所知识。
求之于书,甚为简略,或无载记,后历闻诸师友老先生指诲。
岁月浸久,虽曰强记,终不如弱文。
遂寄之毫楮,姑目曰朝野类要。
逮今岁自九江归舍,而旧所记述,间为鼠蠹之余,弃之可惜。
又以好事者来需,第须别录。
既病且懒,遂移书札之费,增而锓之于木。
不独有以应酬,亦足以广四方之见闻。
惟其宫禁内职,不复纪录。
非曰缺文,实不敢也,观者当察焉。
端平重九、文昌赵升向辰识于双桂书院”。
端平是宋理宗年号,丙申是公元1235年,可见作者最早死于1235年重阳节之后。
宋代公牍文字和士大夫的一些习用词语,有许多是我们不懂的,如“上庠”、“补混”“捧恩香例”、“进拟”等,以及“诏书”、“制书”、“手诏”、“御札”的区别,“白麻”、“堂剳”、“白剳子”等含义,这部书是可以当作辞典来查阅的。
所以近代以来,已为学者们所重视。
80年代出版的最大的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就引述了许多《朝野类要》的条目,《中国历史大辞典》的《宋史卷》中有关制度史的词条,几乎就是《朝野类要》的现代语译。
此外,《宋史》点校本的校勘记,也广泛利用了《朝野类要》。
《朝野类要》所解释的词条,也被各个领域的学者和文人所重视。
比如,“新闻”一词的出处、依靠妻族而得官的“裙带官”、形容长篇奏疏的“万言书”、防止官僚间结党营私的“禁谒”,以及“脚色”、“爵禄”“清要”等,不断被反复引用。
以上都显示出《朝野类要》在研究传统中国的官僚制度和古代文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出书也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年代日本出版的《中国法制大辞典》就收录了许多《朝野类要》的条目。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五杂俎》明代考据辩证兼琐闻故事综合性笔记,十六卷,谢肇制撰。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大旱之年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
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
另著有《太姥山志》,并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
《五杂俎》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
全书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门。
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
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
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
事部记述贫富、收藏、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
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
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
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
如记京都乞丐: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桔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岁者,不则冻死矣。
其饥寒至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
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
许一年冻死毒死者不下数千,而丐多如故也。
但《五杂俎》同样有明人笔记以多为胜,忽略专精的通病,书中谈历代掌故部分,大抄前人笔记,又不注明出处;记录笑话,亦皆采旧文,甚为无聊,记鸟兽虫鱼,又多涉神怪。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
1、上古神话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1)、上古神话反映的是原始时代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表现荒诞、离奇,就本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始时代的现实做铺垫,是原始时代人们对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社会现象及自身生活状况的解释和描述。
因此,文学是对人类生活的反映和情感的表现。
(2)、上古神话这种对自然和社会的反映是通过幻想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的。
在表述中,自然和社会被人格化和神格化,是超现实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歪曲了的、变形了的、夸大了的现实,增添了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十分类似于后来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3)、原始人民创造富于想象的神话故事是不自觉的,绝非有意识的虚构,而是十分认真地解释和描述。
他们的幻想是人类处于幼年时代天真幼稚的表现,他们不能把自己和万物分开,神话的艺术化是自然而然的,是必然的。
(神话的思维模式)
(4)、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是人民的创作,表现出一种群体意识。
在口头时代,人人都是创造者和传播者,口耳相传,表现广大生民的思想感情,神话中的神是全体的,不是个人的,“万民皆喜”(精神性质)。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第一章汉赋汉赋是两汉400多年最盛行的文体第一节赋的起源和特点一、汉赋的起源赋:原本是《诗经》的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
作为文体,是指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不歌而诵”的文体。
(1)赋的形式:铺采摛(展开)文——用华丽的辞采进行铺陈、描述。
(2)赋的内容:体物写志——或对事物的刻画(大赋),或抒发作者情感(抒情二、汉赋的渊源及其兴盛的原因1、渊源(1)汉赋直接从楚辞中发展而来(2)《诗经》对汉赋也有影响(3)荀子(最早以赋命名作品)及宋玉的赋体作品的影响(P163)《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4)也受战国散文的影响《战国策》宏大的结构、夸张的描写、说客的辩辞、铺排的手法、带讽喻的笔法等2、兴盛的原因(1)文学本身的发展继承性(渊源)(2)文体的特点,兼有诗与文的优点,容量大,又有讽喻的功能,可作上书之用,广受文人喜欢。
(3)当时鼎盛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汉赋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太平盛世,游学风气浓厚。
歌舞升平,歌功颂德;盛中含衰,需“既美且刺”、“劝百讽一”。
(大赋的内容)(4)帝王的爱好和提倡(文艺政策)起了鼓励刺激作用(梁孝王、汉武帝)★文艺政策:以赋取士。
(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5)小学的发达。
当时的经学、训诂之学大盛,许多辞赋家又是小学家。
如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大家。
汉赋那种连篇累牍、夸艳斗靡,如同“字林”的文体与小学之发达有很大关系。
三、汉赋的发展与分类汉赋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分三类(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一)初期(形成期):汉初至武帝初年七十多年“骚体赋”1、骚体赋:指模仿楚辞而写成的一种赋,与楚辞十分相似,在形式上全用楚辞体句式,带“兮”字语句,有讯辞,在表现手法上运用“香草美人式”比喻,内容侧重抒情,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2、代表作家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第一篇大赋,完成了从骚体赋向大赋的过渡。
并形成了“七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第一章辽金文学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前期元杂剧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字体大小:小三哦)一,先秦文学1.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①文、史、哲不分②诗、乐、舞合一。
2.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化的发展演进关系:①原始文化(万物有灵等)与上古文学(神话)②巫卜文化(神鬼崇拜)和史官记事。
③史官文化(敬鬼神而远之、先民后神、先民后君敬德保民)与历史散文④士人文化(重土保民、理性精神与感性自觉)与诸子散文。
⑤楚文化(信巫鬼)与《楚辞》3.先秦文学贡献及其影响:①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②《诗》、《骚》诗歌典范③亦史亦文的撰史传统④深于比兴、取象的艺术传统。
O(∩_∩)O具体文本大类:一古代歌谣:1.分类:祭祀、劳动、爱情、战争、图腾。
2.特征:①诗、乐、舞三位一体②再现生活的直接性③语言简朴、节奏流畅④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法(直接铺陈)O(∩_∩)O神话1.概念: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保存:《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3.神话内容分类:①创世神话②始祖神话③洪水神话④战争神话⑤英雄神话⑥发明创造神话4.神话演变方向:历史化、文学化、宗教化。
O(∩_∩)O《诗经》1.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列入儒家“六经”被称为《诗经》。
2.诗经按音乐性质分:①风:带地方色彩的民歌。
160篇②雅: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
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③颂:宗庙祭祀之乐。
共40。
3.《诗经》按情感和思想内容划分类型:①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周族史诗大雅5篇,《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②农事诗:《七月》是全面反映农业终年劳动情景的诗篇。
农事诗大都真实反映周初生产方式、规模等。
③燕飨诗:(内容以君臣、亲朋聚宴为主要内容。
代表《小雅·鹿鸣》)④战争傜役诗(★战争诗多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不直具体描写战斗场面。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0802文档
2020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0802文档EDUCATION WORD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080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唐代反映京城歌妓生活的笔记。
孙�ぷ�。
孙�ぃ�字文威,自号无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中和(889)前后在世。
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
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
著有《北里志》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
《北里志》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北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
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
孙光宪以为�ひ庠诩サ笔痹紫嗦�杞。
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北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载娼妓的专著。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市井妓女这一历史群体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市井妓业逐渐成为一门行业所反映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在整个唐代社会及由唐入宋的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如“东回三曲”一则所记妓女的级别、来源、老鸨与妓女的关系、妓女的生活起居等,可供“中国娼妓史”和“中国社会史”提供原始资料:“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
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
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
其南曲中曲,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
二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事。
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榻帷幌之类称是。
诸妓皆私有所指占,事皆彩版以记诸帝后忌日”。
“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
古代文学史详细笔记
先秦文学概说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
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第一节《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
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乃由伏生本析分而成,实多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
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第二节《易经》汉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
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
《易经》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它有非常古老的渊源。
《易经》本是卜筮之书。
它包含一些固定的格式化的条文,常常通过占筮人员的权威解释,来指示、规定求卜者的行为选择。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上古传说文学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神话主要特征:1.无论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 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 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 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 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 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1.婚恋诗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3.政治讽喻诗4.史诗及其他《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四言诗的典范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和语言特色(质朴畅达, 词汇丰富, 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先秦散文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 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它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左传》的写人艺术: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 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 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左传》的辞令艺术“《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1.铺张辩丽, 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 循循善诱, 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 善用寓言《孟子》的雄辩色彩:1、把握对方心里, 循循善诱, 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 是非鲜明, 步步紧逼, 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1.异彩纷呈的故事2.奇幻谲诡的想象3.空灵飘忽的文风4.谐趣和讽刺横生5.精湛传神的文笔《荀子》1.长于比喻, 但少用寓言。
古代文学笔记完整版(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文学1、战乱与分裂文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复杂化生死游仙及隐逸等文学主题相对集中文学基调及风貌的多样化2、门阀士族制度士族的文化特权—寒(庶)士不平的文学主题文学的士俗化倾向创作队伍:文学家族大量出现创作内容:炫耀门第、美化王权、咏吟风月审美情趣:奇巧骈艳、佃腻仟弱、注重声律、宫廷化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这一时期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1、佛教衰微—观念的解放、异端的流行、人格精神的自觉2、玄学兴起—玄学诗与山水诗的兴盛、自然贵真的审美理想3、佛道盛行佛教影响:文学想象丰富、故事性的加强、音韵学的产生及格律诗的形成: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道教影响:游仙及生命意识主题的呈现:文学想象力及浪漫主义艺术的加强。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1、涌现了大量文学批评著作魏曹丕《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综合性的文学专论西晋陆机《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创作专论梁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论梁刘勰《文心雕龙》总结自先秦两汉至宋梁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起完整、严谨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一部文学批评巨著梁萧统《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130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700多篇2、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些特定范畴,把它们内涵与相互关系的探讨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标志着对文学内部规律探讨的加强。
3、体现出文学创作思潮的活跃与新变。
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历程以诗歌为主要体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年,主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曹琰忧伤时世,多慷慨悲凉之气正始文学:正始元年至魏末,主要作家为“竹林七贤”,多遗世独立与忧生之嗟西晋文学: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主的作家群,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一、先秦文学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名为“楚辞”。
其特点是用楚地方言、民歌、神话故事等来表达情感。
二、汉代文学1. 汉乐府: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乐府机构,负责采集和整理民间诗歌,后来演变为一种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语言质朴,内容广泛,既有民歌的清新,又有文人诗歌的深沉。
2. 汉赋: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既具有诗歌的韵律,又有散文的自由。
其特点是铺陈华丽,气势磅礴。
三、唐代文学1. 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唐诗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 唐传奇:唐代出现的一种小说体裁,其特点是情节曲折离奇,文笔细腻,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背景的描写。
四、宋代文学1. 宋词:宋代的一种抒情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著名的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2. 宋散文:宋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如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古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清新。
五、元明清文学1. 元曲: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曲以其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样而著称。
著名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2.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丰富多彩,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特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陈子昂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理论和创作推动了唐代的诗文革新1.诗歌理论主张: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其诗歌理论主张▪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其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主要内容:山水诗:1、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2、家乡自然风光《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田园诗: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过故人庄》等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A、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等B、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2、语淡而味浓。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因此,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王维主要内容:1.边塞诗和游侠诗:《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山水田园诗: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艺术特点:1、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传奇、笔记、杂谈等体裁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传奇、笔记、杂谈等体裁
古代文学中的传奇、笔记、杂谈等体裁都是不同的文学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1. 传奇:传奇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以情节奇特神异、委婉曲折、引人入胜为主要特点。
传奇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情节来展现主题,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描写奇异事件为主,富有神秘感和想象力。
2. 笔记:笔记是一种以记录见闻、掌故、人物逸闻轶事为主的文学形式,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
笔记通常以叙述为主,文字简洁明了,不做过多的议论和评价。
例如,《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著名的笔记,记录了北宋时期的各种见闻、掌故和人物逸闻轶事。
3. 杂谈:杂谈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主题和形式要求,可以涉及各种题材和内容。
杂谈通常以议论、评述为主,也可以抒情、叙事,表现形式多样,不受限制。
例如,《三言》、《二拍》等作品就包含了大量的杂谈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学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生活状态,对于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的内容——①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蚩尤之战》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的特点——①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神话的影响——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①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如庄子《逍遥游》之鲲鹏变化,《应帝王》之“凿破混沌”,这两则神话为全文抹上了变幻奇诡的浪漫色彩。
②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屈原《离骚》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出现,大胆地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地糅合,发展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外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2、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3、《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105雅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74篇除少数为东周作品,其余都是西周作品;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4、三家诗——用今文(隶书)写的,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
四家诗——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毛(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最新版】目录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1.上古文学2.先秦两汉文学3.魏晋南北朝文学4.隋唐文学5.宋元文学6.明清文学二、上古文学1.上古歌谣2.《周易》三、先秦两汉文学1.神话:《山海经》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左传、史记、汉书4.汉赋: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5.汉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四、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2.正始文学:竹林七贤3.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4.东晋文学:王羲之、谢安、陶渊明5.北朝诗歌:木兰诗五、隋唐文学1.隋唐诗歌:李白、杜甫、王之涣、王之涣2.散文:韩愈、柳宗元3.唐传奇:薛用弱、李复言六、宋元文学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3.宋元散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七、明清文学1.明清小说: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2.戏曲:昆曲、京剧3.诗歌:徐霞客、纳兰性德、陈与义正文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上古歌谣。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学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样式和内容。
二、上古文学上古文学是古代文学的最初阶段,主要以歌谣为主,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这些歌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同时,《周易》也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包括神话、诗歌、散文和汉赋等多种文学样式。
神话主要保存在《左传》、《山海经》、《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是古代文学的源头。
诗歌方面,诗经和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
散文方面,左传、史记和汉书等作品代表了先秦两汉散文的风格和成就。
汉赋则是汉代特有的文学样式,以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和张衡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侯鲭录》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
南宋赵令畤撰。
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
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
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
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
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
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
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
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
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
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
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
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
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
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侯鲭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2001年版,;《侯鲭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最高的是作家王禹偁。
字元之,人称王黄州,家世贫寒,入仕后多次遭贬谪,所以人生态度与文学思想不同于那些馆阁词臣。
它不同于其他馆阁词臣:首先,信从儒家的政治思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著有《小畜集》,小畜,是《周易》卦名,“小畜,寡也”,意为“不足以兼济也”。
以此为名,以示自谦,有兼济之志。
其次,不满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
其散文言之有物,清理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柳开首先在宋初文坛上提出复古主张。
他把文看做明“道”(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传统道德的附庸。
)的工具,因此反对文采华艳。
第二节白体诗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与白体诗流行白体诗人,指的是宋初效法白居易、元稹及刘禹锡等人作诗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李昉、徐铉等。
他们的诗歌内容多写留恋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显清雅。
王禹偁被宋人视为白体诗人,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
他早年写了很多闲适唱和,万年《小畜集》表现出深刻的自省意识,因此从白体诗人中脱颖而出,并以杜甫为典范。
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的超越。
总体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其长篇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和姚合看昨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九僧---最恪守贾岛与姚合门径。
其中惠崇成就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请随幽静的山林景色和库鸡蛋皮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
但内容单调贫乏,已经往往不够完整。
晚唐体另一个诗人群体---潘阆、魏野、林逋(最有名)等。
作风稍异于九僧,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一方面颇具白体诗的平易流畅,内容较九僧更充实。
林逋---内容主要为,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其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威咏梅绝唱,为欧阳修所赏。
林逋诗风比较丰富,对贾姚有多突破。
寇准---身份迥异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的“盟主”。
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收录17位诗人,247首诗。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作品最多,也是酬唱活动中的盟主。
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三类:1、怀古咏史;2、咏物;3、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总体上看,西昆体内容比较贫乏,它们与时代。
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很少抒写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多模仿李商隐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多为近体诗,七律占十分之六。
西昆体艺术上的得失:得益: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丽、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缺点:徒得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之气概西昆体衰歇原因:1、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2、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晚唐五代以后---以小令为主的文体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的审美规范。
欧阳修、晏殊继承并革新此类词风。
晏殊---字同叔,“北宋倚声家初祖”,仕途顺利,但多愁善感,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
其词风特点:承袭五代,受冯延巳影响颇深。
内容多写男女相思,别恨离愁,宴饮歌舞。
纯净雅致、温润秀洁、情中有思。
晏殊的词虽写富贵气象,但不落鄙俗,写艳词却不落轻佻,感伤中还流露出一种娴雅的情调,或表达出旷达的怀抱。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书一万卷,金石逸文一千卷,一个老翁在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宦海浮沉,三遭贬谪,对人生命运的变换和官场的艰险有深刻的体验。
欧阳修作词“以其馀力游戏”、词为“薄技聊佐清欢”。
对词的革新: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
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通俗化。
与柳永词相呼应。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晏殊、欧阳修---提高、深化词艺范仲淹、张先---开拓词境范仲淹---字命文,谥号文正,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
张先---字子野,世称“张三影”。
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对词的改革: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率先用提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存词29首,成就不凡,脱离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仕途坎坷,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性格:浪漫的天性与音乐才能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仕途显达的意志。
对词地新变与独创: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他创作最多,现存213首,用3133种词调。
大力创作慢词。
柳永的贡献:(一)形式体制上发展了慢词长调。
1利用民间原有的长调2旧曲新翻3把小令改作慢词4自制长调(二)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三)以俗为美的审美趣味●市民情调与自我意识的表现---变雅为俗通俗化语言---世俗生活情调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
泼辣的爱情意识和生活愿望2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愿望4对都市生活表现出兴奋与迷恋总结:当时效法柳永,以及受他影响的不乏其人,后者苏轼、秦观、周邦彦等不同程度上都学习他的艺术技巧。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一、欧阳修的革新理论1、文道并重(1)欧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2)欧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此外,文具有独立性。
2、学习韩愈的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其奇险深奥倾向则弃之不取。
3、“诗穷而后工”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磨砺,忧愤郁积于心,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古文运动:中唐时期,韩愈。
柳宗元发起。
·北宋的散文是一种新型的散文,就内容而言,是文以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而言,是由骈体到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欧为代表既反对“西昆体”,又反对“太学体”,主张文道并重,提倡自然晓畅的文风,逐渐形成了宋代诗文的独特风格。
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太学体”是对浮华淫巧的西昆体批判过程中形成的矫枉过正的产物。
其文体怪诞诋讪,流荡猥琐,是宋初柳开以来险怪奇涩倾向在古文运动后期登峰造极的发展。
太学体既无古文的平实质朴,又乏骈文的典雅华丽,直以断散拙鄙为高,完全与骈体文唱对台戏,因此并不值得称道。
总之,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继承发展了唐代韩愈的古文理论传统,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文风,要求诗文表现充实的社会内容,代表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正确方向。
二、欧阳修的文(一)政论文:内容多为国事民生,代表作《朋友党》、《与高司谏书》(二)史论文:《新五代史》体现了一种轻天命而重人事的历史观,其目的在于通过评论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治国者提出鉴戒。
《伶官传序》是史论中的名篇。
(三)记叙文:《醉翁亭记》骈散相同,精整雅丽而富有回环唱叹之致。
(四)墓志碑文:《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后写的一篇追悼文章,是他精心创作的一篇力作。
全文平易质朴,情真意切,如话家常,历来被视为欧阳修的代表作。
(五)序跋与笔记:《梅圣俞诗集序》(六)文赋《秋声赋》:立意:自然之秋-心理之秋-自足自安三、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特点: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议论,叙述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2、题材的完备,功能的加强。
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和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例如《秋声赋》。
其次,对四六文进行了改革,以散体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
3、纡徐平易的文风。
文气纡徐委婉,形成一种平易自然的文风;婉转曲折、态度从容;一唱三叹,富有情调。
第二节欧阳修的诗歌一、欧阳修欧阳修的诗歌: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而且将议论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风格平易流丽。
也学李白,得益于语言清新流畅,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风格流丽婉转。
二、梅尧臣★苏梅:指北宋初期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两人的诗作开宋诗之先,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梅尧臣---专力作诗的文人字圣谕宣城人宣称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
诗作特点:---题材才内容平凡化。
题材走向写日常生活。
---世风平淡,“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
梅尧臣的诗风的演变是以偏离唐诗丰神情韵的风格为方向的。
后人评价:“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三、苏舜钦苏梅同名,但风格迥异。
字子美欧阳修:“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妙,以深远闲淡为意。
”诗歌特点:---反映生活,抒发不得意的诗歌,酣畅淋漓,感情激越;写景诗,又直率自然,景物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飘逸优雅的一面。
---风格以雄豪奔放见长。
第三节王安石一、王安石的散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神宗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在散文创作上,以简洁峻切的风格著称。
散文特点:---重实际政治的功利主义文学观---论点鲜明,逻辑严谨,笔力雄健(大多直接为政治服务)---风格简洁峻切缺点---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对艺术感染力的重视不够。
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曾巩--- 字子固与王安石同时的古文名家。
是欧阳修学生,曾文议论委屈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
文风---平正古雅二、王安石的诗歌其诗歌以56岁退居江宁分为前后期;---前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人生感悟等。
代表作---《河北民》、《思王逢原》、《明妃曲》---后期:退出政治舞台,其心境趋于平和,诗风随之含蓄深沉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北坡杏花》人称王诗“王荆公体”主要是着眼于晚期诗风★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创作王的诗歌雅丽精绝,既有清新闲适之作,又有沉郁悲壮之作,主要体裁是绝句。
注意力艺术的锤炼,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第四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好创作道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苏轼儒、道、释三家兼收,既严正又和平,巧妙地解决了入仕出仕的矛盾。
“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一波:因变法导致的新旧两党的斗争三折:指由此引起的苏轼人生的三次大的波折---与王安石变法的分歧,反对变法,请调出京,辗转任地方官。
《江城子密州出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写下《东坡八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在受迫害,被贬广东惠州、海南詹州。
第二节苏轼的散文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