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 短文二篇 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课件
运用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 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怎样理解作者的连发两问? 作者连发两问,寥寥九字,意味隽永:贬谪
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等种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主旨归纳
豁悲 达凉 乐苦 观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古义:大概是 盖竹柏影也(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 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交错纵横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 “罢了”
1.“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
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郁 寡欢之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月色怎 样的特点?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文中指)
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
猿鸟乱鸣( 形容词,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名词,战乱 )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 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
3.怎样理解作者的连发两问? 作者连发两问,寥寥九字,意味隽永:贬谪
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等种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主旨归纳
豁悲 达凉 乐苦 观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古义:大概是 盖竹柏影也(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 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交错纵横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 “罢了”
1.“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
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郁 寡欢之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月色怎 样的特点?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文中指)
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
猿鸟乱鸣( 形容词,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名词,战乱 )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 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
八年级语文上册10短文二篇课件新人教版
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 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复杂的情愫。
二、看注释、通文意
高兴的样子
走动
思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将户要,欣然起门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游乐
…寻…张的怀人民。怀民于亦是未,寝就,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照 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 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2、3分钟独立思考,2分钟讨论。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赏析:“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 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 迁客的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 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 的心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 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欣然” 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兴奋。
恬
检查预习:
你能读准画横线的字音吗?
解( jiě )衣 遂( suì)至 未寝( qǐn ) 柏( bǎi ) 藻荇( zǎo )( xìng )
自主学习:读“神品之 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提示: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限时3分钟,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冰
静
清
敞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玉
亮 盖竹柏影也。 的
洁 的
豁
皎洁空灵
达 水——月色 清澈透明
静
透 明
胸 襟
藻荇——月影(竹柏影也)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Fra bibliotek世 动界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二、看注释、通文意
高兴的样子
走动
思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将户要,欣然起门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游乐
…寻…张的怀人民。怀民于亦是未,寝就,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照 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 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2、3分钟独立思考,2分钟讨论。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赏析:“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 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 迁客的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 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 的心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 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欣然” 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兴奋。
恬
检查预习:
你能读准画横线的字音吗?
解( jiě )衣 遂( suì)至 未寝( qǐn ) 柏( bǎi ) 藻荇( zǎo )( xìng )
自主学习:读“神品之 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提示: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限时3分钟,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冰
静
清
敞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玉
亮 盖竹柏影也。 的
洁 的
豁
皎洁空灵
达 水——月色 清澈透明
静
透 明
胸 襟
藻荇——月影(竹柏影也)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Fra bibliotek世 动界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0 短文二篇 (共42张PPT)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写法探究
Ø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Ø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 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Hale Waihona Puke 美文欣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高
峰
峰
入
入
云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四季之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研读赏析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 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 “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 家描绘一番。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 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 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 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 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 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Ø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 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写法探究
Ø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Ø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 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Hale Waihona Puke 美文欣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高
峰
峰
入
入
云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四季之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研读赏析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 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 “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 家描绘一番。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 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 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 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 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 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Ø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 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优秀课件
1.赏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答案】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 光悄悄地进了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
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2.联系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 【答案】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 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
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步 东坡》为其中一首:“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 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 居士”。“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一 读一读字音 jiě yǔ
解衣 遂交横竹柏
无与乐者
suì héng bǎi
二
写一写字形
墙bì( 壁 )
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
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 “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 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1.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把握文意, 积累一些文 言词。(重点) 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理解作品优美的意境, 体 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
(五)名句积累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自然美景
导思1.文章描写了 怎样的自然美景?
关键词: 思想之美
手法
景色之美 导思2.文章用了怎 样的手法来描绘自 然美景?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
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 闲落得用鞭抽。”这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你从诗中 体会到什么?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此人诗画双 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 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 抽”。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 向往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
八年级语文上册10短文二篇课件
欲清颓晨,的沉薄鳞雾竞将跃要。消实散是的欲时界候之,仙传都来。猿自、 鸟坠落此起潜彼游伏在的水中鸣的叫鱼声; 人间天堂
这里康实乐在以是来人间,的未仙复境有啊能。与自其从奇南朝者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不欣再赏这种欣奇赏丽风景了。
❖ 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 进行描写?(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理解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 想要 )睡, ❖月色入户( 门 ), ❖欣然( 高兴 )起行。 ❖念( 想到)无[人]与(和 ) [吾]
为( 作 )乐者, ❖遂(于是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
清澈怀透民明亦;未用寝“(藻睡荇觉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 竹柏相倒与影(。一起 )步于中庭( 院中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逆境中善于发现生 活美的豪放乐观!
作 业:
❖完成学案——《短文两篇》 ❖推举课后阅读: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表达了作者 沉醉山水的 愉悦之情和 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言简意赅,字字玑珠 四字为主,句式整齐 句句含景,画面优美
总分总的结构。开篇一句总领全文, 以“美”点明文章中心;中间部分具 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全 文。这样首尾呼应,叙议结合,浑然 天成。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背文章!
•山
两层意思:
• ①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实际上 却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色处处有,唯有乐趣高 雅之人才能欣赏.(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 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 虚冷月的仙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 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课件
课件PPT
10 短文二篇 第一课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
课件PPT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 ,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 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 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 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 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 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2.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 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 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 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 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1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82021/10/28October 28,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0月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82021/10/28
10 短文二篇 第一课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
课件PPT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 ,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 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 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 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 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 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2.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 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 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 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 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1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82021/10/28October 28,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0月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82021/10/2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0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1张PPT)
第10课 短文两篇
R 八年级上册
2019/12/13
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 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 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 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其雄奇险 拨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 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 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2019/12/13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 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 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 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 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 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运山水石的成就?
其奇者。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 别从仰观、仰察两种视觉来写。
2019/12/13
6.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 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 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舞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鱼跃水为动。
2019/12/13
1.山川之美,在作者笔 下是怎样的情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具备。
R 八年级上册
2019/12/13
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 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 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 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其雄奇险 拨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 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 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2019/12/13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 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 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 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 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 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运山水石的成就?
其奇者。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 别从仰观、仰察两种视觉来写。
2019/12/13
6.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 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 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舞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鱼跃水为动。
2019/12/13
1.山川之美,在作者笔 下是怎样的情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具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0 短文二篇 (共28张PPT)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技法总结
语言凝练。 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以
“高峰”给人以大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 ”使人初感,再以“见底”给人以实感。 “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 鳞竞跃”,“交” “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 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 急流,泻入大海。
相互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语气词,“罢了”。
译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 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课文品读
赏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 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 伴。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注释: 欲:想要,准备。 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
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注释: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了解张怀民
展示自学成果
遂 寝 藻 荇
qǐn
zăo
suì
xìng
掌握字音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生感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读懂文章内容
1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读懂文章内容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留有《陶隐居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ppt教学课件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作业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 绘庭中景色 月色
描绘 —— 庭中月色
贬官
谪居
竹柏
追求 —— 美好事物
寻张怀民 抒复杂情怀 贬谪的悲凉
人生观
人生的感慨 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达观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歇,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竞,争着;跃,跳跃 ,这里指跳出水面。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
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
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
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
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
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
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溢于言表。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 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 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 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 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 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 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 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 含其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作业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 绘庭中景色 月色
描绘 —— 庭中月色
贬官
谪居
竹柏
追求 —— 美好事物
寻张怀民 抒复杂情怀 贬谪的悲凉
人生观
人生的感慨 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达观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歇,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竞,争着;跃,跳跃 ,这里指跳出水面。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
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
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
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
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
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
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溢于言表。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 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 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 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 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 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 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 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 含其中。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2017部编版)10《短文两篇》课件 (共41张PPT)
年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
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 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 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
知识链接: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 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 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 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
布置作业
导入新课
记承天寺 第二课时 夜游
作者简介: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七月,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 诗句含义,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 次濒临砍头之险,引发“乌台诗案”。这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
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 读书,喜道术。遍游名山大川。陶弘景一 生纵情山水,修身养性,留下许多经典作
品,有《华阳陶隐居集》等。
知识链接: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
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 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 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 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
又名月台寺。
跟我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理解字
义
月色 入 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照 门 高兴、愉快的 者 想 进 样子 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短文两篇》课件(幻灯片41张)
分句释义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 本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全文释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照进来, 我愉快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感。
合作探究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归
隐山林的志趣,及能够和古 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 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堂小结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作者写景没有仅仅 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及大自然勃 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主 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景物相融会的生命愉悦。
月光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 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 了。
品鉴课文
短文分三层来理解,请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每层写的是什么?
记 ——寻伴夜游
承
天 寺
——庭中月色
夜
游 ——月下感叹
品鉴课文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在文中找出原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品鉴课文
描写月色的句子妙在何处?试做赏析。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明亮的月光。作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 静谧之感。(正面描写)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 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侧面描写),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了无尘俗的胸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 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
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 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 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 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 树,游鱼跃水。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闲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
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
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 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 廷”罪贬黄州。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 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 “南禅寺”。北宋景德四 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 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 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
念无与为乐者
于是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睡觉 大概是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 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
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
情深厚。
疑难探究 1.领悟“闲”之意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 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
美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 入 云
高 峰 入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 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 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句子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写法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 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 静中有动新课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 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 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 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 怀„„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10 短文二篇
R·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
的匠心所在。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走近作者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
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
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
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
山)。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
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 谢征,作者的朋友。 信 中书,是谢征的官 职。
答复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
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
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 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动静相衬之美。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鱼跃水为动(声响)
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 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疏通文意
结构图示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四季之景 二、分写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研读赏析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 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 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承天寺
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 名月台寺。
美文欣赏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词语解释
遂至承天寺